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宋有点怪 第280节

作品:《这个北宋有点怪

    怪不得,原来是犯众怒了。

    不愧是包拯,真刚。

    这政议,算是捅到所有官员的痛处了。

    估计连庞太师都不想再帮包拯了,毕竟据陆森所知,庞家至少有良田千亩,这还是明面的。

    包拯这是想要把土地兼并的弊政给解决了啊。

    陆森佩服之余,也回过神来:“等等,我有些不明白,包拯被贬桂郡,和我有什么关系?三位长辈这么急着催我回来,为了什么?”

    “包拯被贬,枢密使暂时无人顶替,本来应由狄青接任,但最近有传闻,狄青家黄狗头生双角,有蛟龙之象。所以现在狄青称病,闭门不出。”

    陆森听到这里,觉得脑袋有些发蒙,这事怎么还发生了啊。

    不过他想想:“这亦与我无关吧。”

    “然后这是三天前的消息。”汝南郡王深吸了一口气:“西夏奇袭兴庆府,城破。折家元帅,折继闵战死。”

    陆森深吸了一口气,这消息冲击力确实是有些大。

    他和折继闵亦算得上是朋友,还算是亲戚,并且好不容易打下的兴庆府,之前为了这战略要地,前后死了多少士卒才拿下来。

    “王介甫之前和折家在兴庆府建堡练兵,颇有成效,不敢说固若金汤,但至少不会是随便能打得下来的。”陆森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况且西夏本就不擅长攻城,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以折元帅的能力,怎么会被人打下兴庆府。”

    犹豫了一会,汝南郡王说道:“主要是前段时间,司马相公与朝中数位老臣,同去了兴庆府旁的回春苑。”

    “回春苑?”

    “就是贤婿你留下来的那道幡子。”汝南郡王解释道:“折家以它为中心,建了个养身的庭园。让那些久病不治的百姓和达官贵人们去治疗。”

    这回春苑生意不错,百姓去治疗,只收个两三枚铜币,达官贵人则收多些碎子。

    本来生意做得挺好,但汴京城的老臣们听到这事后,感觉自己身体渐差,便‘请假’去那里休养。

    渐渐去那里的老臣越来越多。

    这也没有什么,能赚点钱对折家来说是好事。

    真正要命的是司马光前段时间做了兴庆安抚使,去到哪里一看,便觉得:不行,如此多的朝廷重臣在这里休养,你居然不派重兵把守?要是被人一锅端了,便是朝廷极大的损失。

    当下利用安抚使的特权,调动了兴庆府大量的士卒从城里出来,拱卫回春苑。

    结果……恰好西夏人来袭,这都没有来得有侦察到敌军,就直接被一波重骑与步兵的配合冲锋阵给灭了。

    折继闵元帅身死,司马光与大量的老臣成为俘虏。

    这事暂时还只是秘密,没有在京城传开,但估计也掩盖不了多久了。

    “所以想让我去帮你们抗敌?”陆森冷笑了声:“泰山你觉得可能吗?”

    汝南郡王摇头,然后颇是不好意思地说道:“曹太后拟旨,让杨家佘老太君,穆元帅两人五日内挂印,统领西南厢军,设法夺回兴庆府和回春苑。”

    陆森愣了好久,然后看着汝南郡王,脸上满是讥讽:“泰山,你们赵家还能要点脸皮吗?”

    汝南郡王一脸的尴尬。

    第0212章 滑稽兽

    若是别人这么指责,汝南郡王脸都不带红一下的。

    但指责他的人是自己的女婿,又是个修行之人。这地位和亲近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说的话,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他脸上满是尴尬,嘴唇动了动,说道:“唉,我也知道这么做确实是有些丢脸,但贤婿你也清楚,现在我们赵大这系,说不上话的。也就只能赚赚钱,过过富贵日子这样。”

    陆森呵了声,说道:“那我要去趟杨家了,问问她们是个什么想法。”

    “去吧去吧。”汝南郡王巴不得陆森现在就离开,他实在是有点怕自己这个女婿把满肚子气,发在自己身上。

    从汝南郡王府出来,陆森先带庞梅儿去了庞家大门口,说道:“你先回家陪陪长辈子,我去杨家看看。”

    嗯,庞梅儿点头,笑了下后,便进到庞家的大门。

    而陆森则赶去了天波杨家。

    负责守门的人依然是老齐,他见陆森先是瞪大眼睛,随后眼睛发亮:“姑爷,你来了?”

    然后他向陆森后边看了看,问道:“小娘子没有跟来?”

    “岳母的信里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我们以为不是杨家的急事,所以就让我带着梅儿回来。”陆森叹了口气。

    两人进到大门里,老齐立刻顺手把大门给关上了,然后引着陆森往后堂走。

    杨家依然如之前那么萧索,只有寥寥几个仆人在干着活。

    陆森坐在椅子上一会,佘老太君和穆桂英两人联袂而来。

    都是自己人,两位长辈坐下后没有说什么客套话,穆桂英直接说道:“森儿,看你之前的飞行器是直接进汝南郡王府的,现在你又急急赶过来,应该知道事情大致缘由了吧?”

    陆森点头,问道:“文广的情况如何?”

    穆桂英脸色一黯,没有说话。

    佘老太君缓缓说道:“下落不明,兴庆府陷落,多半也是凶多吉少。”

    陆森长长地叹了口气。

    杨文广是杨家唯一的独苗了,如果人真没有了,那杨家便算是绝后了。

    就算是杨家再习惯了生离死别,遇到这种事情,而且还是一个老祖宗,一个母亲,两人都是女人,心里多半是极其难受的。

    “我家里现在来了两个东瀛的巫女,擅长推算之术,等我回去帮问问看,文广现在流落何方。”

    两个女人听到这话,脸上略有了点喜色。

    虽然依然不知道自家独苗的生死,但要是能用法术算算的话,至少要比自己像没头的苍蝇那样乱找来得强。

    “关于朝廷让杨家挂印,统领西南厢军迎敌的事情,两位长辈有什么想法。”

    佘老太君哼了声:“能有什么想法,我现在只想找到文广,其它的事情一概不想理。”

    “我与太君想法相同。”穆桂英艳丽的俏脸上满是寒霜:“朝廷这是在逼我们杨家去死,还想杀人诛心。”

    “这想法多半是曹太后的主意。”陆森摇摇头,无奈地说道:“包学士现在被贬官,庞太师在之前的参韩琦落马的事情上出过手,现在多半也是受到了影响。所以垂帘听政的刺皇后可以专横独行。”

    包拯被贬,一部分原因是土地政策影响太大,另一部分的原因,便是韩琦势力反扑的缘故。

    “问题是,我们杨家何时与曹皇后有过仇怨了?”穆桂英有些不解。

    佘太君嘿嘿冷笑了声,飞龙锡杖向用力地上一杵,后堂的地面仿佛震了一下:“现在汴京,尚能一战的人,除了狄家,就是我们杨家了。此时狄家的狗都能长蛟角,朝廷谁敢用他。那么只剩下我们杨家了。即使我们杨家全死了又如何,能挡一时,就挡一时吧。这不单是曹皇后的想法,也应该是朝中所有大臣们的想法。”

    陆森觉得很有道理。

    生死关头……让别人先去送,这不是很正常的利己思想嘛。

    穆桂英轻轻叹了口气:“文广下落不明,朝廷非常没有任何慰问,现在还派我杨家去送死,真是让人寒心,若是官家还在,断不至于如此。”

    确实……赵祯虽然不算是个靠谱的皇帝,但至少是个有人情味的皇帝。

    别的不说,兴庆府陷落后,他肯定会来慰问杨家,亦会发文安抚折家。

    而且也断然做不出,让杨家统领西南厢军这群农民去送死的事情。

    怎么说也会把剩下的禁军,大部分都让杨家带走。

    相比之下,曹皇后则希望十万禁军拱卫汴京城。

    西厢厢军号称有五十万,但全是囤田的农民,或者是帮忙打造兵器的铁匠与工人。

    根本没有正儿八经的士卒。

    他们连阵的都不会排,别说打仗了,能在二十天内急行军到西安,就已经是神迹。

    所以朝廷真是在让杨家全员去送死,所以陆森才会如此指责自己的老丈人。

    “朝廷的事情暂且不谈。”陆森的视线在佘老太君与穆桂英脸上扫过,问道:“两位长辈是怎么想的?”

    穆桂英冷冷说道:“文广若是战死沙场,那也是他的命。但朝廷的行为让人心寒,我不想再率军征战沙场了,我只是个弱女子。”

    佘老太君微微点头:“老身亦是倦了。我们杨家该流的血都流了,该死的人都死了,这朝廷不是我们两个弱女子能扛得起来的,他们爱咋样就咋样吧,反正曹皇后的旨,我们杨家已经拒了两次了。”

    佘老太君和穆桂英两人武功高强,绝对的女中豪杰,但此时看来,在‘大势’之下,还真是弱女子。

    “曹皇后的懿旨?”陆森哼了下:“不是中书门下?”

    “庞太师一直称病在家,不肯上朝不肯盖章,就只能由曹皇后下旨了。”

    看来庞太师还是有点人情味的。

    也是,毕竟是个老狐狸,很清楚如此逼迫杨家,会被外人怎么看待,特别是陆森会怎么看。

    “也就是说,两位长辈不打算再与赵家有牵扯了是吧。”陆森问道。

    佘老太君点头:“我们就是这么想的,我们两个女人死了没有什么,但除了我们,杨家还有其它人的,家仆,家将都是一条条命,我们杨家欠他们良多,是时候为他们考虑一下了。”

    穆桂英直视陆森:“若是森儿怪我们不为国尽忠,大可与我们割袍断义。甚至大义灭亲也无妨。”

    陆森一听这话便笑了:“我两年多前就是为了这些事情,与朝廷断绝关系,老实说我对整个朝廷都没有什么好感,更别说现在此时了。”

    穆桂英微微松了口气。

    佘老太君笑道:“我早说森儿会体谅和理解我们。”

    “看来两位长辈急信唤我过来,是想着要离开京城的事情?”

    穆桂英点头:“我们杨家虽然人不算多,但全动起来的话,目标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便想着让你过来帮忙。并且我们对汝南郡王和庞太师说,一起写信给你,是为了唤你来帮忙,想办法御敌。否则他们两人,未必愿意帮我们在信上按手印。”

    陆森这也才明白,怪不得自己来汴京城后,都没有来人找自己。

    若是往常,早一大批人找上门来了。

    原来都是等着杨家把自己说服,好让自己再次跟着杨家,给他们去前线打生打死。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杨家两个女人,居然有……离开的心思了。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这时候的女人,有大局观的不多。

    即使是佘太君和穆桂英,也是为了自家官人,为了自家的儿女考虑居多。

    为了男人为了家,她们才上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