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21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丁三石也赞同这一点,又好吃又有保健功能,绝对是最怕死的有钱人的第一选择就像嘉谷的仙茗大米。

    而说起这个话题,丁三石一直有个疑问终于问出口了:“嘉谷出产的‘普通’猪肉,堪比一般的土猪肉了,却只比普通猪肉稍贵,这样不亏本吗?”

    从头到尾参观了嘉谷养猪场,丁三石对于嘉谷农牧能将商品洋猪养出土猪风味已经有了猜想嘉谷农牧自己配置饲料,玉米、豆粕当然还是主要原料,但粗纤维食物如牧草则放得比较多,加上不打药,用中草药防疫,养殖环境好,对猪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视,品质不一般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正是因为如此,高逼格的现代设施和技术,规范的饲养,优良的环境,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投资有多大了。

    在他的计算中,按照嘉谷这样的养殖模式,每10万头猪投资额绝对超过1亿元,再加上节节上涨的饲料和人工成本,哪怕他是个大富豪也嫌贵。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重资产,养出的猪肉也更胜一筹,为什么价格要做得这么低呢?

    这其实也是行业内很多人的疑惑。在他们看来,嘉谷农牧这样的养猪模式,成本必然是低不了的,但嘉谷猪肉这样的售价,分明是打肿脸充胖子,用亏损来换取市场份额。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嘉谷农牧这样养猪“华而不实”、“难以持久”的原因,如果不是背靠嘉谷集团,估计早就撑不下去了。

    ……

    但齐政一脸轻松地笑了。

    “丁总,你应该知道psy和料肉比吧?”

    丁三石点点头,恶补了一通养猪知识后,他对这两个衡量养猪效益的词语并不陌生psy即每头母猪每年能够提供断奶仔猪的数量,料肉比即几斤饲料能够产生一斤猪肉。

    “业内很多人都知道,温氏养猪的psy和料肉比在国内首屈一指,甚至有人认为它的养猪成本是同行业最低。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

    “如果撇开猪圈等耗资巨大的固定资产,嘉谷农牧的psy能够做到25,温氏的是20,而国内行业平均是13;从料肉比来看,嘉谷农牧的料肉比是1.95,温氏的大概是2.6,而国内行业平均在3左右。”

    “这一高(psy)一低(料肉比),在加上超低的动保成本(兽药疫苗等),让嘉谷农牧有了国内行业最低的成本嘉谷猪肉每斤成本能够控制在5元以下,这样的成本优势,足以让嘉谷农牧熬过更长的寒冬。”

    09年开始,生猪价格持续走弱,行业养殖利润长期为负,再叠加饲料价格的上涨,不少养殖企业叫苦连天。

    而嘉谷农牧的猪肉,卖得比你贵,还卖得比你好,居然还赚得比你多,这简直了!

    丁三石都觉得没天理,他难以置信道:“这怎么可能?”

    事实上,嘉谷猪肉每斤的真实成本不足4元,不过这就不用说出来刺激丁大佬了。

    齐政摊摊手。

    “……嘉谷怎么做到的?”

    齐政笑眯眯:“很少有人能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嘉谷农牧的养猪模式,所以觉得不可思议。”

    “从成本最大头的饲料上说起。猪饲料各家都用玉米、豆粕等,不同的是配比和添加剂。但不少人忽略了,嘉谷粮油是国内最大的大豆加工商和豆粕生产商,还有国内较完善的粮食收购渠道。”

    “而看似增加了牧草的成本……嘉谷农业就是国内最大的牧草生产商,在美国也有自己的种植基地。”

    嘉谷农业在美国的牧草农场已经达到130万亩,在这个极其壮观的“紫花苜蓿王国”,牧草被一茬一茬收割,烘干捆扎后在一个月内即抵达国内,送进嘉谷牧场和养猪场。

    虽然看起来是进口,但不过是左手倒右手。

    “为了让生猪们过上干净轻松的猪生,嘉谷农牧不惜重金,打造了最舒适防护最严密的猪场环境,甚至还采用中草药喂猪,丁总你也看到了,多少同行难以理解,都在等着看笑话。”

    “但事实是,在前年的猪瘟中,我们的养猪场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危机,而猪场日常的发病率也降到一个可以忽略的地步……”

    “养猪场的粪污又被嘉谷农资生产成有机肥,既降低了环保成本,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体化自繁自养的养猪模式与整个嘉谷体系形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从上游的育种、饲料,到中游的扩繁、防疫、育肥,再到下游的屠宰销售全程参,做到全产业链的可控性。所以,这其实是全产业链的胜利!”

    当然,还有最最关键的灵阵没有“三星聚灵阵”的涤体免疫,没有“青竹百灵阵”的加速生长,绝对做不到这样的低成本!

    不过,这就不好解释了,说出去估计也没人相信。

    ……

    丁三石如醍醐灌顶!

    是了,嘉谷农牧的养猪能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靠的绝不是盲打莽撞的野蛮生长,而是对行业周期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全产业链的强力拥抱。

    大多数人只将眼光放在嘉谷农牧的养猪场上,而没有看到环环相扣的嘉谷农业、嘉谷粮油、嘉谷农资等背后的嘉谷系成员。

    在农业行业,只有拥有了掌握全局的能力,才能拥有行业话语权!

    可笑那些嘲笑嘉谷农牧“华而不实”、“打肿脸充胖子”的业内人,包括自己这种自诩“明白人”,都没有看出嘉谷农牧正在慢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正如齐政在丁大佬面前毫不掩饰的野心:“十年后,嘉谷生猪的年出栏目标是冲击5000万头!”

    所以,凭借着品质,嘉谷猪肉不是不可以卖高价,但达到一定的量级后,高价反而是占领市场的桎梏很简单,十万头猪高价卖得出去,百万头市场大概也能容得下,但千万头……嗯,这个世界,占据大多数的永远是普通人。

    与其后面降价,不如一开始就定下稍微比一般猪肉贵,但又在普通人承受范围内的价格,既能突出嘉谷猪肉的品牌,又能快速占领市场。

    只要成本控制到最低,嘉谷农牧永远能跑赢同行。

    作为一个万亿产业,往往会有寡头的诞生。目前生猪行业内尚没有能称霸一方的企业,但丁三石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生猪养殖霸主。

    而对于自己的纠结,此刻也有了答案。

    嘉谷农牧这种全产业链覆盖的大型养殖企业,就是未来。自己所谓的“探索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没有必要了。

    丁三石苦笑,看来自己这回真的是要自打自脸了。但既养不出比嘉谷更优质更安全更健康的猪,又无法在成本上与嘉谷的全产业链竞争,再自己养猪才叫打肿脸呢。

    去他丫的养猪梦,劳资还是回家做游戏比较有前途!

    ……

    第385章 养猪何苦为难养猪?

    《互联网大咖养猪梦碎?》

    不出意料,当网益的丁三石宣布放弃养猪后,他“养猪作秀”被媒体实锤了。

    而网益半路夭折的养猪计划,也让一众曾表态支持丁三石养猪的大佬跌惊掉了下巴。

    此前,新希望的董事长在提及网益养猪时,表示很看好;互联网圈内的大咖们也表示期待丁大佬的猪肉,还有的表示自己也想跟着养猪……

    之前还信誓旦旦,现在突然说“经过慎重考虑,猪就不养了”,让我们情何以堪啊?

    对此,丁三石主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参观了国内外的养猪场后,我发现养猪这门古老的技艺,已经成为一项耗资巨大、管理精细、技术密集的生意。”

    “当然,这并不是我放弃养猪的原因。直到向嘉谷农牧请教养猪经后,我开始意识到,网益养猪,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嘉谷了。其宏大规模的猪场建设和生物生态养殖所构成的整个循环产业链,就是效率最高的养猪模式。”

    “我相信齐老板的信誉和品质,以后我家里的猪肉将全部是嘉谷猪肉;要是网上可以卖生鲜食益一定会嘉谷猪肉……”

    “而且,我们网益已经和嘉谷农牧达成共识,准备做养猪中国式公开课,把嘉谷农牧的养猪模式放到网上,免费供大家学习借鉴,能够复制,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提升,既帮助农民致富,又拯救城市餐桌……”

    丁大佬一通对嘉谷农牧的吹捧和支持,着实让吃瓜群众心里好奇,丁三石究竟在嘉谷农牧养猪场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乐呵呵地自打自脸?

    ……

    “丁大佬真是个爽快人!”在会议室里看完采访,嘉谷农牧的李东亮笑着说道。

    齐政笑笑,他对丁三石的选择并不意外。

    在参观嘉谷养猪场的时候,自己充分让他体会到了超大规模养猪的难度不仅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还要琢磨如何提升料肉比、psy、商品代存活率等核心商业指标,这可比游戏开发操心多了。

    大规模养猪网益注定玩不来,高端养猪他又见识了嘉谷农牧的“镇司之宝”,这种情况下,“愉快地”放弃养猪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这样一来,嘉谷农牧更吸引眼球了。”王昱业接口道。

    李东亮倒是不以为意:“自从我们的养猪场在网上曝光后,关注嘉谷农牧的目光就没有少过。包括牧原集团、雏鹰农牧甚至新希望等在内的众多行业相关企业,都曾主动和我们接洽,希望在未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背靠嘉谷集团的嘉谷农牧,在行业内已经算是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而且正向着参天大树的目标奋进,自然无惧被注目、被质疑。

    齐政微微点头,没有继续讨论丁大佬,转头向李东亮问道:“听说你将三秦牛转移到沙漠草原里养殖了?还好吧?”

    李东亮肯定道:“它们在那边适应得很好,我看,简直是乐不思蜀了。”

    齐政笑了,继而问道:“嘉谷农牧既然有了进军牛肉市场的打算,今年你的计划是什么?”

    李东亮谨慎道:“嗯,首先是扩大三秦牛的养殖生产群,并适当引进其他品种的肉牛,启动肉牛养殖计划;但是,重点还是扩张养猪规模,在全国更多地方布局生猪养殖基地……”

    齐政和王昱业相视一笑,对李东亮的表现还算满意。

    两人就怕李东亮将精力都放在肉牛养殖上,而忽视了养猪业务的扩张。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嘉谷养猪场的布局主要落在岷省、江右省、江南省这东南三省,另外在东北、西南和越省有零星布局,在华中、华北、西北等地区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毕竟,即使今年出栏400万头生猪,相对于全国6亿头左右的生猪消费量,份额简直小得可怜,仍需快步前进。

    “就按照你的计划来吧!”齐政颔首对李东亮肯定道。

    ……

    嘉谷农牧加大对生猪养殖的投入,继续跑马圈地的步伐瞒不过同行。

    从具体的生猪出栏量上来看,盘踞在越省的温氏股份以接近600万头排在首位,嘉谷农牧经过近几年的飞速扩张,以近400万头的数量位居第二。

    身处邻近地域,采取不同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划的两大养殖业龙头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样本。

    因此,当嘉谷农牧拉开了逆势扩张的步伐后,众多生猪养殖企业也开始了各自筹谋。

    今年无疑是猪周期将进入周期性下跌的寒冬阶段,即使是大养殖企业,也多是微利保本,整个行业更是普遍亏损。

    但养猪不就是这样吗?典型的三年不开市,开市吃三年的角儿。

    散户能趁着周期性牛市,撸一波就惦记着赶紧跑路;但对于大养殖企业来说,要考虑的问题更复杂。

    他们虽然估摸不出嘉谷养猪的成本,但对于嘉谷农牧的扩张逻辑却是心知肚明:在猪价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加大产业布局,并不是想着多捞钱,而是尽可能地占领市场。一旦生猪市场开始复苏,由于基数庞大,产能得到释放,那么利润是难以估量的!

    一面是散户退市,市场洗牌加速;一面是行业巨无霸仍未出现。面对这个超万亿的市场蛋糕,养殖巨头企业嘉谷农牧选择了持续扩张,其他人也忍不住了。

    包括温氏股份在内,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摩拳擦掌,开启了新一轮布局。

    温氏股份在今年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来改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试图稳住自己的龙头地位,并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牧原股份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加大银行授信,用于扩张生猪产能;饲料销量全国第一的新希望,也在谋求进军生猪养殖……

    积极逆势扩张,在嘉谷农牧拉开序幕后,几乎成为各大生猪养殖企业的规定动作,也在生猪养殖行业掀起巨大波澜。

    退市都来不及的散户两眼泪汪汪:大家都是养猪的,你们这也太扎心了吧?养猪何必为难养猪?

    ……

    第386章 嘉谷来啦!

    2009年,一些地区出现了3块多的生猪出栏价格,引发行业震惊,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炸毁了全国养殖户最后的心里防线!

    这个价格,还不到去年的一半!

    “猪周期”波动真的像大风浪一样,在风浪中,小船容易被掀翻,大船则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