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行动开始

作品:《沐光永无枪火

    “多谢赵兄!日后有空,一定再向赵兄请教!”

    两人交谈甚欢,从糕点讲到时政,又提到了贫贵之差,从贫贵讲到吏治腐败,官商 勾结。赵曙话语间言辞犀利,抨击起当下上层权贵丝毫不嘴软,他认为格沁朝之所以灭亡,皆是贪官污吏之过。

    奸邪小人当道,上致朝廷失去民心,下使百姓水深火热。只要变法得当,重整吏治,清算官场,格沁朝依旧能重现昔日荣光,不输西方列强。

    一派胡言,陈书同听后觉得十分可笑,为了拖延时间他只好跟着附和赵曙的主张。在外人看来,两人是聊得不亦乐乎。

    最后陈书同见天色不早,怕埋伏在巷子里的夏戈挺和胡进等久,主动提出告辞。

    赵曙走远后,躲在角落的华新民和顾雨亭缓缓走出。

    华新民摸着脑袋,奇怪道:“你和他聊了什么,说得天昏地暗的。”

    “穷怕了,就恨富,世间奸商无数,穷人越穷越狠,天下人谁都一样。”

    陈书同两手一摊,说得轻巧,可同一番话华新民听到耳中却不是一个意思,他撩起袖子扭头要走人。

    顾雨亭见状急忙上前拉住华新民,眼下这节骨眼是容不得出半点岔子,稍有疏忽前功尽弃,万不能由着华新民性子胡来。顾雨亭安抚华新民,试着缓解两人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分歧:“他不是那个意思,你也是知道的,这会就别气闷,我们必须齐心协力,若是咱们这先出了问题,庶灵和戈挺他们可就危险了!”

    华新民识大体,不继续计较陈书同言语上的过失,一切以大局为重,特别是顶在前面的可是他的至亲挚友。

    可他也不是个好脾气,当即把话顶了回去:“穷人不可能一辈子都穷,只要给他们一条出路早晚会变成富人,不像某些人只会妖言惑众,聚众闹事。”

    陈书同不以为然,哼声道:“穷人变富,富人更富,贫富差距依旧继续,反不见小而越拉越大,剥削和压迫自然愈演愈烈,我看是你们眼光太狭隘了!”

    “你们两个都少说一句,庶灵马上要独闯龙潭,你们在后面互相争执,喋喋不休,让他知道了该多心寒。”顾雨亭知道普通劝说是熄灭不了两个思想截然不同的人争胜的火焰,他只好再次搬出林庶灵,这尊被城隍庙无数难民顶礼膜拜的活菩萨。

    两人顿时偃旗息鼓。

    “你们说,这赵曙知道自己亲生老子是明州首富,会不会依照他刚才所言,对权贵恨之入骨,不认马至筠这个生父,甘愿继续当他的贫民?”

    “他赵曙要这份骨气,我敬他是条汉子。只怕是嘴上逞凶,知道生父是明州首富,到时候喊起爹来比谁都亲热!”

    陈书同主动挑起话匣子,华新民顺势接上,说着说着两人一同都笑了。

    贫富之分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可逾越,连同所谓的爱恨情仇一道,因时而变。

    眼下就有个极好的例子。曾经的热血青年赵曙,鄙夷权贵,藐视豪强,一心为格沁朝扫出贪官污吏,当他被迎进奢比皇宫的盐王府,花团锦簇,侍女成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会不会沉寂在温柔乡中无法自拔呢?

    “我倒是希望赵曙能坚持本心,不枉先生多年苦口婆心的教导。”顾雨亭谈谈说道,对赵曙抱有一丝希望。

    这时,远处跑来一人,朝三人挥手。

    三人见状连忙迎了上去,沈复博慢走几步休息,气喘吁吁道:“人逮住了,戈挺宗绩已经坐车出城。”

    “好,咱们就在此别过,分头行动。对了,信可临摹妥当?”

    顾雨亭从怀里摸出一封信递给华新民,“放心,完全按照刚学会写字人的笔迹仿写,万无一失!”

    明州城东门,天色将暗。

    来城内务工的乡民要赶着天未黑透前返家,他们成群结队出城,取大道回到位于乡下的家中。

    这几年乡间时常有妖怪出没,没人敢独自走夜路,尤其是天将暗未黑时,正是山里妖怪下山觅食的绝佳时机。

    一队又一队工人结伴出城,城门守卫背着前膛枪站立在原地,没有上前检查的意思。城外大道上有十几人,衣衫褴褛的人将是要进城,这群人里有老有幼,唯独没有青壮年。

    其中有一农妇走上前问话:“敢问军爷,城隍庙往哪里走?”

    那守城官兵手指西面,“沿着这条路笔直走,往人多的地方去,哪里人多哪里声音响,哪就是城隍庙了。”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

    守城官兵挥了挥手,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城外的妖怪跑到城里来行凶,官老爷们可都住在城里。至于平民百姓进进出出,无关紧要,这年头有了枪,底下百姓聚众闹事已不足为虑,住在城里的老爷们最怕的还是来去无形的妖怪。

    边上有人蹭过来问:“这是第几波了?”

    “我当值已经是第八波,白天人还要多,陆陆续续没停过。这几天光咱们东门,保守估计有一万人进城,另外三门也差不多。”

    “我的乖乖,那小小的城隍庙挤得下四万人?”

    “这还真不得不提老沈家,每天给四万人分粥发馒头,一天得耗多少粮食。反观咱们的首富,半点动静没有,也不是没动静,前两天还半夜朝天开了几枪,放烟花玩。”

    “甭提了,盐王爷家里只有盐,没管你要命就不错了,还想要粮?”旁边的官兵比划一下等手势,随后竖起大拇指,“老沈家,真是这个,牛!”

    “驾,驾,吁~”

    守城官兵正说到沈家,打从西边大街上驶出一辆挂着殷实米行的旗子。

    照规矩,人畜同行,车辆止步,要接受检查。驾车的沈家伙计,矮个头,却一身腱子肉,快到城门口停下马车。

    “这大半夜的,你们这是运粮上哪儿去?”守城官兵没急着上车检查。

    那伙计笑道:“少东家说城东的黄石镇正闹饥荒,让我等送些粮过去,也算尽了一份心意。军爷要检查就上来检查,车里装得都是粮食。”

    有一年轻官兵用枪挑开帘子,伸头进去看里面堆满麻袋,上面坐着一个男子,车里太黑看不清样貌,便喝道:“你,下来一趟,我们要检查!”

    啪!

    先前的守城官兵,上来一巴掌甩在年轻官兵后脑上,骂道:“还检查个屁啊!人要给外面百姓送粮,你在这耽误功夫,感情饿的不是你家亲戚!”

    他朝米行伙计一挥手,给马车放行:“快走吧,天黑注意安全!”

    “谢谢军爷!”伙计一拱手,架着马车赶路。

    “以后殷实米行的车辆不用检查,一律放行,都听明白没有!”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