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79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嘉谷集团的发展,给我们市带来了相当多的资源。”陈元不避讳他与嘉谷的密切关系,对嘉谷赞不绝口。

    但马教授等人毫不意外。

    只看嘉谷为南开市带来的独一无二的仙茗大米,这才几年,就发展成了一个千亿产业,成为南开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足以担得起南开市对嘉谷的任何赞誉之词了。

    更何况,嘉谷带来的,何止单单一个仙茗大米产业?

    南开市多山,原本山路破损严重,交通设施极为落后。但伴随着仙茗大米产业在全市的扩张,还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嘉谷集团的支持下,政府筹集了巨资开展乡村道路建设,险路今已变通途。这也为马教授等人的调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今走进南开市的乡村,楼房比比皆是,依山傍水,人们很难想到,这些乡村在六七年前还曾是贫困村。

    这一切的源头,自然源于调研组的目标——嘉谷农业合作社!

    马教授等人抵达南开市之时,错过了当地合作社的分红,也错过了国内规模最大且成为了南开市标志性景观之一的“稻田画”!

    在田间,只看到农民们正在嘉谷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筹划冬春季田园绘画,种植早熟油菜花、紫云英或草本花卉,绘制特色农耕文化图案。

    陈元熟稔地为马教授等人介绍道:“稻田画项目涉及三大关键技术,一是彩色叶片或彩色花卉的植物遗传育种,这是大地艺术的‘画笔’;二是中国独特文化特征的图案创意设计;三是彩色图案田间精准定位种植与管理;这些关键技术环节落实到位,都是依靠农业合作社,呃,或者说是依靠合作社背后的嘉谷。”

    在陈元的介绍中,调研组得知,南开市的稻田画以“让中华文化植根沃土”作为创作主题,既是岷省省级农民丰收节的示范基地,也是国家现代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观摩会的示范基地。

    普诚县的稻田画,重点宣传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文化;广祥县的稻田画,突出宣传中国神话文化;大华县的稻田画,主要宣传中国卡通文化……

    马教授等人看到航拍视频后,无不感慨道:“错过了如斯美景,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啊。”

    陈元也是真心替他们遗憾,只因南开市今年的稻田画景观,是过去几年来最成功最震撼的“创作”。

    特别是中秋前后,稻田中的图案愈加清晰,稻田画进入最佳观赏期,一幅幅精美绝伦造型的彩色图案在稻浪中浮现,呈现出壮观绚烂的画面,从观景台俯视,如同一幅幅巨型的3d画,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当其时,南开市的稻田画还登上了多个省级新闻频道,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摄影爱好者和市民前来观赏拍照。每一片稻田画都迎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游客,南开市一天迎客量最高时达到了11万人次。

    马教授更关心的,就是相关的经济效益了。

    对此,陈元也给出了令人满意地答案:“稻田画虽然牺牲了小小的一点产量,但与此同时,把周边附加的经济价值都发挥出来了,拉动了我们农产品的销售,包括餐饮等,隐形经济增长对老百姓来说更加实惠。”

    陈元指着田间的农民,说道:“这些农民,都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以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另一个是合作社的工人……”

    “其实,第一个身份——农业合作社的股东,在南开市比比皆是,除了合作社的员工,还有嘉谷或其他企业的员工,还有农家乐的老板……”

    “嘉谷农业合作社这个平台,让农民在老田头获得了稳定收益,也让更多人尝到了新甜头——很多农户的人均年收入都超过了十万元,而且农田资产还在不断升值!”

    马教授若有所思。

    农业合作社聚集了多方资源,形成公司化运作,规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除了一部分成为了“工人式”的种植管理员,其他人,都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实现了工人、小老板的身份转变。

    这对于他们来说,这又何尝不是经历了一种变革呢?

    ……

    第498章 原来我这么强了?

    当你们还在谈论扩大农业规模化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实践农业分工分业的不断深化了!”

    这是马教授在对南开市的嘉谷农业合作社调研中,认识到的嘉谷集团悄然推动的另一重变革。

    农业产前、产后问题,就业务而言,大部分学者把它归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劳动力只占总劳动力的2%左右,但为农业提供服务,如农机作业、产品加工、运输,以及供销、仓储、资金借贷、保险、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人数却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0%以上,大大超过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

    中国嘛,嗯……还是看数据吧:国内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6%左右,但农业总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仅为17%左右,农业相关服务产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更是仅有0.6%。

    对比起来,就是100个人共同生活,我们国家需要36个人耕种养殖产出,另外60多人靠盖房子、造工具来换取粮食,实话实说,小日子过得也不差。

    但美国通过农业效率的提升,只需要2人从事耕种,另外98人通过建造、制造以及服务等等更多劳动产出,满足100人整体的非粮食需求,整体上谁的生活丰富程度更嗨,谁的社会财富更多,还用说吗?

    问题在于,农业效率怎样提升?

    技术当然是关键,但农业服务产业也是重中之重。

    ——农业生产性服务,通俗理解起来就是为农业生产作业链条提供服务,让农民更省钱、更省心、更省力气。

    马教授特别注意到一个数据,加入嘉谷农业合作社的农户们,差不多有一半转入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这又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点!

    作为国家级的农村经济研究专家,马教授有着清醒的认识,农业规模化与农业服务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农业服务本就是一个规模化的产物,没有规模化,农业服务的威力根本发挥不出来。土地新政出台之后,可以说是为农业服务提供了发展的沃土。

    所以他现在是一个调研,两份研究!

    ……

    “没错,农服行业是我们集团的重点探索方向!”面对像是捡到宝的马教授,齐政轻描淡写道。

    马教授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你们这还是探索吗?根本就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农服产业体系好不好?

    现在市面上的农服企业都是什么水平?代收割服务、农机租赁、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些重大、关键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如病虫害防治、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等领域的拓展和新兴服务组织的发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程度低,自身发展面临瓶颈,无法有效带动农户。

    相比起来,嘉谷农业合作社简直是一个“庞然大物”,而配套发展起来的农服产业体系,你居然还说是探索?

    “嘉谷的农服业务盈利不难吧?”马教授问道。

    这是农服产业的难点之一。由于农业是露天生产,属低效产业,农民收入又不高,因此,很难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增加赢利。特别是近年来,燃油、农药、劳力等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使原本利润微薄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收益更低,有的甚至无利可图或亏损。

    但齐政想了想,老实答道:“不难!”

    首先嘉谷推动种植的农业项目,效益普遍高于一般作物;而且有机肥、农药等农资或是自产,或是批量采购,成本可控;嘉谷的农服业务不敢说利润有多高,但盈利确实不难。

    马教授又问:“嘉谷的农服业务用工不难吧?”

    这又是一难。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缺乏开始显现;加上农业生产用工表面上时间拉得很长,而实际有效作业时间并不长,致使从业人员的收入并不高,对稳定劳动力不具吸引力。另外,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难引进。

    但齐政摇摇头:“也不难!”

    首先嘉谷的农服规模够大也够稳定,员工的收入也更有保证。同时,嘉谷的培训体系在逐年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能做到“自产自销”。

    马教授再问:“嘉谷的农服业务风险控制不难吧?”

    齐政依然是摇头:“嗯,不难!”

    这个风险,一指自然风险,这是谁也不可控的(某人呵呵);另外就是农民为了私利,故意刁难农服企业,甚至单方面毁约,拒交或拖欠农服费用。

    但嘉谷农服业务背靠自己组建的农业合作社,而且掌控着整条农产品供应链,自然没人敢刁难。

    马教授无奈摊手道:“农服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放在嘉谷身上都不算事儿,这样你们还觉得不满足?”

    “当然,嘉谷的农服行业目前还是依托和服务于嘉谷体系,但怎么也不算弱了吧?”

    齐政这才恍然。

    ——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嘉谷在开展农业生产性的技术力量、设施装备、服务主体等方面,原来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了!

    作为嘉谷提供农服业务的主体公司,嘉谷农资现有1.5万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种类较为齐全的农业动力机械、配套装备和仓储、物流、加工等设施设备;已经培育了1000多个农业合作社……

    可以说,在离国家出台政策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为战略性产业还有七年的当下,无论是从规模来看,还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嘉谷农资俨然成为了国内农服行业的龙头。

    说实话,嘉谷农资由于不是生产性企业,不要说在外界了,即使是在嘉谷体系内,都是低调得一笔——它不像嘉谷粮油、嘉谷乳业、清源啤酒那样名声赫赫,产品热销全国;不像嘉谷农业、嘉谷农牧那样四处“跑马圈地”;也不像嘉谷国际那样全球巨资并购……

    换句话来说,“隐身”在嘉谷体系中的嘉谷农资,常常是被忽略的角色。

    但细细一看,原来我已经这么强了?

    ……

    第499章 人品爆发

    我很强吗?

    说起来搞笑,不但齐政没有这个意识,嘉谷农资的负责人杜为民也没有这个认识。

    毕竟,农服是一个产业链比较长的领域,必须要“慢工出细活”——结果就是“慢”到嘉谷农资已经成为行业龙头而不自知。

    在齐政转述了马教授一行的研究结果时,杜为民还是一脸惊愕:“我们不过是……在埋头培养用户习惯而已。”

    不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依靠服务机构来种地的习惯,在国内农村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种养依然是农民最认可的方式。

    因为多数情况下,农业服务是无形的产品,比如农技指导等——种植户愿意为无形的服务买单,还需要培养起思维和习惯。如果不能改变农户思维,农服产业必将停滞不前。

    嘉谷农资也是靠推动组建农业合作社,向其提供保姆式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服务,才慢慢将农户的习惯培养起来。

    但其业务范围仅限于嘉谷体系内,强在哪里了?

    齐政轻笑:“有句话不是说了吗?强不强,全靠同行衬托。在外人眼中,嘉谷农资简直是行业霸主了……”

    可不是?农服行业是属于巨头的天下,金正大、中化等老牌农资巨头更多是卖化肥农药等有形的农资产品,在农服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这哪里比得上嘉谷农资可以提供农作物品质提升、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农技培训指导、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金融等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了?

    一轮分析下来,杜为民这才有了一点点“自己原来是行业老大了”的感觉。

    齐政倒是乐见他这种不满足的心态。只有不满足,才能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新的需求。

    其实,马教授对嘉谷农业服务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他只看到了嘉谷农资在传统农服领域上的出众表现,而没注意到嘉谷农资在农服行业新领域的冒头——譬如土壤修复,譬如水体污染……

    而这,正是杜为民前来的目的——他是来报喜的。

    “我们在湘省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区,一年多了,镉、锌、铅等重金属含量下降了55%,湘省政府方面对我们的工作满意极了,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土壤修复合同……”他喜气洋洋道。

    嘉谷的超富集植物“吸金”效果极佳,成本也不高,湘省看到了试点的优异表现后,对重金属污染采取植物修复法再无疑虑。

    听到这一好消息,齐政也眉开眼笑:“这么说,嘉谷农资的土壤修复服务,也算是崭露头角了。”

    土壤是重金属入侵粮食的主要途径,而湘省又是国内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省份,在湘省顺利打开了局面,意味着嘉谷农资的土壤修复服务,在这一细分领域打下了行业制高点。

    老实说,齐政并不看重嘉谷农资通过土壤修复服务赚多少钱,而更看重其创造的生态效益。

    这正符合嘉谷体系践行生态农业的初衷: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土壤以生命。健康的土壤既会给作物生长和高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依靠其自净化能力,预防和减少病虫害发生。

    这还没完,杜为民可是攒了不少“喜讯”而来的,他乐滋滋道:“这一年来,实验室在超富集植物品种培育上接连取得不少突破,我们可以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范围更广了……”

    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开启后,嘉谷农资携手嘉谷实验室,加大了在超富集植物品种培育和修复效率上的投入和研究,成果喜人。

    “在新品种的培育上,我们又开发出了对锌具有极强吸收能力的超级印度芥菜;还有对铜富集效果极佳的超级鸭跖草。”

    “此外,我们对已成功应用的‘金苎1号’苎麻品种、超级东南景天、具备很强的砷富集特性的超级蜈蚣草进行了‘升级’,通过联合微生物修复,‘吸金’效率强到爆!”

    “通过在‘金苎1号’接种菌根真菌发现,‘金苎1号’根部对镉的吸收量增大60%;在超级东南景天中接种耐锌细菌后,地上部重金属吸收率增加了50%……”杜为民眉飞色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