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

作品:《引力场(破镜重圆 1v1)

    整个实验室通宵达旦。

    咖啡因勉强支撑着燃烧的神经。江寻手下的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效率,几个核心工程师连夜重构了数据模型。沉知周则负责计算和验证底层架构的可行性,白板很快被写满,地面上也丢满了揉成一团的草稿纸。

    快天亮的时候,最终版的ppt终于发到了江寻的邮箱里。

    江寻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他走到沉知周身边,后者还伏在桌上,对着一串复杂的公式演算。

    “去睡一会儿,”

    江寻说,“这里我来收尾。”

    沉知周没抬头,只是摇了摇手,“没事,我盯着。”

    她不喜欢在事情没尘埃落定前就把接力棒交出去。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

    江寻也没再坚持。他转身出去,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张毯子,盖在她身上。然后就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安静地陪着她。

    窗外的天色一点一点亮起来,从深蓝,过渡到鱼肚白,再被初升的太阳染上一层浅金色。

    新的一天来了。

    七月十五号,国际会展中心。

    沉知周在后台的休息室里换了衣服。李卫东带来的,一套很称身的白色西装,剪裁得体。他叮嘱了几句“别紧张,就当是正常的学术汇报”,然后就被工作人员请了出去。

    休息室里只剩下她和江寻两个人。

    “讲稿都记住了?”他问。

    “嗯,”沉知周点头,“昨天对了三遍,不会出问题。”

    江寻看着她,忽然笑了。像高中时那样,眉眼舒展,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意气风发。和他这几年商界精英的人设一点也不符。

    工作人员过来敲门,提醒他们该入场了。

    他们并肩走出去,穿过长长的走廊,前方是刺目的舞台灯光和鼎沸的人声。这条路很亮,似乎没有尽头。走到幕布边上,江寻停下脚步。

    他侧过身,认真地帮她整理了一下略有些褶皱的衣领。手指冰凉,不经意间触碰到她颈侧的皮肤。

    “别担心。”他说

    “说得跟你不担心一样。”沉知周难得回了句嘴。

    “我当然担心,”他坦然承认,“这毕竟是我们共同的孩子。”

    他总喜欢这种很烂的插科打诨,偏偏每一次,都能让她冷静下来。

    沉知周深吸了一口气。江寻为她推开通往舞台厚重的门。光涌了进来,将她整个人都包裹住。

    台下坐满了人。投资人,企业家,媒体记者。无数双眼睛盯着她。

    江寻跟在她身后上了台,两个人站在巨大的屏幕前。他作为棱镜的ceo,先致开场词。

    他讲的不是芯片,他说:“二十毫秒。”

    “这是我们人类眨眼一次需要的时间。”

    “我们团队想做的,是让ai的回应速度,比人类的本能反应更快。不仅更快,还要更无感,能耗比可以做到现在的百分之一。”

    台下一片安静。

    讲完最后一页ppt,到了展示核心合作环节。江寻侧过身,朝舞台的阴影处伸出手。

    “这部分,将由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清大国家实验室的沉知周博士,为大家呈现。”

    沉知周从后台走上来,接过他递来的话筒。

    她转回头,面向观众。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个可能性。一个……也许能彻底颠覆现有计算范式的可能性。”

    她开始讲,从矩阵乘法讲到光的衍射,从冯·诺依曼架构的瓶颈讲到模拟计算的回归。她的语速不快,娓娓道来。那些艰深的物理学原理,被她用最平实的语言拆解开。

    所有的公式、所有的数据都烂熟于心。巨大的蓝图在她脑中徐徐展开,她只是在做一次复述。将那个她曾经只敢在深夜的草稿纸上勾画的疯狂设想,第一次完整地,呈现在这个世界面前。

    qamp;a环节很尖锐。果然有人对这种“反摩尔定律”的思路提出质疑,问他们如何保证核心运算性能,并列举了三家已经做到行业顶尖的公司,指出他们目前的技术路线仍然是追求集群化和高算力。

    江寻只是很轻地笑了笑,

    “这个问题,我希望由沉博士回答。因为她既是这个技术路径的首次提出者,也是行业未来的变量本身。”

    沉知周的答案很短

    她说,“我们不追赶浪潮,我们只相信物理。我坚信,在第一性原理面前,当下所有的浪潮最终都会回到河流该有的流向上。”

    一句话。

    甚至有点傲慢的一句话。

    台下却彻底安静了。过了很久,掌声才稀稀拉拉地响起来。然后越来越响,淹没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