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 第267节

作品:《再世权臣

    东宫侍卫明知此举犯禁,事后清算起来,或杖责、或枷号、或发边远充军。但为了所侍奉的太子,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听命行事,纷纷拔出佩刀,齐声喝道:“砍树——”

    苏晏见他们原路返回,选择地势狭窄的山道,砍断两侧树木,堵塞隘口,试图将倾泻的溪瀑分流至各个方向,化整为零。他心急如焚,一面担忧朱贺霖的安全,一面频频回首南望,希望陪同祭陵的那些官员与仪仗队们能听见动静,前来帮忙。

    可惜,孝陵的规模实在太大,最北端的圜丘与最南端的陵宫门,距离足足有大半座山,中间还隔着三条御河,以及神道、广场和许多楼台宫殿。

    此时百官们皆在前朝区域,等候太子的仪驾。就算听见动静,圜丘所在的孝陵后寝也是禁区,未奉皇命不得擅入,想要援助他们,也得从陵园外侧绕墙过来,如何赶得上这燃眉之急?

    苏晏又望向北——朱贺霖与侍卫们的身影已然隐没于林中,看不见了。

    他知道自己坐在陵园外墙的墙顶,就算能观望到水势,也没法告知太子一行人。这分明是朱贺霖为了让他留在安全地带,所编造出的借口。

    ……不行!我不能撇开他们独善其身,好歹得帮上点忙。苏晏这么想着,尝试着从墙顶往下溜,最后从中间三米多高的地方跳下来,落地时向侧方打了个滚,没摔伤。

    他喘口气,朝着朱贺霖离开的方向狂奔,还没跑出几百米,就见前方折返回来的满身污泥、狼狈不堪的一群人。

    为首的太子冠帽都掉了,却仍手提长剑、面色沉毅,从神情中透出前所未有的肃穆威烈。其余侍卫紧紧跟着他,像追随着主心骨。

    朱贺霖见到苏晏,皱眉喝道:“你来做什么?快回去!”

    苏晏说:“不行,我坐不住。”

    朱贺霖:“坐不住?是墙太高让你恐高,还是墙顶凹凸不平硌屁股?”

    苏晏:“……我没那么废柴!坐不住,是因为怕太子殿下有个三长两短,我苏清河得拿脑袋撞在陵宫门外乌龟驮着的石碑上,以死谢罪!”

    他声色俱厉,朱贺霖反倒笑了。

    苏晏气呼呼地问:“泥石流止住了?”

    朱贺霖道:“砍了不少树,堵了好几处隘角——尽完人事,接下来就是听天命了。”他上前握住了苏晏的手,并肩一同往回走。

    身后的侍卫们早见识过两人间的亲密举动,权当眼瞎看不见。

    一行人回到外墙处,紧张地向北观望。过了片刻,遥遥见坡顶有水流下来,都忍不住捏了把冷汗。

    那水越流越近,逐渐式微,最后到了眼前,渗入土层不见了。

    所有人心弦骤然一松。有侍卫手脚脱力,一下子瘫软在地。

    朱贺霖回过身,摸了摸朱红色的陵园外墙,长叹道:“老祖宗保佑啊!”

    苏晏也叹了口气,说:“不幸中的万幸。”

    再次转身时,朱贺霖的脸笼上了一层锋芒逼人的冷意,咬牙道:“今日这事,小爷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涉事人等,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苏晏则在琢磨:从爆炸声响的间隔时间上判断,最后一次才炸了溪瀑水潭。而之前的几声爆炸,并非为了刺驾,那么究竟是在炸什么?

    ————

    第277章 你不要脸我要

    陵园的围墙外,听到动静的陪祀官员们姗姗来迟,见到掉了冠帽、衣袍撕破、一身泥水的太子,脸都吓绿了,纷纷跪地请罪。

    太子道:“起身罢,与诸位大人无关。是北峰山石坍塌、溪瀑骤泻,险些冲击了陵园。所幸孤带侍卫们砍树塞道,进行分流,将水引开了。”

    众官闻言,一阵哗然,个个都感到心惊后怕,在逃过一劫的庆幸中,对太子的当机立断、奋勇护陵很是钦佩与感激。

    太子谦辞:“非孤之功,是太祖皇帝显圣,庇佑我大铭龙脉雄盛,国祚恒长。”

    苏晏对朱贺霖的这番话暗中点了个赞:没有因护驾不力责罚在场官员,也撇开了自己去捕鹿的事,为避免打草惊蛇甚至连火药爆炸都没有提到,单说因为山石崩塌引发了泥石流,并着重强调了自己的护陵之举,最后又把功劳归于祖宗庇佑。

    这一番话趋利避害、进退有度,比起在京城当面顶撞皇爷的时候,可谓是进步巨大。

    在场官员中,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太常寺寺卿等几位官阶高的老大人商量了几句,决定先护送太子回皇宫,同时向南京兵部调卫所军队过来,清理北峰上被冲毁的林木。再请堪舆大师重新规划这条溪瀑,该堵的堵,该改道的改道,以后千万不能再出事了。

    今日这件险些殃及皇陵的大事,按律要立刻上报京师朝廷。鲁尚书打算亲自执笔写这份报告,便对太子道:“明日老臣再去叩见殿下,询问详细情况,好如实上报朝廷。”

    太子同意了,回具服殿重新洗漱更衣。起驾之前,他忽然转头望向人群,问:“孝陵神宫监的管事太监何在?”

    人群中一名中年白胖太监连忙出列,毕恭毕敬地躬身行礼:“奴婢贱名姚铨,小爷有何吩咐?”

    太子站在马车的踏凳上,居高临下打量他:“神宫监那几名充当向导的內侍,可有安全回来?”

    姚太监答:“并未见回来,也许被水流冲走,凶多吉少了。唉,也是他们的命。”

    太子不动声色地说:“他们毕竟是因差事而丧生,理应抚恤。你将这几个人的姓名、籍贯、家属等相关情况提供给……礼部左侍郎苏大人,由他负责后续事宜。”

    姚太监领命,说明日就办。

    太子这才登车,启程回南京皇城。

    官员们各自离开午门回家时,一名內侍传太子口谕,将苏晏召进了宫。

    苏晏刚踏进殿内,便听见太子在责骂管事的宫人与守备侍卫:“一个大活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从你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你们莫说找不着,连她如何出的宫、去了哪里,都不知道? ”

    管事宫人与侍卫首领被他骂得灰溜溜,低头认错,说这就再去找,一定要将人挖出来。

    苏晏出声道:“小爷,消消气。累了一整天,饭也没吃好,不如让厨子煮些夜宵?”

    朱贺霖一见他,气消了大半,挥手把这些人打发走后,拉着苏晏盘腿坐在了罗汉榻上。

    成胜与富宝不在,左右服侍的內侍不够有眼力见儿,未得太子之命,没有立刻退出殿去。朱贺霖转头瞪他们:“一个个杵在这里当木头?没听见苏侍郎说的,去叫厨子煮夜宵!花样做多点,别又尽整些豆腐青菜,祭陵结束了。”

    內侍们嚅嚅而退,终于机灵起来,把殿门也一并关上了。

    苏晏笑着拍了拍朱贺霖的手背:“好啦,一股子邪火要发到什么时候,差不多就行了。”

    朱贺霖悻悻然:“小爷和你今日险些把命交代在钟山,偏对谁都不能说,查也只能暗中查,真要憋屈死!”

    苏晏倒是很淡定:“有什么好憋屈的,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有句话怎么说的……看谁笑到最后。”

    朱贺霖还抿着个嘴角。苏晏眯起眼,目光不善地看他:“要说憋屈,我才憋屈好伐?刚回京,莫名其妙地背了个处罚,把我撵来南京。听说,是因为给某位专画翰林风月的大手当了回人体模特?”

    “人体模特”没听懂,但“翰林风月”这四个字秒懂,朱贺霖脸上顿时涌起窘色,连耳根也泛红了。

    他尴尬地打起了磕巴:“小爷没、没想……谁知道会突然被父皇抓包……小爷就是……”他用力握住苏晏的手,委屈道,“你去陕西半年,回到京城没两个月,又一去半年,小爷就是太想你了。”

    苏晏板着脸:“那就可以乱画我的黄图?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东西万一流到太后手上,或是被有心人传出宫,在朝野内外闹得沸沸扬扬,怎么办?

    “我苏清河脸皮厚,能当官就继续当,当不了就卷包袱回家,继续做我的官二代。而你呢?太子的名誉还要不要?前面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就算付诸东流也一点不心疼?

    “你是不是以为,卫家倒了大半个台,卫氏被打入冷宫,危机就解除了,你身为太子就可以高枕无忧?”

    连着几个尖锐追问,把朱贺霖逼得鼻尖冒汗,脸色难堪至极。

    他紧紧捏着苏晏的手,用近乎哀求的口吻道:“清河,别说了!”

    手被捏得生疼,苏晏没有挣脱,目露失望地叹口气,一字一顿地道:“太、子、殿、下。”

    这道眼神并不凌厉,甚至显得有些忧愁,对朱贺霖而言却仿佛利箭穿心,最后的称呼更是让他差点掉下泪来。

    他腹中烧着一团烈火,胸口梗着一口浊气,想大发雷霆——从小到大,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

    但他知道,现时不同往日,他该控制自己的脾气,该承担起属于“太子殿下”的责任——他该长大了。

    朱贺霖垂下脑袋,闷声道:“……是小爷错了。”

    苏晏对春宫画之事是有些生气,但他与朱贺霖感情深厚,又熟知对方性情,本来并不想算这笔账。但既然说到了,不借机敲打敲打,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反面教材?

    于是哪怕对面再像一只垂头丧气的大狗,他也不能立刻心软地去揉毛。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预先设想后果,能承担才去做。承担不了……又实在想做,那也该先谋后路,以免翻船时连个木板都够不着。小爷这么聪明,应该知道这个道理。”苏晏说。

    朱贺霖点点头。忽然发现自己捏得重了,赶紧松手,又心疼地摸了摸对方满是指痕的手背。

    苏晏就用这只手,食指沾着茶水,在炕桌上划出一条长线,接着画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圈,串在线上。

    什么意思?朱贺霖用眼神问。

    苏晏指着长线:“这是你要走的路。”又指向三个圈,“这是你为了走到线的终点,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最小的圈,是太后的偏见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卫家。”

    “中等的圈,代表朝臣的支持与否与天下人心向背。”

    “最大的圈,是那只始终藏身于幕后,兴风作浪的黑手。”

    前两个,朱贺霖没有疑议。关于最后一个大圈,他问:“真空教不是已经被铲除?仓皇而逃的鹤先生,现在正被全国通缉。”

    苏晏道:“那只是京城,还有像南京这样一些大的府城,朝廷取缔真空教的诏令能得到比较好的落实。可在更广大的乡野地区呢?全国一千多个县,你知道哪些已被真空教渗透?别忘了,真空教最擅长愚弄百姓,在民间秘密结社,暗中吸纳信徒。”

    朱贺霖皱起了眉:“照你这么说,朝廷得下旨,在所有州县发动卫所官兵逐家逐户盘查、追杀余孽,才能将真空教彻底剿灭。”

    苏晏摇头:“太过严厉的盘剿政策,恐会激起民变,引发社稷动荡。我的意思是,要解决最大的这个圈,关键在两点——第一,要师出有名;第二,要擒贼先擒王。

    “我们在京城,能把真空教连根拔起,就是因为将白纸坊大爆炸一案作为切入点,这叫‘师出有名’。针对性地包围两个侯府,搜捕鹤先生和七杀营主,就是‘擒贼先擒王’。可惜的是,贼王跑了一个。”

    朱贺霖边思索边颔首:“倘若能再次抓住鹤先生,解决他,就能给予真空教致命一击?”

    苏晏答:“真空教的大权,基本集中在教主手上,铲除鹤先生的确势在必行。但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总觉得背后另有玄机……”

    “是什么事?”

    “鹤先生……真的就是‘弈者’吗?”

    朱贺霖一怔:“怎么不是他?”

    苏晏反问:“你肯定是他?就因为他爱耍阴谋诡计,爱下棋,甚至连被捕时,手里都抓着黑白子?”

    朱贺霖陷入沉思。

    苏晏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鹤先生是‘弈者’,是发号施令的人,那七杀营主为何不与他一同上囚车?劫囚车是他们事先策划好的,七杀营主明明可以活着逃走,为何会被堵在密道口,最后死在锦衣卫与豫王的包围圈中?”

    朱贺霖想了想,不太确定地答:“因为……七杀营主并不听命于鹤先生?所以鹤先生逃走时,压根就没有管他?”

    苏晏赞许地点头:“如果鹤先生真是‘弈者’,像营主这么一颗得力棋子,怎么会轻易抛弃。由此看来,鹤先生未必就是最高主宰,而且对方的势力也不是铁板一块。”

    朱贺霖越想,越觉得这背后的势力深不可测,仿佛是话本中的万年树妖,不止树身参天,还将庞大的根系在黑暗地下延伸至四面八方。

    “……钟山白鹿之事,会不会也与‘弈者’有关?”他喃喃道。

    苏晏说:“有这个可能。今日我们死里逃生,看似安全了,可对方最擅长连环计,想必还有后手。我们要尽快找到突破点,破除对方的阴谋,反将一军。”

    朱贺霖道:“爆炸过后,去布置陷阱的几名向导失踪,也许死在泥石流中,也许已逃之夭夭。线索只剩那个叫桃铃的宫女,我方才一回宫就命人捉拿她,结果她也不知所踪,所以我才朝管事太监和侍卫发脾气。小爷……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

    苏晏露出理解与安慰的表情,忍不住还是伸手揉了揉大狗的脑袋毛:“小爷安全回宫,那个宫女自知罪行暴露,应该是逃去找指使者了。”

    朱贺霖叹道:“可惜仅剩的线索也断了。”

    “谁说只有这一条线索?”苏晏忽然笑了笑,“小爷之前在陵园,向神宫监的姚太监索要那几名充当向导的內侍的名单,这不就是线索?

    “我还发现,百官在午门散去时,有一些东宫侍卫悄悄尾随而去。是不是小爷派去盯梢姚太监的?小爷可比自己认为的要厉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