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49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马教授就是文老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比较信任的学者之一。

    同样,对于齐政来说,想经常接触顶级大佬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平时想要传达某些信息,通过能常年出没于文老办公室的马教授等专家传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面对马教授的调研,齐政亲自陪同。

    在建设得如火如荼的“花乡果巷”园区内,两人悠闲地漫步和交流。

    “听说齐董拒绝了在项目中搞地产开发?为什么?”马教授笑呵呵问道。

    老狐狸!就不信你不懂其中的蹊跷。齐政在心里默默吐槽。

    表面上,齐政却义正言辞地说道:“其实吧,田园综合体园区内设置的产业不宜过多,多则生乱,难以突显主题。只需有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再配套一两个辅导产业,足矣!”

    “关键是做精做透。比如园区内的水果产业,做的就是精品。耕作方式要精细,在精耕细作中体现出自然的味道来;产品包装要精致,让人有艺术品的感觉,看着就有一种美的享受。”

    “做透,就是产业和产品要做深度开发,要做足文章,把边际效益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园区内的玫瑰花田,既可以打造成景观,营造浪漫温馨的氛围,吸引游客的光顾;又可以作玫瑰花茶等入食,或提取玫瑰精油作香料用……”

    小狐狸!倒是警觉。马教授眼眸含笑,心里同样吐槽道。

    两人均呵呵一笑。

    两人都知道,在园区内大搞高端房地产,或许在经济上能取得巨大效益,但农民很难从中长远得益,最关键是,违反了国家借助“田园综合体”项目,探索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模式的初衷。

    当然,如果嘉谷选择了那样做,国家应该不会阻止,但嘉谷此后必将失去国家的信任——毫无疑问,这种信任是比真金白银还要难得的。

    嘉谷没有走歪路,马教授心里也是欣慰的。

    气氛越发轻松,两人的话题也越发深入。

    “今后国内扩内需是肯定的,但我觉得重点应该围绕包括农民在内的七八亿低收入人群展开,因为他们才是拉动中国内需的最大主力。”说起国内目前的“房地产热”,齐政撇嘴说道。

    嘉谷内部曾统计过,直至现在,国内低收入人群占比超过一半。

    扩大内需无非是两种路径,一是追加投资,二是扩大消费。而投资又主要分为三类,即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

    目前,国家的着力点显然是落在了投资上,尤其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上。

    “你说得对,扩内需重点应该是扩大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但问题在于,如果不能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如何来扩大他们的消费规模呢?”马教授皱眉说道。

    “有两个途径。一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这些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齐政指着园区内忙碌的农民身影,轻声说道:“二是通过提高这些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间接增加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后者嘉谷无能为力,但前者……我只能说,再多的补贴那都是颗白菜,顶不了三五天饥的。唯有鼓励越来越多公司做实事,才能做大蛋糕!”

    齐政这话虽然有自吹自擂之嫌,但绝对是真心的。

    这年头,再不抓紧扩内需,尤其是增加中低阶层的收入总量,眼瞅着嘉谷生产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卖给谁呢?

    单单靠富裕阶层及上层中产阶级吗?或者是出口吗?

    不惠及广大国民,甚至可以说,嘉谷都懒得更进一步。

    马教授瞅了齐政一眼,保持笑呵呵:“富农才是根本!齐董,以此共勉吧!”

    ……

    “嘉谷理应有这样的心气!”抽空听完马教授对“田园综合体”项目进展的考察后,文老满意地点点头,“嗯,这样的企业,也值得给更多的机会。”

    他将目光放到桌面的两份项目申报上。

    一份是嘉谷申请扩大阿拉鄯两大沙漠的治理开发规模;另一份同样是嘉谷的,申请与黑省航运集团合资共同建设抚远港粮食码头,全面打通“俄粮回运”的瓶颈。

    文老目光深邃:“提供就业,扩大内需么?有意思,那就看看你能做到哪一步?”

    ……

    第439章 我愿做“小白鼠”

    每一次到达腾格里沙漠,都能发现其越来越华丽的转身!”

    政府很快批准了嘉谷加大沙漠开发规模的申请。

    向沙漠腹地深处进军,是嘉谷今年的重点项目之一。

    要扩大国内消费,增加民众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培育消费热点——简而言之,就是生产更优质更受欢迎的消费产品。

    对于主打农业的嘉谷来说,相比于人烟稠密的东部,地处大西北的沙漠地带如今是更广阔的天地。

    齐政从“田园综合体”项目抽身,驱车沿着新建的公路进入一望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两年前,大沙漠寸草不生,风卷黄沙漫天狂舞,连年累月沙进人退,连飞鸟都望而止步;今天,却是碧水蓝天、草木葱郁、鸥鸟翔集,穿沙公路纵横交错,绿洲俨然变身塞北江南。

    未至绿洲,远远可见“两漠水库”的施工现场。

    “两漠水库”开工建设了。

    这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今年新开工建设的十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更是大西北目前最重要的节水供水工程。

    水库大坝拔地而起,压路机在夯碾新添的土石,挖掘机在挖掘溢洪道,几百辆大卡车来回穿梭运送淤泥、回添土石。

    齐政不由得“啧”了一声,从发现沙漠地下水层到水库正式开建,都差不多快两年了,这效率……

    不过转念一想,其实这已经是相当高效了,政府决策毕竟不比公司。也就这边是荒无人烟的沙漠,除了施工艰难点,没有太多牵扯。如果是像三峡水库那样,单单是论证可能都要数年之功。

    略过水库施工现场,前方就是嘉谷绿洲开发营地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方那隐约可见的林立的风车,为嘉谷的沙漠治理和“两漠水库”的施工建设输送着清洁的电力。

    嘉谷的风电场已经完成了第二期工程。谁能想得到,嘉谷在沙漠里最先产生收益的项目,居然是风电场——“两漠水库”工程的电力需求大,大部分电力为其供应,这自然不是免费的。

    齐政收回目光,营地到了。

    在林木掩映下,营地里中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营地外,成片的梭梭林、沙柳、牧草等给曾经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衣,有山鸡、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其中。

    随着绿洲正一步步向沙漠腹地延伸,再过一二十年,也许腾格里沙漠这个地理名称将改为腾格里绿地。

    齐政心情有些激荡,这,就是我的天地!

    ……

    “要把这里变成我们公司产品的地盘!”绿洲营地里,国内灌溉设备企业天叶公司的总工程师温化堂暗暗给自己鼓气。

    他已经知道嘉谷今年将大跨步开发沙漠,既震撼于嘉谷的魄力,又高兴于机会的到来。

    ——这两年,天叶公司和嘉谷建立合资公司后,在嘉谷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对大型灌溉设备的研究接连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大型平移式灌溉机上,开发出了新一代平移式灌溉系统。嘉谷的沙漠绿洲大开发,正好为新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果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听说了天叶开发出新一代的大型灌溉设备,齐政很高兴,稍作休整后就找上了温化堂。

    “温总工,天叶的效率很不错嘛,这么快就能开发出新一代的大型灌溉机了,真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齐政难掩惊讶道。

    温化堂谦虚道:“其实,近十年来我们对大型喷灌机技术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中断过,但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开发步履艰难。也是有了嘉谷的倾力支持,才取得突破。”

    齐政恍然。

    就大型灌溉机而言,欧美的生产厂家综合实力最强,技术性能最先进。而且这些公司都瞄准国内市场,在我国都设有办事处,有的还设有生产基地。当然,这些外资公司依然着保持一贯的尿性——只把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基地加工。

    老实说,嘉谷农业在国内和远东地区的大型喷灌机保有量大约有80台,绝大部分是进口设备。木有办法,国产大型喷灌机的配套性差、质量可靠性低、耗能又高……与进口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对此,温化堂有话说话:“大型喷灌机是机电一体化的大型机具,要求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再到产品需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归根到底,是我们起步晚了。”

    齐政点点头,随即问道:“那天叶开发的新一代大型平移式灌溉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什么水平?”

    温化堂咧开嘴笑了:“基本可实现替代进口同类产品。而且,主要部件除部分元件外均可国产,一些主要技术指标进入国际同类产品先进行列……”

    “无法配套的元件是……”

    “呃,主要是喷头,尤其是大中型旋转式换向喷头,基本依赖进口。”

    不出所料。

    在嘉谷和天叶公司合资后,齐政对灌溉设备也不是一无所知了。

    喷头是灌溉设备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缺少好的喷头,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喷水均匀度低,甚至出现漏喷。而国内在这一块上的技术储备极其薄弱。

    有人会问,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喷头吗?有什么难的?

    其实,这就跟中国生产不了圆珠笔的那个小钢球一个道理。

    一个小小的笔头,但这里面涉及到特种钢材和精加工技术——稳稳运转的球座体是很麻烦的精密结构,而生产球座体的技术都被瑞士和岛国两国控制,其他国家也生产不了。

    所以说,没有什么技术突破是轻松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喷头。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温化堂又精神振奋地说道:“按照嘉谷的要求,我们的大型喷灌机基本可以实现水肥药一体化施用,而且重点研究了智能化操作软件、精准施水肥药控制算法等内容。目前,我们正积极针对数据传输不稳定、田间数据采集不准确等问题进行研究,如果有嘉谷当‘小白鼠’,呃……”

    看着说漏嘴而一脸尴尬的温化堂,齐政哈哈大笑:“温总工,没事,你说得对,任何产品的成熟都是需要不断实践的,嘉谷愿意当这个‘小白鼠’!”

    顿了顿,齐政补充说道:“不过,这毕竟是应用在我们嘉谷的第一个小麦种植基地,天叶方面要派技术人员进驻基地,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温化堂松了一口气,忙不迭地答应:“应该的,应该的。”

    对于有自家血统的产品,齐政还是很宽容的。而且,国内的大型喷灌设备发展落后,不无市场因素的影响。

    国内的耕地分散,一般农户用不起也不需要大型灌溉设备,只有少数大农场需要。而国产产品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也就无法进行完善,更加竞争不过国外先进的产品。

    嘉谷要开发辽阔无边的两大沙漠,大型灌溉设备是绝对少不了的。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不充当“小白鼠”让合作伙伴的产品成熟起来,难不成要便宜外资吗?

    ……

    第440章 除了嘉谷,还有谁

    其实吧,我们愿意充当嘉谷的‘小白鼠’,但为什么要在沙漠呢?”豫省农科院研究员彭丰田捏捏眉心,一脸惆怅。

    与小麦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粮油处原处长、嘉谷粮油小麦部特聘专家郑权笑眯眯道:“行了,老彭,别愁眉苦脸的,你看我什么时候坑过你?”

    两人是在前往嘉谷沙漠开发营地的车上,看着车外荒凉绵延的戈壁,彭丰田丝毫没有感觉到安慰。

    “对了,老郑,嘉谷之前一直没有开展小麦种植及相关业务,你为什么会答应加入嘉谷?”彭丰田突然想起这茬,转头问道。

    郑权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感慨道:“作为小麦人,无非一心希望这片土地上生产出一流的小麦、一流的面粉、一流的食品。你对我们是小麦生产大国,却不是生产强国的局面,看得惯吗?”

    “哼!看得惯的话,我为什么要从事优质小麦品种的研究?”彭丰田没好气地说道。

    “是啊,尽管我国小麦连年丰收,但优质小麦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与产量成绩相比,我国小麦品质状况显得落后了,与人们的需求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郑权也有点惆怅道。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小麦应该是我国北方人最重要的口粮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来说极为重要。

    当然,普通的小麦我国能自给,但优质小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