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节

作品:《科技霸权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星辰科技虽然创建了一条从上游到下游,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然而到目前为止,华夏半导体依旧没有完全取代北美的霸主地位,主要原因并非技术不到位,而是因为人力资源匮乏。

    说来好笑,向来以人多著称的华夏,竟然找不到足够的工程师,来支撑半导体产业。

    然而这就是事实,起码四十万半导体工程师的人才缺口,已经令华夏企业纷纷打起身边邻居的主意,他们开出高薪,去日韩挖人,连作为华夏科技领域标杆的星辰科技,也挖了一部分。

    人才其实是一种霸权,根据2018年的数据,北美当年有超过六万名博士生毕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外国留学生。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北美那片土地上,云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大脑,想不发达都难。

    更恐怖的是,这六万多名博士,毕业后并没有返回家乡,其中百分之八十留在了北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星辰科技接受马斯克的挑战,公司未来二十年,甚至更远的时间内,就不要想着发展农业,发展量子了,至于深海探索这类兴趣活动,更是无法开展。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手。

    ……

    北美,华盛顿,白宫。

    “二十年!”马斯克面带微笑,对总统说道:“如果星辰科技接受我的挑战,将会给整个北美科研界,带来二十年的喘息时间。”

    “他们将会因为庞大而复杂的太空计划而焦头烂额,获得喘息机会的我们,却可以在电气领域,光学领域,化学领域,半导体领域,快速拉近和他们的差距。”

    “对付星辰科技这种级别的对手,最好的办法不是击溃,而是想办法缠住他们,不要让他们走的太快。”

    听完马斯克的解释,总统脸十分夸张的笑了起来,身上的肥肉一颤一颤。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超级天才,我就知道,你一定有办法对付该死的星辰科技!”总统亲昵的抓住马斯克肩膀,非常兴奋说道:“上帝保佑美利坚!你的计划实在太棒了,如果星辰科技陷入这场没有尽头的科研竞赛,我们就能趁机实现反超啦!”

    “唯一的问题是,仅仅依靠nasa储备库里的技术,我们就能拖住星辰科技那么久吗?我可是听说,那些华夏人非常能吃苦,今年春节之前,他们因为开发半导体计划,已经整整两年没有假期了。”

    “实在无法想象,二十二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没有任何假期,夜以继日的劳作,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可怕的华夏人,他们简直就像一群机器。”

    听了这话,马斯克笑着摇了摇头,“总统大人,请原谅我必须反驳你的观点,可怕的并不是华夏人,而是一种名为理想的信念,从星辰科技的创始人罗佳开始,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

    “至于我们在太空领域的技术储备嘛,您完全可以放心,以举国之力投入太空研发,和一个企业研究太空科技,完全是不同等级的存在。”

    “这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我们已经跑了半程,星辰科技却才刚刚出发,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算慢悠悠的走,也足以将领先优势一路保持到终点。”

    科技追逐者的囚徒困境,罗佳曾经专门讲过这个问题,路线相同的情况下,别的马拉松选手先出发,后来的你很难追上他们,因为你在奔跑的同时,他们也在发力狂奔。

    星辰科技需要调动几十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发力猛追,而北美只要一个几千人的小团队,就足以维持自己的领先优势。

    不公平,但这就是现实。

    第445章 抱歉 我们要在太空里建个电梯!

    头脑风暴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科学家们分成两派,一部分人支持太空计划,希望和北美死磕,直至扳倒不可一世的科研巨无霸nasa。

    而另一部分人意识到太空计划实在太冒险了,要把整个公司所有的科研力量扑上去,并且花费不计其数的资金,这样做得不偿失。

    罗佳没有表态,他认真听取每一个人的发言,并且在大脑中飞快的思考,分析大家的观点和思路。

    “大佬们今天很反常啊,都午夜了,还没有散会的迹象呢。”

    “听说是因为太空计划而发生争执,具体我也不懂,好像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会议室里气氛可紧张了,好多大佬都卷起袖子,脸色涨得通红。”

    “你们俩少在那嘀咕,赶紧把夜宵送上去,大佬们都饿了,等着吃馄饨呢。”

    不仅食堂的工作人员们议论纷纷,整个星辰科技,连带所有子公司,全都在翘首以盼,等待总部吹响进军太空的号角。

    毕竟在这个充满男性耿直气息的团队里,谁还没有星辰大海的梦想?

    想开发太空吗?

    废话,直男们早就想疯了好不好!

    然而理智却告诉他们,事情恐怕不简单,头脑风暴团开了整整一天的会,始终没有任何消息从会议室里传出,显然是出了什么问题,令大佬们无法下定决心。

    仿佛整整一天的分析和讨论,耗尽了大家的精力,吃过夜宵后,会议室里渐渐变的安静。

    所有人都把目光对准罗佳,毕竟无论头脑风暴团分析的再热闹,最终都是需要罗佳拍板决定。

    从某种程度来说,头脑风暴团也是罗佳的智囊团,负责提供各种意见,罗佳会综合考虑所有意见后,做出相对客观和理性的选择。

    清了清嗓子,罗佳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站起身,走上讲台,脸上挂着一如往常的微笑,而后敲了敲话筒,又试了试墨水笔书写是否连贯。

    做完这些之后,罗佳沉声道:“大家的想法和意见我都听到了,现在说说我的吧。”

    “太空项目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纷争,主要原因还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智慧是比金钱更稀有的资源,总部软件部加上硬件部,二十二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全部投入太空计划,再加上几万亿美元的资金,很可能最终得到的结果,只是在月球上留下一对脚印,何况我们还不是第一个。”

    听了罗佳的话,众人不禁苦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可谁会记住第二个?

    太空这条路,北美已经走过了,现在星辰科技投入那么多人力和资金,走别人走过的道路,怎么看都得不偿失,要是把精力和资金用在别的项目上,或许会更有价值,没道理一棵树上吊死不是。

    稍微停顿一下,罗佳紧接着又说道:“你们的顾虑我全都明白,现在让我们来换个角度思考。”

    “假设有一种技术,能够以每吨不超过两千美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向太空大规模运输货物,那么这种技术,是否值得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去开发呢?”

    听了罗佳的话,所有人都愣住了,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地球到太空,每吨货物运输费两千美元?

    这怎么可能,天方夜谭吧!

    “每吨运费才两千美元?我们岂不是可以造空间站了!?”

    “何止啊,运费如此低廉的话,殖民月球,殖民火星,全都会变成现实!”

    “当然要建造太空船,掠夺资源呐,月球这玩意儿就是个环绕地球的金蛋蛋,仅仅月海玄武岩中含有的钛金属,起码就有100万亿吨,更别提月壤中的大量氦3,那可是可控聚变技术重要的燃料。”

    “氦3好评!现在我们获取能源的方式是卡门涡街发电,然而卡门涡街发电只能在地球上使用,一旦离开地球就失效了,我们如果想让太空船飞起来,飞出太阳系,就一定要开发可控聚变!”

    所有人都激动的讨论起来,事实上,星辰大海之路最大的阻碍不是技术,也不是情怀,而是成本。

    一座大型空间站,或者殖民者基地的自重,少说也要几万吨,你总不能指望现有的火箭技术,一点点将基地发射到太空去吧,那要等到猴年马月。

    低廉的太空发射技术,将会改变宇宙开发鸡肋的现实,让开发宇宙变的有利可图。

    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当装满珍贵金属的太空船满载而归那一刻,星辰大海之路才会真正成为可以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而现在人类开发太空靠的是什么呢?

    情怀。

    北美的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好奇号火星车计划,这些计划耗资巨大的背后,并非没有利益,而是利益和成本不成正比,花掉一万亿美元资金,取得一千亿美元收获这样子。

    罗佳的想法很简单,太空项目不能靠情怀,必须拥有在未来实现盈利的潜能,才能把伟大的事业一直做下去。

    唰~

    大笔一挥,罗佳开始在白板上画草图,那是一架太空升降机,也就是俗称太空电梯的存在。

    此刻,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万千思绪在大家的心头,他们忍不住激动的想,历史终于走到这一步,难道传说中的太空电梯,将要在自己的手中成为现实?

    不得不说,罗佳真没有什么美术天赋,太空电梯在他的描绘中,就仿佛插在一只苹果上的牙签,底部与大陆连接,顶部是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大型空间站。

    草图画完了,罗佳拿着墨水笔沉声说道:“高度,三万六千公里,直达地球同步轨道,随着电梯高度不断攀升,内部重力会逐渐降低,当货物随着电梯到达终点站时,其自身的速度,将足以维持环绕地球同步轨道运动,因此同步轨道终点空间站,是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

    “在介绍太空电梯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太空电梯究竟是一座伫立于地面的巨塔,还是一条从轨道上垂下的悬链?”

    “明确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巨塔承受的是压力,而轨道悬链则是承受拉力的,两者属于不同的力学范畴。”

    稍微停顿,罗佳认真的说道:“毫无疑问,答案是后者,由于压力临界失稳点过低的缘故,太空电梯无法承受自重,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在地球同步轨道建立空间站,然后从空间站上垂下一根具备极限抗拉能力的导管,把地球和空间站连接起来。”

    “既然我们选择让太空电梯承受拉力而非压力,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来了,材料。”

    唰~

    红色墨水笔开始在白板上飞快写出推导公式,设太空电梯内部拉力,横截面积随距离的变化函数分别为t(x)和a(x)。

    随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dt=-pa(x)g(x)dx。

    其中,等效加速度g(x)是重力加速度与离心加速度的矢量之和…

    时间过了约莫半个小时,当复杂的推导结束,头脑风暴团惊讶的发现,原来超强度碳纤维作为太空电梯的辅助材料,性能上是达标的。

    群魔乱舞一般的卡门涡街发电阵列,就是用超强度碳纤维打造的,经受住了时间和强度的双重考验,值得信赖。

    你要问卡门涡街发电阵列为什么不用更强的石墨烯材料,很简单,研究卡门涡街发电阵列的时候,石墨烯材料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再说,石墨烯材料的价格相对碳纤维昂贵,拿来做发电阵列,有点大材小用了。

    虽然石墨烯没能投身到伟大的能源事业中,但这一次,它可以在太空电梯项目里,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

    由于太空电梯计划需要的抗拉强度实在变态,需要对石墨烯展开进一步优化,打造出石墨烯纳米管。

    如此一来,太空电梯的材料问题便解决了,骨架用石墨烯纳米管,辅助材料和升降机本体,使用超强度碳纤维。

    “除此以外,我们还面临一个问题,升降机从地面一直爬升到三万六千公里高度,显然需要强大的动力,说来也巧,我们手里刚好有个叫做超声波电机东西,超声波电机的外号,可是叫太空电机呢。”罗佳笑着说道。

    当听完这段话,会议室里直接就炸了,科学家们兴奋到无以复加,激动的几乎流下热泪。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有技术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不知不觉中,建造太空电梯的三大关键技术,已经躺在星辰科技的技术列表中,除了石墨烯纳米管,其他的直接就可以拿来用。

    罗佳伸手示意大家安静,由于刚才疯狂的庆祝,此刻会议室里实在太热了,罗佳拉开窗户,让初春的冷风灌入,帮助大家清醒过热的头脑。

    “虽然我们手里有建设太空电梯的关键技术,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个计划依然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我们需要一种运载火箭,造价和运力不低于马斯克的超级猎鹰。”

    “我指的可不是已经连续多次发射成功的重型猎鹰,更不是猎鹰九号,而是马斯克的下一代火箭,还在进行测试的超级猎鹰。”

    “有了廉价的大型运载火箭,我们才能把太空站分批送入地球轨道,然后从轨道上垂下一根石墨烯纳米管。”

    “到了那时候,全世界都以为,我们发射的是火箭,其实呢,我们发射的是电梯。”

    “全世界都以为,我们建造的是空间站,其实呢,我们建的是电梯。”

    “全世界都以为,我们接受了马斯克的挑战,要对抗他的星链计划,其实呢,去他妈的星链计划!我们要整个太空!”

    第446章 机床 电推进 欧空局的专家

    全场爆发出无比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被罗佳的太空电梯计划惊呆了,相比功能强大的太空电梯,火箭,航天飞机,卫星网络,这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空间科技,简直弱爆了好不好!

    人类早在1969年就已经证明过,自己有能力走上太空,但为什么直到今天,太空依然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去太空一次的费用,实在太他喵的贵了!

    砸几百亿美元下去,只为听个响,在地球同胞面前炫耀一番,这种面子工程罗佳可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