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1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按照中国近14亿人口推算,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需要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能满足吃鸡的需求。

    要知道,国内耕地底线也不过是120万平方公里,这就直接占用了百分之一。这还仅仅是养殖鸡,还有鸭呢?猪肉呢?牛肉呢?

    所以真相就是,不采用现代化养殖这样高效的模式,根本不可能满足人们对于肉的需求。

    在大家习惯了每天吃着肉喝着奶,敲着键盘指点江山的时候,批判现代养殖技术不人道是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当然可以大义凛然地批判现代技术的缺陷与带来的问题,但很少有人会想:如果不采用现代养殖技术,而是都恢复到传统的养殖方式,你是否愿意把肉、蛋、奶的消费量也恢复到过去呢?比如,一个月只能吃上一两次?

    齐政相信,再怀旧的人,也不会愿意恢复到过去的生活。

    哦,素食主义者应该会愿意,因为他们本来就吃素。但世间又有多少人愿意做素食主义者呢?

    回到眼前来说,即使在灵阵的加持下,齐政有机养殖的鸡鸭成本较正常而言只有其五分之一,依然会比工厂化养殖的成本高——他只是进行工厂化管理,而不是工厂化养殖。

    而且齐政还是会选择高价出售,所以这就注定与大众无缘。

    所以在还不能通过无生命的化学或者生物反应来进行转化之前,消费者如何权衡选择,比如当鸡鸭的廉价易得与记忆中风味口感不可兼得,在所获得的特质与失去的特质之间,注定了要有所抉择,有所放弃。

    嗯,记忆中后来“人造肉”的新闻风靡一时,虽然大部分人依然会被其价格“劝退”,但总归是一种尝试。

    至于未来,齐政能不能通过灵阵的应用,来实现更加高效、更加人道的禽畜养殖,犹未可知。但这是他的目标之一。

    毕竟,对于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只能是寻求更新的技术或更高超的手段去解决,而不是回到过去——因为,当所有人都习惯了肉蛋奶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就无法回到把它们作为奢侈品,偶尔才能吃一次的年代。

    ……

    第16章 梅花鹿与驯鹿老人

    9月11日,一件大事如期发生了。

    老美的世贸中心被恐怖组织袭击,两栋大楼垮塌的瞬间成为了全世界电视屏幕上比好莱坞大片更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时间全球媒体针对此次事件各种舆论不断,齐政对此保持缄默,无能为力。

    他不是圣人,恐怖组织和世界超级大国的碰撞,一个微末小人物参杂其间,很快就会被碾得粉碎,他期望自己过一种和前世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是还没豪放到参与世界风云变幻的风口浪尖。

    齐政只是第一时间确认田雨唯的平安——他提前知道了田雨唯当天会到学院报到,并隐晦地确保了其行程不会发生改变。

    事件改变了世界的进程,老美的战略因此转向,中国得到了绝佳的崛起时机,但这一切,国内大部分老百姓无从感知,看完热闹后,生活依然继续。

    ……

    周末,表叔陈元可能正好赋闲,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里,大房子都空闹闹的,于是想起约齐政上门喝杯茶。

    表叔家里客厅,表叔穿着休闲,那副样子跟专业大师似的坐在那里泡茶。

    “看来我是被遗忘的人啊。你表婶出去会友聚会了,你姐更是整天泡在公司,没心没肺地把家里直接给遗忘了,我的死活她根本不管了……”表叔跟齐政抱怨着。

    “那不一样,表叔以你现在的身份,不怒自威,老姐都坦言和你在一起很有压力,有些话想说说不出口而已。你知道的,父女之间嘛,总有些话是不用说出来的,就跟我和我爸一样。”

    “什么不怒自威……”陈元似笑非笑看着齐政,“那怎么我觉得在你面前没有这种感觉。”

    “用小弟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没有管教就没有伤害嘛。在我眼里面,无论你以后到了什么地步,你仍然是那个会心念念帮助小辈的表叔嘛。”

    “没有管教就没有伤害……”陈元哑然失笑,抿口茶,却觉得大为受用,在齐政面前,他哪里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官员。不过似乎也正是因为齐政这种态度,他才会喜欢和齐政喝茶交流。

    “听我爸说最近你心情很好,看来说得应该不差,否则表叔你忙得都喘不过气来,还能想着在这时候请我喝茶?”一镇之长能掐着这个时间段约他谈话,看来是有了一定的想法了。

    “你小子也整天忙得不见人影,我要是不专门约你只怕都找不着你……”陈元笑骂,“看来我不能再跟你爸多接触了,被人盯着说闲话还不够,你两父子是揪着我的底牌在挖啊,随时都将我算着……”

    顿了顿陈元又道,“前段时间我去县里开会,拜访了副县长严伟,主要是讨论了县里对下面乡镇的政策和财政援助问题。一句话,真金白银是没有,政策倒是可以商量。”

    齐政脑袋立即闪过严伟的相关信息,记忆中,他现任普诚县副县长,但会在下一届转正,并顺利升任至县高官,看来表叔在县里靠上的大树就是他了,眼光倒是不错。

    严县长这样的干部,齐政也没啥坏印象,他虽然也求上进也追求政绩,但是毕竟是靠发展地方经济为主题,在任上的确实实在在地替县里干了不少事儿,比起那种好高骛远却又只好空谈的领导来说实在好太多,而这样的领导,倒是值得追s县里不支援镇里打通通往县里的交通线,林江镇经济发展不畅啊。”齐政不置可否。

    “镇里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呢?年年都有无数关于改善镇里出口通道的提案,县里也不是没有动过修这条路的心思,讨论调研作过无数,但最终都只有束之高阁。如果能够把这条通道彻底打通,那林江镇就算是活出来了。”

    “但光是从镇上到县城这一段道路就有三十多公里,如果要想一劳永逸就只有改水泥路,而且还得按照三级水泥路面的标准来修建,这没有个几百万不行,但是无论是县交通局还是镇里,都根本无法承受得起这样巨大的开支,县里财政去年才三千多万,支出将近四千万,缺口还得从其他路子想办法,连吃饭饱肚子的事情都还顾不过来,县里哪还有心思来修路?”表叔也是唏嘘不已。

    从镇上到县里再到南开市这条路本来就是林江镇与外界最重要的线路,而这条线路不但是林江镇发展命脉,同样也是老百姓进出林江的最主要通道,交通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发展经济需要了,而且也是民众出行的需要,现在落得个民怨沸腾,说到底都是穷闹的。

    “严县长跟我透露,年底市交通局有一笔扶贫资金可以争取,但哪里不需要啊?隔壁镇的路同样坑坑洼洼,道路状况极差,同样出行不便;最终给谁不给谁,都有理由。”表叔对齐政叹道。

    齐政就笑起来,“原来在这等着呢,表叔也不用对我旁敲侧击,我说过了,如果镇里有好的发展机会,我是求之不得的……”

    陈元这才嘿嘿笑道,“我和镇里主要领导沟通过,大家一致认可‘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但这是要切实落地才有意义啊!你实话跟我说,你是不是早有准备了?”

    齐政撇撇嘴道,“村里的养殖场都才上正轨,哪有那么多心思准备其他的?表叔你不用套我的话,有干货直接拿出来吧。”

    涉及镇里整体规划发展,总有相应的权衡和妥协,甚至有些都不是齐政可以想象,但是可以知道,如果表叔不把各处脉络逐一把握在手上,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达成共识的。

    镇高官人是不错,踏实,没有坏心眼。而且在镇里也有些号召力,最难得的是他年纪大了,在仕途上没有了啥想法,无论谁当镇长,只要能给林江县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实惠,他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这正好符合表叔想要在林江镇大干一番的想法。

    “你的设想很好,但是一个穷困乡镇要想改变面貌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点小政你要清楚,老百姓固然渴望脱贫致富,但是传统的观念一样束缚着他们,就算是我们给出了一些路子,但是要想说服这些农民接受这些有悖于他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的新观念,我估计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陈元呷了一口茶,郑重道。

    “所以我们需要以点带面,先有一个项目落地作为试验示范点,政府在这其中主要是引导,而不是强行推进,这样成功之后带来的效果会更好。”

    “同时有了这么一个开始,我就有底气去争取这一次的市交通厅扶贫项目解决交通瓶颈补助资金一事。”

    齐政点头认可,毕竟,补助资金给你下面哪个乡镇都是一样的给,对于交通厅来说这都无关紧要,但是对于这些乡镇来说那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谁能把握住,谁也许就能为自己乡镇赢得几年的时间,也许就能为一帮子干部赢得一个难以言喻的政绩和台阶。

    但是你得有成绩啊,叫苦谁都会,但只有拿得手的成绩,才能让上面的领导支持你,才能让资源优先向你倾斜。

    “那表叔你们是打算发展什么项目?”齐政好奇问。

    陈元不动声色道:“通过发展什么样的经济作物或者特种养殖,确切做到一地一特色的发展模式,还需要专家来出谋划策,但结合我们县镇有过的经验,小政你觉得养殖梅花鹿怎么样?”

    “梅花鹿?”齐政眼前一亮,倒是没想到表叔他们也想到了这个。

    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毛色艳丽,在全身呈红棕色的被毛上,有序地分布点点白斑,状如梅花,因而得名。梅花鹿全身是宝,尤其是取自公鹿尚未骨化的幼角即鹿茸,能够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生理机能,特别是对年老体衰、病弱无力的人,在恢复体质、强筋健体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

    远看,我国养鹿历史悠久,是世界上鹿业生产大国之一,也是将鹿产品用于医药保健事业最早的国家。近看,普诚县里也曾经有过成功养殖的经验。

    甚至于可以结合推广文化旅游,齐政记得岛国好像是有一个叫奈良市的地方,梅花鹿甚至作为其城市标志,在城市里会和行人亲密互动,因此游人络绎不绝。

    陈元一看齐政的表情就知道他上心了,甚至于这可能就是他原本的计划之一。

    “怎么样,你觉得有发展前景不?”陈元笑着问。

    “近年来,鹿茸及鹿产品国际贸易量不断扩大,在日韩、东南亚一带国家和港澳地区十分畅销,价格不断提高,梅花鹿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发展高效畜牧业的理想项目。表叔你选择了一个蛮合适的项目嘛。”齐政淡淡笑道。

    “我知道东北有一个‘鹿乡’,全民养鹿,我们县也有过养鹿的辉煌历史嘛。如果政府能制定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养鹿业,也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

    “这么说来,你同意投资啰?”陈元笑得一脸开怀。

    “正有此意。”齐政干脆利落的答复。

    “好,那我们就先从梅花鹿养殖下手,看能不能帮助咱们林江镇老百姓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致富路来。”陈元忍不住一笑。

    “不过梅花鹿是保护动物,养殖需到有关部门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不然其销售、运输都是非法。证件这一块政府倒是可以帮你协调办理,但是梅花鹿养殖可不同于一般的禽畜养殖,你没有相关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不好饲养。”陈元没有头脑发热,十分清楚地提醒齐政。

    齐政点头,不禁笑了:“表叔,你是不是忘了,县里可是有一位现成的专家来着?”

    陈元想了想,若有所思,“你说的是‘驯鹿老人’?”

    “对啊,这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吗?有经验,有威望,有人脉。有他出马,可不单单能解决养殖的问题,鹿茸加工等也不是难题。”齐政肯定道。

    “可是他不是身体不好,不再出山吗?”陈元疑惑道。

    齐政失笑:“哪里?这是他对外的说法罢了,肯不肯出山,就要看我们的诚意了。我会亲自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

    ……

    第17章 三顾茅庐

    “驯鹿老人”在普诚县内曾经代表着一段传奇。

    “驯鹿老人”名为王敬明,如今已是六十多岁高龄。

    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在普诚县谱写了一段经典的励志篇章。

    王敬明年少时期,父母的离世使他不得不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家里的重担,依靠勤劳的双手和不服输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后,他叩响了命运的大门。

    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从一个只有七八头小鹿的小农场发展到鹿群规模达到数千的国内第一鹿场,王敬明仅用了十年时间,产品远销海内外,是普诚县第一创汇大户,也是普诚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个万元户,被尊称为“驯鹿之王”,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

    然后一场悲剧发生了,命运在他站在人生的巅峰之时,一脚将他踹落了人生的低谷。在他引进外资合作扩大鹿场之时,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先前的合伙人发疯地在鹿场投毒,几近将鹿群付之一炬,还造成了多名员工死亡,其中就包括王敬明的妻子——他因此一夜白头。

    事故造成了全市的震惊。家人的去世,政府的介入调查,外资的追诉下,王敬明甚至差点锒铛入狱……在这段时期他不知经历了多少苦痛和挣扎,但最后还是毅然站出来,倾尽家财,承担了所有责任。

    经此一事,王敬明回归了深入简出的简单生活。但如同当年一样,依旧每天有不少访客上门拜会,其中有不少熟悉的面孔,也有一些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尽管此时王敬明已不再是“驯鹿之王”,基业衰败,但凭借他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养鹿经验,人们还是亲切称呼他为“驯鹿老人”,想请他出山的人络绎不绝,均被拒绝。

    如果故事在此落幕,那么这不过是一出并不鲜见的人生悲剧罢了。

    但在齐政记忆中,多年后,王敬明在垂暮之年重新出山再次创业,一手缔造了全国规模第一的鹿园。

    真正验证了一句话“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前世齐政第二次创业失败后曾与他有一面之缘,深受其鼓励和指导,可以说,在齐政前世,对他影响深远的人中,这个老人绝对是其中之一。

    但这世,两人之前还没有机会会面。

    王敬明住在普诚县的城郊外,安静,环境好,他在后院搞了两亩地,种点水果蔬菜,一为锻炼身体,二为有个精神寄托。

    齐政前两次的拜访都无功而返。

    第一次上门,他轻松地接待了齐政,甚至都不问姓名,听了齐政的来意之后,没有在心里激起一丝涟漪,平静地拒绝了齐政的盛情邀请。

    第二次,他倒是知道了齐政的姓名,面对齐政的锲而不舍,他依旧没有松口,表示身体不好,豪情不再,只想享受自由的生活。然后在鼓励齐政一番后,将其打发走了。

    齐政有些头疼,他不知道前世王敬明是因为什么原因回复满腔豪情,能在垂垂老矣之时重新创造奇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过于年轻,不具说服力;反正王敬明都只是表现出一种不管你如何天花乱坠,我自巍然不动的态度,让他大受挫折。

    一个在几近一无所有时能白手起家的人,一个在巅峰之时被打落谷底的人,一个能在垂暮之年后重出江湖的人,如今会是心如止水?齐政不相信,他只能归结于自己还没有摸到重点,所以不能直击到他的内心。

    ……

    仔细考虑过后,齐政第三次上门。

    如今的“驯鹿老人”白发苍苍,身形略显瘦削,但是精神矍铄,行动敏捷。

    王敬明对齐政这个小伙子的执着有些无奈。

    因为怕刺激到经历曲折的自己,这些年来访的客人都不约而同地避开敏感话题,很少高谈阔论。

    不少来访的客人也经常会送些书籍来,内容多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