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宋有点怪 第130节

作品:《这个北宋有点怪

    “杨家需有人坐镇着。”

    “但你的身体……”穆桂英有些担心。

    “好着呢,天天仙家蜂蜜吃着,暗疾早没有了。”佘老太君现在的气血比起前年来,那真是好得不行。她神情骄傲地说道:“就算此刻跳出条大虫,老身不用兵刃,三息间就能活撕了它。”

    一柱香后,穆桂英和杨金花共乘雪犬傀儡,出城去了矮山。

    无数的行人看到了这一幕。

    也就在穆桂英上了矮山后,今日殿议终于退朝了。

    关于今日大臣们究竟讨论了什么,百官都都三缄其口。

    不过陆森一人斩敌十万西夏人这事,还是在汴京城传开了。

    兴奋者有之,崇敬者有之,觉得杀戮过重者亦有之。

    同样,穆桂英上矮山这事,也传到了文武百官的耳中。

    汝南郡王当场就笑了起来,在书房中自言自语:“佘老太君不倒,这杨家就倒不了。”

    庞太师和八贤王等人,也是佩服之色。

    倒是一众言官,听到这消息表情不算太好。

    待到第二日,早朝再开,赵祯额头上绑着一块湿巾,熬的是冷井中的寒水,这样子能让他脑袋不那么疼。

    “穆大元帅的事情你们也应该听说了,杨家这是要与陆真人共进退了。”赵祯的语气极是委屈:“我们没有想着要对陆真人怎么样,反而是在想着,如何不恶了他。”

    文武百官皆是苦笑。

    昨天他们讨论了大半天,确实是想把陆森给召回来,但并没有存什么坏心思,只是单纯觉得,让陆森这么继续杀戮下去,可能会有违天和。

    明着说是担心影响陆森心性,但其实还是为了他们自己。

    他们怕陆森偏离了仙道,不能再修行了,那以后仙果也就没有了。

    现在朝庭百官们的身体都挺好的,人人几乎至少食过一枚仙果。

    矮山的果子,就是他们身体健康的安全保障线。

    他们后半程,讨论的内容已经与陆森没有太大关系了,就是在考虑,召回陆森后,该派谁去交接监军之职。

    有很多人选,可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

    监军的权力很大,战事结束后,必定能高升,所以无论哪一派系,都想把自己的人顶上去。

    文武百官为这事吵得挺久。

    赵祯在龙椅上看着文武百官又吵了起来,他便感觉自己脑袋更加剧痛了。

    忍了好久,见下面如菜市场差不多,都没有个消停,即使是老好人脾气的赵祯也终于忍不住了,在剧痛的驱使下,他拍着龙椅怒吼道:“都别吵了,你们既然没有个决断,那就由我来。柳船字,由你去当监军,把陆真人替换回来。反正你和陆真人也算熟悉。”

    公公柳船字在一旁微微弯下了腰,表示尊令。

    而文武百官们也停止了争吵,他们其实也明白,在没有足够利益交换的情况下,三个大派系之间是谁也不愿意退让的。

    但现在官家把事情给揽过去了,那无所谓。

    反正这个监军之位,不落在其它人手里就好。

    包拯在下方和八贤王交头接耳:“官家难得硬气了回,少见。”

    八贤王很无聊地叹了口气:“昨天官家就应该如此,凭白浪费了大好光阴。”

    不管怎么样,新监军人选算是出来了。

    同时全京城也知道了这事。

    穆桂英坐在凉亭中,看着花海,笑道:“虚惊一声,官家和文武百官皆没有针对森儿的意思,等我泡多两天温泉,也该回家了。”

    “那么急着回去做什么?”杨金花在一旁不舍说道:“就算快马加鞭,等柳公公去到永兴军路,再等官人回来,怎么着也得十天以上,娘亲你就再多住几天呗,等女儿好好孝敬你。”

    穆桂英内心大是感动,但俏媚的脸上却是调笑,说道:“其实女儿你巴不得森儿快些回来,然后把我扫地出门吧。”

    杨金花嗔道:“哪能啊……娘亲你在这住一辈子都没有问题的,官人不会在意。”

    “他不在意,但我杨家的风评就全完喽。”穆桂英白了自己女儿一眼,然后正色说道:“这次森儿杀戮敌军十万,却没有被文武百官针对,我想着应该是你最近一段时间的努力起到了作用,做得很好,继续下去。女子以色娱人终究只是邪门歪道,只有那些能与自家官人同进退,能帮得上他的女子,方可受长久宠爱,要记住了。”

    杨金花使劲点头。

    而在永兴军路这边,大军休整了近六天,士气这才回转不少。

    折继闵正打算让大军在这两天内启程,结果满脸疲劳之色的驿站信使,将一份书令放到了他面前。

    “这是中书令?”

    中书令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官家的话更管用。

    毕竟皇诏是可以拒的,但中书令不行……这里面盖有庞太师,八贤王,包拯,司马光等重臣的印章。

    折继闵愣了下,随后拆开,将书令看完,他松了口气,然后这才去找了陆森。

    “妹夫,朝廷来令,召你回东京,新监军乃是宫内监事柳船字。”折继闵笑道:“朝廷似乎没有追究你杀戮过甚的事情。”

    陆森无奈地笑了下,杀敌太多反而被自己人忌惮的,他也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想想这是北宋,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如此,回春幡我得带回去了。”

    回春幡只有陆森能拿得了,其它人碰都碰不到,留在这里不能移动,随着大军进发向前,它就没有作用了。

    因此倒不如带回到汴京城中。

    “这是自然。”折继闵也没有想着留下陆森的回春幡,他拱手说道:“妹夫不需要担心我们,敌人少了十几万步兵,光靠两三万的骑兵守城,他挡不住我们的。你就在汴京城里享受,再等着我们大捷,抓获西夏国相的消息吧。”

    两人正说话间,旁边突然又冲过来个驿站信使,这满身尘土,将手中的书信交给了折继闵。

    折继闵打开,脸色突然被愣住了,然后他将书信交给了陆森。

    陆森看完,也无奈了。

    原来新监军柳公公到了西安,当时天色已晚,便找了间旅店睡觉,结果第二天负责护送的侍卫们发现,柳公公不见了,大活人不翼而飞。

    现场还留下一封书信。

    第0093章 伏兵

    柳公公人不见了?

    对于柳公公这人,陆森熟归熟,却没有什么亲近的意思。

    他这人不太喜欢社交,除了少数几人,比如说展昭,汝南郡王,曹家兄弟等等外,其它人他是很少主动去沟通的。

    更别提柳船字是宫里的人,陆森现在甚至算得上半个皇亲国戚,若再与柳船字熟络,那估计赵祯都不会太放心。

    “不是说还留有字条吗?”陆森把书信递回给折继闵,问道:“字条的内容是什么?”

    “让你去某个地方见他们,否则就杀了柳监军。”折继闵无奈地摆摆手。

    陆森露出惊异的表情:“居然拿柳公公来威胁我?他们的脑袋里灌泥浆了吗?”

    要是用杨金花,赵碧莲等自己的亲人威胁,陆森自然是二话不说,直接去他指定的地方。

    但柳公公……那还是算了吧。

    陆森没有圣母到为一个自己不是很熟的人去冒险,特别还是对方明摆着要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

    他们绑柳公公的原因,陆森很清楚……因为现在强人想要在汴京城绑陆森的人,十分困难。

    汝南郡王暗中派了不少好手保护赵碧莲,而杨金花自己本身就武艺高强,特别最近天天喝着蜂蜜水练武,功力成长速度比以前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加之汴京城又是主动,真敢来绑人,几乎就是闯龙潭,入虎穴的感觉。

    绑不到陆森的家人,就只能来绑柳公公了。

    “而且,柳监军消失得太蹊跷了。”折继闵冷冷地哼了声:“重重保护之下,大活人不翼而飞,很难让人不想到某些事情。”

    “我也这么觉得。”陆森没有再把柳船字的事情放在心上,他看看不远处的回春幡:“可惜这幡我要回收了。”

    “我明白的。”折继闵也觉得很可惜。

    陆森那种有条件限制的,可怕的杀人能力尚且不说,但他这种医人白骨的疗伤仙术,真的很厉害。

    只是可惜,旗子带不走。

    刚才他们试过了,这幡只能插在泥土里,他们甚至试过将泥土挖一大块,想连土带幡旗一起放到板车上,结果也是不行。

    回春幡很古怪,你把他周围的地挖了,它还是会立在原地,穿过泥土,悬浮在半空中。

    就像其它人无法触摸到它一样,泥土其实也不是用来固定,它根本就不需要固定自身。

    陆森走过去,把回春幡放入系统背包中,随后对着折继闵说道:“那我先回京了,柳公公的事情,就劳烦你派些人手处理下。”

    “我晓得的。妹夫你一路也要小心些。”折继闵轻轻拍了下陆森的肩膀:“现在你名声渐显,垂涎你仙人身份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求而不得的情况下,定会有人挺而走险,就如同柳公公之事。”

    “我有点自保之力的,倒是广孝,你们这边得小心些,战场上,刀箭无眼。”

    折继闵哈哈一笑:“放心,你之前送了我一批神兵,又帮着灭了西夏的十万精兵,再打不赢,我自个都没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有信心是好事,但还是别轻敌了。”陆森笑着说道:“我在京城里等着你大破兴庆府,再入京受勋爵,届时我请你大吃大喝。”

    “好,等入京了我定会去找你蹭吃蹭喝的。”

    两人相视一笑,随后折继闵带着折克行走了,而陆森则在皇城司的保护下,骑马往西安的方向,再折西行,便可回至汴京了。

    一路上,皇城司的人把陆森护得死死的,但陆森明显也能感觉到,皇城司的人不再像来之前那么想与他亲近了,而是更多了一份敬畏在内。

    陆森很清楚,这是他用巨轮车死大量西夏兵的缘故。

    谁都不想和个杀星走得太近。

    三天的时间,从庆州到西安,再出了城,往官道上走。

    离了西安城后,便能看到葱郁的青山在道路两边延绵开来,春天来到西安附近了,只是难到庆州城。

    官道上偶遇商队,皇城司十五人在前方开路,黑帽黑衣,煞气腾腾,见者无不心惊,连忙把路让开。

    得益于此,陆森回京的速度很快,四天时间,便离汴京城只有两百多里路了。

    沿着汴水河旁的官道,一行人下意识放慢了步伐,因为离目的地近了,心情放松,便有闲情逸致欣赏起河道旁的春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