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32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本来就被《舌尖上的大米》撩得心痒痒的消费者,彻底被点燃了购买的欲望。

    网上更是陷入了对“舌尖”和“眼前”的追捧。

    网友“打工仔”表示:“真的很感谢嘉谷公司!虽然他们本意是为了宣传,但看得出来,他们其实是抱着最真诚的态度,展现了大米背后的人生百态,带给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纪录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空巢老人最开心的时刻,是儿孙从外地回来为他们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糕唠家常,其乐融融。然而,短暂的团聚之后,儿孙们各自开车离去,家里又剩下这对老人。

    当看到这段内容时,拨动了那根叫‘乡愁’的心弦,刹那间,我热泪盈眶。我也远在千里,留守的父母现在还好吗?”

    网友“故乡的大米”如是道:“我从农村出来,《舌尖》带给我的,是满满的童年记忆。

    当种子落入泥土,到庄稼成熟,再到去壳碾碎,在镜头里,大米真的不止是一盘吃的食物。而是一粒种子的辛苦、一株水稻成熟的谦卑、一个农人收获的欣喜、一个小孩满足的微笑……大概正是这样的共鸣,我吃到嘉谷大米,就像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也有网友表示:“这是一个足以载入mba教案的广告宣传,也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案例。嘉谷似乎没有在纪录片中做任何宣传,但又宣传到了一切。而我只想说,如果是像这样的宣传广告,我希望来多点……”

    更有网友表示:“听说《舌尖上的大米》是免费播放的?就凭带给我们满满的感动,爱了爱了,以后我家的大米就被嘉谷承包了……”

    出乎意料地,知道了这是一则广告之后,人们对其追捧程度不减反增。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大米》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是因为带给观众超越美食的思考。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还有人升华到了“生存哲学”的境界……

    一部不仅勾起了对美食的垂涎,还带来流泪冲动的纪录片,竟然是带有广告属性,这无疑添加了其传奇性。

    溢出的影响力,无疑体现在被疯狂抢购的嘉谷大米上。

    ……

    一部纪录片带来的宣传效应超乎了嘉谷所有人的想象。

    毫不夸张地说,“嘉谷大米”这个品牌实现了蜕变。

    在公司内部,王昱业总结道:“过去,国内大米市场是散装大米的天下,并没有形成堪称强势的大米品牌,市面上多是‘东北大米’、‘江南大米’这样笼统的产地品牌,可谓是一团乱麻!”

    “过去多年,行业一直是‘稻强米弱’,很多粮企沉浸在上游原料争夺和下游价格竞争的双重压力下难以自拔,对品牌建设根本是无暇顾及。”

    “稻强”指的是在原料端,粮食收购价格一直“易涨难跌”;“米弱”则是在产品端,大米加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进一步抑制了成品粮价格。

    王昱业称:“这是一个坎,很多企业栽在这个坎上。”

    为何大米企业舍不得花钱做品牌?

    还是那句话,大米属于微利产品。其利润常以分厘计算,且大米是没有生命周期的恒定产品,要在当下高成本的媒介进行宣传,大米企业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循环。

    嘉谷算是跳出了这个恶循环,但品牌建设似乎未能“协同并进”。

    在嘉谷战略部做的一项“大米品牌”调查,消费者印象最深的大米品牌中,前两位是五常、嘉谷。一个是地域品牌,一个是企业品牌,但所占比例未超过15%。

    对此,嘉谷内部的认识是,嘉谷大米在品牌营销上还有不少症结:大米品质、特点的营销不突出;宣传缺乏科学依据;差异化方法单一……

    本以为这个需要时间慢慢解决,但一部《舌尖上的大米》,摧枯拉朽般地解开了几大症结。

    几个大米品种的特点和品质,在纪录片中对应着每一集的主题,被阐释得清清楚楚。最关键是,这不是空洞的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刻入观众脑海里。

    正如网友们所说,虽然没有直接宣传,但纪录片中从选种、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储藏、脱壳加工成精米,最后是做成米饭的这一条生产链条,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就是嘉谷的大米生产链条。

    当观众沉浸在纪录片带来的感动中时,嘉谷大米的品牌也无声无息地得到了认可。

    在最新的“大米品牌”调查中,消费者印象最深的大米品牌已经是嘉谷大米,并且所占比例超过了35%。

    面对着众人纷纷投来的敬佩眼光,齐政微微一笑:“以前,诺大的国内大米市场没有一个‘王’;从此刻起,吾将加冕为王!”

    ……

    第407章 王者诞生,行业洗牌

    大米行业内普遍有一个认识,那就是大米市场很难出现食用油市场上那种被几种品牌垄断的现象。因为大米不是精加工品种,所以品牌很难一枝独秀。

    业内资深人士曾断言,大米市场要出现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至少还需十年的培育。

    但如今,这些认知在如天外飞仙般铸造品牌金身的嘉谷大米面前,就像是狂风肆虐后的残枝败叶一样,被扫入了垃圾堆。

    《舌尖上的大米》热度不减,带动国内掀起了一股抢购嘉谷大米的热潮。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评选”协会注意到了这股热潮,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嘉谷大米的影响力,协会理事邵国华辗转多地,直面消费第一线。

    在首都。

    随着全新包装的嘉谷大米全面上市,嘉谷粮油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组合拳:在产品结构上,满足多样化需求;多方位、多方式、多时间段的宣传,布局商超周边社区电梯和央视,打造立体式的宣传矩阵。

    邵国华走访多家商超了解到,目前嘉谷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大米全面丰富,除了品种特色明显,在价位上也形成了低端、中端和高端等路线,定位清晰分明。

    就以其主打的五大系列产品为例:仙茗大米领衔,每斤50元;黄金葵大米和丝苗米是中端价位,在10-20元/斤之间;而稻花香大米和嘉籼大米,都在每斤3元以下,几乎等同于普通大米价格。

    比普通大米贵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中高端米,消费者会买账吗?

    面对邵国华的这个问题,一位粮油销售区负责人笑了:“以前,人们吃米只是为了解决温饱。现在开始追求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健康、营养的中高端大米慢慢成为了一种消费趋势。”

    他告诉邵国华,目前销售的高端大米主要有以下几类从泰国或柬埔寨进口大米,然后由国内厂商分装出售;直接由泰国原装进口的大米;或者产自东北的有机米……

    但这些加起来,目前都打不过嘉谷的小包装中高端大米。

    “愿意为高端米买单的大部分是80后等年轻消费者,他们更愿意选择有品牌的高端米。比如嘉谷的仙茗大米,一些老年人称其为天价大米,但其实是一点都不乏销路。”

    “仙茗大米的进货量每次都不多,但往往一上架就卖断货了。因为供应量少,我们也不清楚下一批仙茗大米什么时候上架,但毫不担心其销售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自从《舌尖上的大米》热播后,愿意购买中高端大米的消费者明显比以前增多了。按照商场的统计,嘉谷大米在高端大米销售中占比遥遥领先,在小包装大米销售占比中也接近50%。

    他还笑着对邵国华说道:“看过《舌尖上的大米》都知道,大米其实是一款‘生鲜食品’,其品质会随着接触空气的氧化而下降,并且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我们一般建议顾客选用嘉谷真空包装小袋米,以确保大米在‘最佳赏味期’内吃完……”

    邵国华若有所思。

    在江南省。

    邵国华看到嘉谷大米更是占据了货架的主要位置,不少市民在精心挑选。

    正在选购大米的刘女士表示自家是嘉谷大米的拥趸,“家里孩子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只要好吃,价格贵一点也无所谓。”

    “以前,他最喜欢吃泰国香米;但是现在,他最喜欢的大米是嘉谷丝苗米。”

    说起为什么选择嘉谷大米,刘女士回忆道,这其中也是机缘巧合。

    “说来也怪了,孩子从来都没有挑食的习惯。但有一天,家里的晚餐非常丰盛,可孩子只吃了几口饭和菜就放下了筷子,说是没胃口。”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大人们都颇感意外。那都是孩子爱吃的,菜也不咸,饭也是新的,为什么就没胃口了呢?”

    “追问之下,孩子用米饭揭开了谜底他说家里的米饭没有学校的香,味道不一样。这再次让我们迷惑不解,大米,有什么区别吗?”

    “我求助孩子的班主任,才知道,中午学校里吃的是嘉籼大米,不是本地产大米,孩子可能感觉味道不一样。”

    “当天晚饭,嘉籼大米就进了电饭锅。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孩子食欲恢复了,边吃还边说,就是这个味!”

    刘女士微笑道:“现在家里一水的嘉谷大米,我们大人也有感觉,的确好吃味道香。当然,家里人口多,吃得最多的仍是嘉籼大米,丝苗米主要给孩子吃。”

    “后来看了《舌尖上的大米》才知道,嘉谷推崇采取稻渔、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完全符合现代农业所提出的高效、生态等要求,难怪有更好的品质。现在我们全家更加喜爱嘉谷大米……”

    在川省。

    一些小型粮油店内,现场购买嘉谷新米的居民络绎不绝。

    小型粮油店里的嘉谷大米主要以低端的稻花香大米和嘉籼大米为主,除此以外,还有收购的本地大米,但都是新收割的水稻轧制的新米,带着鲜米的清香,本地大米还以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

    不少居民一次性购买了两三百斤,“嘉谷大米好吃不贵,我买来给家人亲戚送去,让他们也尝尝啥叫鲜米!”

    邵国华在现场遇到了一位以前从事粮食工作的退休干部,他看到了现场热闹腾腾的购买嘉谷大米的场面非常高兴,竖起了大拇指“嘉谷大米厉害了!”

    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大家都要去粮店凭粮票买大米,口感也不如现在好吃:“我看了嘉谷的《舌尖上的大米》,拍得好啊,这才是对劳动者贡献的颂歌,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

    “只有像嘉谷大米这样的企业做大做强,品质、美誉度都越来越好,我们国家的米业才有未来……”

    邵国华暗自点头。

    ……

    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竞争力品牌评选”最终揭晓,嘉谷大米品牌位居本年度排行榜榜首,评委会给嘉谷大米的颁奖词是:“王者诞生,行业洗牌现在只要提起大米品牌,超过四成的国人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嘉谷大米。至此,国内大米行业终于诞生了一位王者。

    围绕着优质大米的产业化战略,嘉谷粮油独具匠心地打造了嘉谷大米这一强势品牌,不仅仅是给市场带来了细分意识,还为国内大米行业注入了信心。

    拥有7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从此,泰国香米、岛国大米不再是优质米、高端米的代名词。我们有理由自信,中国大米再也不缺响当当的品牌!”

    ……

    第408章 搅动风云

    “这也不怕把嘉谷吹上了天?”

    看着电视上对嘉谷大米的褒奖,丰益国际董事代表郭奎嘴角微微扬起弧度:“这王者称号也太不值钱了吧?”

    作为益海嘉里的控股股东,在其筹谋益海嘉里ipo之际,中国国内粮油市场风云突变,丰益国际坐不住了,派来代表了解中国国内粮油最新形势。

    而郭奎刚来,就看到了嘉谷大米“封王”的一幕。

    从市场绝对份额来看,今年嘉谷粮油的稻谷加工能力突破了1000万吨,但相对于国内稻谷近两亿吨的产量……嗯,市场占有率离10%都还差远了这样的“王者”,未免太没有说服力了吧?

    益海嘉里总裁康文杰平静地说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近九千家,但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堪堪超过十家……”

    啧啧啧,这么一对比的话,嘉谷粮油在大米市场简直是一个“巨人”。

    “果然是称王与否,全靠同行映衬……呃,貌似益海的加工产能还不到100万吨,好吧,亲爱的康总,你的对手看起来比想象中还要强大!”

    康文杰微眯眼:“我从来就不敢小觑嘉谷。”

    “不过,产能归产能,产品才是王道。嘉谷大米真的有那么出众?”郭奎微微皱眉道。

    “虽说口感有一定主观性,但客观看,与国内市场上的大米品质确实有差距。”康文杰沉声说道:“公司曾做过比较试验,挑选了市面上包括金龙鱼在内的多个品牌大米和嘉谷大米,先看大米的颗粒完整性,一般大米碎米粒相对较多;淘洗时,一般大米淀粉量偏大,嘉谷大米一般淘洗2-3遍后即可淘清,而其他的则至少需要淘洗4-5遍……”

    郭奎凝神倾听。

    “标准是一个主要原因。”康文杰分析道,“其实在中国大米行业,不是没标准,甚至可以说很多标准也不低,但问题在于不够细。”

    “而在嘉谷,大米育种、种植、收割、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更细更明确的标准。这些标准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大米吃到消费者口里,还有稻米的清香。”

    “举个例子,嘉谷在水稻储存方面显然有独家秘诀,据我所知,他们的稻谷哪怕保存了一年,依然可以保持新鲜的口感。”

    “而现在,他们更进一步为了保证新鲜度,嘉谷加工的精米,控制在3个月的‘赏味期限’,如此苛刻的标准在中国市场上很难实现。”

    郭奎下意识道:“但嘉谷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