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247节

作品:《何日请长缨

    “可这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唐子风诧异道,语气里带上了一些不悦。

    赵兴根陪着笑,说:“我们知道唐总在上面有很多关系,如果唐总能够帮我们疏通一下,我们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我原先的想法是,我们让出博泰,然后麻烦唐总支持我们收购梅罗。把梅罗收购过来,它就是咱们中国的品牌了,国家怎么也该支持一下的,是吧?”

    唐子风这才彻底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闹了半天,赵氏集团收购博泰是假,想用收购博泰这件事来和临机做交易才是真正的目的。更确切地说,对方是想和他唐子风做笔交易,把收购博泰的机会让给临机,换取唐子风替他们到上头去疏通造车的事情。

    要说起来,这件事对唐子风而言也不算很难,从国外买个牌子过来贴在国产商品上面,算不上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事实上,临机收购博泰,也有借用博泰的牌子来吸引用户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欧洲的工业化比中国要早200年,品牌上的优势是中国一时难以动摇的。你也没法批评消费者崇洋,这是人之常情,不是随便就能改变的。更何况,临机的产品市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外,要让西方用户接受一个中国品牌,难度远比让他们接受一个成熟的欧洲品牌要大得多。

    想到此,唐子风突然心念一动,说道:“根总,你们造车,主要是面对国内市场吗?”

    “当然。”赵兴根应道,“现在咱们的国产车要想卖到国外去,太难了。”

    “难的原因是什么,你们分析过吗?”

    “原因嘛……,可能还是品牌知名度太低了吧?咱们的国产品牌,最多也就是20年的历史,哪比得上国外品牌的历史悠久。至于那些合资品牌,人家外国合资方也不让咱们往国外卖。”

    “可是,这两个问题,对于根总你们来说,并不成其为问题啊。”唐子风笑呵呵地说道。

    “对于我们来说……”赵兴根一愣,旋即便反应过来了,“可不是吗,如果我们把梅罗的牌子拿到手了,可就是国际知名品牌了。而且这个牌子是归我们所有的,我们想往哪卖,就能往哪卖。”

    “最起码,你们往非洲卖是没问题的。”唐子风说道,“非洲人对欧洲品牌是很崇拜的,我估计非洲的大街上还能看到梅罗品牌的汽车呢。在那些国家,一辆汽车用上四五十年也不奇怪的。”

    “没错没错,唐总真是提醒我们了。”赵兴根兴奋起来,“唐总,如果我们的车子能够卖到非洲去,给国家出口创汇,是不是国家那边就好说话了。”

    唐子风笑道:“根总的思想也该更新更新了,现在还讲什么出口创汇,咱们国家手里存着好几万亿美元的外汇还嫌花不出去呢,你用出口创汇这个理由来跟发改委谈,发改委恐怕是不会在乎你们的。”

    “嘿嘿,唐总说得对,我这个脑子还真是跟不上时代了。那么,唐总觉得我们该怎么说呢?”赵兴根请教道。

    唐子风说:“现在就有一个最好的名义。国家刚刚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鼓励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开拓。根总如果能够把你们的汽车厂建到非洲去,雇佣当地的工人,产品也在当地销售,绝对可以算是一个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项目,你还愁发改委不支持你吗?”

    “太好了!哎呀,我们如果早点想到去向唐总请教,何苦还要绕这样一个弯子呢?唐总,你放心吧,收购博泰这件事情,我们赵氏集团完全退出了。不但我们退出,井南如果有其他公司动了这个心思,我们也会劝他们放弃,肯定不会给唐总你增加任何麻烦。”

    赵兴根把胸脯拍得山响,向唐子风做着保证。

    虽说唐子风给他出了一个去非洲开拓的主意,但他要把汽车厂办起来,还是少不得要与国家的“有关部门”打交道,谁知道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请唐子风去摆平呢?现在对唐子风许诺得多一点,未来再请唐子风帮忙的时候,想必唐子风也会更尽心一些吧?

    第512章 我真不是这个意思

    说服赵家兄弟放弃收购博泰的想法,对于唐子风来说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度。早在从临河出发之前,唐子风就已经想好了,如果赵家兄弟敢跟他呲牙,他就祭出周衡、许老这些大杀器,让赵家兄弟知道啥叫国家意志。

    事实上,早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初,决策层就已经做出了一个安排,要求财政、央行、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严格规范海外并购事项,避免国人自相竞价,让外国人白白赚了便宜。

    要限制自我竞价,就存在一个优先次序的问题。谁有资格去并购,谁需要做出一些退让,都是有一些规则的。这些规则不便以正式的文件来说明,有些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就看各家企业的悟性的。

    真遇到那种不开眼,非要去搅局,以至于造成国家损失的,国家有无数种办法教他如何做人,这也不必细说了。

    赵家兄弟真实的意思是想让发改委同意他们与其他几家井南企业联手收购意大利的古董汽车品牌梅罗。这件事与国家意志并无冲突,而且如果赵家兄弟收购梅罗品牌之后,能够把国产汽车贴标卖到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去,与国家正在力推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是相吻合的,值得支持。所以,唐子风也就给他们送了一个顺水人情,答应会在合适的时候替他们说说话,赵家兄弟自然是满口感激。

    解决了赵家兄弟的问题,唐子风又马不停蹄地返回了临河,去面见临河市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市长赖东尧,谈另一件更棘手的事情。

    “找我贷款?唐总不会是跟我开玩笑吧?”

    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赖东尧看着面前的唐子风,半真半假地说道。

    把别人说的正事曲解成开玩笑,是一种很高超的搪塞技巧,相当于告诉对方,对方说的事情太匪夷所思,自己连信都不信,对方还是免开尊口为宜。

    “千真万确。我们临机现在已经是黔驴技穷了,非得请你这位父母官出手相助才行。”

    赖东尧那点小技巧,哪能拦得住唐子风,他笑呵呵地说道,那表情里怎么也看不出“黔驴技穷”的味道来。

    赖东尧也笑着说:“唐总,你没听人在网上说吗,临机现在是整个临河最有钱的单位,就算是临河市政府倒闭了,临机也不可能倒闭。你唐总跟到我这里来叫穷,这不是寒糁我们市政府吗?”

    “网上居然还有这种说法?”唐子风诧异道。

    “的确有。”跟在唐子风身边的公司副总张建阳说,“唐总,这是网上新出的一个段子,是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想到咱们临机来工作,向别人打听临机好不好,未来会不会倒闭。结果,就有人说了刚才赖市长说的那些话。”

    “这都是谁在胡说八道!”唐子风装出愤怒的样子,“这不是在造谣吗?我们临机马上就要资不抵债了,还有编这样的谣言来毁坏我们的声誉。”

    “唐总这可说错了,这是帮临机扩大声誉呢。”赖东尧说,说罢,他又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唐总,你说你们临机马上就要资不抵债,这不会是真的吗?”

    也难怪赖东尧会相信,他与唐子风打交道不多,以往临机到市里来办事,都是张建阳出面,而张建阳虽然办事活络,说话还是比较靠谱的。唐子风是那种说话喜欢煽情的人,即便是当了十几年的总经理,这个毛病也没改。赖东尧乍一听他的话,还真分不清是真是假。

    “绝对是真事。”唐子风说,“赖市长,我跟你说,我们最近有一笔大支出,我们全集团的流动资金投进去,都不够13。如果市里不能给我们协调到一笔足够大的贷款,我们集团可就要破产了。”

    “你们集团的全部流动资金投进去也不够13,这是多大的一笔支出啊?你说希望市里帮助你们协调到一笔足够大的贷款,那么这个足够大,具体是多少呢?”赖东尧惊讶地问。

    “100亿。”唐子风竖起一个手指头,见赖东尧的眼睛里骤然露出骇然之色,他又赶紧安慰道:“赖市长,你别担心,我说的是人民币,不是美元。”

    赖东尧哭笑不得:“人民币也不行啊!100亿,唐总,你还是直接杀了我吧,临河去年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就是200多亿,财政连40亿都不到。你一张嘴就是100亿,真是不知民间疾苦啊。”

    “我也没让市财政出这笔钱啊,我只是想请市政府帮我们担保,从银行借到100亿。如果不是这么大的额度,区区三五个亿,我怎么会来惊动赖市长的大驾呢?”唐子风说道。

    赖东尧开始认真起来,唐子风说到具体的数字,显然就不是开玩笑了。他盯着唐子风问道:“唐总,我能不能先打听一下,临机要贷这么大的一笔款项,具体是用来做什么呢?”

    唐子风说:“收购欧洲老牌机床企业博泰公司。这家公司目前对外报的收购价是200亿元人民币,不过我们估计在100亿元之内应当能够拿下。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拿不出100亿,只能请赖市长帮忙。”

    “博泰,嗯嗯,我听说过。”赖东尧点点头。他虽然不是干机床行业的,但也属于有些能力的官员,平日里看各类经济资料很多,所以博泰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还知道,博泰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德国企业,收购这样的一家企业,在全国也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了。

    “像这么大的收购案,你们是不是应当向国家的政策性银行申请贷款啊?”赖东尧提醒道。

    唐子风摇摇头:“这件事,有点敏感。博泰手里掌握着不少尖端技术,我们要收购博泰,其实就是冲着它的尖端技术去的。如果由国家政策银行出资,很可能会触动一些西方政客的敏感神经,从而给我们的收购带来一些麻烦。我们从地方银行贷款,看上去就更像是一次民间性质的收购,在欧盟那边也是比较好过关的。”

    “哦哦,原来还有这样的考虑。”赖东尧明白了。

    西方国家在涉及到中国的问题上,多少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他们的经济已经衰退,需要来自于中国的资金,也需要中国市场给他们回血,所以从政客到商人,都是赞成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

    但同时,他们又觉得自己是老牌贵族,还代表着普世价值啥的,向中国低头有损形象。为了证明自己并没有跪舔中国,他们需要时不时地抛出几个法案,抹黑一下中国,至少让舆论和选民心理平衡一点。

    口嫌而体直的结果,就是他们凡事都要讲个名目,比如在中国企业收购博泰的事情上,他们声称绝对不能让博泰手里的尖端技术落到中国政府手里,同时又暗戳戳地表示,如果是中国的民间机构来收购,则是无妨的。

    瓜众们看欧美的新闻,发现他们的官员信口雌黄,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又那样说,其实并不奇怪。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自然要说不同的话,听他们说什么是毫无意义的,真正做的事情才是正道。

    欧盟官员立了这样一座牌坊,就卡住了临机从国家手里借钱的可能性,但如果临机的钱是从一些下级支行借出来的,就无所谓了,这就可以算是民间投资了。

    明白了这一点,赖东尧的眉毛皱得更厉害了,他叹着气说:“唐总,这事挺麻烦啊。照理说,临机收购德国的大机床企业,这是鼓舞民心的大好事,对于增强我们临河市的综合实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市政府无论如何都是要全力支持的。

    “可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100亿的贷款,真不是我们市政府能够办到的事情。说句难听的,我们临河市政府的面子,还值不到100亿呢。

    “我们能做的,充其量就是帮你们把几家银行的行长请过来,在我们市政府好好谈一谈。不过嘛,对于能够谈成什么样子,我可是一点包票也不敢打。”

    “看看,老张,这就是人心啊。”唐子风向张建阳摊了一下手,说道。

    “唐总误会我们了,我们真的不是不愿意帮忙,实在是……”赖东尧赶紧解释。临机集团是临河市最大的企业,也是市政府的钱袋子之一,赖东尧是不愿意在唐子风心目中留下一个坏印象的。

    唐子风说:“赖市长,你也别解释了,你不就是想要我们拿出东西来抵押吗?”

    “我没这个意思啊……,咦,唐总,你的意思是说,你们愿意拿出东西来抵押?”赖东尧刚解释了半句,忽然脑子里电光一闪,一个念头涌上来,让他有些惊喜。

    “临一机生产区加行政区,大约900亩地,我们全部抵给市政府,由市政府拿去拍卖。拍卖之后,扣除市政府应得的费用,剩下的用来偿还银行贷款,赖市长觉得如何?”唐子风笑着说道。

    “那可太好了!有这块地做抵押,别说100个亿……”

    “嗯?赖市长的意思是说,能够帮我们争取到更多的贷款?”

    “不是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可以是这个意思。”

    “我真不是这个意思……”

    第513章 账不能这样算

    临河市觊觎临一机的1000多亩土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早在20年前,唐子风刚刚跟着周衡来到临一机的时候,就为了这块土地的事情与市政府小小地交锋过一次。

    也正是因为那一次的交锋,让临河市的官员们认识了唐子风。在此后的20年里,没人再敢赤裸裸地向唐子风提出征收临一机土地的事情,不过,私底下找张建阳等人刺探口风是免不了的,而且频率越来越高。

    临一机建厂的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临河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临一机所在的位置又是城郊,土地不值钱,当年的市政府大笔一挥,便给临一机批了1350亩土地。据说,最初市政府打算给临一机的土地还远不止这些,而是多达近万亩。反而是临一机的厂方及时识破了市政府的阴谋,非常机智地抵制住了这个计划。

    原因无它,临一机如果真的收下了这近万亩土地,原来土地上的那些农民,就要由临一机来安置了,临一机才没那么傻呢……

    好吧,其实这个故事说的是唐子风的母校,当年国家打算把这所学校建成中国的“莫斯科大学”,在土地方面是毫不吝惜的。几十年后,该校土地管理系的教授在档案室里找到了当年的批地文件,上面写着校区的规划范围“南至紫竹院”,而这个规划,却被过去的校方委婉地谢绝了。

    时过境迁,今天的临河市,市区规模比60年前扩大了十倍有余,临一机在临河的位置由远郊变成近郊,如今已经算是市中心的一部分了。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却趴着一家工厂,房地产无法开发,商圈无法建立,甚至城市干道也不得不绕路而行,市政府官员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

    早在几年前,市里就已经放出风来,说临机集团如果同意把临一机的土地还给临河市,临河市愿意以每亩400万元的代价给予补偿。

    不得不说,临河市的这个表示,还是很让临机集团的高管们心动的。

    这些年,全国各地都在搞城市开发,像临一机这样处于城市中心的工业企业比比皆是,全都占着市里的黄金地段,在每亩几百万的土地上赚着三万五万的利润,给市里上缴的税收还不及一个商城的收入。

    为了让这些企业搬迁,各地纷纷开出高价,因此而迁走的企业数不胜数。

    临一机的土地是1350亩,其中近400亩是临一机的家属区,经过临一机的几轮开发,现在是临河市最高档的住宅小区,这是不可能还给市里的。

    余下的900多亩土地,是临一机的生产区和行政区,搬迁难度不大。如果交出来,马上就可以获得近40亿元的现金,即便以今天临机集团的规模,这笔钱也堪称是巨款了。

    其实,搬迁这件事情,对临一机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临一机的厂址位于市区,大件运输便成了麻烦事,生产中的噪音污染、废水废气污染也很成问题,为此与环保、城管等部门没少扯皮。如果搬到郊区去,这些问题也就都不存在了,其实是有利于生产的。

    不过,当张建阳在集团办公会提出此事时,唐子风却直接投了反对票,理由是集团还没到需要卖地筹钱的地步。其他的高管心里对唐子风的意见有些不以为然,但顾忌到唐子风一贯的强势作风,也便没有坚持,这件事就被搁置下来了。

    搁置了几年之后,大家终于理解了唐子风的远见。因为从那时到现在,临河市的地价又涨了好几轮,临一机的那900多亩地,现在已经值70亿了,如果当年就出手,现在大家都得哭昏在厕所里了。

    有了这样一个经历,当唐子风终于提出要把土地交还给临河市的时候,原来积极支持卖地的那帮高管,却又齐刷刷地转向了反对卖地,理由是土地价格涨得这么快,如果再捂几年,没准能涨到100亿、200亿,现在卖掉,岂不是吃亏了?

    唐子风凭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先知先觉,告诉众人,中国的城市大开发热潮已经过去,未来的开发重点将转向三四线城市,临河现在好歹算是二线吧,市中心的土地价格上涨的余地已经不大,到了把土地拿出来变现的时候了。

    促使临机集团决定出卖土地的关键原因,就是收购博泰的计划。博泰目前的估价是在15亿至20亿欧元,相当于120亿至160亿人民币,临机集团是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卖地。

    “临一机的生产区和行政区,一共是900多亩土地,市里可以给你们60亿。在这个基础上,市政府还可以出面替你们担保,协调几家银行给你们提供不少于40亿的贷款,这样你们收购博泰的资金就够了吧?”

    赖东尧听明白了唐子风的意思,压抑住内心狂喜,开始与唐子风讨价还价。

    “赖市长,别闹,咱们说正经的。我们那是小1000亩地,照目前周边的土地价格,至少值100亿。我们发扬点风格,95亿卖给市里就好了。”唐子风大度地说。

    赖东尧叫苦道:“唐总,你这可是狮子大开口啊。照你这个算法,你们一亩地都算到1000万了,临河哪有那么高的地价?”

    唐子风说:“怎么没有?临河上个月刚刚拍出的一块地,才40多亩,就卖了6个亿,合着一亩1500万了,我们都打七折了,赖市长还说是狮子大开口?”

    “那块地被报纸称为我们临河的地王,临河现在的土地均价,也就是一亩不到300万,我们按600万收购临一机的土地,已经溢价一倍了。”

    “赖市长说的300万一亩,是高滩那种鸟不下蛋的地方吧?我们临一机可是在市中心,旁边的地,就算没到1500万一亩,8、900万是有的吧?”

    “唐总,这个账不能这样算的。土地所以值钱,是因为供不应求。现在临一机一口气拿出900多亩,这个供给就多了,市场不可能一下子消化掉,价格肯定不能按周边的水平计算的。”

    “是这样的啊?那也容易,我们先拿出100亩来,市里先卖着。等这100亩消化完了,我们再拿100亩。赖市长放心,我退休之前,这900多亩地肯定能够卖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