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56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翌日上午,关于清源啤酒的收购投票决议在厂子礼堂举行,市府相关的领导和啤酒厂持股管理层悉数到场。

    嘉谷和雪花的团队被安排在隔壁的两个会议室,随时等待着咨询。

    嘉谷这边由王昱业带队,按兵不动。

    华闰雪花那边,魏东湖的助手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烦躁地绕着会议室团团转。

    眼看着表决会议就要开始了,团队的老大却还没有出现,打电话也没人接,他只好赶紧派人回酒店看看老大出了什么事。

    一名市府的工作人员站在会议室门口,通知两家收购方,准备上台介绍收购方案。

    双方虽然都准备了标书,但领导们没有一个会花时间去仔细看标书的,他们往往由手下看过标书后,只了解自己需要关心的部分。

    当不同人关心的部分有所交叉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要求和疑问。

    这个时候,就要由竞标方进行解释,最后再根据个人的想法,给出不同的分值,进行是否中标的评判。

    雪花的助手按捺住内心的焦急,面不改色地答应了工作人员。

    很快,助手的助手从酒店反馈回来消息,“老大昨晚玩嗨了,现在还宿醉不醒……”

    助手只觉眼前一黑。

    作为助手,他是知道魏东湖的本性。

    但是这种影响到工作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碍于现场还有其他人,助手即使憋得慌也只能在心里破口大骂:“你个死色鬼,怎么不干脆死在床上好了,奶奶个熊,现在这摊子要谁来负责啊。”

    助手很慌,只觉得一口黑锅从天而降。

    然而时间不等人,很快,工作人员就通知雪花方先出场了。

    这本来是好事,在这种场合,先出场的总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现在的助手只恨不得时间停止了。

    他能怎么办?

    虽然标书是他率领团队制作的,但是很多问题他没有权限啊。一些标书中很难解释清楚的、模棱两可的问题,只有魏东湖才有答案啊。

    他也很绝望啊。

    没方法,面对工作人员的催促,助手只好硬着头皮上场了。

    市府领导看到雪花的代表人员竟然不是魏东湖,诧异地看了身边的秘书一眼。

    秘书会意地出去询问。

    嘉谷的会议室里,齐政和张泽宏知道是魏东湖的助手临时上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笑。

    昨晚那两个女郎就是张泽宏联系道上的人介绍给魏东湖的。

    张泽宏根本不打算玩什么“仙人跳”之类的把戏——作为投资方,即使出现这种破事,也会有人为他保驾护航,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投标,弄不好反而暴露了嘉谷的阴谋。

    张泽宏只是要她们想办法,榨干他也好,迷昏他也好,反正让魏东湖第二天起不了床就行。

    当然,手段不能太粗暴,要保证事后没有明显的证据。

    金钱的驱使下,道上的人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

    这不,魏东湖果然起不来了。

    平时倒也罢了。

    在今天这种关键场合,对雪花的竞标绝对是致命的。

    领导的秘书很快就返回会场,凑到领导身边,低声地汇报调查的结果。

    听完后,市府领导脸色一黑。这都什么烂人……

    再看到雪花的代表对一些问题仍是含糊其辞,心里就更加不满了。

    他心里有了偏向,也不多说,摆摆手,秘书就悄悄地退下了。

    小道消息很快就在会场散布开来。

    有表决权的众人表面不动声色,但心思各异。

    很快,满头大汗的魏东湖助手完成了标书解读,并返回小会议室。

    轮到嘉谷的王昱业出场了。

    不同于没有授权的魏东湖助手,代表嘉谷出场的王昱业自信沉稳,不急不缓,字字玑珠,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毫无疑问的秒杀。

    其实从魏东湖没有出现在会场的那一刻起,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最后的投票毫无悬念。

    嘉谷得到超过90%的赞成投票,以6400万的报价,收购了清源啤酒100%的股权。

    ……

    第79章 啤酒这个江湖

    等魏东湖从美梦中醒来时,佳人已去,只有垂头丧气的助手。

    面对着已经尘埃落定的局面,魏东湖似乎意识到自己是被人摆了一道。

    终日打雁,不想却被雁啄了眼。他不禁气急败坏地诅咒道:“特么的,敢阴劳资,真以为收购了一家啤酒厂就万事大吉了?啤酒江湖最不缺少的便是硝烟。我就等着看横冲直撞的年轻人是怎么在这个行业撞得头破血流的……”

    可惜年轻人从不在乎败家之犬的叫嚣。

    达成一致后,最后的签字仪式定在啤酒厂的厂区内,有本地的记者过来拍照,气氛比较随意。

    落笔交换合同协议后,市府领导摆着姿势让记者照了相,就揉着手腕对王昱业笑道:“希望你们能好好地将厂子重振起来,也希望我下次再来的时候是为你们庆功的时候。”

    王昱业微笑:“感谢领导的期望,我们会将厂子发展起来的。”

    ……

    齐政不耐烦与领导的扯皮,他拉着返聘的清源啤酒老厂长在一边聊天,结合往日的记忆,对啤酒行业这个江湖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常有人说茅台是猪都能管理好的企业,但啤酒真的不是,啤酒躺着是很难赚到钱的。

    啤酒不耐储存不耐运输的行业属性,决定了早期的时候,行业格局必然是地方品牌林立。

    90年代初期,国内啤酒厂家竟发展到800家以上了。

    这是什么概念?

    国内总共661个市,平均下来一个城市至少一家啤酒厂家。

    这样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地方的强者渴望新的市场,国外的玩家面对新兴的中国市场,也踊跃欲试。

    所以从90年代开始,啤酒这个江湖里赢来了弱肉强食的时代。

    江湖不相信弱者的情怀。

    经过十多年的厮杀和圈地,形成了青啤、燕啤和雪啤三足鼎立及众多地方啤酒企业及外资企业相互混战的竞争局面。

    青啤作为目前的老大,历史最为悠久,远非后起之秀燕啤和雪啤能比。但这个老大的位置,从来就不是稳当的。其一度被燕啤超过,后来又被雪啤超过。

    燕啤是最有资格说自己是民族品牌的,因为它还没有和谁合资过。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小到大,从地方集团成为了全国跨地区集团。曾一度超过了青啤,登上了第一的位置。但随后重新被青啤反超。记忆中,这还不是燕啤的终点,它随后被雪啤超过,被百威超过,滑落到第四的位置,且盈利能力是最差的。

    雪啤成立得最晚,但背靠着华闰集团,其展开了快速强势的兼并和收购,在这个江湖里杀出一片天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雪啤的快自不用多说。

    更值得一书的是它的强势。雪啤的兼并与其他啤酒集团明显一点不同是,雪啤全部换上雪花品牌。

    这种单品牌策略,没有一以贯之的执行力,是很难冲破重重阻力推行下去的。单品牌策略确保了被收购品牌的快速整合。

    此时的百威还不是后世的百威英博,但已经是世界级企业。这个竞争对手,娴熟于各种大型收购兼并,玩得溜跨文化、跨国界的差异,这是目前国内巨头不具备的优势。

    最鸡贼的肯定是嘉士伯了。

    这家伙早些年来中国水土不服,被打得灰头土脸。与百威同时来到中国,但偏偏傲慢坚持自己的厚重欧式啤酒风味,将大好江山拱手让给了百威。

    但记忆中嘉士伯的管理层很快就脑袋突然开窍。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开始了在中国西部的扩张。通过对近20家知名啤酒企业采取控股和合资的方式,占领了西部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赢得了与东部诸侯们叫板的底气。

    相比起以上巨头,新成立的嘉谷酒业不过是只拿下了一个立足点的新丁。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市场集中度远远未达到十年后的程度。其后十年,将是国内啤酒业的第二次并购高潮,也是嘉谷酒业跻身前列的最后机会。

    老厂长虽然在大势上没有齐政这样看得明白,但是他毕竟有过将清源啤酒带上巅峰的经历,对啤酒行业也有自己独有的看法。

    用他的话来说,啤酒江湖里,一旦一个厂投下去,那就是宣战,基本上做好了与这个市场的在位者杀个你死我活的准备。

    而这种厮杀的决绝是白酒市场感受不到的,白酒市场论资排辈,优雅赚钱,啤酒市场上谁也别说谁更高贵,战场上见真招。

    目前啤酒市场90%的消费来自低端市场.

    低端市场拼的是渠道和价格。

    低端啤酒为主也决定了消费群体的收入高不到哪去。所以啤酒的销售渠道,分堂饮和非堂饮,各占一半的样子。

    堂饮多指饭馆酒店的集体消费。

    而堂饮渠道中小餐馆的消费量又占去了一半,非堂饮渠道杂货店的消费量占到了60%。

    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现代渠道,比如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反而是鸡肋。

    这样的渠道,决定了啤酒厂商面临的是一群滚爬摸打,三教九流,充满生存智慧的人。

    毫无疑问,能驾驭这群人,在这样的江湖里杀出来,都是人物。

    听着老厂长说的啤酒行业规则,齐政有些着迷。

    这简直就像是一部武侠小说,有英雄,有杀手,更多的是三流九派,但谁都免不了被江湖淘汰的命运。

    有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齐政不禁想起了一个世界有名的故事:

    当年,26岁的乔布斯说服时任百事可乐总裁的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时说了非常著名的一段话:“你是想一辈子就只卖糖水?还是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卖糖水的约翰·斯卡利加入了苹果公司,但没几年乔布斯便被约翰·斯卡利摆了一道,被驱逐出自己一手创造的苹果公司,也因此有了后面的王者归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