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51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齐政又问李东亮:“老李,猪种的引进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

    “一切都挺顺利的,我们采用优秀的杂交组合,拟养殖杜长大杂种商品猪。”李东亮答道。

    在猪品种的选择上,齐政没有多插手。

    所谓杜长大杂种猪,即以国外瘦肉型猪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杂交生产的三元杂交猪组合模式。又称为外三元。

    自古以来,猪象征着财富和生育。

    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财产,猪简直是一台长肉的机器,好养活,长肉快,生得多。

    但进入现代以来,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但生长缓慢,屠宰率偏低,瘦肉率少。

    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的猪种同样好长肉。

    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商品猪猪种,它们有优良的繁殖与生产性能。而再通过不断的杂交,三个品种的优良遗传性能会通过祖代,父母代最终传递到商品猪群,商品代的生产性能正常情况下都会高于代次。

    三元杂交猪由于生长速度快、抗病力高、生活力强、饲料转化率好、瘦肉率高而深受养猪场户的欢迎和消费者的喜爱。无论是外贸出口还是国内市场上,优质三元猪比普通猪在价格上要高不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李东亮做出的选择,齐政没有意见。

    这是遵循市场的规律,即使有灵阵,品种的改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齐政点点头,又问起人员规划:“养猪场的员工都招募齐全了吗?”

    “所有员工已经全部到位,一共56人,现在厂家正在代为统一培训。”

    一个大型养猪场,需要场长、副场长、配种员、分娩员、保育员、肥育员、兽医、修理辅助工、门卫等多种职员;因为嘉谷养猪场兼顾着有机肥料生产厂一体,所需员工还要更多一点,全场员工共56人。

    几十人的吃喝工作,几万头猪的吃喝玩乐,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一不留神就是一场灾难。作为场长的李东亮,实质责任重大。

    三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出养猪舍,来到新建的饲料加工中心。

    饲料加工中心近两千平米,可完全实现大、中、小猪饲料的自产自给,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天所需要的饲料,只需要提前一天加工好即可,从而确保了饲料供应的新鲜度和营养损耗的降低。

    李东亮一边走一边介绍:“等猪群进场,牧草也相继进入收获期,饲料加工中心可以进行牧草打浆或切断制作青贮饲料,方便与与精饲料搭配饲喂,具体的日粮添加数量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状况来确定。”

    牧草养猪对于小猪、中猪和大猪等各个阶段是有要求的。是选择以鲜草直接饲喂,还是以优质草粉或打浆青贮的牧草作为混合饲料成分喂饲,是要靠技术人员判断的。

    稀奇的是李东亮就有这方面的经验。

    “当年粮食都不够人吃,养猪基本靠打猪草。后来条件好了,但猪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很强,我摸索过一段时间用牧草养猪。事实证明,通过添加优质牧草,可有效补充精料中蛋白质和钙含量的不足,以及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大大降低养猪成本。”

    说起这一段经历,李东亮颇为得意。

    他能痛快地答应嘉谷养猪场的邀请,也是因为嘉谷养猪场拟采用牧草养猪的方式,极为契合他的理念。

    齐政和陈建章都频频点头,有着这样一位有实践经验的场主,胜过千言万语。

    最后几人来到有机肥生产厂房区。

    机械括粪进集粪池后,经过干湿分离进入干粪发酵塔,生产有机肥;污水则进入生物发酵床,经过高温水蒸发、污泥发酵等工艺后生成有机粪。最终达到污水零排放,环境零污染。

    齐政仰头看着发酵塔,笑着对陈建章说道:“师兄,实验室的发酵菌研究进展如何了?这有机肥发酵工艺就看你们的了。”

    陈建章好整以暇道:“你会看到我们的研究成果的。不是我吹,到时的发酵效率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齐政暗戳戳觉得好笑,实验室如果没有他布置的灵阵加持,发酵菌的研究哪有这么顺利?

    因此对陈建章的卖关子一笑了之。

    最后对李东亮吩咐道:“老李,如今公司是采用自繁自养模式,你肩上的责任最为重大啊,好好干,我希望能有一天,我们的养猪场能遍布大江南北。到时,我为你庆功。”

    ……

    第72章 有人被绿了

    齐政的激励很能鼓舞人心,但想要遍布大江南北地养猪,难度不小。

    我国的养殖模式,根据生产组织模式划分,主要分为散养和规模养殖。

    散养模式目前占比在加速下滑,规模养殖占比在加速上升。

    规模养殖中“公司+农户”和“公司自繁自养”两种模式相对较多。

    类似嘉谷,后世的网易和万达,同属养猪门外汉,不擅长跟农民打交道,只能选择自繁自养的模式。

    这里面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话说首富老王同志为了响应扶贫的国家战略,做了个决定:去贵州养猪。

    首富出手,自然不同凡响。

    他计划建设30万头规模的黑毛猪养殖场和屠宰厂,由万达提供猪仔和饲料,全县贫困人口无偿入股养殖场,享受分红,生产出来的猪肉直接通过万达广场卖到全国。

    有趣的地方来了。

    三个月后,万达就跟gz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两年半后,贵州第一家万达广场顺利开业。

    不过养猪却比盖广场难多了。在一段从内部流出的视频中,首富老王同志压着火气说道:“原来我以为盖个猪场……他回去跟我说要十万头猪场要几个亿,我说你盖个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且不讨论首富是不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养猪是真的贵。

    自繁自养的模式是名副其实的重资产投资,每10万头猪投资额超过1亿元,再加上节节上涨的饲料和人工成本,难怪连首富都抱怨嫌贵。

    除了投资大之外,养猪的难度随着规模不断变大。

    一个出栏量10万头的养猪厂,不仅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还要琢磨如何提升料肉比、psy、商品代存活率等核心商业指标,管理成本极高。

    正因为如此,据说万达在动手养猪前犹豫了半年,甚至考察了全国5个养猪企业,发现都不怎么挣钱。

    于是最终放弃了养30万头猪的宏伟大计,转而开发万达小镇,搞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回到了熟悉的老本行上去了。

    这不是独例。

    除了万达之外,多少嚷嚷着要养猪的大佬们,最后基本都是纸上谈猪,雷声大雨点小。

    养猪不易,且吃猪肉且珍惜吧。

    ……

    从绿油油的养猪场回来,齐政收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有个老熟人,同样被绿了……

    消息是张泽宏带来的。

    老熟人是钟华志。港澳地区食材供应商之一,与大岭村养殖场合作了大半年,使得大岭村养殖场的土鸡野鸭顺利打入港澳高级食材市场。

    据说钟华志常年在外奔波生意,所谓老男人一不顾家,就容易出事。

    这不,在家的娇妻不堪寂寞,跟别人好上了。

    如果仅仅是娇妻出轨,也不过是一把辛酸泪,最多也就是痛骂几句出出气然后一别两宽。

    毕竟,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总得带点绿。

    然而倒霉的是,他娇妻傍上的另一方不是省油的灯。在他的唆使下,钟华志的娇妻几经谋划,将钟华志的所有家财一卷而空,然后带着情人出国远走高飞去了。

    呃……

    这下子,钟华志就不是头上带点绿的问题了,他的生活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因为没有防备,被卷走的家财中包含了公司的大部分流动资金,钟华志不出意料地陷入了困境。

    世间易锦上添花,亦多落井下石。

    钟华志的资金链断裂之后,曾经的合作伙伴大部分弃之而去,竞争对手也趁虚而入,眼看着就要高唱一曲“凉凉”了。

    于是钟华志找到张泽宏,坦诚阐明了困境,希望嘉谷能助他一臂之力,让他缓过这口气。

    齐政:“……”

    现实果然比传闻还要狗血。

    听多了“老板不是人,吃喝嫖赌,带着小姨子跑了”等脍炙人口的宣传,咋一听说现在是反向操作,老板的老婆带着情人和家财跑了,总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感觉。

    “咳咳……所以,钟老板是什么想法?”毕竟是合作伙伴,齐政忍着莫名的笑意,问道。

    张泽宏瞥了齐政一眼,扯了扯嘴角,淡定地说道:“嗯,我们养殖场出产的鸡鸭在港澳市场十分畅销,钟老板希望我们能放松一下回款期限,等他的资金链重新运转起来,就能熬过这一关了。”

    说到正事,齐政收回思绪,仔细考虑起来。

    之前养殖场跟采购商都是现货结算,不拖欠,不赊款。

    现在按照钟华志的请求,就是要先出货,后回款。

    当然,针对钟华志的情况,也可能是再也回不了款了。

    由此可见他的资金链是多么的紧张了。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这是不可取的。

    也难怪钟华志的合作伙伴都放弃了他。谁也不是雷锋,会冒着这种资金随时打水漂的风险,来拯救陷入困境的钟华志。

    齐政考虑了一下,转而问张泽宏:“你跟钟老板接触最多,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泽宏明显考虑过了,“要说钟老板这人吧,要能力有能力,要关系有关系,呃,当然是客户之间的关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次他也是倒霉到家了。我们如果能雪中送炭,别的不敢说,得到一位可靠的合作伙伴是肯定的。”

    齐政若有所思。

    岂料张泽宏话语一变,“不过我考虑的不是通过回款援助钟老板。相反,我觉得,这是招揽他的最好时机。”

    “招揽他?”

    “对!”张泽宏微微抬头,“年头的战略会议上不是确定了吗?我们要组建自己的物流供应链,还有比钟老板更合适的负责人选吗?”

    咦,齐政眼前一亮,这想法很有操作的空间!

    从长远考虑,嘉谷的农业基地版图肯定会越来越大,出产的农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

    农产品是鲜活的,大多没有办法长期保鲜,注定销售半径有限。

    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工业品还可能压库待售,而农产品不管什么样的价格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销售出去,否则只能翻入泥土变成土肥。

    在传统的中间商收购模式下,农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多,加上中间商可以利用信息和区位的垄断优势,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抬高销售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利润,有了中间商赚差价。

    所谓买家多花钱,农户少赚钱。

    破局的办法就是,掌握自己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