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52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安顿下来后,给以色列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人的“拼命”程度。

    “他们的治沙团队好像又壮大了。我看,一个中国人能当两三个人用,他们几乎只有睡觉的时候才休息,每天最少工作十几个小时……”年轻的阿莫斯接触更多的是欧美国家的民众,在他眼里,每周工作45个小时,已经是难得的勤奋了。

    所以他对于嘉谷早出晚归的治沙团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能忍受酷热的环境,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的?

    亚伯拉罕放下手中的资料,走到窗边,看着那一张张晒得黑红却保持坚毅的脸庞,有些失神。

    他是50年代出生的。当他有记忆的时候,以色列几乎是一穷二白,土地非常贫瘠,根本没有水源,也没有任何的自然资源,身旁还有敌人的威胁。亚伯拉罕至今还记得父亲拼命工作的场景,那种辛苦到深夜,也不肯浪费一分钟时间的模样,给了他极大的刺激。

    亚伯拉罕缓缓地说道:“曾经,我们也这样。没有任何的绿色,没有遮蔽,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经受磨难的信念。人们极为投入,抱着火一般的热情,每个人都共同努力,去建造以色列这个国家……”

    一旁的阿莫斯换上了凝重和尊敬的表情,尽管没有经历过那种开拓,但他深知,今天以色列的风光,是先辈们做牛做马去贡献,去牺牲换来的。

    亚伯拉罕眼睛依然看着窗外,说道:“沙漠是个非常原始的地域,要征服沙漠,就要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所有人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战斗力。这种情况下,拼命才是常态!”

    如果是其他西方人,对于中国这种集体力量是难以理解的。

    但以色列不一样,它首先是一个全民服兵役的国家,而且农业基层组织基布兹就是以色列版的农民公社,因此他们对于集体主义是打心底认同的。

    集中、高效、目标明确的集体主义是中国模式不同西方模式的地方,也是西方模式想学也学不到的地方。

    最关键是,这种模式是无解的。

    原因很简单,只要不胡来,十数亿人拧成一股绳,集结十数亿人的力量、智慧和精力,国祚自然强盛。

    面对只有3亿多人的欧洲,2亿多人的美国,这种模式下的中国,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解,并深入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这说明中国正走在复兴之路上。”亚伯拉罕顿了一下,再轻声道:“我看,他们必将实现复兴!”

    年轻的阿莫斯深以为然地点头。

    ……

    第445章 中国独特的沙漠农业道路

    中国人显然是在走一条自己的道路。”对嘉谷开发的沙漠绿洲考察一番后,亚伯拉罕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让他有些颓然。

    他一个水管理、水技术专家,到处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自然不是为了做慈善。

    本想着,趁着拿下为嘉谷设计灌溉管道网络的单子,可以推广以色列配套的技术服务。但如今看来,希望渺茫。

    “教授,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学习和借鉴我们的经验而已,而且学得还不到位……”他的助手阿莫斯不太服气地说道。

    作为硬生生在沙漠中化腐朽为神奇,创造了闻名全球的“沙漠农业奇迹”的国家的技术人员,阿莫斯很有自信,所有想要发展沙漠农业的人,都无法忽视以色列的经验。

    以色列的经验说白了,其实就两点:一是依托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现代化装备,研发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耗水量低而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

    阿莫斯不否认,这家叫嘉谷的中国公司确实是有两把刷子,起码在第一点上颇有亮点。

    譬如他看到的嘉谷在沙漠里种植的马铃薯、牧草还有小麦等作物,明显是经过特殊培育的,对于干旱、严寒的抗逆性好极好;

    譬如他们生产的有机肥,品种多而量大,对于沙漠土壤的改造堪称神效;

    又譬如嘉谷应用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技术,听说正打算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要实现自动监测、预警,温度太低时能放热,农作物不会结霜;温度太高时,也会自动开阀喷雾降温……

    无论是生物育种,还是节水灌溉技术,都是以色列所擅长的。中国虽然在追赶,但就普及率和专业性来说与以色列的同类技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尽管对中国人的勤奋态度很是钦佩,但在技术上,阿莫斯有足够的自信藐视嘉谷。

    “而且,教授,你不觉得吗?他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选择在沙漠里种植粮食作物,而我们的实践证明这恰恰是不可取的。”阿莫斯指着刚刚经过的小麦田说道。

    曾经,以色列也是采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齐头并举的方针,但由于严酷自然条件的约束,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需要大量的进口。此后,他们积极调整种植业的结构,大力培育和推广蔬菜、水果、花卉等耗水量低而效益高的经济作物,限制和减少小麦、玉米等耗水量高而效益低的大田作物,才造就了今天的沙漠农业奇迹。

    眼光更老辣的亚伯拉罕摇摇头:“不,孩子,这就是我说的中国人自己的道路。”

    “中国跟以色列不一样。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地缘政治环境,迫使我们为了生存迸发出最大的潜能。每一捧土每一滴水,我们都希望能得到最大的农业产出,多填饱一点肚子多养活一点人,所以追求土地最大的生产效益。”

    “但中国人,他们开发沙漠,是服务于实现农产品自给的国家战略。有句话说得没错,中国人能养活自己,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了。开发沙漠主要用来种植粮食,恰好符合中国的国情。”

    说着说着,亚伯拉罕也不禁流露出一丝震撼:“阿莫斯,有一点你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人是打算将这个沙漠,全部改造为绿洲!”

    “……”阿莫斯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来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叫腾格里的大沙漠,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已经比以色列国土面积大60%。

    数百万亩的沙漠改造规模已经让他为之心惊了,将一个比以色列还大的沙漠全部改造为绿洲?噢,这太疯狂了!

    他还不知道嘉谷是打算将隔壁的巴丹吉林沙漠一并开发——两个沙漠面积加起来相当于4个以色列的国土面积。

    但这个消息已经让阿莫斯目瞪口呆了。

    “中国人太疯狂了!这不可能做得到!”阿莫斯喃喃自语道。

    但亚伯拉罕再次摇摇头:“不,我相信他们能做到。因为,他们在沙漠底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淡水储水层!”

    尽管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低下;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进度缓慢;人地关系紧张以及环境问题……种种压力日积月累,使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亚伯拉罕从不怀疑中国人的雄心,眼前的沙漠改造大工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亚伯拉罕不由得想起了主导这一惊人的开发工程的企业家——齐政。

    很难想象,这个身家在全世界都可以算得上是巨富的“青年”富豪,会一心一意地在农业这个传统领域摸爬滚打。

    “世界级的企业家,世界级的资源禀赋,世界级的基建能力……这样的组合,驯服区区一个沙漠,又有何难?”

    世界级的基建——指的是中国人在沙漠里修建的“两漠水库”,据说这是一个库容量排行世界前十的大型水库。

    要设计灌溉管道网络,这一点自然是隐瞒不了的。而对此,阿莫斯发现自己词汇是如此匮乏,“……太疯狂了!”

    亚伯拉罕意味深长道:“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世界工厂’的力量!事实上,当我知道了地下有充足的淡水层后,我就对中国人能实现这一目标毫不怀疑。”

    “农业归根结底是对光、温、水的利用,有了这三者,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沙漠完全可以改良成肥田沃土。而中国有这样的工业化能力!”

    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中国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可以建成大量的大坝、渠道,无数的沟、池、井、窖,构成农田水利网络来蓄洪济旱。

    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中国有强大的工业提供廉价的塑料薄膜与塑料水管,廉价的肥料和农药,廉价适用的农业机械。

    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中国有源源不断的抗逆高产的新品种被育成,有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被研发,而且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是完全适应于本地的农业生产的。

    最关键的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中国有高素质的农民,肥料和农药、农机能被科学高效地使用,各种新品种新技术能被快速、有效、普遍地推广!

    亚伯拉罕苦笑道:“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是在节水管理技术——如流量调节和自动化等为作物在正确的时间提供适量的水灌溉上面有独到之处,中国人甚至不需要我们!”

    “弹丸之地”出身的阿莫斯,一向对自家创造的沙漠农业奇迹沾沾自喜,此刻仿佛重新认识了中国:“这,就是世界大国的底蕴吗?”

    ……

    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额利润

    其实,不管选择怎样的道路,开发沙漠都是殊途同归——从贫瘠中挖掘财富。

    只不过,以色列人只能靠科技,但嘉谷能靠科技和……开挂,从而能有更多的选择。

    当然,相比于以色列,中国确实更有底蕴——譬如丰富的生物资源。

    即使是亚伯拉罕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紫星药业的董事长郭春发没有忽略。

    作为嘉谷在中成药领域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郭春发赶到沙漠里见到齐政的第一句话就是:“嘉谷出产的肉苁蓉一定要优先供应我们……不,我们紫星药业全包了!”

    齐政哭笑不得地看着急切的郭春发,无奈道:“老郭,我们的肉苁蓉还没成熟呢,你急什么?”

    郭春发故作耍赖状:“我知道还没有成熟,没事,可以先订下,说好了啊,肉苁蓉全归紫星药业了。”

    作为战略伙伴,优先供应紫星药业当然不成问题,但看到郭春发迫切的表情,齐政笑了:“看样子,我们栽培的肉苁蓉品质很不错?”

    说起这点,郭春发喜形于色,也不卖关子了:“好得出乎意料。你们送过来检测的还没有成熟的肉苁蓉,所含的对于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苯乙醇苷类的含量就已经是其他品种的十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浓缩提取!”

    “这还意味着我们公司又多了一个拳头产品。我可坐不住了,这不,赶紧过来看看。对了,嘉谷种植的肉苁蓉有多少,没有多少的话赶紧扩大规模,我们有多少要多少……”

    看着喜色掩饰不住的郭春发,齐政呵呵一笑:“放心,量大管饱!”

    ……

    沙漠里,一丛丛绿色的梭梭,生命怒放似的蓬蓬勃勃,无论是朝霞印染,还是身披夕阳,都在漫漫黄沙中诠释着生命的奇迹。

    这是绿洲边缘的防风固沙屏障。当然,随着嘉谷沙漠开发工程向着腹地推进,这里将变为绿洲内的防护林。

    在梭梭的根部,寄生着一种药材,它就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美称的肉苁蓉。

    “第一期开发的100万亩绿洲内,梭梭林种植面积达到了9万亩,都种上了肉苁蓉。肉苁蓉生长一般需要3~5年,也就是说,大概明年才有收获。”齐政介绍道。

    郭春发目光热切地看着梭梭根部,笑得嘴巴都咧到耳后跟了。

    这是一片宝地啊!

    梭梭作为适合于沙漠、荒漠干旱环境生长的灌木和半乔木,具有很好的治沙和固沙作用,是治理沙漠的优良植物。且肉苁蓉寄生于主植物根部,采挖药材后将沙土填好,不会影响沙漠环境。

    最关键是,肉苁蓉为药食两用植物,是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剂中仅次于人参的补益中药,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阿拉鄯本被称为“世界苁蓉之乡”,相比于果蔬花卉等经济作物,还有什么比肉苁蓉更加值得投入?

    “有时候吧,我真恨不得嘉谷只种药材就好了。你说你们种人参能种出最优质的人参,种肉苁蓉也能种出最优质的肉苁蓉,还种什么粮食?如果你们专注于种药材,现在肯定是中药材之王了!”郭春发念叨着。

    齐政翻了个白眼。

    虽然吧,某种意义上,这话说得没错。如果嘉谷一开始就专注于中药材种植,成为“中药材之王”应该是可期的,但有没有如今的社会影响力,那就很难说了。

    不过,现在加大药材种植业的投入也不晚啊,甚至条件更加成熟——嘉谷在种植上的经验、人才和技术储备,足以支撑在中药材种植上的策马扬鞭。

    最关键是,齐政对于灵阵的应用更加成熟。

    “青竹百灵阵(三阶)触发,主木系,范围:方圆250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

    无论是人参,还是肉苁蓉,齐政发现了,应用“青竹百灵阵”种植药材,如果不一昧追求生长速度,那么在药性方面的积累是惊人的。

    所以肉苁蓉还没成熟,有效成分就已经远超其他品种了。

    当然,在郭春发等人的眼中,这更多是因为嘉谷一直坚持模仿野生种植的模式,才造就非凡的品质。

    “肉苁蓉的美誉早已跨越了中国的边界,即使在欧洲和美国等地,肉苁蓉也是一味珍贵的药用材料。等紫星药业再整合了嘉谷的鹿副产品产业,哼哼,无论是鬼子,还是棒子,要想补肾,都等着被爷薅羊毛吧……”郭春发得意道。

    紫星药业目前以中成药产业、人参产业为核心业务,在中成药和人参领域产品储备丰富,将药用价值较高的鹿茸鹿血等鹿副产品整合一块,是早就做好的决定。当然,整合后嘉谷在紫星药业中占据的股份已经上升到35%。

    齐政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鹿茸鹿血,还是人参、肉苁蓉,嘉谷涉及到珍贵药用的产业,貌似都有补肾助阳的作用。呃,这就有点尴尬了,这是跟“肾”过不去了是吧?

    算了算了,“补肾”还是很有搞头的,瞧郭春发这“小人得志”的模样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