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70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别看清源啤酒只是嘉谷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可能还不是核心子公司,当赚钱能赚到这种程度,对于外界来说,吹捧起来根本不用有丝毫犹豫。

    何·敛财敛到手软·长川真正功成名就了。

    ……

    第652章 太张扬

    “老何,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是呀,领完奖了?”

    “看你这话说的,奖是永远领不完的,就不许老何松口气?”

    “都说时间如流水呀,老何这两年,可是风光了,苟富贵勿相忘啊。”

    “哎,老杨,谁这样说都行,你这么说就不恰当了,你们乳业公司可没少风光。”

    “哎哎哎,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要不要我给你们来点掌声……”

    何长川回到嘉谷总部,受到了嘉谷高层们的“热烈欢迎”,连连拱手道谢:“得嘞,我谢谢你们啦。”

    眼红,这帮家伙绝对是眼红。

    这段时间以来,清源啤酒不仅卖遍全球,数钱数到手抽筋;在国内也是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首先是清源啤酒获得了“中国质量奖”的提名。

    “中国质量奖”是国内质量领域的最高奖,质量奖名额每次不超过10个组织和个人,提名奖每次不超过90个。

    这是第二届评选,食品行业目前还没有企业获得此殊荣。

    这一次,嘉谷乳业与清源啤酒联袂获得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前者作为中国乳业崛起的典型代表,在质量领域方面的管控是与世界接轨的;而后者作为啤酒行业的第一品牌,不仅是国人喜欢,而且还被国外人点赞。

    这两家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负面报道,也是食品行业目前最接近获得此奖项的两家代表。

    如果说质量奖还只是对企业的褒奖,那么何长川当选为“全国优秀企业家”,就是对他个人企业经营者的最高荣誉了。

    “全国优秀企业家”,是对我国社会建设和企业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的表彰。

    ——这个荣誉,就让一些人不太服气了。

    嘉谷体系内,也只有齐政曾经获得过此表彰。

    齐政获奖倒没人有意见,毕竟嘉谷的贡献与成就摆在那,不当选才是说不过去的。但何长川的话,哪怕在嘉谷体系内,论资质似乎也轮不到他。

    当然,嘉谷管理层内倒不会作此想法,他们对何长川的调侃,单纯就是调侃。

    反而是老何有点慌。

    “我们连续几个重磅奖项得手,会不会太张扬?”何长川在齐政办公室问道。

    齐政差点笑出声来了:“你将啤酒卖遍全球,从一家地方小啤酒厂,到挑战百威英博等国际巨头,带领整个中国啤酒行业在经历一场嬗变,你说是不是太张扬了?”

    何长川想想,也笑了。不得不承认,清源啤酒现在的全球攻略确实看上去更张扬一些。

    “我们只是帮你争取到机会而已。”齐政停顿了一下,道:“如果评选专家认为你没有资格,自然不会给你颁奖,说白了,嘉谷体系内能获奖的确实可能不止一个,但不是说你就不够格。”

    其实,只冲清源啤酒能够卖遍全球这一点,就没人敢说何长川获奖不够格。

    国内的食品饮料企业中,真正能将产品做到全球通杀的,能有几家?

    老干妈算一家,但体量摆在那,市场规模肯定是不能与啤酒行业相比拟的。

    当然,也有人说清源啤酒不过是好运罢了,恰好赶上了全球“啤酒荒”,得以大肆扩张海外。

    但是,啤酒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为什么只有清源啤酒能得到持续的增长?而且在机会出现的短短几个月内,就占据了好赛道,就地升级,建立了他人难以逾越的壁垒,从而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一切的背后,老何坚持了多久?筹备了多久?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

    今天是一个价值创造时代,不看销售额,只看价值的话,清源啤酒起码创造了5000亿元的价值,妥妥的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之一,同时反映了中国的食品饮料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定位。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清源啤酒的成长性都是一流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现在的清源啤酒来说,张扬不是件坏事。

    清源啤酒是打算要上市的,只要不是“黑红”,张扬一点反而更受资本青睐,这也是为何嘉谷要将何长川推上各个颁奖台的原因

    虽然奖项不是决定性的,但锦上添花的事,谁又嫌少呢?

    至于何长川说的“重磅”奖项,说实话,齐政是没有太上心的。

    “全国优秀企业家”,在中国来说,是很高端的个人荣誉了,甚至可以说是普通老板一生的奋斗目标。事实上,许多老板奋斗一生,也与“企业家”这个称号无缘,更别说是“全国优秀企业家”了。

    但到了齐政这种地位,已经不需要任何荣誉。

    他手握的资源,他所能调动的资源,就是最好的奖章。

    “何况,张扬一点,没准还有意外之喜。”齐政拍拍何长川的肩膀,意味深长道。

    “嗯?”

    “鄂省方面正在考察我们的污水治理系统,貌似有些想法。”齐政说着刚收到的消息。

    清源啤酒曝光度增加之后,不止一次有人来考察,不过之前大多是将目光放在质量管控、全产业链开发等环节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注意到清源啤酒国内酒厂治污系统的不一般。

    但终究是有人注意到了。

    不过因为这不是嘉谷的主业,最近,嘉谷才听到一些传言。

    “传言?”

    “鄂省有一方水体被工厂污水严重污染,据说情况还挺复杂,于是有人就提到了我们。”齐政撇撇嘴道。

    想来,也是因为清源啤酒扬威国际了,才……增加了嘉谷治污技术的分量?

    齐政不禁摇摇头。嘉谷虽然算不得世界一流的污水治理企业,它的主业甚至与治污不搭边,但是,在国内市场上,嘉谷的污染治理技术还是有其独到性的,完全不需要这样的消息来增加分量。

    事实上,清源啤酒是否卖遍全球,并不能证明嘉谷的治污技术。

    这样想着,齐政哂然一笑,道:“先不管它了,说到底,治污技术只能算是我们的‘副产品’,如果没意思的话,我还不如喝喝酒看看球呢。”

    何长川的脸色却有些古怪。

    想想啤酒厂的治污技术效果,再想想“副产品”这个说法……老大,原来我真不算张扬,您这才叫张扬!

    ……

    第653章 无人声援

    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关注世界杯赛事的。

    起码齐政在明确清源啤酒能大肆“圈钱”之后,就不怎么关注了。

    想想也是,体育赛事的一大魅力就在于不可预测,但如果你已经知道了答案,自然也就魅力大减了。

    还因为怕忍不住“剧透”,齐政干脆代表公司,去参加鄂省的“大型水体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竞标。

    进入2014年,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了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

    也是这一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这是环保法实施25年来的首度大修。

    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方面,大气战役是最早打响的。从去年起,国家发布了“大气十条”,开启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措施最综合、保障措施最周密以及考核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今年则酝酿着“水十条”的出台,包括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3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3类比例总体高于93%……

    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肯定是一块天大的蛋糕;但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压力就相当大了。

    鄂省方面算是反应快的,恰好有一个大型水库被工业污水污染,顺势就启动了污水治理并流域水质改良工程。

    污染源企业是如何被责令停止生产的,齐政并不关心,但他对于通过不断改进的技术方法让有限的水更净、更纯,还是饶有兴致的。

    尤其是污水处理行业一般由政府特许经营,也就是说,水务企业可以凭借20至30年的特许经营权形成区域市场的进入壁垒,这个项目可能关系到谁主导鄂省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未来。

    齐政知道,国内外的水务巨头当然也知道。竞争对手总是越少越好的,何况是最不应该出现在这的嘉谷。

    竞标说明会上,正在齐政百无聊赖之际,一个岛国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加藤恒小眼睛眯着笑,做了个揖,道:“您是嘉谷公司的齐董吧,我还真的没看错,您是走错场了吧。”

    齐政一挑眉,反问道:“你是……”

    “哦,我都忘记了自我介绍,鄙人加藤恒,是栗田工业株式会社中国分部总经理……”加藤恒微微一笑。

    “哦,栗田工业啊,我听说过你们。”齐政感受不到他有善意,打断他的话。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是岛国水处理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国际环保巨头之一,但在国内水务市场上存在感不高。

    按理说,他们此前与嘉谷没有任何交集,更说不上什么仇什么怨,但加藤恒明显是冲着找事来的。

    他嘿嘿地笑了两声,却是扬声道:“我听说,你们嘉谷最近卖啤酒卖得很不错,但水务行业可不是酿酒。要我说,齐董您也不用在这浪费时间了……”

    加藤恒的神情表现很诚恳,但说的话却是气势汹汹的,引得不少公司的人看过来。

    周围传来嗤嗤的窃笑声以及看好戏的眼神。

    在场的,除了招标方的政府人员,其他的都可以算得上是竞争对手,他们对嘉谷的观感不一,也并不全都是敌视和轻视。但是,当栗田工业的加藤恒挑衅齐政和嘉谷集团的时候,他们又免不了幸灾乐祸。

    齐政对加藤恒的挑衅有点惊讶,但很快就反应过来。

    水处理行业是个有意思的行业。

    说重要吧,当然是很重要,毕竟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干净更健康的水资源,理论上,这个市场是空前大的。

    但这个行业又兼具公益性,且需要大投资,一般国家或政府对“环保”嘴上喊得痛快,但说起投资,一个个头像是拨浪鼓似的——没钱,啥都是虚的。水只要没毒,清一点浊一点又不会死人。

    中国成为有数的既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又有钱投入的国家,无论是对哪个水务巨头来说,都是一块肥肉。

    栗田工业意欲加大投资是合情合理的。

    但相比与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几大世界水务巨头,如威立雅、苏伊士、泰晤士水务集团等,栗田工业显得知名度不够;相比与中国本土的水务企业,栗田工业又显得关系渠道不够。

    齐政能理解加藤恒找一块垫脚石踩上一脚以扬名的心情,毕竟,从现场的企业来看,名气够大但在水务行业内只能算菜鸟的嘉谷,着实是一块完美的“垫脚石”。

    但能理解,不代表着能谅解。

    齐政本来对这个项目并没有势在必得的心思,但都被踩到头上了,却是不能灰溜溜的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