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宋有点怪 第378节

作品:《这个北宋有点怪

    皮肤黄黑黄黑的,他们看到苏轼,都下意识点头哈腰,就算是领头者,也不太敢说话的样子。

    “遑罗国的文书,似乎有些奇怪啊。”苏轼指了指桌子上文书本身:“这纸张,似乎不太好的样子。”

    “遑罗国是小国,自然不如天朝上国如此富饶。”领头的矮黑人点头哈腰,他的北宋话腔调很奇怪,但也能勉强听得懂:“可我们仰慕文明国度的向往与热情,是不容质疑的。”

    “你们的国主,叫威猜大帝?”苏轼看着文书上鸡爪似的汉字,稍稍考虑了片刻,问道:“那么你们遑罗国,可有内政与军权的分别?”

    这矮黑人使节愣了下,似乎有些紧张了起来:“这位上国贵人,我不太懂你在说什么?”

    “那你们使节团,带着礼物而来,有何诉求?只是为了晋见官家?”

    “就是为了晋见官家!”这矮黑人暗暗松了口气。

    “你们的使节长,此职还算位高权重?”

    矮黑人笑道:“自然还可以,否则不敢来上国这里。”

    “遑罗国的军力如何,人口几何?”

    “啊?”矮黑人拼命回想了会,说道:“约有十个万人。”

    听到这里,苏轼轻笑了起来。

    而站在一旁的黄安表情也很奇怪。

    苏轼将对方的出使文书收了起来,然后说道:“你们先回礼部司待着,过几天我们与你们联系,商谈晋见官家的事情。”

    “多谢贵人,多谢贵人。”

    这矮黑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然后苏轼看向黄安,表情有些得意。

    而黄安则不敢与他对视。

    之后苏轼再与这些高丽人交谈,发现这个确实是真正的使节团。

    而黄安松了口气,幸好,不是所有的使节团都是骗子,否则苏轼把这事情报上去,他定乌纱帽不保。

    只是苏轼有些奇怪:“你们高丽既然要来晋见官家,为何不直接在松江附近上岸,而是绕远路到杭州来。”

    这高丽使节躬身说道:“我们国主听说杭州有真仙出现,特让我们带来了童男童女各一百人,献祭给陆真人,但可求得一瓶能治百瓶的灵药。”

    苏轼明白了。

    原来这些高丽人朝贡是假,其实是来给自家国主求药的。

    他下意识回到看了下,发现陆森在云台上静静喝茶。

    然后他对着高丽使节说道:“你们回去吧,虽然陆真人确实是在杭州出没,可他一般是不见人的,我们也找不着他。”

    “那我等就在这守候至死,直到陆真人愿意见我等为止。”

    说罢,这高丽使节抱拳行礼后,便离开了。

    碧天阁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陆森从云台上走下来,黄安听到脚步声也不敢抬头,只是下意识退后了两步。

    苏轼则主动迎上去,问道:“陆真人,你看这事如何处理?”

    “所谓的遑罗使节,很明显是假的了,这后背根本有一条利益输送链,说不定是内外勾结,苏郡守你继续查下去,说不定会有所获。”陆森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至于高丽人,就这么晾着他们吧。”

    “他们千里迢迢过来求药,陆真人不给他们一些?”

    “求就得给?”陆森呵呵笑了声:“我的果子,宋人都不够分,凭什么要给外人。更何况他们带来了童男童女……苏郡守,这事你得管管。记得我大宋律法中,可是明说了,只准用牲畜祭祀,不准用人。”

    黄安此时在一旁突然说道:“高丽人能算人吗?”

    陆森看了他一会,说道:“高丽人怎么说也是仰慕我中原文化,又不与我大宋有直接利益冲突。东西我可以不给他们,但这人祭之事,真的丧心病狂。”

    苏轼点头表示明白了。陆森是这要把高丽人也给抓起来,解救童男童女。

    黄安虽然很怕陆森,但他却突然抱拳说道:“还请陆真人三思,此乃两国大事,不可轻动刑罚。”

    也不怪他如此,若是这事真捅到京城,无论人祭之事如何,他黄安遇事不明被番人瞒骗,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而后必在所有朝廷大公心目中,有笔坏帐。

    连番人的小计都无法识破,怎么可能是个‘好’官。

    这前途就要没有了啊。

    能不站出来给自己挽救一波?

    第0290章 包括这里吗?

    人有很多时候是真的不怕死的。

    比如说有坚定信仰的时候,或者是……利欲熏心的时候。

    黄安现在就是后一种,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使得罪陆森,他也得大胆想法子给自己脱罪和辩解。

    苏轼看了会他,无奈地说道:“黄郎中,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何以至此啊。”

    “苏郡守何意,为何本官听不明白?”黄安看了眼陆森,然后装糊涂继续说道:“本官只是尽职提醒陆真人罢了。”

    陆森懒得与这样的人理会,他扭头和苏轼说道:“接下来的事情,苏郡守处理就好,我得去坐镇定州了。”

    “恭送陆真人。”苏轼抱拳微笑。

    虽然两人私下是朋友,但在公事上,该有的礼仪规矩还是得有的。

    随后陆森离开了碧天阁。

    等他走后,苏轼扭身对着黄安说道:“黄郎中,你还要认为我们不该动高丽人吗?”

    黄安毫不犹豫地点头,义正严辞说道:“邦交无小事,望苏郡守和陆真人慎重考虑。并且此事我会想法禀报礼部以及中书门,应由朝中大公们商议后,再做决定。”

    苏轼轻笑了下,对着旁边说道:“来人,将黄郎中送回礼部,好生看护。”

    几个衙役立刻上来,左右围着黄安。

    感觉到自己双手已经被几个大汉控制,黄安怒道:“苏子瞻,你胆敢将我堂堂礼部官员下狱,好大胆子。”

    “没有将你下狱啊。”小胖子苏轼将扇子摇得很快很开心:“最近杭州城外有海寇横行,时不时上岸烧杀抢掠。作为同僚,我请黄郎中暂居府衙后院,这是在保护你。”

    “你。”黄安气得有些发狂,嘴唇抖个不停。

    苏轼哈哈大笑,摇着扇子离开碧天阁,而黄安被几个衙役控制着往前走。

    “苏子瞻,你如此独断独行,迟早会出问题。你不是陆真人,你以为你能学他那般吗!”

    苏轼却充耳不联。

    他现在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总想着父母官是要做些实事的。

    那些朝廷中的蝇蝇苟苟,他根本看不上眼,也不愿意妥协。

    陆森虽然不清楚杭州的发展后续,但以他对苏轼的了解,这两件事情后者肯定会跟进的。

    连襄阳王都被苏轼找到了机会板倒,这胖小子除了诗词写得好外,在这政事方面,其实也颇是精通。

    就是……太耿直了,在官场容易得罪人。

    不过陆森也没有资格说别人,他比苏轼还要耿直嚣张。

    重回到定州城,刚进到临时的城内主营帐中,都还没有坐稳呢,吕惠卿就冲了进来。

    “陆真人,你可回来了。”

    陆森扭头看他,顿时被吓了一跳。

    吕惠卿眼眶发黑,整个人有力无气,眼神迷茫。

    “我这才出去不到六天,你怎么成这样子了?”陆森惊奇问道:“难道被女鬼缠上了不成?”

    吕惠卿幽怨地看着陆森:“还不是陆真人你不在这里的缘故!”

    “就算我不在这里,只是几天时间不见,也未必会如此吧。”

    吕惠卿长叹一声,然后坐了下来,把事情说了一遍。

    原来陆森走后,所有的事情确实是压在了他的身上,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政务或者大军后勤都还好办。

    可问题是……很多事情,说不通,行不通。

    陆森坐镇此地的时候,府衙发出的命令和文书,只要不是太离谱的,定州各地各县各村的投诚官员和乡贤,都几乎会无条件执行。

    很多政令能迅速通过,并且有极好的效果。

    可问题是陆森一不在,这些定州附近的村县,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其实这事也不奇怪,毕竟是刚‘收复’没多久的地方,暗地里西夏的残留势力会不稀奇。

    就因为村县各地的‘阳奉阴违’,导致吕惠卿的工作量巨增。

    他得负责两拨大军的后勤,又得保证定州城的稳定,还得想办法与那些村县的乡贤们斗智斗勇,什么事情都压在他的身上,什么事情都得做。

    而且还不敢懈怠。

    毕竟这里可是前线,万一错过了什么情报,说不定就是司马光那样的下场。

    因此吕惠卿这几天是忧碎了心,几乎全在定州城附近奔走,每天睡觉的时间,都不足一个时辰。

    “幸好陆真人你回来得早,再迟几天,估计下官就得活活累死在案台上了。”

    陆森颇是不好意思:“也好,你先回去睡一阵子吧,我去府衙那边坐坐,给你镇镇场子。”

    “这自然再好不过。”

    吕惠卿得松了口气,摇摇晃晃地往外走,那身形微微摇摆的模样,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似的。

    陆森来到定州府衙,刚进去,便发现一群衙役在围着说话聊天,模样很是懒散。

    等陆森进到里边后,立刻有人发现了他,顿时大惊失色,立刻扯扯周围的同伴,一齐过来给陆森行礼问好。

    陆森扫了他们一眼,笑道:“吕郡守劳累疲倦,已去休息了,今日暂由本官在这里代职,可否把这几天的案卷拿来给我看看?”

    衙役们自然不敢反对,立刻把陆森引到了府衙的大厅中,将一些案卷和政事文书都搬了过来。

    陆森看了一会,发现吕惠卿要处理的事情确实很杂,又特别多。

    小到街头打闹,大到杀人案件,都得由吕惠卿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