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宫

作品:《秦苏至臻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张国与赵国交战已有数年,直到今年,赵国节节败退,最终张国大军攻到赵国都城外。两军大将,在赵国都城外摆开阵型,准备最后一战。

    暮色之中,两军人马对峙而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冲杀到敌军那边去。

    张国大军这边,一面大旗迎着暮色之风,猎猎飞舞,旗呈黑白色,上面写着一个遒劲的大字——张字。

    黑白旗后方,便是张国此次前来攻打赵国的大军,阵型分明,长枪手在前,弓箭手在后压阵,盾牌手在两侧,随时准备护卫,个个铁甲铠铠,杀气腾腾,誓有不攻破赵都不回乡的气质。

    为首一将,虽说生得一张书生般干净的脸,但那张干净的脸上却透出一股久经沙场的霸气。

    此将手持一把长刀,刀光泛白,在那余晖的映射下,白光闪闪,令人望之,心生一股寒意。

    此人正是张国大将张申,人称张国第一猛将,自从率军攻打赵国以来,无一败绩,在张国众将中威望最高。

    张申对面那人正是当前赵国统帅赵通,短须,剑眉,菱角分明,颇有英姿。

    他手持一竿铁枪,枪呈黑色,在这余晖的照射下,黑得带有一丝的傲气,好似想凭借黑色之气,冲破那对面反射过来的那道白光。

    赵通身旁的一卒扛着一面大旗,不过和张国不同的是,赵国的旗帜上的那个赵字看上去已有点模糊,只是依稀可见,旗帜也缺了几块,和张国的旗帜想比好似多了一分苍凉之意。

    赵通身后便是赵国仅剩的最后一支大军。

    全军上下,此时全都眼色布满血丝,面色一眼便可看出已多日未有好好歇息,苍白中带有一丝的土色。

    但他们骨子里却依然不知疲惫,战意浓浓,紧握自己手中的兵器,只待赵通一声令下,便全都冲杀上去,为守护这片国土,献出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

    两军在暮色之中静静的对峙了颇久,整片天地此时静得只听得见他们的呼吸和心跳声。然谁都知道这是大战即将开始的征兆!

    忽然间,有股寒风吹过,刮起地上的落叶,叶泛黄,宛若已入深秋,带有一分萧瑟!

    紧接着一声马鸣声划破了这片天地的宁静。

    原来是张申策马而出,只见他手指前方的赵通,朗朗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赵通,只要你归附我家主公,张某保你一世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赵通见此,一手指天,一手指自己,正容道:“君子不伺二主!张申,你若是想攻破我都,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张申目光中带有一分惋惜,哀叹一声:“可惜了!既然如此,那就休怪张某不尽朋友之义了!”

    顿了顿,张申眼神中闪出一道嗜杀之芒,手舞长刀直指赵军,大声喝道:“兄弟们,杀过去!第一个攻破赵国都城者,官升三级!杀!”

    “杀!”

    “为了我赵国,兄弟们,杀!”

    “杀!”

    ……

    一方为了开疆拓土,封王拜侯,一方为了保家卫土,舍身不惜命,双方大战一触而发,顿时战鼓隆隆,杀声一片,血染四土,整片天地都陷入了厮杀之中。

    然,赵国毕竟已到穷途末路之时,纵使赵国将士拼命搏杀,也无力回天。

    不久,赵国被灭,张申进入赵国都城,赵国国主见大势已去,悬梁自尽,赵国从此不复存在……

    同一时间,在离赵都不远的加宝山上,一长须老者和一小孩遥望着下面的战况。

    “苏儿,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老者淡淡的问道。

    “活着不易!”苏儿叹道。

    老者显然非常满意苏儿之言,教导道:“恩。没错!人活着的确不容易!苏儿,你可知人怎样才可活下去?”

    苏儿稚气的回道:“让自己变得强大!”

    老者摇了摇头,捻须道:“苏儿,你记住,乱世中,你若想活下去,除了要将自己变得强大外,还得学会怎样去思!”

    苏儿显然不太明白老者之意,喃喃道:“学会怎样去思?”

    老者见苏儿这般模样,牵着苏儿的小手,慈祥道:“对!要学会怎样去思!好了!下面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我们去看看吧!”

    ……

    十年后,楚国都城吴城。

    “快闪开!快闪开!”一骑骑身着黑甲的大汉从城内策马而出,所过之处卷起一道道烟尘。

    “咳咳咳!”烟尘的卷起呛得门口一年约二十的少年连咳几声。

    “搞什么鬼?有这么骑马的吗?没素质!”少年显然对那些离去的人不满。

    “小兄弟,小心祸从口出!”旁边一平民模样男子好心的提醒着。

    少年回头望向那男子,疑惑问道:“大哥,这是为何?”

    平民男子瞧了一眼少年,问:“小兄弟是外乡人吧?”

    少年点了点头表示正是。

    “难怪会如此!小兄弟,刚才那些人是相国大人府中之人,记住了,以后莫要再轻言不雅之言,当心祸从口来!”

    少年心中显然还有不明之事,好奇又问:“就算他们是相国的人,朗朗乾坤之下,也不该如此嚣张吧?这可是吴城!”

    “小兄弟,难道你没看前面那告示吗?”

    “什么告示?”

    “公主得了一怪病,国主为了给公主治病,已请遍国内所有名医,但都无良策。刚才那些人是奉相国之令,前去他国为公主寻找名医去了!”

    “公主得了怪病?有这事?”少年感激了一番平民男子后,朝那告示大步走去。

    “牙痛?这也算病?”少年看了告示后一脸无语的惊呼着。看来楚国的大夫全都是庸医嘛!不就一牙痛嘛,居然素手无策!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少年的话音才落,守在告示两旁的一士兵,目光朝少年使来,大声道:“小子,牙痛不是病?难道你有治病良方?”

    此时周边的人都将其目光望向少年,直看的少年略显尴尬之色,一时间忘了回答那士兵的问话。

    “小子,你刚才不是说牙痛不是病吗?怎么这会又哑巴了?你若是没本事,就走开。别在这耽误爷正事!”士兵见少年一脸尴尬之色,以为少年刚才只是犯了少年人应有的那份无知的幼稚之气。

    少年闻言,直接无视士兵,立马过去将那告示撕下,双目如电的对视着士兵,道:“这病,小爷我还治了!走吧!”

    “你...”士兵完全没料到少年真的会撕下告示,大感意外。

    此时旁边一妇女关切道:“小兄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你撕下告示,若是治不好公主的病,会被杀头的!你可要三思啊!”

    “是呀,小兄弟,将告示贴上去,赶紧回家去吧!别让你爹娘担心!”

    “小兄弟,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别闹了!”

    ……

    周围的人都劝着少年莫要冲动,就连刚才那士兵也是一改刚才那份口气,好心好说的劝着他莫要因赌这口气,而丢了性命!

    少年人扫了一眼四周的人,翩翩有礼的行礼:“多谢大哥大姐们的关心!不过公主这病,我还真治了!兵大哥,我们走吧!”

    士兵看了一眼少年的那双清澈的双眸,从中看出了一分自信和一分坚持,他知道自己再怎么相劝也没用。只好摇了摇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走吧!”

    少年闻言便随那两士兵朝那皇宫而去!

    “唉!多俊的后生,怎么就这么倔呢!”

    “是啊!看来明天菜市场内又要多一条人命了!”

    “对!而且还是一个少年后生的命!”

    ……

    楚国王宫大殿内。

    楚王端正的坐在那张王座上,双目死死的盯着少年,将少年从上到下瞧了五遍,他越看脸色越阴沉。

    霎时,楚王目光直射带少年来宫殿的那两士兵,一股杀气突然冒出,空气立即被这道目光射得凝结了起来,宫殿内这时好似骤然间降了几度,令人寒意阵阵。、

    那两士兵被楚王射来的那道寒杀之意吓得立马扑通的跪了下来。

    “大王饶命!”

    “大王饶命!”

    原来楚王得知有人揭了告示后,本来心情大悦,早早就来到朝议旁的偏殿等待。

    哪里曾想两士兵给他带来的竟然会是一个年约二十的少年。楚王觉得两士兵办事实在是太荒唐,完全没把他的旨意放在心上。

    故他原本舒畅的心情,此时才变得犹若那火山一般烈,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跪在地下的两士兵求饶声才落下,站在一旁的那少年,才开口说了进殿后的第一句话:“大王,有才不在年高!”

    楚王闻言,略有意外,也略有诧异!

    因为他没想到一个少年竟会对他说出这种话!而且少年的话说得也非常铿锵有力,好似这少年完全没有被自己刚才的那道寒杀之气感染!

    楚王将其目光从两士兵身上收回,扭头看向少年,再次将此少年瞧了一遍。

    见少年那如水的双眸中有的只是一片清澈,尽管自己杀气外露,他的眼中却依然一点涟漪之迹也没有。楚王略有所思,半响后,问道:“何以见得?”

    少年应道:“大王难道忘了项槖七岁为孔子之师,甘罗十二岁拜相耶?”

    “呃?”楚王闻言立即被少年此言怔住,半响后才回过神来。

    楚王知道眼前的这少年年纪虽小,但肚中却墨水甚大,不可小觑!于是他又问:“敢问神医尊姓大名?”

    少年回道:“免贵,姓秦名苏。秦苏!”

    “秦苏?好名字!来人,去将苏太医召来,就说神医已至。”楚王深知秦苏非寻常少年,故下令召太医前来,显然是想确认下秦苏是否真的深谙医术之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