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65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这片地区完全处于原始状态,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切的基础设施都需要靠嘉谷来从头建设。

    环境自是险恶,但已经是嘉谷精心挑选出来的了。这边土质肥沃,而且位于阿穆尔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虽然无霜期只有100-130天,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此种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嘉谷招募的劳工,竖起垦荒大旗,清杂草,砍树枝,在刚刚清理出的平地上支起了帐篷,这就是垦荒团驻地了。

    驻地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一户人家。周围全部是交错在一起的树林和草甸子。树是抗寒的桦树,大腿粗细;草是大小叶樟,齐人胸高;遍野的绿色,不时传来阵阵兽鸣鸟叫。

    哪怕嘉谷极力做好后勤保障,垦荒的条件依然极为艰苦——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只能住在帐篷内,营地初建,别说电了,连水都没有,饮用水都只能靠汽车运输……

    但对于以国内劳工为主的垦荒团来说,嘉谷给予的丰厚报酬,已经让他们无视一切艰难险阻了;何况,这是在异国他乡大规模开发别人家的土地,无不暗爽。

    所以落在前来考察的瓦西里眼里的,就是中国人战天斗地的开荒场景。

    每个人都风风火火:领队要联系各类机器及时到场支援;在地里忙着烧荒、翻地的工人们,听从进度紧锣密鼓地工作;寒地黑土被翻滚,机器在耳畔轰鸣……仿佛一曲开荒进行曲飘扬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里。

    瓦西里想起每天干活绝对不会超过4个小时,有钱就去买伏特加喝的底层同胞们,一时心情有些复杂。

    “我将嘉谷引入远东,究竟会给远东带来怎样的未来呢?”瓦西里喃喃自语道。

    一旁的诺威尔随口答道:“未来怎么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当下有钱赚就行了。”

    ……

    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

    在俄远东开荒,隔着太平洋,又在美国收获。

    齐政在美国东部搞完事情后,前往嘉谷美国分公司总部所在地——西部的加州。

    加州的中央谷地,这个夹在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狭长洼地,长只有720公里,宽60到100公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洼地,却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区之一,它的蔬菜、水果、坚果产量占了全美总产量的一半。

    这还是嘉谷美国分公司有机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

    7月份是加州的农忙时节。

    在中央谷地南部,嘉谷在美国最大的一个有机农场内,农田里工人们一字排开收割生菜,这些生菜用水枪迅速清洗后,直接装箱运往超市。

    这些天农场都太忙了——今天这个农场内要收割的蔬菜就有70多种,其中生菜400箱、豆角150箱、韭葱200箱、小甜萝卜250箱……

    而在几米开外,一辆汽车停在田间,一个戴着棒球帽的男子在记录着什么。

    “那是有机食品认证的评估人员,现在将我们的有机农场盯得老紧了。”嘉谷美国分公司的负责人卢志威撇撇嘴,向齐政介绍道。

    作为全球最苛刻、影响力最大的有机认证,美国有机食品认证是“过程认证”,而不是“产品认证”。

    简而言之,就是对农田、农民的耕作、食品的处置、加工、仓储、运输食品供给链的过程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而不仅仅只检验食品里含不含被禁止的成分。

    至于为什么盯紧嘉谷有机农场?

    “还不是因为我们表现太优秀了?”卢志威一脸蛋疼地说道。

    事实证明,太过优秀也许真的是一种罪。

    时至今日,有机农产品生产已经是嘉谷美国分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生意越来越红火。有机农场面积从最初的300英亩,扩大到今天的五万英亩,在中央谷地共有上百个地块,产品销售遍布美国各地的西夫韦、克罗格、全食品等大型有机食品超市。

    和动辄数千英亩的大农场相比,嘉谷有机农场面积普遍不大。譬如眼前的有机农场,说是嘉谷在美国“最大”的有机农场,其实还没有达到1000英亩,简直就是个小不点。

    “与使用大机械大面积耕种单一品种的大型农场不同,小农场更容易保留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模式。比如眼前的这个农场,作物品种不少,种玉米的同时也养猪,以及种蔬菜。用玉米喂猪、用猪粪做生态肥种菜和种玉米,营造了一个生态循环圈……”卢志威边介绍边带着齐政巡视农场收获。

    “标准的有机农场配置啊!美国农业部有什么好质疑的?”齐政问道。

    “但是我们的产量高啊,高得他们怀疑我们根本没有按照有机方式生产。”卢志威耸耸肩道。

    轮到齐政一脸牙疼的表情了:“那现在呢?”

    卢志威“嘿嘿”一笑,“当然是找不出任何问题来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我们农场密切关注……”

    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牲畜不吃含添加剂的饲料,不用激素;农场维持自身生态平衡;而且周边邻居所有农场都是有机农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不会有药剂因刮风和水源流通散播从而影响环境。

    所以即使是拿着放大镜,美国农业部委托的第三方有机认证机构也无法否认嘉谷有机农场符合标准。

    “更何况,尝过我们的有机农产品都知道,那是原汁原味的香甜,吃入肚子里的健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有机产品价格更高却仍然全美热销的原因。”卢志威不无得意道。

    嘉谷美国分公司的有机业务在数年内迅猛增长,其中出产的有机蔬菜和水果最畅销——加州有机食品销售额占据全美总销售额的45%,而嘉谷美国分公司的销售额又独占加州销售额的六成。

    在有机食品爱好者中,“beaucrop”已然成为优质有机农产品的品牌代名词;去年,积极投身有机食品领域的沃尔玛更是与嘉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此“沃尔玛货架上的有机产品得到了保证”。

    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嘉谷。

    卢志威下意识地环顾四周,降低声音道:“我们这波赚大了!”

    其他农场的有机生产,农作物长起来就很慢,需要大量人力、时间和耐心——所有这些都是成本。

    因为不能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此要雇佣大量人手除虫除草,美国的人工费可不便宜。此外还有此外保险、检验费等,以至于很多有机食品生产者觉得,只要不亏本就是成功。

    卢志威只表示自己是不想公布数据打击他们。

    如果说美国市场主要有机农产品相较同类普通农产品,普遍存在50%以上的溢价;嘉谷的有机农产品,相较同类普通有机农产品,又溢价30%以上;猪肉、牛肉等产品溢价甚至可高达150%。

    产量更高,价格更高,正如卢志威所说,嘉谷赚翻了!

    “说出去都没人相信,我们的有机农产品业务利润率能达到50%,单单去年就盈利超过十亿美元?”卢志威仿佛梦呓般说道。

    别看天然有机食品领域的商机越发庞大,但越是了解这个行业,越是知道,要做到盈利有多不容易。

    但齐政目光闪了闪,抬头望向这个农场附近的加州红杉国家公园,心里呵呵一笑。

    “九坤六合阵(三阶)触发,主土系,范围:方圆250公里。效果:固土,沃地。能使大地固实,肥田沃地。”

    “青竹百灵阵(二阶)触发,主木系,范围:方圆100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

    前者定向从红杉国家公园吸聚土壤营养成分,提升农作物产量;后者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而且小幅度改良品质——所以说,美国农业部怀疑得没错,嘉谷的有机农场确实“不正规”!

    但那又怎么样?这也阻挡不了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受过正规教育的美国人,越来越乐意为嘉谷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开挂系”有机产品支付更多金钱。

    中央谷地周围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平纳克尔斯国家公园……甚至于一些大农场,都逃不过附近嘉谷有机农场的“黑手”。

    咳咳,齐政赚得盆满钵满而且理直气壮——我就是“薅羊毛”了,但你们有证据吗?

    ……

    第472章 那是进口阳光、土地和水

    在美国同行看来,嘉谷美国分公司的操作很迷。

    虽然不清楚其有机食品业务的收益有多大,但盈利状况良好是可以肯定的——废话,如果没有盈利,它的有机农场岂会遍地开花?

    但在有机食品市场日益火热之际,它却没有染指下游的零售市场,反而一头扎进了牧草生产加工行业。

    难道种草更有前途,更能赚钱?不可能吧。

    “一分钱都还没赚到,不断贴钱倒是真的。”在转道华盛顿州的路上,卢志威呵呵笑道。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嘉谷美国分公司的两大主导业务,有机食品生产赚得盘满钵满,但牧草生产从账面上来看,收不抵支,堪称一个大窟窿。

    但齐政亦或嘉谷更重视的,反而是持续亏损的在美牧草生产业务。

    “这样刚刚好,有赚有亏,起码在账面上达到了一个平衡。否则,我们在美国本土赚得越多,给美国政府交的税也就越多。”齐政露出一个微妙的笑容,“何况,究竟是不是亏本生意,谁又说得准呢?”

    事实上,嘉谷在美有机食品业务支撑的,是国内乳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毒奶事件后,国内乳企急需优质饲料来提高奶品质量,重建信誉,对苜蓿草的需求大增。嘉谷到美国大规模种植苜蓿草返销国内,不仅弥补了自家牧场的牧草饲料缺口,还成为了伊利、三元等大企业喂养顶级奶牛的优质饲草重要供应商。

    收购或入股美国的牧草农场;垄断牧草对华出口业务——最大的杀招就是运费补贴。也就是说,一样的报价,嘉谷美国分公司还包含了运费……这样对占领市场自然是无往而不利,但背后全靠有机食品业务的巨幅盈利来支撑。

    “不动声色间,我们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将美国牧草出口规模翻倍了。”卢志威汇报道:“无论从收获面积还是从产值看,苜蓿长期位列美国大田作物第四位,是支撑其畜牧业发展的基石。但一直以来,美国95%的苜蓿供国内使用,仅有5%供应出口。”

    “但我们入局后,美国通过新增优质苜蓿种植面积,将出口比例提升至10%。”

    说到这,卢志威同样表情微妙:“最关键是,美国方面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简直是恨不得我们将更多的牧草出口到国内,这样至少会减少他们的贸易逆差……”

    齐政笑了起来:“如他们愿,也如我们愿,双赢!”

    卢志威莞尔一笑,双赢?谁赢谁知道。

    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过是提高生活水平,而提高生活水平是要靠消耗资源来支撑的。

    在美国赚得再多,如果不花出去,就只是一张张绿纸,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换回实实在在的资源。

    嘉谷美国分公司的蜜汁操作,实质上就是用美国本土的资源,赚美国人的钱,再用来购买美国的资源输送回国内——中间除了灵阵这一不为人知的“增值道具”,都不用嘉谷付出任何代价。毕竟,连起步资金都是某人从美国本土“薅羊毛”所得。

    眼看车队进入了华盛顿州,齐政微眯眼道:“老卢,集团对美国分公司的要求一如既往。我们不要求有多大的盈利,不要怕花钱,将绿纸换回实物才是正经的。”

    卢志威点点头,赚钱不容易,“奉旨花钱”还不容易?

    譬如这次行程就是为了花钱而来的。

    “此行如能成功收购安德森公司,我们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美国牧草出口价格。而安德森公司绝对无法拒绝我们的开价。”卢志威胸有成足道。

    ……

    安德森公司,是之前美国最大的苜蓿草及梯草等干草产品的出口贸易企业,主要出口市场是日韩和中东。

    作为草料输出国际贸易公司,为了保证提供最好的产品质量和持续稳定的供应,与种植者建立多年的合作关系更尤显重要。

    但多年的合作关系,也抵不过资本力量的侵蚀。

    由于嘉谷美国分公司看上去“人傻钱多”,而且对于苜蓿草的需求量大且稳定,因而吸引了许多美国本土的苜蓿草种植户,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成为嘉谷的供应商。

    但这样一来,安德森公司的持续供应方面就受到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在牧草价格稳中有升的行情中,安德森公司反而面临着亏损。

    而齐政也知道了,卢志威为什么对拿下安德森公司信心十足了——他开出了100%的溢价收购报价。

    他向齐政解释道:“安德森公司还是相当有料的。在整个牧草供应链管理方面,他们有着最丰富的经验,同时拥有一流的加工设备,包括全新的压缩设备,可以提供从小型的半切捆包到封套的大型捆包等所有类型的包装供客户选择。”

    “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安德森公司拥有的日韩销售渠道……”

    日韩均是牧草进口大国。有多少苜蓿草,决定养多少牛,这在土地资源更匮乏的日韩两国更加适用。

    但在苜蓿草产品出口方面,日韩设置了一定的贸易壁垒,如草产品熏蒸处理、热处理的技术贸易壁垒,以及草产品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贸易壁垒。而安德森公司就是嘉谷牧草业务切入日韩市场最好的渠道。

    坐拥世界上最大的牧草最大生产地,作为有志于成为“牧草王”的男人,卢志威自然不会放过这两大需求市场——当然,针对日韩市场就没有运费“补贴”了。

    齐政听完后,点头认可他的操作。

    而结果也不出卢志威所料。

    是继续在嘉谷的挤兑下死磕?还是趁着元气尚存之时大赚一波?安德森公司的股东们显然不是什么硬骨头,纷纷折服在资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