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707节

作品:《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可他们越翻却越心凉,因为李逸的论据全都是出自他们手中的资料里,根本无法反驳。

    台上的李逸没有停止,还在往出抛着铁证:“《三国志》成书之时,是在2世纪末期,也是霓虹国的应神天皇时代。

    当时,我国处于五胡乱华的战争中,很多国人通过朝先半岛逃难,逃到了霓虹国境内。

    从2世纪末,到3世纪末,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从应神天皇到仁德天皇,都在努力吸纳我国的移民,并且主动派遣男女织工前来我国的吴越之地学习绢纺技术。

    应神天皇还下诏,给移民过去的我国纺织工人赐姓为波多公,也就是hata。

    这个字是汉语中的秦字,在霓虹语中,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织布人。

    到了4世纪的允恭天皇时期,允恭天皇将织绢工人集中到了一起,再次赐姓为服部连。

    而这些工人就是霓虹国豪族大姓,服部家族的前身了。

    霓虹国历史上的忍者之神服部半藏,就是出自这个家族。”

    台上李逸还在讲着,台下一直坐在河野山俊身旁的新井淳太却突然暴怒起身,指着李逸喝骂。

    同声翻译耳机中传出了翻译的声音:“你胡说!”

    第827章 袴褶

    李逸确定,新井淳太说的肯定不止这一句。

    因为他听得清楚,新井淳太嘴里那一串话中夹杂着好几个八嘎,只是同声翻译不好翻译罢了。

    新井淳太的确骂了一连串脏话,此刻的他已经快要气炸了。

    他作为西阵这一支新井家族的族长,是看过族谱的。

    他祖上正是因为和服部家族通婚,才开始进入纺织行业的。

    从小到大,他都自认为是最纯正的霓虹国人,并且为之自豪不已。

    所以,他不管走到哪里,哪怕是出席这样的正式场合,也会选择穿最传统的霓虹国羽织袴。

    他认为,这是一个纯正霓虹国人所应该做的。

    但如果李逸说的是真的,那就说明,他的体内流着一半华国人的血。

    这对他而言,是一种侮辱!

    看着他暴跳如雷的样子,台上的李逸却波澜不惊,只是静静的看着他,眼神不屑,就像是看着一个小丑。

    等到他被河野山俊拉住,愤懑的坐回去后,李逸才淡淡开口说道:“你可以反驳我,但我劝你在反驳之前,先查查书。

    因为这些情况不是我随口瞎编的,是明明白白记在你们自己的史书上的。”

    听到耳机中翻译后的话,新井淳太回头看向了河野山俊,咬牙问:“他说的是真的吗?”

    他一辈子都在研究织造,没看过多少书。

    河野山俊看着他憋屈的样子,张了张口,沉默了下,才轻轻点了点头。

    新井淳太如遭雷击,愣了半晌,才慌张的看向了后方的代表团。

    后方代表团众人看着他,眼神复杂,但却都点了点头。

    看到这一幕,新井淳太就像是失了魂一般,愣了几秒,才缓缓的转回了身去。

    看着他失魂落魄的坐在椅子上,不再开口,李逸扯了扯嘴角,随即就收回了视线,再次让工作人员切回了霓虹国的发言资料,继续说道:“各位评委,我方提交的云锦织造技术是和织锦技术一脉相承的,有着清晰的发展轨迹。

    3世纪的东晋时期,国都定于金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当时这里还叫建康。

    东晋政府在这里成立了锦署,专门管理织锦,金陵云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蓬勃发展的。

    在当时,金陵锦署就已经掌握织金锦的织造工艺了。

    这是从建康都城遗址中发掘出的织金锦,可以看到它所用到的金丝已经比头发丝还要细了。

    霓虹国的资料里列出的用金属线作纬线的织物,出自金玲冢,织物所处的时期是5世纪末到6世纪初,和建康都城遗址里的织金锦相差三百年。”

    在李逸讲解的时候,台下的新井淳太一直端坐在椅子上,面色变换不定。

    忽然,他猛地起身,指着李逸呼喝了起来。

    李逸再次被打断,于是皱眉回头看向了他,眼神不悦。

    “你是在胡说!”

    耳机中传出了同声翻译的声音:“如果像你说的这样,那我们霓虹国所有的丝织技术,就都是从你们华国学去的吗?

    你这个傲慢的家伙!你们华国人总是喜欢贬低邻国,好衬托你们的伟大!

    我们霓虹国也是有着上万年历史的国家!我们大和民族也有着无数智慧的前辈和英勇的英雄!

    我绝不允许你这样污蔑我的国家!我的民族!”

    看着他义愤填膺的样子,李逸神色平静,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我从来没有污蔑过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我说的都是事实。”

    李逸看着他,眼神悲悯,像是看着一只可怜的猴子:“贵国深受我国文化影响,这是事实,你要反驳,也需要拿出确凿的证据来才行,不要意气用事。”

    看着他的眼神,新井淳太愈发暴怒了。

    就是这种把别人当蛮夷的眼神!华国人永远都是这么傲慢!让人讨厌!

    “你要证据!我就给你证据!”

    新井淳太直接将身上的羽织脱了下来,双手举在面前,忿忿说道:“你口口声声说我国窃取了你国的文化,但这套纹付羽织袴,就是我国自古以来独有的服饰!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李逸看着他,眼神中的悲悯愈发浓重了,还多了一丝戏谑。

    摇了摇头,李逸才冲他笑问:“你既然选择在这样正式的场合穿这套纹付羽织袴,显然是很喜欢它,对吗?”

    “当然!”

    新井淳太像是找到了自信,昂起了脑袋,傲然道:“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李逸笑了笑,才继续问他:“那你知不知道,你这套羽织袴的原型叫做袴褶,是3世纪之后,我国西晋时期的男性常服?

    你这套羽织袴,就是贵国在那个时期,从我国学去的。”

    “胡说!”

    新井淳太愤怒的瞪着他,呵斥:“原来你们华国人就是这么抢夺别的国家的文化的吗?

    把别人国家的文化说是你国的,就堂而皇之的占取,简直无耻!”

    他在这边大吼大叫,就连评委都有些看不过去了,敲击话筒让他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李逸却不着恼,只是微微笑着,等他说完才说道:“袴,跨也,两股各跨别也。褶,袭也,覆上之言也。

    我国东汉时期史游所著的《急救篇》中就记载了襜褕袷复袴褶裈等等的衣制。

    鄂省的马山楚墓里,也出土过棉袴,是战国时期的物证。

    但按照古汉族的礼制传统,袴是不应该外露的,大都会遮挡在裙裳或者深衣的下面。

    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开始有了短衣长裤外穿的打扮。

    不过因为和礼制不合,这种袴褶服装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认可。

    后来,以汉族服饰为主导的华夏服饰体系在东汉时期定型,一直沿袭到三国西晋,被称为汉魏衣冠。

    到这个时候,袴褶都还没有形成潮流。

    一直到五胡乱华的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失去了对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掌控,导致中原衣冠缺失,北方地区才开始以袴褶为主要服饰。”

    说着,李逸用激光笔示意,投影幕布上就出现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分别是一套男子袴褶和一套女子长裙,虽然有所朽坏,但还是能看到完整的样式。

    “这是我国4世纪南朝时期的常服,一套男子袴褶,一套女子左衽长裙。”

    李逸再晃激光笔,切出了一张照片:“这是你国在本州古坟发掘出的埴轮陶俑,有男有女。

    你可以自己看看,这些男俑身上穿着的是不是袴褶?女俑穿着的是不是左衽长裙?”

    第828章 汗流浃背了吧?老弟!

    新井淳太看着投影幕布上的两张照片对比,张了张口,却什么也没说得出来。

    只要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照片中陶俑身上穿着的衣服,和另一张照片里的衣服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分别。

    在这种确凿的证据面前,任何反驳的话语,都显得徒劳无比。

    沉默半晌,新井淳太沉着脸重新开口:“我不是学者,没办法考证你所说的这些是真是假,但我可以确定,西阵云锦的确是我新井家族先辈创作的,我可以用新井家族的荣耀发誓!”

    “先别急着立誓,不然可不好收场。”

    李逸笑道:“你们刚才在资料里讲了西阵织的蓬勃发展,但你们有很多没讲到的地方,我给你们补充一下好了。”

    说着,他就示意工作人员把霓虹国的资料调了出来,对照着上方的资料内容讲解了起来:“在你们的资料里,列举了很多在平安时代后半叶织造的织物文物。

    比如大舍人之绫,大宫之绢等等,它们都收藏在你们的寺庙和正仓院里。

    但你们还有很多织物没有罗列出来。

    比如法隆寺收藏的蜀江锦,神户寺收藏的蜀江小幡,正仓院里收藏的凤纹锦扶手,还有一系列纹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织锦都是从630年到894年这264年里,霓虹国大规模吸收我国文化的证明。

    这两百多年里,是我国的隋唐时期,丝绸织造技艺也随着大唐盛世达到了彼时巅峰。

    霓虹国在这两百多年里,先后向我国正式派遣使节17次,并且携带了大量的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到我国学习。

    这些使团在回到霓虹国后,对霓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掀起了一场仿唐文化的热潮。

    霓虹国的纺织业发展,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遣唐使带回了当时最先进的织造技术,大舍人之绫和大宫之绢,还有你们没有列举的唐绫,都是那时候传入霓虹的。

    一直到现在,霓虹国仍在用绫、罗、绸、絁、臈缬这些汉名来命名丝织品,就是沿袭了当时流传下来的习惯。

    从那之后,霓虹国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和我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