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女的药膳房八零 第32节

作品:《医女的药膳房八零

    就像在他提出要娶许小宛,并且还要把许小安也接到家里一起养活的时候,赵家父母即便心里再不舒服,也并没有表现出来。

    这些年小安一直和姐姐住在赵家,一住就是八年。

    倒也没出什么大变故。

    许绍年从乡下回来后,也想过把寄人篱下的妹妹接回来。可因为父母的工作还没有恢复,家里房子没还,他自己也只能租房子住。

    在新南想租房子可不是有钱就行的,那还得有点运气。

    而许绍年显然就属于运气不太好的,这回来一年了,连工作都在父母故交的帮衬下安排好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宁奕知道,许绍年现在是租了人家楼梯间下面的一个违章搭建的隔断暂时住着。

    那屋子小的连他自个翻身都难,小安来了和他在一起怎么住?!

    似乎是看出了宁奕的不解,许绍年解释了一句:“我这两天申请了夜班。白天的时候再去看看房子吧。”

    听了他这话,宁奕皱了皱眉,试探性的问道:“小安和赵家的人又吵架了?是和赵林他妹?”

    许绍年不置可否,主动转了话题:“小安在前面街里吃饭,反正买油漆也得去那边,要不咱们直接过去?”

    宁奕当然没意见。

    宁奕出门后,宁欣也没着急,拿着块干净软布挨着箱子一个个的擦里面的餐具。

    一边擦,一边在脑子里规划,这些东西要怎么用?

    在擦到一个木头盒子的时候,她被放在盒子下层的油纸包给吸引住了。

    她的心猛地一跳,眼睛都睁大了几分。

    一个念头忽然冒了出来——莫不是,这就是原书中宁奕拿去送人的菜谱?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不可抑制,宁欣小心翼翼的将那个油纸包拿了出来。

    将纸撕开,她看到了一个硬皮笔记本。

    那本子的封皮是黑色的,不知道被原主人摩挲了多少次,封皮,书脊全都磨毛了,看上去有点残旧。

    可本子被包的整整齐齐,又能看得出,它有多受到上一位主人的青睐。

    宁欣将本子掀开,映入眼帘的是一页如同初学写字,一年级小学生一样的字体,还是繁体字。

    她有点迷。

    第一反应就是又把本子合上看了看封面,怕自己拿成了什么小学生的练习簿。

    可封面什么也看不出来。

    她再次打开仔细看了一下内容,这一看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这本子第一页记录的是各种菜蔬的区别已经清洗的方法。

    往后翻,一页页,分别记录了各种食材的特性,区别方法,如果挑选……

    宁欣知道,这应该是宁父当初出去做学徒时偷偷记录下来的笔记。

    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轻轻松松就成功的人?

    奶奶说她这个父亲当初是和村里一个比他大的长辈一起出去学徒的,结果人家被淘汰了,他被留下了。

    想必,凭的就是这份踏实和勤奋。

    越往后,本子上的字迹越熟练,看得出记录的人各方面的水平都提升的很快。

    到后半本,已经没有下厨的基础知识了,改宁父记录的他搜集到的或者自己创作的各种小吃的制作方法。

    宁欣看了看,发现宁父的厨艺偏小点,以各种风味面点还有主食为主。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宁父开饭馆时所在的那个年代,原本就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他有没有什么家传,甚至没有多少本钱,哪里有资本开那些豪华饭馆?

    能开的肯定是最基本的,供寻常百姓吃的小食店。

    小吃店不见得赚钱少。肯吃苦,舍得下本儿,薄利多销照样能够受到人们的喜欢。

    可以说当初宁父的选择是很合适了。

    看着本子上记录的那些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还有技巧,宁欣很有几分豁然开朗的感觉。

    觉得自己学到了。

    现在的她更加确定这就是父亲留下来的那家传菜谱,也就是被宁奕傻乎乎毫不在意拿出去送人的那本。

    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些大箱小箱,再看看手里拿着的菜谱,宁欣心里一阵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只觉得原书作者真的好爱冷慧啊!比亲妈还亲。

    为了让她成功,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把能准备的一切全都为她备好了。

    只是宁欣不知道,现在自己来了,把这些东西全都截了胡——

    那以后冷慧还会如此好命吗?

    没有了原作者的眷顾,她还能一样如鱼得水?

    想到这儿,宁欣莫名感到了一种幸灾乐祸的快-感。

    她可不觉得自己的想法阴暗,实在是知道的越多,内心的不平就越多。

    靠自己努力发家致富,这谁都没话说。

    可如果这份财富的积累靠的是掠夺别人,是抢走别人本来拥有的,那被反抢就活该,也不用觉得委屈。

    第24章

    宁奕将许绍年和许小安带到宁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家里晚饭都吃过了。

    到了后,两个男人二话没说,拿着买的砂纸, 油漆就去了放书桌椅的房间,很快里面就响起了敲敲打打的声音。

    而许小安则留在宁欣身边帮忙。

    她找了个小板凳坐在了宁欣的对面,也学着她的样子拿了一块小抹布,一点一点仔细的去擦那些炖盅孔隙间的积灰。

    许小安和许绍年长得一点都不像。

    许绍年瘦得像一根竹竿,站在那里直直的, 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气。

    而许小安则白胖白胖的。

    不到一米五的个子, 看上去得有一百二三十斤,肉又虚又软, 五官都挤成了一团。

    一与人对视脸就先红,然后会露出一个谦卑的, 带着讨好的笑。

    一笑唇角处还会出现两个又小又深的酒窝。

    看上去特别像那种年画中的胖娃娃。

    看宁欣在观察她,许小安的脸更红了。她将头埋得更低, 手下的动作更加的谨慎。

    直到把一个白瓷炖盅擦的发光, 她才递到宁欣的面前, 怯生生的问了一句:“姐姐,你看这样行吗?”

    “当然行, 小安擦得可真干净。”宁欣将炖盅接过来看了看,由衷的夸赞道。

    许小安的脸更红了。

    宁欣将炖盅放下, 对许小安交待道:“小安,你帮姐姐先整理着,我去煮点茶水给你们喝好不好?”

    许小安顿时露出了一副不安的表情:“不用了,姐姐, 我不渴。”

    “还有你哥和我哥呢。”

    宁欣冲着她调皮的眨了眨眼睛, 用一种很亲密的语气悄悄说:“我还得指望他们帮我干活呢, 得讨好讨好。”

    许小安显然没有想到宁欣居然会对她说出这样的话,顿时惊讶的张开了嘴巴。

    可与此同时,她又有了一种被人信任的感觉,激动的眼睛里都带出了光。

    她使劲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姐姐你去吧,我保证把这些都擦出来,擦得干干净净的!”

    宁欣去厨房切开了一个西瓜。

    她将瓜肉挖出来放进了一个大碗里,取瓜皮切丝,然后拿出自己之前收集起来的玉米须,洗干净和瓜皮丝一起放在锅里煮。

    待煮开盛入碗后,宁欣又跑到花圃处摘了几片薄荷叶洗干净放在了碗中。

    然后她又将今天晚上做的豆沙包拿出几个放在竹筐里,从被棉被包得严严实实的自制冰箱里取出了几小块碎冰放进了茶碗里。

    最后用托盘将煮好的茶和豆包还有西瓜一起端到了俩男人干活的房间。

    “哥,你和许绍年先歇会儿,从进门到现在都没停,再中暑了。都来吃点东西吧。”

    宁欣将托盘放在课桌上,冲两人招呼道。

    看到她拿来的东西,两个人谁也没客气,全都围了过来。

    虽然刚才他们去找小安的时候,已经顺便在路边吃过饭了,可都是壮小伙,那肚子跟无底洞似的,再多的饭食也都能塞得下。

    还能怕吃不完?

    更何况还是宁欣做的,就算是许绍年不常来,也知道是好东西。

    一碗茶下了肚,许绍年舒服的长吁了一口气。

    他用牙签插了一块儿西瓜放进嘴里,咀嚼几下咽了下去。

    这才用手拍了拍自己坐着的椅子朝宁欣问道:“你是要在这两间屋子里开饭馆?那这房间你准备怎么收拾,中间打通吗?要是那样的话,你买的这些桌椅应该不够用。”

    “我知道。”宁欣点头。

    “不过,我只准备把桌子放在屋子中间的位置,这周围我想做一圈隔板,用三角铁支撑,下面放凳子……”

    宁欣说着走到墙边用手比划给那两个人看。

    其实她说的就是后世那种小吃店最常用的装修方法。挨着墙固定一圈板子,上面可以放碗筷。

    顾客围着隔板吃饭,既节省空间,又能保证客人的流动性。

    毕竟没谁能对着一面墙还一坐几个小时吧?

    可这种装修模式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是不常见的。这时候的人们做什么都讲究一个结实耐用,一套桌椅恨不得能用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