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04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第710章 酸味

    豫省粮食行业协会的第四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认定大会上,熟人各成小圈子,一个个竖起耳朵交流着行业动态。

    老侯叹气道:“今年又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啊。”

    “可不是,这两年,大大小小的面粉加工厂相继倒闭,虽然有的加工厂还在经营,但前景堪忧,快熬不下去了。”

    “面粉加工业日子不好过啊!”

    闲着也是闲着,一声抱怨起,其他人也跟着抱怨起来。

    “现在是麦子涨价像坐飞机,面粉涨价像坐拖拉机。小麦买不到,面粉卖不出。而大公司则是形成了种植、收购、生产、销售一条龙,谁的日子好过了?”老侯心有戚戚地感慨道。

    话音未落,一位满面红光的熟面孔,进入了几人的眼帘。

    “老张的日子就好过喽。”有人打破了沉默。

    “听说老张接受了嘉谷的条件,他的面粉加工厂进入了嘉谷的小麦供应体系?”

    有知情人点头:“可不仅仅是接受了嘉谷的条件,老张还主动请求嘉谷入股,花费了上千万进行技改,引进了先进的制粉设备,产能从每天250吨提高到800吨……”

    “卧槽,老张这么狠?”

    “要不怎么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呢?老张够绝够快,好像是第一批向嘉谷投诚的面粉企业吧,哪怕是为了竖起他这‘马骨’,嘉谷都会力捧他的,日子能不好过吗?”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的心情可是一点都不轻松的。

    受行业巨头大举布局上下游的冲击,周围已经出现很多倒闭的同行。暂时幸存的,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坚持还是放弃,是很多面粉厂老板面临的共同困惑。

    老张凭借着抱上嘉谷大腿,又是引进资金又是引进设备,很是羡煞了一些人。

    众人口中的老张,正在精神抖擞地和熟人打招呼。

    刚刚敲定了与嘉谷的全面合作,技改路线已经确定了,嘉谷的投资也都支付了,他自然是一身轻松,浑身舒坦。

    不过,他的得意,落在老侯眼里,就有些刺眼了:“老张的公司以后都要受嘉谷辖制了,说不准哪天还说不上话了,他得意个啥劲啊……”

    因为嘉谷农产品供应链严格的准入条件,能“挤上船”的公司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而且,也不是谁都想“挤上船”。

    至于为何反对,理由就多种多样了,有的是担心公司易主的,有的是觉得还能得过且过的,有的是打算转型的,当然,最多的,还是那些知道自己就算想抱上嘉谷大腿,也无法通过嘉谷审计的。

    就像老侯,他的小麦加工厂,最喜欢的就是以低廉的价格拍卖下粮库收储的陈麦,加工成劣质面粉在本地销售。

    劣质面粉倒是吃不死人,凭借着低价,还有相当的市场。但老侯深知这样的行径,是必然会被嘉谷排斥的。

    虽然心里有数,但看到身边有人成功抱上了大腿,他心里还是不平衡了。

    “其实,受嘉谷辖制也没什么不好的,得到的好处更多嘛。”旁边有人幽幽道。

    加入嘉谷供应链,获得原料的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高,市场份额更容易扩大,这就已经很过分了。

    “……你们听说了吗?嘉谷还给老张的公司提供了销售渠道,他的厂子以后生产的产品,能卖到全国去了。”又有人盯着老张的背影说道。

    “呵,这不是说明他更依赖嘉谷了么,我看老张啊,麻烦在后面呢。”老侯嘴硬着强笑道。

    不爽老张的人也跟着呵呵笑了起来。

    突然又有一位熟人挤了进来:“你们还不知道吧,老张的公司被提名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认证了,据说十有八九会被认证通过……”

    嘎。

    几人的笑声,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似的刹住了。

    老侯更是瞪大了眼睛。

    “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可不仅仅是一个称号。

    被授予了这个荣誉,是可以获得一定的政府扶持的。

    虽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大多数时候,这样的扶持微不足道,更多是荣誉的体现。但对于他们这种第三梯队的公司来说,哪怕是在融资渠道这一方面,能向银行争取到更多的低息贷款,都能帮上大忙了。

    凭什么啊!

    真正嫉妒老张的,还是与他身家相似的,公司状况差不多的老板。

    难道,就因为老张抱上了嘉谷大腿,大家以后就要分出三六九等了吗?

    这样一步登天的事情,又将大家的努力置于何处——就算大家的努力体现在吃吃喝喝拉关系上,终究,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你凭什么飘到云上躺着了?

    一群人看着名单公布后,被围着恭喜的老张,心里更不平衡了。

    但不平衡归不平衡,大家也都知道,抱上大腿的老张,确实是不一样了。

    谁都知道,在未来的面粉发展中,安全、绿色、营养将是主基调。

    但世间从来都是知易行难。

    他们又不同大型面粉企业,资金量大,能长时间不计较效益,只注重市场话语权。他们的厂子能在巨头的打压下活着已经不容易了,多的那是瞎想。

    现在看来,向嘉谷靠拢是最好的选择了。嘉谷能帮助合作商做市场的考量,同时对当地的小麦生长环境差异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改良版”品种,推出区别于普通面粉的专用粉。

    这个过程,虽然不免要受辖制于嘉谷,但也是一个现代食品生产管理的升级改造过程。

    国家级的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在豫省这个全国数一数二的大粮仓,也还不到100家啊。

    不用做什么工作,不用喝酒喝到吐,也不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跑过来,突然之间就给评上了……

    “这老张,运气真好。”大伙儿免不了要议论纷纷了。

    当然,不是说老张以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因为在管理方面松懈而被嘉谷体系取消合作商资格的企业,也不是一两家。

    但起码在当下,老张比他们这些前途未卜的人要好过的多。

    关键是,就算他们想要有样学样,也不知道要等待多长时间了。

    嘉谷系合作社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铺满全国小麦产区的。嘉谷的小麦生产量,决定了合作商的数量。

    “妈蛋,我当初怎么就不知道果断点!”说话的人,心中已是满腔酸味。

    ……

    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

    益海嘉里的“少东家”,郭奎童鞋,翻着嘉谷的小麦“圈地”版图资料,心里的震惊都快要压不住了。

    从根子上说,益海嘉里是只顾着扩大自己的市场话语权。

    问题是,哪个企业不是这样啊?

    反而像是嘉谷这样,拉上一票“小弟”,实打实推动行业升级的,才是异类。

    “嘉谷还是那个嘉谷,在源头优化小麦品种,带动农民的收益;在中游联合加工企业细化市场,提升面粉品质;在消费端应该还会进行消费者教育,培养市场……嘉谷的气魄,一如既往。”

    说这话的,是益海嘉里特聘的业内牛人乔如海。

    这厮出身国粮集团,后来却一手帮助岛国丸红商社建立在中国的农业版图,同时对以不可思议之势崛起的嘉谷研究极其深入,现在被益海嘉里挖来担任小麦事业群的总负责人。

    郭奎不置可否:“你觉得这样的思路,真的可行?”

    “再好的计划,不能执行也是白搭。如果是其他任何一家粮商执行这样的计划,成功的把握都不到五成;但如果是嘉谷执行,七八成把握还是有的。”乔如海慢条斯理道。

    郭奎一脸不爽:“你也未免太小瞧我们嘉里了吧。”

    “论种植技术,我们汇集了培育、种植等多方面的技术专家,明确优质小麦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并开展水肥耦合及肥料配比试验,明确最佳的施肥时间与施加量……在优质小麦新技术方面保持先进性。”

    “论种植规模,我们的订单农业基地在中国优势产麦区不断复制,掌握的实际粮源数量正成倍增长,而且多是优质粮源。”

    “论带动农民收益,我们也组建了小麦产业协会,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降低了投入成本,提高了协会成员收入。”

    “论市场,定位高端市场的金龙鱼牌面粉一经推向市场,立即受到市场热捧。”

    “你说说,嘉里在经营规模、农业科技、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哪里比嘉谷差了?”

    乔如海点起了一根烟,吞云吐雾起来:“那为什么在大米,在食用油上,嘉谷才是老大?”

    郭奎一噎。

    他只用了几秒钟的思考,就道:“我承认,嘉谷在上游原料的掌控上,一度胜于我们嘉里……”

    上游原料对于米面油下游品牌至关重要。

    譬如,最早进口转基因大豆由于便宜,国产东北大豆成本高,在这种成本对比之下,国产大豆品牌节节败退,而金龙鱼作为国内最大的转基因大豆油品牌,反而不断攻城略地。

    待嘉谷从国产大豆的升级入手后,国产大豆成本与进口大豆持平,再加上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更加重视健康环保,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开始下降,嘉谷食用油品牌的份额因此直线上升,并一鼓作气反超益海嘉里。

    这可以说是益海嘉里永远的痛就因为错失了国产大豆源头,竟导致在遥遥领先的看家业务上,遭遇了严重的滑铁卢。

    也是因为这个深刻的教训,益海嘉里这不是赶上来了吗?

    但乔如海呵呵一笑:“在上游原料生产组织上,离赶上嘉谷,还远着呢。唔……这话不是针对嘉里,而是针对国内所有粮商。”

    他自然也看出了郭奎的不服气,接着道:“我琢磨过齐政这人,他对高端市场不太重视……”

    郭奎“噗”的笑了。

    一个卖大米能卖出天价的仙茗大米,卖牛奶能卖出行业价格最高的高端牛奶,卖猪肉能卖出国内最贵的高端猪肉的人,你居然跟我说他不爱高端市场?逗我呢。

    乔如海却一脸淡定:“但你不可否认,无论是卖大米,卖牛奶,卖猪肉,嘉谷都是以普通品质的产品为主,嗯,虽然嘉谷的‘普通’标准,其实不太普通……”

    郭奎一愣。

    “在我看来,嘉谷在高端市场上的定位,就是为了给中低端市场提供弹药。同理,别看嘉谷是在优质强筋小麦上先冒头,从嘉谷农业的动向就可以看出,嘉谷最重视的,应该是改良版的普通小麦品种。”乔如海分析道。

    高端强筋小麦市场确实是利润率最高的部分,如果没有太大的竞争,乔如海也相信嘉谷不介意独占鳌头。

    但当国粮、益海嘉里、五得利等面粉巨头都瞄准强筋小麦,嘉谷反而不着急了。

    很简单,面食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是科学的,如果非要拧着来,譬如强筋面粉做馒头,会让馒头发起不好、甚至死心儿,馒头表面不光滑、个小,口感变差;做面条或水饺,没法擀皮,不容易将皮捏在一起,煮数后没有韧性发硬,口感变差;当然,做烙饼、糕点就更糟了,甚至有咬不动的可能……

    但常用的中筋小麦就不同了,传说中的每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有13亿元的故事,证明了普通小麦面对的市场在这个巨量市场上,任何一分一毫的变化都可能带来超出想象的收益。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嘉谷有能力为这个市场带来变化。

    “不就是品种上的优势吗?我们也可以引入新品种……”郭奎挣扎道。

    乔如海摇摇头:“你不懂,品种上的优势有,但据我所了解的,更重要的是投入的生产因素。”

    好吧,说到具体的种植上,郭奎是真的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