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14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第557章 我们学不来

    萨尔曼对于齐政口中的对于开发阿拉鄯沙漠没有把握的说法,确实是不相信的。

    作为沙特农业部部长的候选人,萨尔曼来中国之前是对嘉谷抱有期待的——他想与嘉谷合作,为沙特的农业发展做出点成绩来。

    沙特有的是沙漠,也有的是钱。

    进入21世纪的沙特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用一叠钱,把合作商砸得叫爹喊娘。

    萨尔曼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嘉谷说有把握,他就愿意赌一下。

    但事实上,这也是齐政推拒的原因之一。

    他是对沙漠开发有底气,但总不能对萨尔曼说自己是开挂的吧?当然,他也有能力在沙特复制同样的“开发环境”,但,凭什么呀!

    他是为了钱就出卖“灵阵”的人吗?

    对,他就是……咳咳,如果沙特人舍得砸出几百上千亿美元,他齐某人二话不说,就帮他们“氪金逆天”。

    不过,想来没有任何一位沙特人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而一般的“小钱钱”,齐大老板又何苦操这份心呢?

    萨尔曼见齐政滑不溜秋,掉头与同行的专家商量起来:“看样子,嘉谷不好说话,我们能借鉴中国人的沙漠工程吗?”

    沙特一行考察团共有五人,除了萨尔曼是官员身份,其他几人都是有技术背景的专家。

    很快,专家就抬起头来,说道:“我们做不了这个……”

    “是技术的问题?还是成本的问题?”

    沙特专家的表情严肃而尴尬,说道:“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成本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根本学不来中国人这套……”

    “怎么可能!”萨尔曼瞪大眼睛问:“我们搞沙漠农业有几十年了吧,而嘉谷公司才建立几年?差距有这么大吗?”

    “嘉谷已经是中国最强的农业公司了。如果您注意到的话,就会发现,这家中国农业公司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完善的农业产业链。”专家声音低沉道:“具体到沙漠开发上,也许在某些技术上,我们比中国人要先进,但综合起来,就不值一提了。”

    萨尔曼一脸无法接受的表情。

    沙特专家犹豫了一下,指着嘉谷风电场说道:“就拿风电场来说好了。世界上优秀的风电场不少见,但嘉谷沙漠风电场这样的平均风速条件,在全世界都是难得一见的。”

    “一般来说,风能和太阳能一样,能量密度都比较低,需要从很大的面积上收集能源,必然占用大量的土地。但你看中国人这风机安装密度,说明其风力资源是多么的优越!”

    萨尔曼揉着鼻头说不出话来。

    对于他们沙特来说,风电这种新能源就是“异端”,简直恨不得从未出现过才好,这样他们的石油才能卖出高价,又怎么会在风电上投入精力呢?

    专家继续道:“而且,我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风电场,还能影响区域大气环流和气候特征,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影响。”

    “嗯?”

    “从中国人提供的气候模型来看,一方面,风力发电机会增强垂直混合,将上层暖空气带到低层,令地表气温升高,产生热低压;另一方面,表面粗糙度会令风速及对应的地转科氏力减弱、朝向热低压的气压梯度力相对增大,低层辐合增强,进而使降水增加……”

    萨尔曼一脸无力,只差大吼一句——说人话!

    “就是说,嘉谷风电场形成了‘反照率-降水-植被’正反馈,能为这一片沙漠地区带来更多降水和植被!”专家给出了结论。

    萨尔曼马上抓住了重点:“其他沙漠是否有此奇效?”

    人家的风电场多“专情”呐,专业发电一百年。为何嘉谷风电场这么撩,又是发电又是改变气候的?

    嗯,如果,在沙特境内沙漠建立风电场,也能有这样的效果,投资风电新能源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吧。

    但专家不给他任何希望:“很难!这片沙漠地区可能是因为地理分布、面积大小、反照率变化较小等因素,才具有这样的效果。风电场搬到世界上其他的沙漠地区,估计都很难有这样显著的影响。”

    萨尔曼一脸漠然。就是说,中国人这片沙漠地区独一无二,无法复制呗!

    虽然这一点,萨尔曼已经有所体会了。

    水源源头的“两漠水库”工程不允许他们参观,但单单是在嘉谷基地内,感受着夜间蔓延至整个绿洲的浓厚大雾,就已经让沙特一行见识到这片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禀赋,是何等的得天独厚了。

    如果是修建引水渠与水库,或者改变作物种植模式,亦或是推广节水技术,沙特也许都能照搬过来,但这种自然资源禀赋,就无法“搬到”沙特了。

    “而且,中国人这种沙漠开发团队的组织模式,我们更加学不来。就算有同样的资源禀赋,也只能将工程全部外包。”沙特专家最后耸耸肩,以示无能为力。

    萨尔曼却只能沉闷点头。

    在沙漠里,松软的沙子限制了很多机械的进入,尤其是开发起步阶段,需要的人力海里去了。

    而中国人这种“全国一盘棋”的人力组织模式,给了萨尔曼一种另类的震撼。

    要劳动力,就组织牧民搬迁过来;发出号召,就有数不清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每个人,都是国家建设的一枚螺丝钉。

    萨尔曼暗暗地想,要是组织沙特人到沙漠去开荒,会不会有人造反……

    他很快得出结论:估计所有人都会造反了。别说开荒了,哪怕是派到沙漠里去当管理层,都会有人撂担子。

    毕竟不同于正常发展的国家,是“游牧农业-工业-金融”一路走来;沙特是从游牧国家,直接跳到开始玩金融了。

    ——虽然有巨大的石油工业,但是石油工业的技术和资金基本是来自于欧美国家,工人更是大量来自于外籍劳工,所以整个国家的基础是不稳定的。

    本国的工人,还未经过奋斗,就直接享受欧美发达国家的清闲。以前萨尔曼对此是津津乐道的,如今拿出来比较,工作勤奋得他担心会猝死的中国工人,明显可爱多了。

    没法比,没法比!

    这么一想,萨尔曼都沮丧了,难不成,这一趟中国之行,就只相当于旅游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某个“举刀霍霍”的家伙,已经为他安排了新的角色定位。

    ……

    第558章 肥羊一头

    “萨尔曼先生,条件简陋,希望不要介意。”

    嘉谷沙漠基地的小食堂内,齐政邀请了萨尔曼品鉴美食。

    在两人前侧,是正在煎着牛排的基地大厨。

    萨尔曼用挑剔的眼光环顾四周。啧,食堂环境确实简陋,差评;厨师煎牛排的手法,也一般般,差评;所谓的美食,居然是牛排?大大的差评。

    与中国饮食文化“食不厌精”的原则相比较,阿拉伯饮食可就粗线条多了。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烹饪方法流于单一,除了烤,就是炸,顶多再来个炖完事,要么索性生吃。

    传统的阿拉伯餐,就是以烧烤的牛羊肉为主。大概是大漠、戈壁、骄阳、风沙、酷暑、干旱……这样粗砺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孜孜于饮食上的讲究。

    但那是以前!如今“壕”起来的沙特人,饮食追求的是“粗中有细”——既保留了传统的阿拉伯餐,也喜欢各种风格的美食。

    萨尔曼还以为是品尝中国美食,没想到是牛排!如果是牛排,经常出入顶级西餐厅的他,什么样的牛排没有品尝过?

    嗯,虽然这牛肉貌似很不错。萨尔曼鼻翕动了动,暗想道。

    齐政不动声色,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公司以安格斯牛为父本,以我国良种牛为母本,培育的一个肉牛新品种,在完全无污染的沙漠草场里放养长成,应该说,还是有点特色的。”

    这么一说,萨尔曼有点兴趣了。

    纯种安格斯肉牛是世界上顶级的高档肉牛品种,目前用安格斯牛生产的高档牛肉比普通牛肉贵几十倍,是名副其实的“贵族牛”。齐政这么说,显然是对自家的品种挺有信心的。

    ——他们要品尝的,就是“三秦牛”牛肉了。

    作为嘉谷在高档牛肉上的“王牌”,齐政此前都没有太多的机会大快朵颐,直到现在形成了一定的种群规模。

    厨师端上七分熟的牛排,齐政正襟而坐,道:“真正顶级的牛肉,不用太复杂的烹饪,简简单单地煎烤一下,就能得到原汁原味的体验了。萨尔曼先生,请!”

    唯美食不可辜负。对于真正的美食,齐政认为最正确的对待方式,就是甩开腮帮子好好吃。

    一片厚切的牛肉,满满当当的塞进嘴里。

    轻轻地咀嚼了两下,令人迷醉的汁水,瞬间充盈了口腔。

    齐政不禁微微地眯起眼来。

    品尝牛排,从口感上来说,厚切的满足感,显然是胜于薄切的。齐政咬了一大口,丰厚浓香的味道,瞬间就在口腔内爆炸。

    品尝过几次的齐政都这样了,萨尔曼更是差点被鲜美的口感炸裂。

    唇齿相碰两三下,顶级牛排特有的香味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好吃!”萨尔曼的词汇量也匮乏了,最主要的是,他不想浪费嘴里的美食。

    丰盈的汁水,兼顾鲜嫩,让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口腔。

    嫩是自然的。一整头牛,选用了牛身上比较嫩的里脊肉,七分熟也是恰到好处。

    但鲜又是另一回事。鲜味来自于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甚至更多种的含氮的化合物,相对于单纯的咸味由氯化钠提供,复杂的鲜味往往是来源越复杂,而越能体现。

    “三秦牛”牛肉特有的鲜,足以证明了其含有的氨基酸、有机酸等风味物质的丰富。

    当然,这种时候,谁还顾得上去分析牛肉的特点?

    美食总是不同的,美味总是相通的。

    齐政品咂着鲜香无比的牛排轻轻点头,萨尔曼也是吃了一块又一块,一块又一块……

    前者目光扫过后者的时候,眼角都是含着笑的。

    ——那既是同尝美食的愉悦,又是看到“肥羊”落袋的欣喜。

    从本质上来说,公司与实验室是一样的,最怕的是无底洞的项目。

    很显然,沙漠治理开发,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无底洞的项目。

    从嘉谷的角度来说,不管是投资大米还是投资猪肉,都比投资沙漠开发更有效益。

    所以,吸收更大范围内的资金,是阿拉鄯沙漠开发的必经之路。

    “投资-回报”的模式是最理想的,哪怕是国家投钱,要想顺顺利利,齐政也要让这笔钱的价值凸显,从而拿到第二笔钱,第三笔钱……

    这种时候,主动找上门来的沙特人,就符合了“肥羊”的一切特征。

    首先,沙特是中东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在中东进口商品中,高达60%的商品在沙特进行终端消费。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已经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沙特从中国进口的,大到工业设备,小到日用吃穿,互补性极强。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沙特人有钱!

    去年,阿拉伯世界发生危机的时候,沙特王室和政府就祭出这一法宝,公布了总额超过1300亿美元的福利政策,而沙特人口也就3000万左右,差不多平均每个沙特人能获得4333美元的福利,合人民币差不多3万块了。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钱包鼓起来了,消费也就更大方了。别看在沙特,娱乐活动非常少,但有一项全球风靡的娱乐活动绝对不会让人失望——逛街。沙特是世界奢侈品的集散地,各大奢侈品的门店是遍地开花。

    而某种程度上,嘉谷的“三秦牛”高档牛肉,也是一种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