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68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李维新博士都不由得跟陈建章感慨道:“果然是高手在民间。我们做农业研究的,再严谨的理论,都比不过实践,在这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纰漏需要修正,你们能找到这样的建设团队,也是很有眼光了。”

    这话没法反驳。

    平整土地,深耕深翻,排水渠建设的工程推进很快,但是李维新博士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围绕着工地转了一圈,又找老队长肖诚交流了一番,就找上门来了。

    齐政和陈建章正在商量着什么,看到李维新博士找过来,似乎没有什么意外的样子。

    李维新博士开门见山问道:“齐总,我注意到工程的推进不太协调,深耕深翻没有和井灌井排同步进行,据说是你授意的,能跟我说说原因么?”

    所谓井灌井排,是盐碱地治理一个很常见的技术措施。

    井排就是通过机井抽取地下水,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发生盐碱化的临界水位之下,那么地下水位距离地表的距离就增加了,地下水当中的盐分就没有办法随水分上升到地表造成堆积。

    井灌就是把从机井抽出的淡水灌溉土壤,随着灌溉水的一个入渗,土壤当中的盐分就被溶解了向下淋洗,一直下渗到地下水。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井排使地下盐分不上升,通过井灌使上部盐分向下淋洗,使得盐碱在双重作用下得到控制和治理。

    当然,实际应用中不会这么简单,尤其是在这边的海滨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水位也不是那么好控制的,这对排水要求很高。

    齐政笑着先给李维新博士满上一杯茶,才说道:“这事就算你不过来,我也打算去找你了,有些细节需要斟酌一下。”

    李维新接过茶杯,说道:“按照规划,深耕深翻同时结合灌水洗盐进行,但是我观察到灌水洗盐的进度几乎停下来了,机井的数量也达不到计划的要求,看样子,是计划有变?”

    齐政和陈建章对视一眼,然后由齐政解释道:“嗯,我有意将计划做个调整。”

    说完齐政将一份资料递给李维新博士。

    他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遍。

    “这是最新的天气预报,你看,今年的第12号台风在南海生成,按照预测路径,大概率会影响到我省。”齐政解说道。

    李维新博士看完后皱眉,对工程施工来说,这好像谈不上好事。但结合工程计划的调整,齐政他们明显将其看作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规划的调整主要是基于这个原因?”

    齐政点头,“虽然我们的资金较为充足,但是实话实说,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能省一笔是一笔,井排井灌费时又费力,在治理工程中的成本占比是一个大头,如果能将其降下来自然最好。”关键是耗时。

    台风过境,往往会带来明显的降雨。齐政就是打着靠降雨自动洗盐的主意。

    然而李维新还是眉头紧锁,“这一切的前提是,台风能如你所愿地在合适的地方登陆并带来相对正面的影响。”

    齐政无奈地耸肩,“所以说,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李维新明显不赞成这个方案,“且不说台风的路径的不确定性,范围太广了,登陆的地方难以确定。而且,就算台风过境,谁又能确定带来的降雨量有多少?弄不好是一片汪洋泽国,又说不定是毛风细雨,这个太不靠谱了。我觉得与其考虑靠降雨灌水洗盐,倒不如做好防灾的打算更合理。”

    其实李维新的担心很有道理。

    现在是世纪初,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远不能和二十年后相比,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接近150公里,不可预测性太大了。

    而且即使预测准确,台风这玩意儿,就像老人家的脸,说变就变,没有谁能保证它带来的影响是大还是小。

    但齐政坚持,“反正就这几天的工夫,我愿意赌一赌,运气来了的话,着实能给我们省下不少资金和时间,不是吗?”

    李维新博士闻言蹙额,他看了陈建章一眼。

    陈建章回以无奈的苦笑,显然是无法说服齐政。

    齐政看到两人的眉眼官司,笑着道:“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主要就是计划调整一下,老实说,哪怕最后达不到预期,造成的损失嘉谷也承受得起;而一旦达到预期,得到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李维新作为科学家,对这种靠运气的操作是很看不上眼的,计划的调整意味着难以控制的风险,他讨厌一切额外的风险。

    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归根到底,工程是嘉谷的,嘉谷是齐政的,他要来一把独行专断,谁也阻止不了。

    于是最新的指示很快就下达了,要求盐碱地的深耕深翻和排水沟渠的建设要加快进度,争取在可能到来的台风之前完成大部分主体工程。

    而李维新和陈建章则要做好调整后的预案,如果达到较理想的程度,要怎么安排冒雨调整施工;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又要怎样避免重大损失……

    时间就在一片匆忙中溜过。

    台风在众人紧张的关注中逼近。

    而按照最新的天气预报,台风大概会在越省和岷省的边界处登陆。

    这样一来,在岷省另一端的建设工地受到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众人有些失望,虽然没有了受灾的风险,但借降雨洗盐的想法也落空了,一时不知道是惊还是喜。

    岂料一觉醒来,风云突变。

    台风陡然转向偏北移动,直奔江南省而来。

    按照最新路径,工地将在受影响的范围。

    这下就真的又惊又喜了。

    更令人惊喜的还在后面。

    在众人的注目下,台风从东南沿海擦肩而过,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最终也没有在沿岸登陆,消散在东海海域。

    但其切切实实为经过的沿海地区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降雨。

    看着屋外哗啦啦的雨幕,李维新博士的心情复杂难言。

    也许,大概,这就是最理想的预期了?

    这特么的运气真好!

    ……

    第96章 不要浪

    覆盖盐碱地的方圆百里之地,连续下了好几天雨。

    不是那种倾盆暴雨,而是那种雨量正常,但是持续时间不短的雨季。

    最为欣喜的就是盐碱地治理改造的一干团队了。

    嘉谷等人自然高兴,雨水淋盐,省下了大笔资金不说,工程的进度也明显加快了。虽说地下水的问题依然存在,但那不是可以慢慢治理吗?

    农垦劳务团队也高兴,他们的奖励又不是靠拖延施工时长来增加的,而是根据施工进展来颁发的。这么一来,眼看着施工最耗时的步骤被大大往前推进了,意味着丰厚的奖金就要落袋了,谁不高兴呢?至于需要时不时地冒雨进行排水等勘察调整,反正嘉谷后勤做得好,还有补贴,辛苦一点根本不算事。

    李维新博士虽然五味杂陈,但他带领的团队也是挺高兴的。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之力进行盐碱地的治理,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虽然眼下这种状况很少见,但终归是一个实例,对于他们而言,足以出台几篇相关课题的论文了。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如此恰到好处的“运气”,不消说,自然是齐·神棍·政出手了。

    老实讲,即使对齐政而言,这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天罡无极阵(二阶)触发,主金水两系,范围:方圆二百公里。效果:极压,生风。能使控制气压,风生水起。”

    对于这件“气象玩具”,齐政早就蠢蠢欲试了。

    而这次为了配合盐碱地治理的需求,齐政玩了一把大的。

    他在农垦劳务团队顺利进驻工地后,就离开了这边,租了一艘快艇,美其名曰跑到大海上去度假,实质上是去搞事情。

    以前都是在陆地上布阵,第一次完全转移到海上,齐政很是摸索了一番,才如愿以偿地在海上成功布阵。

    他这一趟盯上了沿海每年都会出现的台风。

    因为台风的不可预测性,齐政布置的灵阵采取触发式的控制模式。

    也就是说,只有感应到台风产生了,灵阵才会触发运转。

    随着他对灵阵的应用越发得心应手,一些布阵的小技巧也越发熟练。

    齐政的第一个目标是控制台风的路径。

    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引起难以控制的灾难,齐政只能在海上折腾。他沿海布置了数个“天罡无极阵”,通过产生高低压,“引诱”台风入局。

    所以齐·神棍·政有底气在李维新博士面前赌一把台风过境的概率。

    台风如期而来,又如期而去,挥一挥衣袖,带来一片大雨。

    在数个“天罡无极阵”的作用下,今年的第12号台风划出了一条诡异的路径轨迹,沿着海岸线平行而过,但就是没有登陆。

    最终在东海经过灵阵的抵消而消散了。

    一个可能带来巨大灾害的台风就这样被齐政“驯服”了,齐政内心波澜不惊……个屁啊!

    实打实地掌控一个强劲而极具破坏力的气象“坏小子”,齐政的内心都不知道有多激动。

    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破坏欲吧,之前齐政布置的灵阵效果当然也非常神奇,但是给拥有阵戒的齐政的感觉也就那样,谈不上难以言状的惊喜。

    但这次,仿佛给齐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感受完全不一样了。

    想想,能利用这个能力神不知鬼不觉地干多少坏事……咳咳,利国利民的事……

    唉,他毕竟是个有节操的好人。

    好吧,其实齐政干了这么多,就是为了验证自己心中利用灵阵掌控气象灾害的猜想。否则,一个“五斗云雨阵”就能解决降雨问题了,毕竟就在海边,多省事啊。

    总之齐政的面上表现不明显,心里已经不知道是冒出了多少个坑人的念头了。

    最终他还是按捺住内心的冲动,想要搅风搅雨,最好还是在国外折腾吧,国内还是保持岁月静好为上。

    ……

    灌水洗盐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随着乌云散去,恢复如洗的晴空,空气中散发着雨后泥土的芬芳气息。

    李维新博士第一时间就测量了降雨淋盐后的土壤含盐量。

    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显著下降,基本从中度盐碱地改良为轻度盐碱地,具备了农业开发的潜力。

    当然,降雨洗盐的副作用也一目了然。

    地下水位依然高、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有机质含量降至最低……

    一句话来形容,地不咸了,也彻底“秃”了。

    以如今的土质,无论是种什么农作物,都注定毫无收成。

    而且即使是轻度盐碱地,也是需要种植耐盐碱作物,起码需要二三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转化为良田。

    “到了这一步,就不能着急了。要综合采用生物技术措施进行改良。种植耐盐碱性的植物,不但可以防风固土,调节地表径流,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抑制表面积盐,而且植物可以通过蒸发水分,降低地下水位,减轻表面积盐。”李维新博士说着还看了齐政一眼。

    齐政好无语,至于吗,不就是之前要求赶在台风来临之前加快进度吗?他又不是急功近利的人,还能不知道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