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87节

作品:《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中年女人笑道:“这汤里的豆腐特别嫩滑,豆香味也足,特别好吃。”

    “好吃是好吃,但这汤里,我感觉更好吃的是白菜。”

    中年男人用汤勺舀起一勺白菜:“这白菜吃起来有一股甜味儿,还挺好吃的。”

    “会吃。”

    李逸笑着夸赞了句,随即才笑道:“这是津门西郊李楼的黄牙白,黄芽白菜里最好吃的一种。”

    “黄牙白?”

    中年男人听得疑惑:“是白菜的品种吗?”

    “其实就是叶子的颜色。”

    李逸解释:“你平时去超市里买菜,是不是能看到两种白菜,一种是绿叶的,一种是黄叶的?”

    “对!对!有的叶子绿,有的叶子黄。”

    中年女人点头道:“但白菜不都是越往里越黄吗?把绿叶掰完以后,里面就是黄色的。”

    “没错,原理是这样的。”

    李逸笑道:“一般市面上的白菜,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绿叶的,通常叫绿叶白菜,也叫青帮菜。

    另一类就是黄叶的,也叫黄帮菜。

    但其实这两种都是白菜,只不过生长时间不同。

    黄帮菜属于早熟品种,夏季播种,秋季上市,只长两个月就成熟了,叶子的叶绿素含量低,所以叶片发黄。

    因为长的时间短,所以这种黄帮白菜的叶片比较薄,肉质细嫩,粗纤维比较少,口味清淡,还会带点甜味。

    把它外层的叶子都去掉以后,取出里面的心,就是市面上的娃娃菜了。

    这种黄帮白菜比较适合用来清炒,或者炖肉,涮火锅也特别好吃。

    而绿叶白菜的生长周期就比较长了,最少也得长三个月,属于晚熟品种。

    别看只差一个月,但就是这一个月,就能让白菜积累更多的叶绿素,让叶子发绿。

    这种绿帮菜的叶片比较厚,粗纤维也比较多一些,更适合用来腌制,做成咸菜,辣白菜,酸白菜。”

    听着李逸的解释,中年男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但一旁的中年女人却提出了质疑:“照你这么说,那这黄帮白菜市面上也很常见,不是买不着,为什么你就卖得这么贵?”

    中年男人闻言,赶忙打圆场:“贵是贵了点,但好吃啊!李师傅,我也用超市买的黄帮白菜做过三福汤,也没有你做的好喝,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逸没有在意,笑道:“我刚才不是说了么?因为我用的是津门西郊李楼的黄牙白。”

    他顿了下,耐心解释:“黄帮白菜是夏季播种的,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量也高,所以黄帮白菜就会吸收更多的水分,而且让包心长得很紧凑,让体内的含水量更高,来应对蒸发。

    这就导致黄帮白菜的水分更多,吃起来更脆爽,可也没有绿帮白菜那么容易储存。

    绿帮白菜一般是秋季播种,冬季上市。

    秋天的温度比较低,蒸发量也没有那么高,所以绿帮白菜的水分就相对少很多,而且包心也比较松散。

    包心松散,就会导致白菜缝隙间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气室,在冬天就会变成保温层,让绿帮白菜更耐储存,即便放在室外受冻了也可以吃,而且一直放到开春都不会坏。

    但黄帮白菜的包心紧实,水分多,冬天就更容易结冰,更容易冻伤。

    所以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想要储存黄帮白菜,都不能让黄帮白菜结冰。

    北方储存黄帮白菜,一般都会放进地窖里。

    地窖里的温度比较高,在冬天也能保持在零上一二十度,能让白菜不至于结冰。

    不过黄帮白菜水分足,被采摘下来以后,就很容易腐败。

    所以在京城和津门地区,会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储存黄帮白菜,就是入窖壅培。

    这是《本草纲目》里记载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往地窖里铺一层肥料,比如马粪、牛粪等食草牲畜的粪肥。

    然后把采摘下来的黄帮白菜插进粪肥中,让它继续生长。

    有养分供给,它的包心就会慢慢萌生芽菜,充满菜心。

    因为地窖里见不到阳光,所以它长出的芽菜没有经过光合作用,就是嫩黄色的。

    这种在地窖里生长出来的黄芽白菜,极为鲜嫩,叶柄色白如象牙,叶片嫩黄,而且味道十分甘甜,是最顶级的黄芽白菜。

    也只有用这种方法长出来的黄芽白菜,才能被称之为黄牙白。”

    听着李逸的解释,在场所有人都听懵了。

    “还有这种白菜?”

    中年女人感觉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但直播间里,却有津门地区的观众站出来证明了李逸的说法。

    “我就是津门人,我听我爸说过,以前冬天的确有人这样藏白菜,那时候我们家里都还有地窖。但现在买菜方便了,冬天也有大棚,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新鲜菜,就没人再这么搞了。”

    “津门人飘过,好么,一下勾起我的童年回忆了,我小时候回姥姥家,就吃过这种黄牙白,别提了!给我吃美了,再后来我就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白菜。我还纳闷了,怎么现在的白菜都没有以前那味儿了,原来是因为我小时候吃的是黄牙白啊!”

    第95章 家乡的水

    “原来是这样。”

    中年男人明白了缘由,好奇问:“这种黄牙白,只能在津门那边买吗?魔都那边有卖吗?我打算买一些回去。”

    “这我就不清楚了。”

    李逸笑道:“现在种黄牙白的农户比较少,因为要建恒温地窖,投资很大,产量也低,普通农户种不了。

    我是从一个批发蔬菜的老板那里打听到,津门那边有一个小厂在种这种黄牙白。

    你要是想买,我给你个电话,找那个老板订一些就好,但这种黄牙白的成本比较高,价格可能也比较贵,一斤可能得几十块,甚至上百了,这点得给你说清楚。”

    “没关系。”

    中年男人笑道:“只要东西够好,卖贵点也是应该的,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那就好。”

    李逸拿出手机,念了一串号码。

    现场收音将他的话清晰的收录了进去,但在卫星车里,王恬却让导播把这段声音掐掉了。

    在节目里出现私人信息是违法的,要是被人举报就惨了。

    不过她马上就向助理吩咐:“李逸报的这个号码,你跟对方联系一下,就说我们节目愿意免费给他打广告,问他愿意不愿意把电话挂在我们节目上。”

    与此同时,正在好奇听着李逸报电话号码的节目观众,发现节目组居然把这段静音了,顿时纷纷发着弹幕吐槽了起来。

    “怎么把声音掐掉了?”

    “别啊!我还打算记一下,去买点回来尝尝呢!”

    “干嘛把声音掐掉啊?这不也算是助农吗?”

    “这是商机啊!一斤上百的白菜,那不得赚死?有没有谁想合伙投资的?”

    “笑死,还真有人做白日梦,想种白菜发财?想屁吃呢?你能看到的商机,人家资本会看不到?眼瞅着能赚的钱,资本会留给你?”

    “有谁会读唇语?能不能帮忙看看李逸报的号码是多少?”

    把电话留给中年男人后,李逸收起手机,笑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了。”

    中年男人笑道:“其实就是想问问你这汤是怎么做的,我作为一个泰安人,还是第一次喝到这么好喝的三福汤,而且还是在外地,就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说明你想家了。”

    李逸看了眼汤盆:“想家是一种味道,很多人离开家乡太久,记忆都模糊了,但还能记得家乡的美食。”

    “是啊!”

    中年男人有些动容:“我好多年没回老家了,但有时候做梦,还能梦到和老家的朋友一起爬泰山,采蘑菇,喝泉水,就像小时候一样。”

    李逸一笑,问:“那你喝出这汤里有松莪的味道了吗?”

    “嗯?”

    中年男人一愣,赶忙喝了口汤,仔细品尝了一下,惊讶道:“还真是莪子的味道啊!怪不得我喝着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又说不上来。”

    松莪是泰山特有的一种菌菇,专门生长在松针腐朽、土壤肥厚,荒草茂盛的泰山深处。

    它又叫松蕈、松菇或者松口蘑,有种特有的香气。

    李逸解释:“这汤就是用松莪和素高汤一起炖,然后加泰山长寿泉的泉水做出来的。”

    “长寿泉的泉水?”

    中年男人吃了一惊:“不是,你为了做这汤,还真把泰山的泉水弄来了?”

    李逸笑了:“这道汤原料就这么三样,要是用其他的水,那还能算正宗吗?”

    “有心了,真是有心了。”

    中年男人有些感动:“谢谢你啊!没想到我居然在京城喝到了家乡的水。”

    “应该的。”

    李逸开玩笑:“只要你不觉得这钱花亏了就行。”

    “不亏,绝对不亏!”

    中年男人笑道:“能在故宫里吃到这么正宗的豆腐宴,已经值了!”

    听着他们的交谈,直播间观众也都渐渐转变了想法。

    “要是这么说的话,那还真不算贵,毕竟连水都是空运过来的。”

    “这可是故宫啊!烤肠都卖12一根!”

    “能在外地吃到正宗的家乡味道,真的花多少钱都值了,我在鹰国留学,我做梦都想吃一份正宗的担担面,都快想疯了。”

    “真的,出来上学才知道,机器面是真的难吃,在外面想吃一碗正宗的手工面,简直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