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21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那就是满城飘香了!”想到那种景象的田雨唯惊喜地脱口而出。

    齐政笑着道“所以,一座浪漫的‘鲜花之城’或者说‘花香之城’,对游客们吸引力有多大,还用说吗?”

    田雨唯脑海中浮现出满城花开,芬芳扑鼻,花团锦簇的盛景,心驰神往地点点头。

    “既然嘉谷的老巢落在安市了,当然要把环境搞得宜居才行啊!刚好安市决策者也认为,一座城市,要想赢得人们的认可,首先必须是要生活幸福,再次就是充满活力,两者兼具,这座城市便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我也希望嘉谷能在这样一座城市里成长。”齐政轻声说道。

    “生活幸福,充满活力……听起来很普通,做起来恐怕很不容易吧?”田雨唯扬起了漂亮的眉毛。

    “当然,所以你也要努力了,嘉谷总部园区也要体现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否则,你们的设计很难得到嘉谷的认可的。”齐政提点了一句。

    “三十亿投资喔,感觉压力好大……”田雨唯可爱地皱了皱鼻子。

    齐政露出个不用担心的微笑“不怕,这不是有大腿可抱吗?”

    “哼,才不要!我会拿出真本事的,总不能让你的下属小看吧?”田雨唯瞬间元气满满道。

    齐政就笑呵呵道,“行!那就看我们小唯的真本事!”

    ……

    第190章 他的世界

    嘉谷总部园区的设计方案尚未敲定,又是一年春耕到!

    随着天气回暖,嘉谷的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展开。率先忙起来的不是专职种植的嘉谷农业公司,而是被分拆出来的嘉谷农资公司。

    嘉谷农资公司肩负着为嘉谷体系各种植基地供应农用物资的重任,在春耕之前,就紧抓良种、化肥、农药、地膜和农机具及零配件的调运、储备和供应,确保春耕顺利进行。

    三年下来,嘉谷体系的种植基地咋一看,竟是遍布大江南北在东南,有岷省的仙茗大米水稻种植基地和江南省的牧场;在西北,有肃省的啤酒大麦种植基地和啤酒花种植园;在东北,有黑省的大豆种植基地和吉省的人参种植园。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从南至北,最先展开耕耘播种的,自然是南方的水稻和紫花苜蓿。

    嘉谷农业公司也开始忙碌起来。

    在东南。

    经过去年的爆发,今年南开市的仙茗大米水稻种植更上一层楼,全市种植面积接近三百万亩,这基本达到了南开市耕地面积的极限,政府正雄心勃勃地期待着第一个千亿产业的到来。

    为了覆盖这三百万亩的耕地,齐政布灵阵都布得要吐了——幸好仙茗大米这种灵植的种植规模也就规划在南开市的范围内了,再大的话,在境界突破之前都吃不消了。

    其中,嘉谷自有的示范水稻基地有三十万亩。

    正是耕耘播种的季节,处处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一台开沟机正在隆隆运作,成群的鸟儿在田里觅食,不远处田埂上“绿色标准示范种植基地”的标牌在开阔的田野里格外显眼。

    “现在,春天水里有蝌蚪,夏天能听到蛙鸣。农田土地不再板结,蚯蚓翻开土就能看得到。这样的土地种出来的水稻,怎么样都好吃。”最早推广种植仙茗大米水稻的普诚县农民们说道。

    经过几年的推广,嘉谷既让水稻生长回归到清新环境,也让生态种植的理念深入人心。

    “田里生态好,鸟儿都飞回来了。”老农民们欣慰地笑着道。

    经过几年的摸索,仙茗大米的生态化种植模式已经成熟。在水稻培植和生长期的每一个环节,嘉谷都能根据季节、时序变换,坚持低碳式种植、物理式植增保、全程精准化管理。

    “这片田里种植的是红花草。”谢开济告诉前来视察春耕的齐政道,这个示范基地连续2年实行水稻绿肥(红花草)轮作休耕,将用地与养地结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春耕前,红花草绿肥将耕翻还田,以亩产鲜草一千公斤计算,相当于替代十几公斤的尿素,加上鲜草还田,大大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谢开济指着田边的一丛草对齐政介绍,这是香根草,是专门种植来防治大螟、二化螟等害虫的。“这些钻蛀性害虫一旦钻进水稻茎秆,水稻很快就枯萎了。但是香根草的味道对这些害虫有很强的诱惑性,田里的水稻螟虫就少了。”

    休耕种植绿肥、生物防护灭虫、稻鸭共作……嘉谷自有的示范基地将绿色生产贯彻到底,并向全市推广。

    齐政满意地点头,作为嘉谷的起家之地,是要有这样的示范效应。

    即使总部要搬迁了,但为了安抚南开市政府,齐政向地产首富老王同志学习,公司的注册地也并没有发生改变。

    与此同时,移交给嘉谷农业公司的牧场也正在大规模的翻土整地,计划在四月份前,完成二十万亩土地的牧草补植补种。

    ……

    在西北。

    农资公司已保证各类农用物资全部足额到位根据根据去年的生产经验,选择经种子管理部门登记认证,春性较强、早熟、耐旱、更适宜当地种植的啤酒大麦优良品种;同时开展老旧灌区的改造升级和确保新建喷灌等灌溉设施的竣工使用。

    肃省去年冬季降雪正常,土壤墒情较好。嘉谷农业公司要做好前茬粉碎,保证啤酒大麦播种出苗。

    去年嘉谷自产的啤酒大麦供应给清源啤酒厂后,在最优质的酵母菌、清新自然的水资源和品质极佳的啤酒大麦三者的共同作用下,酿出来的啤酒已经从量变达到了质变,喝上一口,除了飘飘然“好嗨哦”的感觉,其他的都不用多说。

    清源啤酒已经确定将这批啤酒大麦用于高端啤酒品牌,因此,一方面强烈要求嘉谷农业公司扩大自产的啤酒大麦种植规模,另一方面也强硬地表示这种品质的啤酒大麦,除了供应自家啤酒厂外,绝对不能“资敌”。

    总部经过讨论后,原则上同意了清源啤酒的要求,适当控制自产啤酒大麦的种植规模,除了供应自家酒厂,暂不对外销售。

    至于变异后的啤酒花,至少还要两三年才能收获,也有专业人士管理,倒是不用嘉谷农业公司多费心。

    在东北。

    黑省海仑市,在去年两百多万亩大豆的丰收以及嘉谷对国产大豆的扶持的鼓舞下,今年加入嘉谷扶持体系的豆农更多了。

    还是由嘉谷优质大豆品种,提前签订收购合同。今年嘉谷扶持的大豆种植面积是去年的近三倍,达到了六百万亩,预计大豆产量一百万吨,也不过堪堪满足嘉谷大豆压榨厂19的产能,大头还是需要进口。

    嘉谷农资公司正加班加点对筛选出的大豆优质良种进行清选、包装,就等着彻底解冻后发给豆农们进行种植。

    至于吉省的人参种植园,嘉谷农业公司将去年采集回来的野生人参作催芽处理,播种后也要几个月才能出苗。好消息是移栽回来的野山参都成功地熬过了这个冬天,它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召唤,正挣脱着眼前的黑暗和束缚,冒出头来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还有收购的其他参农的园参,鉴于今年的人参行情更加惨淡,继续留着生长就好。主要工作是在土壤解冻后,做好田间管理,结合清理排水沟时,往畦面多加些土或盖一层帘子,防止发生援阳冻害。

    ……

    该布下灵阵的都已经布下了,该安排的工作在业务拆分后也很明确了,因此在农业公司忙得一塌糊涂时,齐政倒是闲了下来,可以三天两头地去找女朋友约会了。

    为了嘉谷总部的设计殚精竭虑的田雨唯反而不理解齐政的悠闲,现在是春耕,就算不用亲力亲为,也不应该这么优哉游哉吧?

    齐政就轻描淡写地跟她作了一番介绍。

    在东南,嘉谷已建立了建立水稻、生猪的健康安全生产模式;在西北,嘉谷在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建设农田集雨窖等设施,加大生态脆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发展了节水农业;在东北,以保护黑土地、推进农牧结合为重点,实施保护性耕作,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推行粮豆轮作……

    这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良性循环,不需要齐政时刻盯着了。

    田雨唯越听越入神,天南地北,拥有几大种植基地的嘉谷,在齐政的讲解中,一点一滴慢慢堆积起来,在她脑海里形成了一个生动丰满的形象。

    她满目柔情地看着对嘉谷情况信手拈来的齐政,这一切,都是他三年来做出的成绩,这就是属于他的世界,自己亦与有荣焉!

    ……

    第191章 主粮攻略

    齐政倒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三年弹指一挥间,不过是刚起步而已。

    因此他没有轻松多久,就把王昱业、嘉谷商贸的钟华志、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和嘉谷农资的杜为民等公司高层召集起来,讨论嘉谷今年的重头戏。

    “我认为,嘉谷介入主粮贸易的时机到了!”齐政等众人坐下后,开门见山道。

    王昱业闻言跟钟华志对视一眼,笑着说道“巧了,我跟老钟前段时间讨论了一下,也觉得是时候扩大我们的业务了。”

    钟华志就道“我国三大主粮,稻米、小麦、玉米,没有在这三种农产品的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就根本谈不上占据了老百姓的饭碗。我刚把嘉谷商贸公司整合完毕,就想着要提起这个话题了。”

    大家都理解钟华志的意思,成立嘉谷商贸的目的,就是粮食仓储和贸易,这是任何一家大粮商的核心业务之一。

    之前的嘉谷,更倾向于自己生产,自己消化;又因为是高端产品,对普通消费者太不友好了,市场份额相对固定。

    虽然这样发展起来根基稳当,但到了嘉谷如今的规模,这种发展模式就到瓶颈了。

    对于大农企来说,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规模总是有限度的,相对于庞大的市场,基本只是沧海一粟。

    想要更快地占据市场,提升行业影响力,就要进军粮食贸易了。

    纵观几大国际粮商,无不是从粮食贸易起家的。

    粮食贸易是个古老的行当。今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加上中国元素的参与,国际粮食贸易进一步深化,竞争更为激烈。

    “国际粮食贸易先不谈,我国三大主粮的进口量并不大,主要还是以自给为主,因而在主粮安全上还是有保障的。”王昱业摆手说道。

    不同于十多年后,如今国内的稻米和玉米都还是净出口的,只有小麦供需存在着较大的缺口,需要进口,但进口数量在国内总消费量中占比较低,进口小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大——主粮安全保障可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的。

    当然,粮食进口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近年来国内的城市化不断推进,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这背后,是无数良田消失不见,转而变成水泥森林。

    耕地面积的不断消失,使得粮食生产面临着越发严峻的压力。粮食进口补充是大势所趋。

    不过……

    “国家对主粮控制严格,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而进口配额主要是分配给国营企业,嘉谷这样的小身板,还是先在国内折腾起来了,再考虑三大主粮国际贸易的问题。”王昱业补充说明道。

    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是针对限制进口货物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关税配额内进口的货物,一般实行低关税;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缴纳较高的进口关税。例如小麦,在配额框架下进口的关税可以低至1,没有进口配额的公司支付关税最高可达180,贼吓人了。

    王昱业话糙理不糙,在三大主粮上,嘉谷目前还真的没本事折腾什么国际贸易。

    “三大主粮,我们总不能齐头并进吧,所以,我们的重点目标是哪一个?”

    齐政和王昱业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肯定是稻米喽!”

    嘉谷好歹在稻米上有一定的基础,仙茗大米的名声日渐响亮,这就相当于占据了行业高端地位,居高临下,一向是最省力的打法。

    “我们在玉米和小麦上没有半点基础,当然,嘉谷是不可能放弃这两种主粮的,但最佳的办法,还是像大豆一样,通过并购主体快速进入行业。唯有在稻米上,我们能靠自己的力量扩张。”齐政斩钉截铁道。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尤其在我国南方,基本是以稻米作为主食。

    但目前国内的稻米企业以小、散、弱的模式存在,稻米质量难以保证。

    不仅仅是稻米,从粮食贸易来看,我国开展粮食贸易的企业很多是小粮商,自身没有完整的粮食产业链,其粮食贸易的目的只是为了赚取粮食交易中的差价。没有稳定粮食需求的支撑,粮食贸易的运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一定的短视性,大有这次赚一点就不管下次的心态。

    “这次我召集你们过来,就是为了抱团作战。我们的粮食贸易可不仅仅是买与卖,而是从种子到餐桌一体化的过程。只有一体化地统筹考虑整个粮食贸易链条,才能从整体上进行优化。”齐政挥手道。

    他点点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和嘉谷农资的杜为民说道“你们要从生产源头上整合,为稻谷种植户农业物资和技术支持。”

    然后又对嘉谷商贸的钟华志说道“老钟你们则要承担着从稻谷收购、集并、仓储、运输、进出口到加工的各个物流环节的组织运作,并具有完备的检验与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物流上下游及产、销、加工的有效衔接。”

    最后齐政对王昱业说道“嘉谷粮油公司则要聚焦稻谷的加工和销售,真正将大米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几人纷纷点头。

    嘉谷整合后的好处这时候就能看出来了。

    从整合产业链来看,既能各司其职,专注自己的业务;又能通过相互配合,形成军团作战。

    嘉谷农业和嘉谷农资将推动稻米种植将规模化、生态化种植成趋势。既有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也有利于推广优质稻品种,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米,同时也有利于实行配方施肥、农药喷药,降低种植成本也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