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259节

作品:《何日请长缨

    中国人威胁米朗,米朗满不在乎。如果未来中国人真的能够把米朗干掉,普勒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拿他现在的傲慢却与未来的失落做对比,将会是多少有戏剧性的一条新闻啊。

    哎呀呀,好期待中国人干掉米朗啊,加油!

    记者的内心活动,自然就表现到文字上了。一篇极具煽情色彩的文章很快出现在欧洲的一家大报上。在这篇文章里,记者描写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商战,一方是咄咄逼人的东方恶龙,另一方是宁死不屈的日耳曼好汉,虽然配图上这位好汉的肚腩显得太大了一点。

    “见鬼!这些媒体难道是想故意挑事吗!”

    看到报纸上的文章,普勒恨不得把那记者抓来按到机床上去加工成小球球。这样的文章,分明就是要把临机架到火上去烤,逼着临机非要兑现自己发出的誓言不可。

    在普勒看来,临机的宣传,只是一种骗术。但让媒体这样一搅和,临机就骑虎难下了,没准牙一咬心一横,还真的就研发钢珠机床去了。

    这件事对于临机来说,的确是无利可图的,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败招。可问题在于,米朗的血拢共也只有一千,而临机的血却远不止八百。白白扔出去1000万欧元,对于临机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造成的后果却是米朗将面临破产的境地,这特么谁玩得起啊!

    更可怕的是,如果临机真的把米朗给拖死了,这个市场又会回到只剩下一个卖家的状态,临机还能慢慢回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临机还真有可能就这么干了。

    第536章 技术是需要分享的

    普勒的心理活动,唐子风是看不到的,他也懒得去看。得到米朗公司的回复之后,他便下令技术部开足马力研制钢珠磨削机床,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样机。

    钢珠磨削机床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很荒唐。唐子风原本是不想掺和的,但碍于崔硕的面子又不得不接。

    生活就像那啥,既然无法抗拒了,那就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就是唐子风的行事原则。带着这样的想法,唐子风让春泽市配合自己唱了这样一出戏,给米朗公司刨了一个坑。当然,这个坑里要埋的,可不仅仅是米朗一家。

    李甜甜上门去与普勒谈合作,啥也没谈成,而这也正是唐子风所希望看到的。“一个死掉的米朗比一个苟活着的米朗更有用”,这是李甜甜向唐子风汇报的时候,唐子风对李甜甜说的话。

    临机集团技术部得到了1000万元的研发经费,这1000万是人民币,而不是欧元。靠着这区区1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技术部果然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设计,随后生产部门便拿出了样机。

    临机的技术部其实有一些技术积累,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台钢珠机床,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也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临机此前不研制这种机床,更大的原因是嫌利润太低,一年不过几十台的销售,还要提供售后服务啥的,太不值得了。

    唐子风让春泽市为机床研发支付了5000万元的经费。这笔钱到账之后,唐子风交代集团公关部以各种名目向春泽市提供捐助,前前后后返还了4000万,最终相当于只收了春泽市1000万元。

    唐子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媒体宣传的需要。开发一台机床,投入5000万元,配得上“不惜成本”这样的说法了。

    社会上的事情,讲究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只因为有个教授发了篇文章,地方政府就扔出去5000万,只为解决一个子虚乌有的“卡脖子”问题,这就是一种不要命的做法。谁碰上这样的对手,也得忌惮三分的。

    担忧被卡脖子,上门寻求合作,被粗暴拒绝,不得不奋发图强,最终一举突破,把中国不能制造钢珠磨削机床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了……

    这是唐子风写的剧本,他的专职公关包娜娜便组织人照着这个剧本开始炒作。早先去采访普勒的那家欧洲报纸,并不是包娜娜安排的,记者只是看到中国的媒体闹得沸沸扬扬,出于记者的本能而在欧洲添了一把火。及至临机完成了钢珠机床的样机制造,那家报纸又刊登了一篇更长篇幅的报道,果然给普勒做了一个前后对比,颇制造出了一些戏剧效果。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齐木登也被裹胁进去了,前后有七八拨记者去采访了齐木登,请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齐木登自然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说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啥啥能力之类的,只能靠这种大撒钱的方法来追赶世界先进潮流,这样的成功是毫无意义的。

    “就算这个钢珠机床,春泽市可以一掷千金请人去做,最终勉强弄出一个四不像的成果来,中国有这么多被人卡脖子的技术,每个技术都能这样搞吗?”齐木登质问道。

    “齐教授,您说中国还有很多被人卡脖子的技术,您能再给我们举几个例子吗?”记者好奇地问道。

    “当然可以。我上个星期在网上就看到有业内人士爆料,说我们国家用于加工风电机齿轮的专用铣床,是从法国进口的。机床协会那边自吹自擂,说什么中国的机床产量世界第一,一台小小的专用铣床都造不出来,他们还有脸吹吗?”齐木登说。

    “见鬼!谁能让那个白痴闭嘴吗!”

    法国凯兰机床公司,董事长索拉特看完驻华销售代表发回来的消息,当即就爆了粗口。

    “什么小小的专用铣床!我们生产的是加工直径十五米的超大型铣床,而且这种铣床是专用的,没有哪个国家需要单独掌握这种铣床的技术。这位教授是从哪冒出来的,他到底懂不懂工业,知不知道什么是全球分工!”索拉特咆哮着。

    “这位教授是一位经济学教授。他是中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独立学者,以经常发表具有独立思想的言论而著称。”销售总监多米克介绍道。

    “独立思想?你是说独立于事实和常识的独立思想吗?呸,那不叫独立,那叫无知!”索拉特骂道。

    多米克说:“可是,他在中国拥有很多的拥趸。米朗公司的那件事,就是因他而起的。”

    索拉特说:“我知道!也正因为知道这件事,我才说这家伙是个白痴,他想让我们像米朗公司一样完蛋吗!”

    “中国人造出钢珠机床样机后,米朗公司的订单已经损失了80%,这还是在米朗公司主动提出产品降价30%的情况下。业内同行估计,米朗公司最迟在下个季度就会破产。普勒亲自跑到中国去向临河机床集团请求投降,但并没有得到接受。”多米克说。

    索拉特阴沉着脸说:“中国人给过普勒机会的,但他却因为自己的傲慢而放弃了这个机会。事实上,我们也没想到中国人居然会用这么短的时间就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机床,而且价格比米朗机床便宜将近一半。米朗的钢珠机床主要客户都在中国,普勒是不该挑起这场竞争的。”

    “严格地说,这场竞争不是米朗挑起来的,而是中国人自己挑起来的。”

    “但中国人一开始是想和米朗合作的,是普勒拒绝了合作。事实上,中国人开出的条件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承诺而已。”

    “的确,报纸上就是这样说的……”

    “哼,愚蠢的德国人,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

    “那么,索拉特先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法国人不会像德国人一样迂腐。”

    “明白,我马上去买白布……,啊不,我的意思是说,我马上去买机票,我们应当在中国人关注到这件事之前,和他们签订一个合作协议。”

    唐子风接到通报,说法国凯兰公司的销售总监来访,他还一头雾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乃至听秘书汇报说前几天媒体上刊登过齐木登的一番言论,其中涉及到了凯兰公司销售到中国的风机齿轮专用铣床,唐子风才反应过来,不由感慨网友诚不我欺,果然没有人能够在法国人采取行动之间占领巴黎。

    “临机集团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是国际机床行业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与临机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便经常获得唐总经理的指导,学习到临机集团的成功经验,帮助凯兰公司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

    多米克一见唐子风,便开始狂拍马屁。法语有世界上最优美语言之称,估计就是因为充斥着太多这样的溢美之辞吧。

    “感谢多米克先生的褒奖,我想知道,贵公司希望和我们开展什么样的合作呢?”唐子风问道。

    “全方位的,包括凯兰公司所有的业务。”多米克说。

    “凯兰公司的大型风电机组齿轮专用铣床技术,全球闻名,我们一直想向凯兰公司学习这方面的技术……”

    “不不不,不是你们向我们学习,而是我们之间相互交流。如果临机集团对我们的这项技术感兴趣,我们非常愿意与临机的同行分享我们对这项技术的认识。我们的董事长索拉特先生认为,技术是需要分享的,只有相互分享,才能消除彼此的芥蒂,实现长远的合作。”

    “你说的芥蒂,是指什么呢?”

    “当然是某些无知人士的无聊猜测。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位文科教授的谈话,其中对凯兰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恶意的诋毁。为了消除中国朋友的顾虑,索拉特先生特地安排我到中国来,与唐总经理洽谈技术合作事宜。”

    “非常感谢索拉特先生的理解。的确,我们最近也受到了一些压力,有媒体指责我们技术落后,导致中国的风机齿轮加工完全依赖于进口设备,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们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一笔……,呃,5000万欧元的资金,准备突破这项技术瓶颈,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机齿轮铣床。”

    唐子风笑呵呵地说道。5000万这个数字,是他随口编的,也不指望对方能够相信。

    “我们愿意在这方面与中国朋友进行合作,具体的合作条件,可以参照贵公司此前向米朗公司提出的条件。我们认为,市场是需要分工的,贵国希望自己掌握技术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掌握技术并不意味着需要进入这个市场。

    “我们愿意向临机授权风电齿轮铣床的核心技术,并答应在遇到不可抗力影响的情况下,临机可以自由地使用我们的专利,以填补空缺。但在这种不可抗力出现之前,临机完全没有必要花费高额的资金去独立开发一套冗余的技术。”

    多米克看着唐子风说道,他的眼睛里满是真诚,只恨自己不会传说中的催眠术。

    第537章 中国能答应吗

    “小唐,你们这次动静闹得有点大啊。”

    国资委办公室里,谢天成笑呵呵地对唐子风说道。

    “借力打力吧,其实原来真的没想这样做。”唐子风谦虚地说。

    谢天成笑道:“我听人说,你唐总经理得了一个雅号,叫做‘专治不服唐子风’,据说欧洲的那些小机床企业都是谈唐色谈呢。”

    “呃……”唐子风尬了,“谢主任,这个都是他们黑我呢,其实我的匪号是‘人畜无害小郎君’。你看我这脸,每根皱纹里都写着‘温和’二字呢。”

    “不会吧,你小唐都已经有皱纹了?”谢天成关注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我也是奔五的人了,也就是在谢主任这里还会被叫做小唐。”唐子风说。

    “是啊,时间多快啊。”谢天成感慨道,“当年二局安排老周去临一机,老周别人都不带,非要带你去。大家还都担心你年纪太轻,不稳重。现在看来,还是老周慧眼识珠,发现了你这个人中龙凤。”

    “别别别,谢主任,您千万别夸我。您一夸我,我心里就不踏实。”唐子风装出惶恐的样子说道。

    “我还没夸你呢,你就原形毕露了!”谢天成斥了一句,随后又便转入了正题,问道:

    “小唐,你这一次借着和米朗公司的矛盾,逼着欧洲的那些中小机床企业站队。据我们初步统计,目前和我们系统内企业签了合作协议的欧洲中小机床企业,已经有上百家了。

    “你给大家划出的道道,是让他们答应在面临不可抗力的时候,中国企业可以自由地使用他们所拥有的专利,而不需要等待他们的授权。

    “这些和咱们签约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不属于瓦森纳协定限定的范围,至少到目前为止,并不存在他们会对我们采取限制措施的迹象。

    “委里的同志们讨论了一下,觉得你好像有点未雨绸缪的意思。怎么,你认为未来欧洲有可能会对中国采取全面的技术限制政策吗?”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限制一直都有,从最早的巴统,到继承了巴统衣钵的瓦森纳协定,都规定了所谓“可用于军事目的”的高技术产品不得向中国销售。

    但这一次,唐子风出手敲打的米朗公司、凯兰公司等,其生产的产品都不属于这种能够与军事用途挂上钩的高技术产品。像圆珠笔钢珠机床这种技术,与军事差着十万八千里,欧洲是没有任何理由会限制这种技术的出口的。

    唐子风借着齐木登的胡言乱语,声称中国可能会被卡脖子,逼着米朗公司同意技术授权,这一点非但普勒理解不了,连谢天成也觉得未免有些小题大做。可唐子风偏偏就这样做了,而且杀鸡儆猴的效果还挺不错,一大批欧洲的中小企业都跑到中国来谈合作了,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米朗。

    唐子风给这些企业开出的条件,在大家看来毫无意义。唐子风承诺不会与这些企业争夺细分市场,只是要求他们答应在特殊情况下向中国进行技术授权。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不出现这种“特殊情况”,这份合作协议就是一张废纸。

    在那些欧洲企业看来,唐子风此举,应当只是为了应付中国媒体上关于“卡脖子”的警告。对于那位动不动就危言耸听的齐教授,大家可以说是恨到骨子里。

    多米克与临机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之后,应临机的要求,专门接受了一次记者采访。在那次采访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齐木登的反感,始终用“某白痴教授”这样的称谓来指代齐木登,并且先后说了十几次之多。

    一些大媒体自然不便把这种骂人话转述出去,但一些喜欢炒作花边新闻的小媒体则毫不客气地原文复述了。随后,这个称呼又被一些好事者转到了网上,传得世人皆知。

    被多米克隔空骂了一通,齐木登脸上也挂不住,开始找更多的证据证明中国制造不行,“卡脖子”现象比比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越想找这样的证据,这种证据就越容易出现在他面前,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故意地把一些东西推送给他。

    他过去写文章,也就是差不多一两周发一篇,因为平时还有教学、科研、走穴、应酬之类的事情,时间表上哪里还有空间能容得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可这段时间不同了,被人打脸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他必须要把场子找回来,于是进入了狂躁状态,一日四更、五更都不在话下,甚至于有好几场花酒都被他推掉了。

    齐木登口无遮拦,逮谁咬谁,欧洲那些企业可就被坑苦了。大家都知道,米朗就是因为被齐木登拿来说事,才招惹了春泽市和临机集团。这两家冲冠一怒,直接砸了1000万欧元进去,把米朗用来压箱底的技术给破解了。

    现在齐木登又点了其他家企业的名,焉知会不会同样惹急了中国的某地政府或者某家企业,给自己无中生友地制造出一个竞争对手。

    于是,大家一看到齐木登的文章里出现了自己的名字,就急匆匆地跑到中国去澄清,声称自己绝对不会做出伤害中欧关系的事情。“卡脖子”啥的,最讨厌了,自己怎么可能会做这样的事情。

    澄清之余,难免要和中国这边的企业签一个合作备忘录,然后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驳斥“某白痴教授”的不实之词。

    然后,齐教授就更急眼了,于是进入下一轮循环……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看热闹不嫌事大,齐教授愿意一日十更才最好,大家是在乎那几个订阅费的人吗?可谢天成这些人知道,这件事的背后是唐子风在呼风唤雨。唐子风此人虽说平时有些不着调,但也不至于纯粹是为了耍弄齐木登而搞出这么多事。

    结合唐子风逼着这些欧洲企业签的城下之盟,大家隐隐觉得,唐子风应当是预见到了一些事情,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做相应的准备。

    “大洋彼岸的懂王上台了。上台伊始就在谈论中美贸易顺差的事情,我估计,在他任上,肯定是会有一番大折腾的。”唐子风简要地回答道。

    谢天成点点头,说:“这一点中央已经注意到了,也向各部委发了提示。专家分析,懂王有可能会采取一些关税措施,最高有可能会把关税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这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远不止于此。”唐子风说,“懂王是一位商人,他和此前的美国领导人都有所不同。此前的美国领导人多少还是要讲一些国际规则的,而懂王最擅长的就是违背规则。

    “我们集团的政策研究部门专门分析过懂王此前的商业经历,发现他在竞争中很喜欢采用极限施压的方法,动辄摆出一副要和对方拼个鱼死网破的阵势。

    “大家都担心他是个愣头青,不愿意与他同归于尽,所以在他的极限施压面前,往往会采取退缩政策,而他则可以借机讹诈,让对方做出更大的让步。

    “具体到中美贸易方面,懂王的目的绝不在于缩小美国方面的逆差,他想要的东西会更多。所以他可能采取的政策,绝对不只是增加关税,而是会有一套组合拳。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你说懂王想要的更多,你觉得他想要什么?”谢天成问。

    唐子风说:“比如说,要求中国彻底放弃半导体产业,放弃大飞机产业,全世界只有美国企业能够染指这两个产业。”

    谢天成倒抽了一口凉气:“这胃口也太大了吧?如果答应他的条件,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在这两个领域获得垄断地位,届时他们想怎么赚我们的钱,我们都无法拒绝,只能白白地给他们送钱。”

    “如果他用关税作为条件,换中国放弃这些产业,中国能答应吗?”唐子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