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自救靠美食 第135节

作品:《女配自救靠美食

    他知道,这是他弟弟背着弟媳妇,偷偷给他装的锦衾,还有几根老参。

    这必是三娘孝敬给弟弟,弟弟从自己嘴里省出来给了他。

    “哎!”

    当年他二弟没娶媳妇时,为了供三弟读书,给二弟娶媳妇,他每日都是从早晨忙到晚上,地里的活忙完了,又去找别的活干,县城也好,别的村子也罢,但凡有卖力气的差事他都抢着做。

    也不知什么时候起,或许从他和二弟都分别成家,有了自己的儿女,有了自己的小家,他心里也便有了旁的心思。媳妇和儿子渐渐变得比弟弟,甚至比他爹娘都更要紧。

    顾强苦笑,可这点私心,反而害苦了儿子……只日子还是要过的。

    第二百二十七章 晚饭

    顾湘家今天吃的主菜也是骨渣丸子。

    她最近丸子是越做越好,鸡肉和五花肉各一半,鸡骨和牛骨都碾得极碎,反反复复筛过,配料只加酱油,葱姜蒜,盐和料酒,最要紧的一道料就是这料酒,顾湘自己拿黄酒配的,也是她练习长寿酒配方的衍生作品。

    加了这一道药酒,就算是姜氏这等做饭相当一般,一辈子也没做过几次肉食的,烧出来的肉那也是鲜美可口,一点异味都无。

    从顾家老爷子,老太太,到姜氏和顾老实,一家子人都爱吃骨渣丸子,不光是顾湘烧得味道好,更重要的是老人家觉得吃这丸子节省,是过日子的模样。

    张氏美滋滋地咬了一口丸子,眯着眼细细咀嚼,简直像是怕一张口,里面的鲜香味就要飞出去一般。

    顾老爷子就是吃一口丸子,配一口腌萝卜。

    顾湘做得腌萝卜又便宜又美味,也是顾家最常吃的一道小咸菜,老爷子是早晨要吃,中午要下酒吃,晚上更要吃,一顿没有就想得慌。

    有这腌萝卜,他简直一点别的配菜都不需要。

    顾湘每天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做了新鲜的腌萝卜给祖父备着。姜氏偶尔就吐槽说她这个公爹不会享福,守着如此好手艺的孙女,竟吃些萝卜咸菜。

    每到这时候,顾老实就带着点隐秘的得意,悄没声地冲顾湘笑一笑。顾湘也是莞尔,这萝卜确实便宜,比不得肉,可里面用的香醋和糖,加起来也并不比肉的价格差多少。

    也就是每日都做很多,算起来成本价才低些。

    姜氏又给婆婆和公爹盛了碗饭,忍下对今日顾强过来借钱的吐槽,当着长辈的面,好歹还是要维持一家子表面的平和。

    “你大伯今天过来,说了件事,咱们农场不是来了个女秀才?”

    对于赵素素,姜氏也有所耳闻。

    毕竟是个整日以图书室为家的女子,且字写得是真好,还会算账,让农场那些还在夜校挣扎着学字,每天因为功课问题恨不能抓着儿孙不撒手的婶子们,简直惊为天人。

    姜氏自己就爱读书,也偏爱读书人,“这女秀才在刘家可是受了老大的罪,刘家那老婆子不知从哪听来的说法,说是女秀才的命格正好压他们家,女秀才好了,刘家就不能好,刘家想好,就得让那女秀才过得惨,她越凄惨,刘家越有希望飞黄腾达。”

    “就因为这个,刘婆子往死里作践人家女秀才,刘玉生也一点都不知道护着自己的女人,还四处编排人家女秀才不守妇道,什么脏污都敢说出口,这做派,这样的男人,简直让人作呕!”

    姜氏自己把顾老实管得死死的,让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平时最瞧不上那些在外头软的不行,只敢回家欺负自己人的蠢货。

    “刘婆子今天一来农场,就把赵娘子痛骂一顿,还要抢她的锦衾,要她的银子,赵娘子不给,她就闹腾起来,这也就是赶上咱们顾庄多是明白人,换个地处,赵娘子可怎么活!”

    骂了大李村那刘家一家子一顿,姜氏才缓过口气,“我看咱们这赵娘子是个有本事的女人,正经的女秀才,三娘你这又是酒楼,又是办什么农场,还要帮着咱村上上下下一起经营那养鸡场,怕是以后要办的事更多,身边正缺赵娘子这样的能耐人,这回咱好好帮她把麻烦都解决了,让她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地帮衬三娘,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顾湘笑应了,正儿八经地点点头:“是,女儿知道,阿娘放心。”

    她又想起白日里赵素素辛辛苦苦地干粗活,晚上既帮着教金婶子她们识字,还要替农场后勤的人算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账,算账时可谓是摇身一变,就变作钻到钱眼子里去的市侩女子,事事斤斤计较,一文钱都不肯错,顾湘心里便感觉到有点奇妙。

    赵燕飞可是世间公认,当世最优秀的才女之一。

    按照剧情里的说法,赵燕飞所作诗词,便是当朝名士读了,也甘拜下风,连连称赞。

    顾湘印象中的女诗人,女词人,多是清高的,不食人间烟火,趴在案台上因为柴火贵了几文钱不停纠结的女词人,却是罕见得很。

    “说起来,我大哥还告诉我了些事,李子俊那厮做事可是越来越霸道。”

    顾老实喝着粥,含含糊糊地道,“老周家,还有李光宗他们家的猪肉都卖去给了一见仙,结果结账的日子却是一拖再拖,说好了五日一结,又要拖到月底,到了月底又要拖到下个月。”

    “你们也知道,李光宗还好,他家有地,家底殷实,钱晚给两日好歹还能过得去,老周头可不成,他就指着拿了货款才能继续进货,这差一点都周转不过来,哎!”

    “活该!”

    姜氏翻了个白眼,对这些人很是看不上眼。

    “李子俊这等小人,他们也敢信,被坑了也是活该!”

    顾湘没吭声,心情却是不太好。

    寿灵附近本就是乱局一片,各方势力搅在一起,前阵子还是危如累卵,如今也不太平,李子俊这种时候还要闹事,真让人不痛快。

    “现在大李村的乡亲,对这一见仙酒楼真是又恨又怕,好些农户早后悔了,根本不想把货卖给他们家,给钱给得不及时,说得价格再高,拿不到手又有何用!可提前签了契书,哎,一点办法都没有,李子俊手底下养了好些个打手,也不知从哪来的,厉害的很,好些乡亲都怕他们怕得厉害。”

    顾老实喃喃道。

    顾湘:“……”

    总觉得李子俊一直在作死。

    李子俊此时心里也是烦躁的要命。

    夜幕降临,他盯着自己的账册浑身直冒虚汗,这几日生意越来越差,最近两日更是烦人的很,谢彬竟然不肯进厨房了。

    “哼,骄横个什么劲!早晚有一日,我非让他跪在我脚下不可。”

    李子俊生气,谢彬比他更生气。

    别的他可以不太计较,可连食材的新鲜度都不能保障,他要怎么去做这个饭?给他的食客吃臭鱼烂虾不成?他们谢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小年

    腊月二十三

    小年这日飘起了大雪。

    顾庄上上下下所有人家,都热热闹闹地祭起灶神,家里也是彻底地清理一遍。因着今年大多数人家家里都换了些新家具,房子也是新装修过,到了小年上,阖家老小都齐上阵,恨不能把每个角落都擦洗得干干净净,瞧着就是十分体面。

    顾湘的‘顾记’也停了生意,她带着老杜和阿冯他们,就在‘顾记’门口给村民们发福利。

    一人过年银子能分到一贯到五六贯不等。

    便是一贯对寻常老百姓来说也是个极大的数目,往年一个人一年也不一定真能赚到这么多。

    除了银子外,顾湘还一口气包了好多角子,馄饨,汤圆,年糕,汤饼,扎素丸子,也有些肉丸,鱼丸,不过肉丸,鱼丸就少了,想吃到只能看运气。

    一整日,顾记门前的两排冬日也茂密的树林下,就泛起阵阵白雾。

    树冠上晶莹剔透。

    一大早,天色未明,秋丽和樱桃就带着‘顾记’上下所有人,连农场的员工都借出来帮忙,这才把树下的积雪扫了个干净,露出青石板的光洁地面。

    “快,这边也撒上些沙子,刚才我过去,差点没摔个跟头,摔着咱们也就罢了,可别摔到了村里那些老人家。”

    秋丽忙得前后脚跟不着地,鼻尖上都沁出几滴汗珠来。

    樱桃一边弯着腰铲雪,一边扭着脑袋去看餐车旁边的大灶台,和上头那好几口特别贵的大锅。

    这些锅是专门请铁生哥托人找了个手艺好的铁匠师父打造而成,又结实又大,用料很足。

    此时锅里滚烫的浓汤呈现出带着光泽的乳白色,漂亮极了,也香极了。

    “从昨晚上就一直闻这股子味……”

    顾湘正好从门里出来,见樱桃可怜巴巴地瞅着锅,不由失笑:“大家伙先停一停,都过来喝点汤吃一碗馄饨汤圆,好歹垫垫肚子。”

    樱桃赶紧来抢了一碗馄饨。

    馄饨先煮出来,再扔进去一把嫩绿的,刚从农场摘下来的菜叶,煮好了搁在粗陶碗里头,抓一把虾皮,浇上一大勺熬煮了一整晚的高汤,氤氲的热气一冲,鲜香味扑鼻而至。

    旁边几个刚匆匆过来排队领钱的乡亲,闻着这味,一时竟连钱都顾不上数,抓起自己那份,就凑过来眼巴巴地看着:“汤圆,给我汤圆。”吓得负责点钱的两个火头营出身的小子连声道:“六爷,您慢着点,先点点钱,若是错了可不好找补。”

    守灶台的阿冯赶紧给老人家盛上一碗热气腾腾,圆滚滚的汤圆。

    这老人家是顾家族里的老人,儿子早年去外头谋生,这些年已没了音信,他年纪不小,如今把所有地都赁给了顾湘,一口气签了二十年的契书,就等着月月拿分红度日。

    如今村里人闲来无事都爱去他家转一圈,帮着挑水劈柴,赚的积分比做旁的事要多上一倍。

    顾老六把两个小银锭往怀里揣了揣,又把沉甸甸的钱袋塞到袖子里,眼睛盯着碗里的汤圆直冒光,舔了舔嘴唇,扯着嗓子道:“数个屁,老子现在每天吃饭都不掏钱,又没个地方花,多就多了,少就少了,哪有我吃汤圆要紧。”

    “六叔,汤圆您可不能吃。”

    顾湘笑道,“不好消化。”

    说着,她就顺手把碗拿起来,自己吃了一颗,又把碗递给樱桃,让她先搁下馄饨也吃上一颗。

    樱桃吃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甜!”

    顾老六:“……”

    他凑过去看了眼:“你个小丫头不会吃,你吃的这一颗,我看了,咱们三娘特意把糯米做得不是特别黏,很不必先咬小口,要整颗进嘴,慢慢咀嚼,细细地品味才好。”

    樱桃将信将疑,照着他的说法一口吞了一个,登时黏在嗓子眼,咽不下去,又不舍得吐出,难受得直跳脚。

    “噗!”

    顾老六笑起来,老神在在地盛了一大碗汤给她,“来,原汤化原食。”

    趁着樱桃喝汤的工夫,顺手就把汤圆端了回去,特别体贴地道:“急性子的吃不得汤圆,吃你的馄饨吧。”

    他们这边一争抢,那边排队领钱的乡亲都有些着急,纷纷探头,顾老六一边吃完了汤圆,摇头晃脑地又去吃馄饨,一边吃还一边品评。

    “这猪肉是咱村喂的那种?一点异味都没有,我吃到了蘑菇,笋干……唔,好鲜,是虾肉,美!”

    顾老六又自己动手,往汤里加了一小勺胡椒粉,一小勺红豆腐,花生碎,并些许辣椒油,大口大口地喝进肚子里,稍微带一点麻的香味在舌尖爆开,他登时满面堆笑,“过瘾!”

    “尤其是这辣椒,有它在,我以后再也不吃什么茱萸了。”

    村民们领了钱,凑在一处热热闹闹地吃起这些简单却特别好吃的小食来。

    顾湘自己也吃了几颗汤圆,又尝了一小碗馄饨,便回到灶台前炸肉丸。

    猪肉是肥瘦各半,都是顾湘自己选的,她现在选食材的本事那是天下无双,加上全是出自‘洞天福地’,味道没得说。

    肉馅以独特的手法锁住排骨高汤做的肉冻,再九成热的油里炸得是金灿灿一片,内外熟而不焦。

    这肉丸子一炸出来,香飘十里,整个顾庄都被笼罩在浓浓的鲜香之下。

    一群乡亲齐刷刷围拢过来,秋丽一边把肉丸子每十个分成一份,拿油纸包好,一边笑着指一指桌上的签筒。

    “丸子少,人又多,咱们每人来抽一支福签,抽中红签的就拿一份肉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