第7章 你想要养猫咪吗(7)

作品:《浪矢先生的烦恼

    走在浪矢先生的前面,小香蕉和小菠萝突然叫了起来。浪矢先生懂那叫声的意思,那是它们看到了这一带出现了新面孔的时候才会有的叫声。上一次这种叫声出现的时候,它们认识了浪矢先生。

    “清欢老师!”顺着猫咪的叫声看过去,浪矢先生兴奋地喊了出来,然后冲着清欢老师用力的挥手。他很开心。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能遇到熟悉的人,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加幸运的了。

    被浪矢先生称做清欢老师的女人也顺着浪矢先生的声音回过头,她看上去也很开心。在路上会被自己教过的学生叫住,这是好老师才有的福利。但是她又好像不是看上去那么开心......

    她的左脚已经向浪矢先生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不过很快又收了回去,最后变成了和浪矢先生的相视一笑。然后她怀着歉意地说了句“我还有事。”就消失在了浪矢先生的眼前。

    但即使这样,也足够让浪矢先生的好心情维系一整天了。有些人,她在这里,存在就好……

    她真是一位有趣的老师呢!浪矢先生把对清欢的回忆总结成了这样一句话。然后对着两只猫咪咧嘴笑了一下,继续进行他们今天的行程。

    而和喜欢的生物呆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经常明明什么都没干就已经到了放学的点了。这个时候小香蕉和小菠萝总喜欢蹲在那条熟悉的路上,看看那些可爱的同学们。夕阳撒在它们漂亮的黄毛上,把它们映照得闪闪发亮。

    同学们跟他们打招呼,做鬼脸。所有眼熟这两只猫的人都会就它们是不是又变可爱了这件事展开一次讨论,当然,得排除掉刚刚从它们面前走过时还恶狠狠地咬了下牙齿的萧俊儒。毕竟,严格来说,浩克不算是人类。

    小香蕉和小菠萝忙着应付“粉丝”的同时,浪矢先生的眼睛也发现了一个眼熟的少年。他友善的对着浪矢先生笑,脸上两处明显的伤在夕阳的映衬下也很显眼。浪矢先生也友善地回以微笑。

    “嘿,爱因斯坦。”少年看了眼浪矢先生的头发后决定这样称呼他。浪矢先生并不在意,只是微笑着回应他并同时在心里说了句“嘿,山口春吉。”

    “我叫林源。”少年做了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浪...矢润二,日...本人。”浪矢先生也用他“十分具有家乡特色的中国话”做了个自我介绍。而之后林源询问了浪矢先生现在是否有时间,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他邀请了浪矢先生陪他一起去干点事情。

    浪矢先生觉得他有点太自来熟了。可能每一个不那么坏的坏学生都这样吧,浪矢先生这样想,然后接受了林源的邀请。毕竟,他还蛮喜欢这个坏学生的。

    林源用一只肩膀吊着双肩包走在最前面,两只猫咪跟在他身后,浪矢先生跟在了两只猫咪后面。在调侃了很多遍浪矢先生的口音问题后,他终于承认了他们两个不能聊天的这个既定事实。但是即使这样,和喜欢的生物呆在一起时间还是过得很快。

    目的地是一家宠物店。

    虽说是宠物店但是店面的装修也太简陋了吧,就像是个高配版的公共厕所。浪矢先生在看到它之后用自己的表情这样向林源吐槽。林源懂他的意思,然后故作高深地念了一句诗“山不在高,有鲲则灵。”带头走进了店里。浪矢先生和两只猫咪也跟了进去。

    店内的装修和店外完全不一样,每一个地方都布置得很用心,听着店里断断续续欢快的猫叫声,浪矢先生似乎明白了汉语里的“温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就像是一个低配版的家庭旅馆。浪矢先生满意地用表情向林源这样形容。

    “哎呀,真准时啊。”老板娘发现了林源,她是一个有点圆润的女生,看起来和浪矢先生差不多大。

    “想好了吗,早上的时候你说突然想起有事情急忙忙的就走了。”老板娘笑眯眯地问林源“要哪只?”

    林源笑着摇摇头,然后对浪矢先生投来了求助的目光。浪矢先生也终于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用“极其具有家乡特色的中国话”向老板娘询问了一下可不可以到处看看,林源重复了一边他的话。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浪矢先生把这里所有的猫都全部粗略地浏览了一遍。

    他的眼睛没有在一只猫身上停留过两秒钟以上,因为他发现,这里的猫基本上看不出品种,都是很普通的花猫或纯色猫。

    “你一定要在这里买吗?”浪矢先生用他独特的口音问林源,他并不能从这些猫中挑出一只最好的猫。就像他不能从一堆同样长相的石头里挑出最硬的那颗是一样的。

    林源点了点头,然后告诉了浪矢先生一个有爱的事实。他说“这些猫都是老板娘收养的流浪猫。”

    浪矢先生愈发喜欢了这个坏学生。

    在他们犹豫不决的同时一只狸花猫蹲在了林源的面前。它看着他的眼睛,他也看着它的眼睛。

    从那之后浪矢先生相信了一见钟情这件事情。林源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西米,然后把它带回了家。

    回家的路上浪矢先生用他“十分具有家乡特点的中国话”问林源:“为什么突然想养猫?”

    林源愣了一下,把西米抱了起来,然后露出了一个像刚吃了很甜的白巧克力一样的笑。

    “我想再了解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