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作品:《我爹他是九千岁

    许多福:……严津津真的有点强迫症在的!

    于是张着嘴啊出声,含糊说:“你看,沙子早吃进去了。”

    严怀津一看,许多福的牙很白,舌头红红的,口腔里喝了水很湿润健康,他还没说什么,许多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凑过去吧唧亲了一大口严怀津,发出大色魔嘿嘿笑声。

    “放心啦,没事的,只是一点点。”许多福笑眯眯说。

    严怀津也笑了起来。

    回去许多福又加餐了一顿,学校食堂的饭一点都不好吃,他也吃干净了,只是没吃爽,吃饱午睡,傍晚醒来时,严津津没在。

    “严少爷外出去了。”顺德说。

    许多福点点头,“那估计快回来了,我去湖边纳凉一会。”

    果然没多久严怀津回来,带了一些书,还拎着一盒点心,说:“这个点心很不一样,是软的山楂口,你尝尝。”

    “我吃吃。”许多福很捧场,打开一看这山楂点心有点像果冻,软软q弹,吃起来口齿生津,他不由看向严怀津,“你是怕我尿出沙子吗?”

    严怀津:……

    “哈哈哈哈,严津津谢谢你,这个山楂定能叫我消化了沙子。”许多福开开心心说,还给严怀津也喂了一口。

    之后四日,太子殿下在官学问学,陆陆续续有些新面孔加入——应该是才来的,学生脸上风尘仆仆,衣着也不干净,选了个角落席地而坐。

    之后开始问学。

    对方问的许多福答不上来,严怀津作答,二人一来一回,最后对方站了起来,又来回问了会,许多福脑袋空空有点犯困意,但看底下学生脸上神色,这位才来的学生学问不浅。

    最后,该学生拱手:“学生佩服,敢问大人姓甚名谁?”

    严怀津站起来作揖回去,“我还未考取功名,如今只是童生,名叫严怀津。”

    众人哗然,没想到这位严怀津竟然只是童生身份,却在这里将他们问了个哑口无言。

    另一方果然也很震惊,震惊完了后再度作揖:“严先生大才,若是科举必能高中,小人名赵沐,钦佩严先生学识,还想之后与严先生再度讨教。”

    严怀津道:“赵先生,我若是有时间,很欢迎。”

    今日中午饭就有鸡腿可吃,许多福好久没吃大锅饭,吃起来也蛮香,跟严津津闲聊那位赵沐,“他的学识很厉害吗?”

    “学问厉害,犹如周全。”严怀津还给许多福举了个例子。

    许多福顿时明白,“我看他衣着寻常,如此却有这般学识,以后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许多福。”

    “?”嘴里塞了一根鸡腿的许多福抬眼好奇看小男友。

    就听小男友说:“我比赵沐还要厉害。”

    许多福:……嘿嘿嘿嘿,咽下鸡腿,嚼嚼嚼,说:“严津津就是天下第一的学神。”

    “文无第一。”

    许多福嘴角都快笑烂了,小样还跟他装,分明就是想听夸夸,于是许多福凑过去,说:“你在我心里就是第一!”

    “许多福,你在我心里也是文韬武略,第一。”严怀津正色说。

    若是刘戗这么说,许多福得给两拳头,但是严津津这么说——被爱情迷惑双眼的许多福一个骄傲,“那当然了,我的身手拳法,教我的师父都夸好。”

    简直是打的虎虎生威!

    师父原话:殿下的拳法形似威虎,好。

    不是他吹牛的!

    许多福吃完了午饭,拉着严怀津回,还想跟严津津表演一下拳法,他们刚走,赵沐找来了,扑了个空,身后跟着夫子说:“赵同学,殿下说你学问好,准许你这几日问学留宿官学宿舍。”

    “殿下说的?”赵沐微怔,今日还未听殿下说过文章。

    夫子点头,“你随我来,今日你表现的很好,哪个府县的?”

    ……

    第三日时,这位赵沐同学洗干净了脸,换了新衣服,位置也略略靠前了,可能因为昨日许多福和严怀津提过赵沐,官学夫子有意这般安排,也是惜才。

    一大早赵沐先问太子殿下。

    许多福:……

    我真是谢谢你哈。

    不过这个赵沐看上去很年轻,才二十出头年纪,许多福一问,赵沐说:“草民今年十七。”

    “……”我去你这也太年轻了。许多福便说:“你和严怀津同岁,你们二人聊吧,孤听着。”

    严怀津便接了话,跟赵沐对了起来。

    今日早上,太子殿下玩的是‘太极拳’,打了一早上,到了晌午都不留在官学吃饭,赶紧溜。严怀津好笑,说:“赵沐就是求知若渴一些,我听官学夫子说,赵沐乃农户出身。”

    “那确实是很厉害了。”许多福说道。

    农户,书籍资料先天就稀缺,能十七岁考中秀才,可谓是神童了。

    严怀津说:“我想送他一些书。”

    “你们聊吧,我就不参与了。”许多福躺平。

    第五日问学结束,学生们感恩殿下,鼻涕横流,许多福也哭了哭——终于结束了!喜极而泣!

    然后鼓励了学生们好好向学,坚定做官的初心云云,马上跑路。

    严怀津则是被赵沐缠住了,赵沐是其他府县边缘的村子农户,考中秀才后就在镇上一家私塾读书借住,一边时不时打打零工谋生,这次听闻殿下在怀平府官学问学,也是意外,舟车劳顿辗转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