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32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这一点胡其远很轻易就能给出答案:“这不难理解。嘉谷系养猪场有嘉谷系合作社的配合,周边有足够的土地用来资源化利用养殖场废弃物,在废弃物排放上几乎完全做到了‘零排放’,因此在各个地方都能通过审批。”

    “所以,又是系统性的胜利,对吧?”韩部长接了一句。

    胡其远点点头:“是啊,系统性的胜利。”

    嘉谷系养猪场在非瘟风暴中,起码到目前为止,是相对从容的。他们对非瘟的防控,对合作伙伴生物安全的规范指导,被业内人一致认为是“系统性的胜利”。

    跟着感慨一句后,他轻咳一声,将话题拉了回来:“你知道的,现在猪肉价格的飙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跨省禁运,导致生猪供需存在地区性的产能错配。而从出栏结构来看,只有嘉谷系养猪场,拥有核心种猪群,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还能在最短时间内将增产潜力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响应沿海消费大省‘保供稳价’的要求……”

    看着胡其远列出的包括能繁母猪群、后备母猪群、预计在各省的新增产能等数据,韩部长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嘉谷有什么诉求?”

    不用多说,韩部长也明白了胡其远的来意。

    胡其远也没有避讳道:“发改委联合你们农业部,支持嘉谷系养猪场扩大猪肉产能;联合交通运输部为运输种猪保驾护航;联合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嘉谷系养猪场的支持,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嘉谷系养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韩部长听得很认真,接着道:“不算过分,但前提是,嘉谷真的能按计划将增产潜力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胡其远摊摊手:“基于嘉谷的管理能力,我们有理由对其保持一定的信任,不是吗?何况我对嘉谷的齐董还算了解,他正式提要求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是胸有成竹。用他的话来说,嘉谷的养猪体系这些年都憋着一口气,当其全力以赴的时候,能迸发出怎样的生产力,他都很期待。”

    韩部长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他也和齐政接触过,印象中是个相当稳重的人,但听着这不乏意气的话,才感受得到,齐政还是一个年轻人,有着年轻人独有的朝气。

    “好,我同意。我也很期待,当嘉谷的养猪体系全力以赴,能放出怎样的光彩!”

    如果嘉谷能做到保猪肉供应的话,哪怕只在局部地区做到,也肯定名利双收。

    但他是真的不介意,奔着保供稳价的目标,这个嘉谷,他撑了。

    所谓橙海千帆,自胜者雄。

    ……

    第758章 千里转场,真正的大考

    凌晨时分,某入越高速公路收费站。

    “快快,所有消毒检疫人员都换上隔离服,从头到脚都给我裹得严严实实的。”消毒检疫队负责人老李大声指挥道。

    所谓“隔离服”,也就是防护服,至少得穿两层的,鞋套得两层或者三层,主要还是怕检疫人员身上有细菌,穿这个就是切断细菌和外界的接触了。

    工作人员一行裹上发紧的隔离服后,都显得极为臃肿,走在路上也有些笨拙。

    老李视若无睹,挥手让他们马上进入工作岗位:“来了,来了,运输车队来了,所有人各就各位。”

    远远的,交警的皮卡一字排开,昏黄的车灯中,尾气烟雾向空中升腾,迅速湮灭在无边的夜色里。

    后面是连绵的大型全封闭种猪运输车队,浩浩荡荡的车队将高速公路填塞得满满当当,在夜色中根本看不到尽头。

    整个高速收费站现场已经封锁,几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人员从车队中跳下来,走到一边与在等候的检疫工作人员交谈了几句,然后指挥运输车队缓缓开至消毒点。

    迎面而来就是三轮消毒:白灰、洗车点消毒水、消毒喷雾。整个车的消毒过程完成了,才能有序驶过消费站。

    “我靠,这车队是什么来头,阵仗这么大,居然还有交警全程保驾护航?”一位刚交班的工作人员小宋惊奇地问道。

    风风火火的安排好工作调度后的老李喘了一口气,才道:“还能是谁?嘉谷农牧的种猪运输车队,从岷省的种猪场转场至我们省的嘉谷养猪场。”

    小宋踮了踮脚,依然看不到车队的尽头,不由咋舌:“老天,这转场规模得有多大啊?”

    “这一批次,共有一万头种猪,夸张不?”

    “啧啧啧,是挺夸张的。”

    “这还不算夸张的,我接到的任务中,嘉谷农牧后续还有五个批次,每个批次调运的种猪都在万头以上。而这,仅仅是我们越省的种猪调运。据说,嘉谷农牧在东南几省的种猪跨省调运齐头并进……”

    “卧槽,嘉谷是要大干一场啊,这起码牵扯了上百亿的产值了吧?也难怪有交警开道。”

    老李嘴角撇了一下,道:“交警部门算什么?”

    他指着停在了离车队100米左右的一伙人——那是外部人员能接近运输车的极限距离。

    有人打电话,有人在翻着资料什么的,远远的传出“非洲猪瘟”、“检疫”、“协调”等字眼。

    “为了保障种猪顺利调运,发改委、农业部、交通部等派人成立了专门的保障服务队,全程进行服务,如联络当地政府开具检疫票据,协调各个检查站点,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老李下意识压低声音道:“在如今严峻非瘟疫情防控形势下,跨省调运生猪造成疫情输入的危险性极大。这独一档的待遇,也只有嘉谷能够享受。”

    “凭什么啊,就凭嘉谷的名声?”

    “呵,你知道个屁。你觉得,就眼下这形势,除了嘉谷,还有人敢冒这个险?”老李叼着一根香烟,烟雾在夜色中缭绕。

    自非瘟爆发后就驻扎在消费站检疫点的老李,消息可能比不少所谓的“业内专家”还要灵通。

    养猪业进入了“非瘟时代”,彻底颠覆了许多原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原则和模式——疏于防疫、重在治疗,贪于规模、轻在管理;同时也让一些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被奉为新的金科玉律,譬如嘉谷系养猪场将生物防控贯彻始终的理念。

    众所周知,嘉谷农牧拥有国内最多的超大型养猪场,而且很大一部分分布在传统养殖密集区,也就是非瘟重灾区。

    嘉谷系养猪场能将非瘟病毒“拒之门外”,这并不算意外;但嘉谷系养猪场率先开启大规模扩张,这就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了。

    这么说吧,做好生物防控,封闭式生产的话,非瘟还是基本可控的。毕竟非瘟病毒是没有腿的,把猪场的短板、漏洞补齐,把硬件改造,即使是小猪场也可以活下来。

    但如果像嘉谷农牧这样大规模转场的话,风险就成倍增加了。

    即使你嘉谷的生物防控做得不赖,但暴露的风险越多,被感染的几率就越大,这是不变的真理。

    老李属于对嘉谷较有好感的人士,但对于嘉谷农牧这次扩张,还是觉得太冒险了。

    小宋看着一辆辆经过消毒后的运输车通过检疫站,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不禁道:“一定的冒险也是值得的吧,我猜,嘉谷是试图抢收猪周期史上最大红利。”

    这并不难猜。

    非瘟横扫全国是不假,但也因此造就了一个超级猪周期。

    现在猪价已经突破20元,而只要猪价能在20元以上波动,各大猪企就将获得不菲利润。猪价盈利空间这么大,雄心勃勃的嘉谷农牧不积极抢红利才是不正常的。

    各大头部猪企也都显示了扩产的雄心,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每头猪的投资成本大大提高了!非洲猪瘟使得养猪业成为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为了控制风险,在硬件方面的投资自然是越来越多——规模化养猪场从开工建设到商品猪出栏,至少需要2年时间。

    嘉谷农牧的扩产策略就很明确了:以快打慢。

    一确定非瘟的消息,所有在建的养猪场项目立马加快推进,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纷纷竣工了。再然后不顾“非常”时期的威胁,大规模调运种猪入场投入生产。

    若抢红利成功,嘉谷农牧毫无疑问将在超级猪周期中登顶。

    但是……

    “前提是,嘉谷养猪场不要在非瘟中翻车了。”老李一副你废话的表情。

    嘉谷养猪场在非瘟前期防控有了极其亮眼的表现,这吸引了众多的追捧。但反过来,嘉谷系养猪场只要出现了一例非瘟疫情,必将高开低走,成为一个大笑话。

    已经过了青春期的老李很难认同嘉谷的冒险选择。

    但小宋略显兴奋道:“这是嘉谷养猪真正的大考!老实说,我是希望嘉谷能顺利过关的,如果都是涨价的猪肉,我是希望能由嘉谷来生产。嘉谷养猪更专业,嘉谷猪肉也更优质!”

    ……

    第759章 正当好!

    越省,淮集县,嘉谷农牧新落成的超大型养猪场。

    又一批临产的后备怀孕母猪经过层层清洗消毒,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终于安全有序地“住”进了猪场分娩舍。

    越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督导组首席兽医师张汉详走出猪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这不是他在其他养猪场所见所熟悉的气氛,空气中没有挥之不去的消毒气味,反而是清新自然的气息,让在其中工作的人身心舒畅。

    但张汉详的心情并不怎么美丽。

    “老张,咋了,一张被讨债的苦脸。”身后是跟着出来的嘉谷生猪育种工程副总工傅大维,两人算是老交情了。

    “哼,谁在跟我讨债,你还不知道吗?”张汉详斜睨了他一眼。

    作为一省非瘟防控督导组的负责人之一,在张汉详眼里,集中爆发的非瘟疫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所有上场的人都在刀锋上走。

    只要疫苗没出来,他恨不得切断所有潜在的输入源。现在好了,嘉谷农牧大规模跨省转场,让他愁白了多少头发。

    张汉详摇摇头,觉得自己该争取一下,遂道:“老傅啊,你深居简出的,可能低估了非瘟的威胁程度,我老实跟你说吧。”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沉凝下来。

    “非瘟会一再侵袭各地养猪场,生物安全有漏洞、猪场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常态化检测机制、基础免疫不合格、猪群抗病力低,这些都是客观的原因,是确实存在的。但是,非瘟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是更为重要的一点。”

    “第一次重装亮相的时候,估计你也知道了,发病的生猪主要有四大临床表现:高烧不退、皮下出血、后躯不能站立、便血等。早期在不借助实验室检测的情况下,对猪是否感染非瘟,主要就是依据这几个点来做判断的。”

    “嗯。”

    “但是,最新的病例发现,非瘟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上面的那些鉴别要点几乎很少在同一个发病猪身上出现。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尽管猪已经感染了这个病,甚至出现死亡病例了,但是这些典型病变不会全部出现,甚至只出现1、2个。”

    “你是说……”傅大维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

    张汉详肯定的点头:“对,我们看见的,可能是它第二次换装以后的样子。”

    “类感冒症状;采食正常、突发死亡;低烧、停食;母猪突然流产了或者肥猪身上出现了类似丹毒样的变化……如果不是实验室检测开始被广泛使用,包括小型的现场荧光定量检测设备以及胶体金检测卡、荧光层析检测卡都在临床上大量应用,在非瘟的诊断上,我们可能就有得烦了。”

    “那么,它会不会还有第三次变装呢?像那些看起来正常的猪,有可能它们已经感染了;那些看起来治好了的猪,其实是个假象,它们只是暂时没有死,精神状态和采食量还有了明显的恢复,但是它们一刻也没闲着,往外源源不断的扩散着病毒?”

    “我觉得大有可能。一些人还在鼓吹非瘟毒力变弱了,还在拿着最初的那些刻板的认识科普非瘟,却忽视了它也在安静的努力着,不断掩藏自己的那些指向性特征,大隐隐于市,将自己低调的融到了芸芸猪病中,不断渗透,并寻找机会,发起致命一击。”

    张汉详的话有点危言耸听的感觉,但傅大维还真的不敢小觑。

    老友的水平和谨慎的个性他是知道的,如果不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他连一个字眼都不会往外蹦。

    但傅大维想想,道:“我相信你的判断,但我也相信我们公司的手段。非瘟再怎么变身,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腿的病毒,人,才是非瘟防控战疫成败的最大的因素。所有的非瘟防控方法,其实拷问的是养猪人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意识、健康管理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这些我们公司是国内领先的。”

    张汉详听过不少国内领先的话,有点想笑,却笑不出来。

    因为他也无法否认老友的话。

    就他进驻嘉谷系养猪场开展督导工作以来对嘉谷农牧的了解,人家说国内领先都属于谦虚的,说是世界领先也不为过。

    例如嘉谷养猪的健康管理,一般人现在可能是关注嘉谷养猪场的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密度、阳光、空气,这些东西无一不决定猪的健康状态。

    嘉谷人也重视,但除此以外,嘉谷人还有一个认识与他是一致的,那就是——很多时候,健康是吃出来的,不健康也是吃出来的。

    行业内对“嘉谷猪肉风味就是不一般”这一点众说纷纭,甚至还有人将其视为玄学。但如果让张汉详来解释,他会把目光放在嘉谷农牧的营养管理上。

    ——氨基酸的平衡非常重要,合成蛋白、合成抗体需要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还有能量、维生素和纤维等。而这些物质都是通过猪的日粮和营养来补充的。

    没听说过嘉谷农牧过分追求什么“高蛋白”或“低蛋白”日粮,倒是听说人家会在饲料里面加一些富含抗病毒的、抗细菌的原料、中草药,成本不会增加太多,对提高猪群的健康度却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