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87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一时间,网上热闹得无以复加。

    “合着嘉谷也欺负自己人了?”

    “也就是说,我想吃国内最好的牛肉,要跑到中东去?”

    “有了自己的世界级顶尖牛肉,我挺欣慰;但嘉谷的选择,我很心碎……”

    “呵呵,这就是民族的骄傲?”

    “……”

    有些人是真的痛心,但助推网上舆论汹涌之势的,依然是无处不在的喷子。

    网络喷子这种生物,在现实里或许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在网上,喜欢通过各种负能量来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

    树大招风,嘉谷这棵树太大,对于喷子来说,越是强大的存在,越是希望能看到它的倒闭。在喷嘉谷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其实在说,“这个堕落的对象值得我去贬低”——尽管他们可能还喝着嘉谷牛奶和啤酒,吃着嘉谷大米和食用油。

    几乎所有大型品牌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嘉谷并不是特例。

    然而,大型品牌之所以能成为大型品牌,就在于它们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各方面的能力都经得起考验,包括公关能力。

    嘉谷公关部并没有找什么水军,也没有面红耳赤地反驳媒体的报道,甚至没有召开发布会解释,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官方微博、官网上公布了一份数据——

    “……嘉谷对阿拉鄯盟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治理,共治理开发了600多万亩初步具备农业耕作条件的绿洲;而截止去年,共投入资金210多亿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24亿(包括沙漠治理以及三十年的管护费等);国家银行贴息贷款50亿;与国投集团联合成立的阿拉鄯沙漠基建基金39亿元;嘉谷自行投资97亿元……”

    “收入方面,同样是截止去年,最大的一笔就是绿洲出产的三秦牛的海外订单,先是一份价值5亿美元的牛肉贸易协议,后面沙特方又追加了5亿美元的订单,合计10亿美元;其次是嘉谷沙漠风电场与两漠水库工程施工方的电力贸易,不到10亿元人民币;除此以外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

    嘉谷没有辩解什么,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好多网友想说点什么,可是突然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都知道沙漠治理成本高,但只有具体到数字,才知道有多高。

    单单是嘉谷自行投资,就差不多上百亿;这还没完,贷款总是要还的吧,产业基金也不是白用的吧……真正“白用”的,也就国家直接补贴的资金,但也就十分之一出头。

    换言之,如果治沙失败……不,不用失败,只要没有产生效益,嘉谷相当于扔了近两百亿到沙海里。

    简直丧心病狂。

    老实说,这样的“赌博”,也就是嘉谷敢接。

    换成其他任何一家的公司,都不一定有这样的魄力。

    所以,嘉谷的选择也很好理解了——不尽量追求效益,这个无底洞怎么填?

    尤其是不知道哪位土豪,发了一张沙特豪华酒店菜单的照片,上面标示——中国三秦牛牛肉,一小块定价2300沙特里亚尔,折合美元是近600美元。

    舆论开始转向了……

    一部分网友公开道歉说自己“不该人云亦云”;一部分网友看了海外定价后调侃“反正在国内销售也吃不起,嘉谷还是先赚老外的钱,补补资金缺口吧”;另外一些网友则队形整齐地玩起了接力,接力内容是“我想给嘉谷捐款”……

    当然,如果喷子就此偃旗息鼓,也就不叫喷子了。

    很快,网络上又出现一批质疑声音。

    质疑主要分两点:

    第一,三秦牛牛肉如果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好,在国内不同样能赚到钱?好歹肉还落到国人肚子里,为什么要便宜老外?

    第二,质疑嘉谷治理沙漠的必要性。投入这么资金,还有重新沙漠化的风险,哪怕大部分是嘉谷的钱,那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啊。

    可是很快,他们发现自己的言论越来越没市场。

    原因之一,在于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发布的一个视频。

    视频并不长,不到14分钟。

    开头是风沙咆哮,天地不分的阿拉鄯盟沙漠区。

    十几秒后,一帮又一帮治沙人出现在镜头里。

    视频里,第一天挖好的树沟,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填平了;前一天刚种下的树,第二天有的根部已经裸露,有的已被风连根拔起……治沙人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他们日以继夜的奔波,种树用的铁锹、镐头、树剪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的膝盖磨破了,手指裂开了,脚掌起泡了,血汗泪融在了一起,滋润出不断向沙海深处舒展腰身的绿色。

    然后,一棵棵,一簇簇,一片片,绿色像一块毯子,在沙丘上铺展开,曾经的荒漠变回了绿洲。

    视频的最后,是一个个治沙人的身影,背着树苗的身影,拄着铁锹的身影……同时下方有字幕——

    “自从作为志愿者参加嘉谷的阿拉鄯盟的治沙后,我再也不将嘉谷看作是一家私人企业,而是一家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基石作用的民族企业。”

    “如同救人救物的消防兵,每天一睁眼就在刀刃上走的边防军,又或者是在我们身边守护安全的武警和公安,这些被风沙吹打、被烈日蒸烤的嘉谷治沙人,同样是一道又一道坚固的防线,是守护者,也是民族脊梁。”

    “即使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不能忘却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要学会感恩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看了这段视频,大多数人心头都是一暖,一些感情充沛的,甚至眼眶都红了。

    更有不少人想到:这下好了,谁要是再不开眼地诽谤嘉谷,说不好会成为全民公敌。

    ……

    第680章 银行的态度

    “这就是嘉谷的沙漠绿洲啊。”

    “树长高了不少啊。”

    “砸了那么多钱,能不高吗?”

    “看你这说的,我是两年前嘉谷申请贷款时过来考察的,两年过去了,树不得高了?”

    “我是三年前来的……”

    一群西装革履的人站在嘉谷沙漠绿洲基地前,发出阵阵感慨。

    如果是环境专家们互相讨论,大约还可以说点风水的新鲜事。

    但是,在一群整天和钱打交道的银行人看来,这绿洲怎么看怎么虚。

    “齐董来了。”有人瞅到了齐政,立即叫了起来。

    几名银行系统的干部,立即直起腰来,露出亲切的笑容。

    “齐董来了。”

    “恭喜嘉谷扭转舆论形势啊。”

    “齐董愈发有精神了……”

    齐政哈哈一笑,与几位握了握手,道:“你们来得正好,最近宰了一批三秦牛,牛肉给你们留着呢。”

    立刻有人不自觉的咽了一口口水。

    三秦牛牛肉啊!来过绿洲吃了一回,在梦中回味起来都要流口水的呀。

    听齐政这意思,这次宰的牛还不少,肯定有口福了……

    不对!难道他们专程千里迢迢来这边是为了吃牛肉的吗?

    好吧,牛肉还是要吃的,但还有更重要的事。

    嘉谷治理沙漠投入的半数资金,通过国家的协调,大部分是从他们的银行里贷了出来。各家承担数亿到十数亿不等的额度。

    近百亿元的总额度,还是很厉害的。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一些基础项目建设,例如铁路公路大桥电信电网水电站等等了。

    嘉谷公布了治沙投入,是扭转了顶级牛肉优先出口的不利舆论,但也暴露了治沙工程投入产出结构的极度不平衡,趁着这个机会,以国行为首的银行都派人来视察了。

    嘉谷固然承担了大风险,在银行看来,他们冒的风险同样不小。

    比起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建好就能收费的项目,沙漠的治理开发,实在称不上令人省心。

    齐政也没准备让他们省心,热情发出邀请之后不到三秒,话语一转道:“……吃完牛肉后,我们刚好能谈谈新的贷款额度,嘉谷需要一笔较大额的贷款。”

    几位银行代表露出的笑容,在听到齐政的话后,就这样缓缓地,缓缓地,凝固了。

    他们互相看看,带头的国行领导岳华耀小声问:“齐董,您申请贷款,是要继续投入到沙漠里吗?”

    “当然,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是投资养牛吗?”

    “并不是,是新项目。”齐政依旧是态度平淡地回答道。

    你怎么敢?

    一群银行干部齐齐捂着胸膛,只觉得自己的血压,就像沙漠里的温度,开始飙升了。

    岳华耀咳咳两声,实在的道:“齐董,您不考虑先回血吗?比如多养养三秦牛什么的,这么大的步伐,我实在是……”

    “是啊,养牛多好啊。”

    “你看国内有多少人期待三秦牛牛肉上市,是该多养牛的……”

    几名银行的高级干部相继接口,说的煞有介事。

    齐政兀自带着笑容,内心则不断的吐槽:废话,就你们想多养牛,我不想吗?

    但就算采用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三秦牛群的繁殖力,从一头牛犊子养到出栏,起码要28个月,两年多的时间啊,这是说扩大规模就能扩大规模的吗?

    我就算不热衷赚钱,也不会放着钱不赚啊。

    或者说,岳华耀他们也不是不懂,只是单纯想让嘉谷往沙漠里扔钱的步伐小点。

    “你们银行拿出来的是贷款,又不是送给我的,怎么?你们是怕嘉谷还不上吗?”齐政故意作出一副不乐意状。

    银行干部面面相觑,转而讪讪而笑。

    要说完全不担心吧,肯定是不从心的;但要说担心得要命,那也有点虚假。

    远的不说,嘉谷旗下的清源啤酒,正在全球大卖,今年一年的利润怕不是会突破三百亿元;甚至只要全球啤酒荒能持续一两年,清源啤酒大概率能跻身全球十大消费品公司之一,以后每年的利润,应该也不会低于这个数目。

    还有嘉谷乳业,那是公认的赚钱大户,是以一家之力攫取了行业近七成利润的大鳄,如果将业务扩展至海外,赚的钱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哦,还有嘉谷粮油公司,虽然利润率比起上两家逊色,但凭借着庞大的市占率和体量,每年赚的钱也极为可观。

    他们可都是嘉谷合作的银行,就算不全知道,对于嘉谷在自家账户上可观的流水,还是一目了然的。

    细数起来,嘉谷体系下金蛋的母鸡就有好几个,而且从目前的态势看,这几只“母鸡”在行业的地位几乎无法动摇,甚至还在隐隐上升。

    嘉谷花钱是真的舍得花,但赚钱也是真的能赚钱。

    坦白来说,如果嘉谷将一些需要大投入却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的项目停下,譬如嘉谷推动的全国农业科研联合攻关计划,又譬如眼下的阿拉鄯沙漠治理工程,嘉谷要还清银行的贷款,并不算什么难事。

    几人中,唯一不是银行干部的国投代表轻咳一声,解释道:“齐董,我们当然对嘉谷的资金实力有信心,但是我们的阿拉鄯沙漠投资基金要募资,起码要让投资者看到更大的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