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48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三菱商社私有化巴西商贸公司gcb受阻!”

    “三井在巴西扩种大豆计划因超级杂草爆发而破产!”

    “中国嘉谷与国际粮商邦吉联手,占据巴西北向运输物流开发先机!”

    从巴西传回岛国的粮食贸易争夺战消息,除了坏消息,还是坏消息。

    在岛国粮食行业看来,与岛国签订了移民协议的巴西,拥有约150万日侨和日裔的巴西,岛国粮商是有领先优势的。

    而事实也是如此。

    在巴西政府加强了对外资获得农耕用地的限制后,岛国粮商已经在巴西或自建或合作建立起了大片的农场,虽然控制力比不上美国跨国粮商,但比起其他投资者已经领先不知多少步了。

    只不过,嘉谷向他们诠释了什么叫“先赢不叫赢”,什么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中国市场的强大购买力,令购买量“相对少”,但又挑剔品质和价钱的岛国粮商显得格外脆弱;嘉谷凭借着抗超级杂草除草剂的“杀手锏”,更是轻易地后者居上。

    身在巴西的齐政就能清晰地体会到这一点,巴西固然与岛国交好,但不意味着就要中国交恶。相反,在南美,无论是巴西,还是阿根廷,都跟中国走得越来越近——未来他们的国运都和我们关联在一起。

    事实上,对巴西越熟悉,齐政越是知道,即使没有“杀手锏”,嘉谷在巴西加入大豆角逐同样少不了支持。

    很简单,在巴西的资源出口经济中,外国资本的活动占着中心的地位。但粮食供应商太过集中,是对经济和食物安全最吓人的威胁。所以巴西政府也鼓动本土企业和四大粮商以外的跨国巨头加入谷物争夺战。

    岛国人之前在巴西的“顺风顺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此,换做资金与技术实力同样雄厚的中国嘉谷,日系粮商的领先优势就不够看了。

    除了往巴西本土粮商中“掺沙子”,遏制日系粮商的扩张速度外,嘉谷国际整合了之前收购巴西糖厂附带的运输车队以及收购美国高鸿获得的巴西资产后,也通过向豆农提供相对优惠的贷款等手段,与大豆农直接签订大豆采购合同。

    然后,齐政就见识到了巴西人的“刀耕火种”。

    巴西有一条163国道,全长4400公里,从雨林直通到亚马逊河,连接大豆产地与世界动脉的相接,国道上运送大豆的卡车每天川流不息。

    齐政和钟华志在一支车队中,驶往亚马逊雨林中一个因种大豆而新兴的小镇。

    “巴西国内资金相对短缺,融资成本较高,大豆种植者基本要靠外资贷款解决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问题,无论是四大粮商,还是日系粮商,亦或是我们,对巴西豆农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贷款。”钟华志侃侃而谈道。

    齐政微微颔首。

    各方给巴西豆农的贷款,就没有低于10%的,而且一般都会在合同写明,利率是用大豆来还。所以,跨国粮商是几头赚钱,再大的豆农,都是为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粮商们打工的。

    如果收购巴西本土粮商,与邦吉联合投资物流码头,都属于“明争”;对个体农户的控制就属于“暗斗”了。

    这是无声的硝烟:四大粮商为了保证货源,对于违反合同的农户不惜对簿公堂;日系粮商为了吸引农户,商社的部长亲自请大农户们吃饭,提出的收购价要高于四大粮商;嘉谷国际为了建立自己的收购渠道,也要在盘根错节的利益控制下寻找自己可以下脚的地盘……

    巴西南部大都是小农场,大豆种植历史较长,因而有许多合作社,豆农卖豆的自主性相对大一些,不是嘉谷国际这样的后来者可以强行突破的;但在中西部地区就不同了,大豆种植历史短,很多农场主甚至没有仓库,只能与大粮商合作。

    两人此行的目的地,就是这样一块“新”区域。

    一下车,齐政就倒吸了一口气。

    只见雨林边缘,一条火线在向着密林深处推进,浓烟升腾,大地一片焦黑。

    地球的另一边,中国在倾力植树造林;地球的这一边,巴西却在让大片大片的雨林消失。

    看到齐政蹙起了眉头,时常在巴西奔波的钟华志却是视若无睹:“boss,看不惯?在巴西,这真的是常规操作。”

    “现在是旱季,大型农业公司习惯于采用‘砍伐树木-点燃林火’的方式清理树根和动物,驱赶缺乏法定所有权的本地牧民和保留区可能存在的原住民,这相比其他看起来更‘安全’的方式远为高效和廉价,焚烧后的草木灰能够肥地,而沿线的公路则天然地充当了火情隔离带……”钟华志见怪不怪道。

    他说得轻描淡写,齐政却瞬间想起了数年后成为全球新闻焦点的“亚马逊火灾”。

    当其时,在各路社交媒体上,“为亚马逊祈祷”都成了热门话题;但在今天看来,那时让世界媒体“心痛”的所谓“新闻”,从未停止在这里上演。

    钟华志告诉齐政一个数据,09年以来,平均每年亚马逊焚毁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四年烧掉一个丹麦。

    亚马逊雨林的重要性,齐政能给出一箩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面对此情此景,他却无法说出任何谴责的话语。

    只因根本没有立场!

    嘉谷还在大举收购巴西的大豆,中国正在大举消化巴西的大豆,甚至于,只要世界还需要大豆,那些存活了6500万年的雨林变身为大豆农田就不会停止。

    当然,这绝对不是中国一家之责。

    现代巴西找到的每一种发展经济的方法,出口的每一项大宗商品——大豆、玉米、牛肉、铁矿等等——都在和亚马逊雨林过不去。

    开采更多的铁矿,砍伐更多的木材,种植更多的作物,铺设更多的路……所有这些的背后都是强大的利益驱动——不仅仅是巴西人的利益,更多是西方资本的利益。换言之,没有人是无辜的。

    巴西人却也不在乎。

    譬如前来迎接嘉谷一行的大豆农场主们,动辄拥有几千公顷的农场,而且还在不断扩张。他们对于正在燃烧的森林瞥都不瞥一眼,反而在手掌上托着饱满的豆粒,热情地对齐政和钟华志等人推销道:“我们种植的大豆生吃都很好吃,这样的土地不种大豆太可惜了……”

    钟华志也淡定自若地与他们商谈贷款利率,签订惟一性购买权协议等,至于为亚马逊祈祷?那是什么鬼?

    同样,齐政也没有说教的兴趣。

    在经济驱动的亚马逊雨林开发中,嘉谷就算不是直接推手,但也是局中人;“既当婊子又立碑”虽然是合格资本家的本色,但不代表着齐政喜欢这样做。

    看着仍在燃烧却无人关注的雨林,他只是暗自感慨,国产大豆的振兴,可不仅仅关乎到国内的大豆自给率高低的问题;“嘉豆13号”的高产潜力,也不仅仅是缓解13亿人口的食用油和肉食需求问题,可能还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关系全球气候的亚马逊雨林。

    ……

    地球的另一边,中国桂省。

    蔗农们看着嘉谷推广的套种“甘蔗+中早熟大豆”的蔗田内,暴增的大豆产量,根本不关心远在天边的劳什子雨林破坏与否,他们内心只有狂喜——跟着嘉谷有肉吃!

    ……

    第614章 “豆”争(上)

    甘蔗未长成,大豆先丰收,桂省蔗农心中乐开了花。

    虽然人工将种在甘蔗地里的优质大豆收割捆扎很忙很累,但对于很多蔗农来说,今年是甘蔗生长期间心情最好的一年。在桂省的各个甘蔗主产区,走到哪儿都是蔗农的欢笑声、赞扬话。

    在甘蔗主产区重左市,出现了往年甘蔗榨季类似却又完全不一样的热闹。

    本地的粮企,外地的粮企,摩拳擦掌,携款入市,谋求着收购大豆。

    宋连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重左市的“抢豆大战”的。

    宋连城是一家粮食贸易商的员工。从6月份开始,他就被派往桂省,公司给他的任务只有一项——“抢豆”。

    在重左市,他看到不少粮库门口贴着告示,上面写着:大量收购早熟大豆,每市斤2.15元,水分13.5%。

    宋连城嗤笑,就这样,还想“抢豆”?开什么玩笑。

    对于粮食公司来说,有粮就有效益。在粮食丰收季嗓子冒火地到处抢购优质粮源,宋连城可谓是身经百战。

    不过重左市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

    宋连城以前抢粮的方式多是依靠当地的粮食经纪人,但重左市以前主要是产甘蔗,而甘蔗往往是分区由糖厂承包的,不需要所谓的粮食经纪人。

    这难不倒宋连城。自己走街串村,现场与种植户商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直接收购粮食拉到公司,他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相反,要想抢粮,地头收购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好吧,说白了,宋连城所在的公司就是一粮食“二道贩子”。

    他们瞄准桂省的大豆,自然是有利可图。

    在第一批国内大豆上市之前,受美国持续干旱与超级杂草蔓延的影响,进口大豆的均价已经连续三个月上涨。

    而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大豆没有定价权,所以,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势必会拉动国内大豆价格的不断上涨。

    现在农民、企业、客商都相当一致地看好后市,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纷纷出动,外地的客商和本地的粮企也都加入了抢“豆”大战,各路兵马厮杀,被哄抢的大豆价格一路走高。

    宋连城深知,这种情况下,你就是与种植户谈好都没用,只有亲自收购到手的大豆,才是自己的,要不然别人在半路上可能就把它们给截走了。

    宋连城按照计划,开着卡车找上了老蔗农杨福堂。

    杨福堂堪称是重左市第一批加入“甘蔗-大豆”套种合作社的蔗农,他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到一大批蔗农,对于“抢豆”的各方来说,他就是一块“唐僧肉”。

    刚到杨福堂家,就看到有大老板模样的人前脚刚离开,宋连城仿佛嗅到了同行的味道,不由得心中一紧。

    面对主动上门的宋连城,老蔗农杨福堂稳当得很。

    “杨大爷,你们合作社的大豆还没有卖出去吧?”宋连城笑眯眯地确认道。

    杨福堂不置可否:“才刚开始收割,不急。”

    “那您套种的大豆品种是嘉谷的‘南早大豆’吧?”

    “嗯。”

    宋连城内心先是一松,又是一紧。

    喜是因为,杨福堂他们种植的果然是嘉谷的大豆品种,而且还没出手。

    在市场上,不少南方地区大豆价格高于东北品种和黄淮品种,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大豆价格体系。因为南方更接近豆制品消费市场,高蛋白大豆供不应求。

    嘉谷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尤为受欢迎——蛋白质平均含量达到47%,最高达54%,加工豆制品产量高、品质好,可以说不愁买家。

    好吧,只要是嘉谷系大豆品种,无论是高蛋白品种,还是高油品种,都不愁买家——就拿后者来说,含油率不逊色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也就算了,同样是一吨豆粕,嘉谷高油大豆豆粕做饲料产生的效率都比进口大豆高。

    这也是桂省出现大面积的嘉谷大豆种植区后,各路买家蜂拥而入抢收的主要原因。

    但杨福堂的平静反应,让宋连城感觉不妙了。

    他怕是想要更高价而“捂豆惜售”了。

    对于买家来说最怕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各市场主体都积极收粮,但价格越高农民越不卖,“一户有豆,多家出价”,被哄抢的大豆价格一路走高。

    宋连城果断出价了:“杨大爷,你把大豆卖给我,2.55元/斤,有多少要多少。”

    “2.55元/斤?”杨福堂双眼微眯。

    “对,装多少货直接给现金。”宋连城爽快道。

    做生意,尤其是做粮食生意,有时候不需要技术含量,胆大敢赌就行了。

    宋连城所在的公司,认为优质国产大豆的价格还会蓄势上扬,所以敢囤货赌价。

    宋连城开出的,已经是公司的底价。他知道,当农民出现了惜售心理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开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收购价。否则越是拖下去,豆价上涨局面越容易出现失控局面。

    就他所了解的,应该没有比他出价更高的了。

    也确实如此。

    杨福堂都不由得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半是感叹道:“也有几家企业上门找,老实说,你是出价最高的。”

    宋连城心里一定。

    “但是……”

    宋连城心里一揪,他最恨“但是”!

    “但是,我还是不能卖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