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47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漂浮在数万公里海域的浒苔,要将其打捞上岸,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不可控制性”。但是,嘉谷培育的特种浒苔,将其变成了“可控制”资源,能按照人工决定的方式和时间进行,这种生物自然将成为一种宝贵资源。

    王司长见齐政恍然后波澜不惊的模样,内心更加敬服。

    齐政可能不知道,这种被专家们形象称为“浒口夺食”的海水营养化遏制手段,在环保部内引起了多大的震动。

    因为在环保部内部评估中,沿海绿潮得到较有效的遏制,起码还需要五年以上的综合治理时间,这还是在沿海工厂排污和海水养殖整治都顺利推进的情况下。

    结果人家就默默的“种种”特种浒苔,就让绿潮爆发的半数“温床”,变成了难以跨越之地。

    王司长不清楚嘉谷在其中投入了多大的精力,也不清楚某个挂逼开了多少金手指,可是,看着卫星遥感影像上暴降的绿潮覆盖“地毯”,他当时就有种感动。

    总是听说某某企业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楷模,但那大部分是明面上的社会责任,真要说践行了“超额”社会责任,还得数嘉谷这样的企业。

    可贵的是,践行了这种责任的嘉谷,一直非常“低调”。

    有人可能会说,他嘉谷这大半年来又是打官司又是爆猪肉产能的,哪里低调了?

    但他只说一点,如果相关专家没有研究出绿潮被遏制的原因,有多少人知道嘉谷在其中的贡献?

    能在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将公益之心用于社会弱势领域、担当更多社会责任的大嘉谷,可能在不少人眼中很傻;但在环保部部门中,这样的嘉谷得到了最纯粹的尊敬。

    因为这不是嘉谷构建生态文明的所有行动,而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阿拉鄯沙漠区的开发。作为国内生态荒漠化治理开发的前沿阵地,嘉谷开发出的绿洲,配合国家这些年来的造林,彻底斩断了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的“握手”之势。

    现在可能还不太明显,但等到广袤的阿拉鄯沙漠区有半数被嘉谷绿洲覆盖,西北的风沙侵袭之势都会为之扭转。

    王司长晃晃头,将纷乱的思绪拉回到海洋牧场上。

    “在嘉谷的海洋牧场大计划出台后,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果说嘉谷的特种浒苔是从海水中抽取营养盐,形成有用的海藻生物量,同时释放氧气给海水;那鱼虾等海洋动物水产养殖的作用恰好相反。动物养殖和植物栽培是两个互补的过程。”

    “我们部门觉得,这样的海洋牧场,是渤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利器之一。如果可以,嘉谷不妨也将目光投向渤海看看……”

    ……

    最终,直到他离开,齐政也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

    不过,海洋事业板块的老大陈哲年的态度很明确:“我反对!”

    “污染的是渤海,需要治理的环节却在陆地上。部门之间打架且不谈,治理的难点还在于地方要发展,而环保部门的权力却根本不足以提高地方发展经济的环保标准。”陈哲年就差没点名说对方是异想天开。

    这一点齐政是赞成的,正如陈哲年所说,渤海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环渤海地区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重型化的产业结构——在仅占全国总面积5.4%的环渤海地区内,集中分布了全国总人口的18.5%、国民生产总值的22%;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染物达70多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总量的47.7%……

    陆上的污染源头不解决,哪怕去十个嘉谷,也只能说是减缓了恶化加剧的趋势。因此陈哲年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忙不迭的摇头反对。

    不明确表态不行啊,陈哲年是知道的,大部分的嘉谷人,包括他在内,多多少少都带着些理想主义。

    不赚钱也不在乎,这种项目在嘉谷体系内又不是第一个了。

    不需要什么解释,无非是有钱任性罢了。

    但海洋事业板块还是初生的体系,说得难听点,就是“穷逼”一个,可没有多少资本任性。

    渤海那是能轻易“折腾”的吗?2010年至今,渤海年均出现赤潮9.8次,累计发生面积2021平方公里;渤海的油气产量又占我国海上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加之进出渤海船舶年均约60万艘次,导致渤海海上溢油事故风险极大——要是海洋牧场碰上溢油事故,那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齐政看他“如临大敌”的模样,只觉好笑,道:“你说得对,但是有一点对方说的也没错。海洋是一体的,海水是流动的。”

    “海水水质逐年恶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海水污染会产生病鱼病虾,而我们的海洋牧场中,吸引聚集而来的鱼虾不在少数。只要大环境不改善,我们再怎么逃避都避不开影响的。”

    闻言,陈哲年的表情变的凝重起来。

    其实,又何止海洋是一体的?放大来说,我们整个星球环境都是一体的,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莫不如是。

    如果确实没能力也就罢了,穷则独善其身,还不至于让齐政犹豫。

    但是,在齐政的能力体系里,重建生态之路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也只有这样的家伙,才有余力考虑做一些别的什么的事情。

    陈哲年就看到齐政若有所思的表情,心里一突,慌忙道:“老大,此事要从长计议啊。”

    ……

    第778章 步子迈多大,成绩说了算

    要不怎么说如今的嘉谷,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不知多少人的心呢。

    环保部的王司长前脚刚离开,发改委副主任胡其远后脚就与齐政联系上了:“我知道你也很忙,就不绕弯子了。我听说,嘉谷的海洋牧场大计划,有意与渤海综合整治行动联合在一起?”

    胡其远的打探,与嘉谷海洋投资大计划有关,并不出奇。毕竟,三百亿以上投资规模的海洋开发计划,足以进入发改委眼帘了。只是,牵扯到渤海综合整治,就显的没有那么单纯了。

    环保整治问题现在可不仅仅是“污染帐”,还是“经济账”。要知道,“环保力度太大容易造成一些地方经济下行”的声音,从未断绝。

    考虑的同时,齐政笑笑道:“我的原话,不是有意参与渤海综合整治,而是对其保持关注。当时,是王司长问我,如果要嘉谷的海洋计划成为渤海生态重建的一环,嘉谷是否有这个意思,我并没有明确答复。你的意思是……”

    “如果嘉谷有意,那自然是好事。”胡主任也没什么磕绊。

    可以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从社会政治层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空前重视,使污染治理成为自上而下的国家行动。

    随着最高领导人的发声——“经济上去了,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环保是社会政治问题的理念正在改变国内各级官员的思维。

    别的不说,环保这一“考核”指标有望真正进入考核体系,今后考评官员有没有政绩,不仅看gdp,还将看生态环境的投入产出比;还有建立终身追究制,也将极大约束地方官员对资源环境的随意挥霍。

    对身处其间的官员来说,这是个令人倍感压力的警告,唯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不过,当这“神通”摊到嘉谷身上时,齐政就有话要说了。

    “咋一个两个的,净瞅着我们嘉谷呢?这海洋牧场建设,和渤海生态环境整治,还是有不小差别的。”

    “生态环境是海洋牧场的生命线,这没错吧。您这万里海域都敢开口了,一点差别算什么”胡其远哈哈的笑了两声,又道:“而且,你也不看看近一年来,新上马的较大型环保项目中,有多少与你们嘉谷环保有关。这样大出风头,不瞅着你们嘉谷还能瞅着谁?”

    齐政摸着下巴想想,觉得特丫的说得还挺有道理。

    超级水生净化植物、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解塑菌和塑化柳枝稷等重磅成果正式产业化后,虽然嘉谷环保不做重资产投入,但是,在极佳的发展潜力和投资回报的吸引下,有半数的环保巨头都向嘉谷环保伸出了橄榄枝。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嘉谷环保参股或提供技术服务的环保行业投资项目,占全行业投资的6%左右,虽然比例看似不高,但这种势头,前所未有;嘉谷俨然成为了环保业界的“跨界搅局者”。

    一方面也是嘉谷赶上了好时候。如今,国内民众已经把环境保护与自身的健康和幸福联系起来,而环境安全也日益成为民众的集体焦虑。嘉谷的“生物防治”理念,更容易受到民众的认可。

    不过,齐政似笑非笑,道:“没钱,瞅着我们也没用啊。不怕老实说,别看我们做了三百亿的计划,但摊子大,资金链也是真的紧绷,没看我们在环保行业多是采取共同投资的方式合作吗?现在,我们的海洋牧场还有一大批投资机构的代表在进行考察呢。你信不信?我敢说嘉谷海洋牧场将放在渤海,他们就敢掉头就走。”

    说到钱就“伤感情”了,对方口风丝毫未松,打着哈哈道:“国家可没法投入那么多钱,毕竟财政有限。你不知道啊,仅仅是要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企业污染防治等7项内容,五年内就需要投入1.7万亿元,如果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

    齐政当然清楚这一点,要是有钱,也轮不到官方主动找上嘉谷了。

    齐政舒展着靠在椅子上,笑道:“我懂,需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保行业嘛。不过,一来,资本市场每天都有那么多热点投资机会,资本不可能也不会长期埋伏于一个还处在培育阶段的产业啊;另一方面,环保产业高投入、慢产出、高负债的特性,即使是我们嘉谷出头募资,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

    “得了吧,你们嘉谷的项目,不就是热点投资机会?我可听说了,前往你们海洋牧场考察的投资机构代表人数,比评估专家多了几倍。”胡其远说着一笑。

    这次轮到齐政打哈哈了:“前提是,我们投资的海洋牧场避开渤海这个坑。”

    “不要说其他投资机构代表了,渤海综合整治问题涉及辽、鲁、冀、津等多个省市,以及环保、交通、海洋、渔政等多个部门,各方如果没有下大决心整治,就算是我,也不敢亲眼参与其中。”

    “这个决心可以有。”胡主任说的很轻松。

    电话这头的齐政有些无语,又有些理解。

    正如对方说的,环保治理的资金来源肯定不只是公共财政拨款,主力肯定是来自社会投资。

    但是,环保产业本身属于重资产、重资本行业,而大部分环保产业直接关系民生,政府不会允许重利,那么,钱从哪里来?

    政府态度明确的很——给政策、给项目、给时间,就是没有钱。

    对于发改委来说,他也是有资格而且也有动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计划的。

    不重视环保不行啊!不谈公众对本国环境质量的关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就喜欢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

    这其实是针对那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譬如我国出口到南韩的活鱼,就遭到过长达45天的批批检验待遇,致使大量的活鱼死在码头,几乎无法再出口——人家就是盯着你的养殖环境等问题说事,你能怎么办?

    所以,哪怕是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也要加大发展环保产业的力度。

    当然,环境方面,大气环境将率先跨越质量拐点;但是受水环境恢复周期长和众多新型污染物的影响,各类陆域和近海水环境实现质量拐点的时间将更晚;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更大——国家的整体统筹基本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规划的。

    在没有选择的前提下,无论是环保部,还是发改委,都不会对现在即启动渤海综合整治攻坚有什么大想法,毕竟这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但是,当嘉谷关于海洋牧场的扩张计划出来,他们就淡定不能了。

    这个机会太好了。

    嘉谷海洋牧场这种兼顾环保和经济的项目,拥有更大想象力。恰好,嘉谷要跑马圈地,哦,是“圈海”,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区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

    胡其远本着一石数鸟的心思道:“渤海综合整治嘛,说到底也就四大行动:陆源污染治理行动、海域污染治理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环境风险防范行动。其中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都是海洋牧场的攻关目标,对吧。”

    “嗯。”齐政回答的不是很情愿。

    “那就对了。如果你肯将投资目标放在渤海海域,我们推动各方下决心启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阻力也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大的。”对方的语气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轻松道。

    一时间,齐政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感谢他们看得起,还是懊恼他们的看得起……

    这终究是需要系统性的考虑,齐政按捺住情绪,稳稳的道:“还是等我们海洋牧场的评估结果出来再说吧,步子能迈多大,终究还是成绩说了算。”

    胡主任的底气就更足了,笑呵呵道:“我倒是听说,专家组对你们海洋牧场的评价相当高……”

    齐政更无奈了,这明显是一直瞅着嘉谷的节奏。

    这一个个的,就不能矜持点吗?

    ……

    第779章 我加入的是什么农业公司啊

    王胜下工后,沿着深海工船上面供工人操作的走廊,行至人员住宿区。

    在人员住宿区外,不意外地看到室友何阁森在略显悠哉的喝着咖啡。

    从小何坐的位置看出去,钢铁骨架外,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倒也称得上是无敌大海景。

    小何也看到了王胜,举杯邀请道:“要来一杯咖啡吗?”

    王胜揉揉疲惫的脸,点头道:“来一杯吧,醒醒神。”

    小何轻车熟路地掏出杯子和打好的热水,给室友泡了一杯浓浓的咖啡,才关心问道:“咋了,工作不好上手?”

    王胜摇头道:“还行吧,主要是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真的多。真要说工作难度,我们部门的压力不大。”

    小何笑了:“船上的人员,谁不是在学习呢?不是你们部门压力不大,而是我们刚来,还没有被要求承担压力。”

    王胜灌了一大口浓咖啡,沉默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