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 第48节

作品:《再世权臣

    苏晏怀疑今夜多事,不能善了,果不其然,马车刚刚发动,帘子一掀,一条人影从两尺见方的车窗外游鱼飞鸟似的滑进来。他还没看清对方身形面貌,脖颈就被锋刃抵住。

    不速之客将他反剪双手,面朝下按在座位,寒声威胁:“别动!别喊!将我送出外城,饶你不死。”

    苏晏听这男子声音很是耳熟,一怔过后,失声问:“吴名?”

    吴名这才发现,车内的年轻官员竟然是苏大人,只因身穿陌生的四品官袍,自己尚未照面,便将人制住,险些伤及对方。

    他赶忙松手,收剑回鞘,扶起苏晏坐好,揉摩对方被拧红的手腕,语气内疚:“是我。一时不察,险些伤了恩公。”

    苏晏见他一身女装,惊讶地睁大了眼。

    吴名身为杀手,曾经什么打扮都做过,只当是辅助杀人的工具,并不觉得如何尴尬。此番在苏晏面前露丑,心底竟生出了赧然之意,低头道:“让苏大人见笑了。”

    苏晏忍着笑说:“无妨,还挺合身,布料花枝招展的,是戏服吧?”

    吴名点头,刚要把豫王府里遇见的事告诉他,马车却霍然停住,车厢外传来车夫与卫浚的对话声。

    “……来啊,打开车门,本侯倒要瞧瞧,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究竟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吴名手握剑柄,就要暴起发难,却被苏晏紧紧按住胳膊。

    “时机不对。”苏晏劝他。

    吴名反驳:“如何不对?仇人只隔一道车门,我一剑可杀之!”

    苏晏抓着袖子不放:“卫浚躲在家丁守卫身后,周围都是屏障,一剑未必能中的,反倒暴露自身,引来兵马司的人马追杀。再说,这是太子的车驾,太子刚离开你便出手,势必会牵连到他。万一被人弹劾东宫蓄养死士,当街刺杀公侯重臣,就连皇爷也兜不住他!”

    他喘了口气,低声道:“只当我求你,别在此时此地动手,交由我来处理。”

    吴名咬牙盯着车门,神情不甘。最终还是将半截剑锋推入鞘中,饮恨坐了回去。

    苏晏伸手揽住他的后脑,将他的脸轻埋在自己的颈窝处。

    卫浚一声令下,车门被用力拉开。车厢内一名身着绯红色官服的少年,转头望出来,脸色不悦。

    火光中,他雪白的脸庞被红袍映衬,有如烈火上的一点霜华,于灼热中渗着冷意,湛然剔透夺人眼目,绽放出不可方物的寒艳。

    饶是卫浚也看得呆了一呆,失声道:“竟然是你!”

    苏晏手揽身边女子,冷着脸说:“堂堂侯爵,非要窥伺官员内眷,是什么道理?”

    “这分明是东宫的车驾,你为何会身在车中,这女子又是谁?”

    “侯爷方才是没听清太子殿下的话么?这车是向下官借的。下官今夜本要带新纳的妾室回府,半途偶遇小爷,说要搭个顺风车,难道我能拒绝?如今小爷回了宫,奉安侯仍不依不饶地追来,不禁令人怀疑,朝野上下流言非虚,侯爷有强抢民妇的癖好,就连官眷也不肯放过!”

    “放屁!”卫浚气得山羊胡乱翘,“分明是你行为不端,以烟花女勾引得太子夜不归宿,竟还敢胡言乱语诬蔑本侯!”

    苏晏冷笑:“侯爷为了掠美,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也罢,你非要抢我小妾,下官人单力薄,敌不过这些家丁,也只能任你欺凌。”

    他掏出怀表看了看,“眼下子时过半,离五更天不过一个多时辰,下官这就动身去午门,尚能赶得及再敲一回登闻鼓!”

    卫浚一听苏晏提到敲登闻鼓,顿时想起月前在早朝上,冯去恶遭他疯狂弹劾十二条大罪,被唇枪舌剑逼上绝路的惨状。

    苏晏因此一战成名,在朝野内外便有了个诨号,叫“苏十二”。

    卫浚自知素行不良,心道:莫非他也收集到了我的把柄,又要击鼓闯奉天门,也弹劾我个十二陈、二十四陈……再刷一波声望?

    他越想越心虚,目光闪烁,举棋不定。

    “不做亏心事,何惧鬼敲门。侯爷若不做亏心事,下官再敲一回登闻鼓,告得也不一定是你。”苏晏雪上加霜道,“下官这新纳的小妾,侯爷还要不要了?”

    “——你自己留着慢慢享用吧!”卫浚怒哼一声,拂袖打马而去。家丁护卫们紧赶追着他走了。

    苏晏关紧车门,这才松开了手。

    吴名从他颈窝抬起头,不知是憋的还是恼的,脸色微微发红。

    苏晏朝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委屈你当一回小妾了,事急从权,莫要介怀。”

    吴名不说话,侧脸看着厢壁,手指在剑柄上无意识地来回摩挲。

    苏晏问:“今后你有何打算,还要继续行刺卫浚吗?”

    吴名答:“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苏晏轻轻叹气:“我说了,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扳倒他。你不信我?”

    “并非不信,而是……不想假手于人。”

    “你杀他,是以私怨见诛,顶多只是取走他的性命。而只有揭发他的罪行,公告于天下,受万人唾弃,才能使他得到应有的惩处。”

    吴名再次沉默。苏晏知道他痛失至亲,心结至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消融的,只好暂且作罢,日后再慢慢劝服。

    夜路宽敞,车夫快马加鞭,不多时就抵达他位于黄华坊的宅邸。

    苏晏硬拉着吴名下了车,上前敲门。

    没敲两下,院门立刻打开。苏小京在门口坐守半宿,见主人回家,一颗心终于放回肚子里,高兴地叫道:“大人回来啦!”又转头朝疾步而来的苏小北说:“北哥,大人回来了,还带回个主母!”

    苏小北见主人身边那个衣裙花哨、披头散发的女子,心里有些不满:什么主母,打扮如此风骚不正经,怕不就是那个浪蹄子外宅!

    脚步也慢了,不情不愿地过来迎接,问苏晏:“这位是夫人、姨娘,还是大人的侍妾,该行什么礼?”

    苏晏瞥见吴名僵冷的脸色,忍不住大笑,促狭道:“这位是本官新纳的小妾。”

    第五十五章 生日在下个月

    屋内药香沉郁,沈柒因为之前强撑着起身,应付登门抢人的太子,这会儿背上抽疼得厉害,像条被哪吒拔了筋的东海龙,俯卧在床沿,新撕裂的指甲又缠上了纱布。

    高朔半跪在屏风外,回禀:“递密折的兄弟回来,报说皇爷已知晓此事,当即派出御前侍卫,在南薰坊附近的街巷中拦住太子的马车,将太子迎回宫去了。”

    他犹豫一下,忍不住问:“太子虽年幼,毕竟是储君,咱们向皇帝告密,将来若是被他知晓,会不会……”

    沈柒的嗓音仿佛也沾染了苦涩的药香,显得有些嘶哑:“锦衣卫只效忠一个主人,那便是当朝皇帝。既然皇帝担心太子顽皮,让锦衣卫也捎带看顾,咱们就实话实说,确保太子的安全,算什么告密?即使太子要算账,也得等继任皇位之后。”

    “不过,到那个时候……”沈柒低低地笑了一声,“恐怕他比今上还离不开咱们。”

    高朔了然点头,正要告退。

    沈柒又问:“苏大人安全回府了吗?”

    高朔道:“回府了。卑职看着他进门,身边还带了个女娘,说是新纳的小妾。”

    “!”

    沈柒一时说不出话。

    高朔听着内室里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仿佛正与一头磨牙吮血的困兽隔屏相对,悚然起了满背寒栗,只低头等待风暴降临。

    风暴却没有来。半晌后,沈柒的声音幽幽响起:“知道了,你回吧,继续盯着。出门前顺道交代管家,天亮后去一趟应虚先生的医庐,就说伤药快用完了,请他再帮忙配一些。把你手边桌面上的竹罐带去,让他辨析里面药膏的成分,最好能照原方调配。”

    高朔应了一声,带着竹罐退出房门。

    屋内重新陷入寂静,沈柒扯出咬在牙关的染血纱布,重新缠回指尖,端起床边春凳上的一碗椴花蜜水,慢慢喝完。

    吴名暂时在苏府住了下来,但这次执意不肯住主屋,而是在二进院的厢房落脚,比起住在三进院东西厢房的两个小厮,离苏晏还要远一些,显然是把自己放在了护院的位置。

    苏小北和苏小京对他的识相表示满意,故而态度也转好了些,刚开始还恼他之前不辞而别,但毕竟都只是十三四岁少年,很快就释然了。相处几日后觉得这人给啥吃啥,从不提任何条件,除了整天练功不爱闲聊之外,倒也没什么不好的。

    日子平静地过去七八天,苏晏把锦衣卫的烂摊子打理得差不多,期间谢绝了几次深夜上门的巨额贿赂,婉拒了胭脂胡同的老相识——花魁阮红蕉的数次邀约,把自己经营得铁桶似的,一点缝都不给苍蝇叮到。

    吴名也察觉出他处境微妙,自动接过了车夫的活计,坚持要接送他来往各个官署和府邸。

    苏晏本不好意思麻烦吴名,但经历过一次意外,车厢险些被屋顶掉落的竹竿刺穿后,十分惜命地同意了他的护送。

    好在意外再没有发生过,他在准备进宫向皇帝复命的当日,收到了一封家书和一包衣物。

    信千里迢迢从福州寄来,是原主父亲,福州知州苏可仁亲手所书,说收到他金榜题名的捷报,全家都喜气洋洋,嘱咐他在京为官勤勉尽职,这一两年先不急着告假回家探亲,以免给上司留下因私废公的坏印象云云。

    在这封比公函还政治正确的家书后面,还附了母亲林氏的一小段亲笔,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比他那当官的便宜爹有人情味得多。还说道六月初七是苏晏的生辰,她这个远在边域的母亲,不能亲自下厨煮一碗长寿面给儿子,只能亲手缝制几套夏装,托信使一并寄来,希望长短合宜。

    苏晏看着包裹内精工细作的夏衫,不由叹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又问一旁伺候的苏小北:“今日是六月初一了吧?”

    苏小北答:“今年闰五月,大人忘啦,所以今日又是五月初一。”

    苏晏说:“哦,那我的生辰应在下个月。其实我连生辰都忘了,母亲在信中提醒了才记起来。”

    他魂穿过来的时候,原主就已经来到京城备考。他孤身住在客栈半年,并未见过原主的父母。虽然拥有原主的全部记忆,但也只像看了一场漫长的电影,悲欢离合都是别人的,与己并无切身感触。直到如今看到林氏的手迹,才从温煦的言辞和缱绻的字迹中,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亲情,于是决心在此世接替原主的责任,把二老当做自己的父母来奉养。

    不过,手书的末了,语焉不详的一句“当了官,就是大人了,朝堂不同于学堂,规矩甚严,莫要再旧念复萌,以免被人诟病操行,切记”,很是让苏晏琢磨了片刻,仍未明白林氏所说“旧念复萌”指的是什么?印象中原主性格文静,读书又勤奋,没什么毛病呀?

    想不起来就不想了,反正就算有毛病也是原主的,与他无关。苏晏将家书收入书房抽屉,整理好衣冠仪容,带上厚厚一本奏折和佐证材料,坐马车前往午门,进宫见驾。

    景隆帝下了早朝,听蓝喜禀告,大理寺右少卿苏晏已候驾多时,便传他御书房见驾。话音方落,皇帝略一沉吟,又改为了养心殿,并吩咐内侍提前备好茶汤点心。

    苏晏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养心殿内,见周围布置,知道是皇帝常住的地方,在此接受臣子觐见,是一种以示恩宠的表现。

    他在御前规规矩矩行了礼,忍不住偷眼打量皇帝——月余不见,皇帝似乎略有清减,但神采依然,恬淡宁静的面色像一潭深泉,炎炎夏日里见了,令人遍体清彻。

    皇帝也在端详他,微皱了眉:“怎么又瘦了一些儿,你家厨子还真想被治罪?彻查冯党之事,朕也知道错综复杂,又不催你,可缓着来。”

    苏晏感念皇帝的体贴,笑道:“不关厨子的事,公务也忙得过来,只是苦夏而已,胃口稍欠,入秋便好了。”

    想抱起来掂一掂,看究竟轻了几斤……这念头在皇帝脑中一闪而过。当着殿内外伺候的宫人,他若无其事地给苏晏赐了座,吩咐道:“折子给朕瞧瞧……喔,这么厚。”

    苏晏呈上奏折,垂手静待。

    皇帝一页一页认真翻阅完毕,有些意外,抬眼看他:“你这何止揪出了冯去恶的党羽,是把锦衣卫上上下下筛了个遍啊!百户以上一百余人,分上中下三等做了点评,比考核官员业绩的京察还仔细。怎么,想替朕给锦衣卫换一套新班子?”

    苏晏知道这般举一反三的做法,其实正中皇帝下怀,皇帝心底指不定多满意他闻弦歌而知雅意,只是表面工夫还要做足,便恭声禀道:“是臣多事了。但冯去恶经营锦衣卫多年,根深蒂固,若不如此彻底梳理,顽瘤难以尽除。臣想着,摘一个是摘,摘一串也是摘,不如借此机会,把虫蛀的坏瓜全部摘干净。

    至于调查的结果,臣自信尚能做到持论公允,不偏不倚,所有评点皆有据可查,皇爷可以再看看臣带来的佐证。另外在大理寺内,还有十几箱的资料,欢迎任何一位有异议的大人前来调档查底。”

    皇帝扬了扬奏折:“光看这份奏折,便知你是花了大心思,下了大力气的。你带来的东西都先留下,朕会命司礼监逐一梳理,列出条目给朕看,该擢升的擢升,该贬斥的贬斥,该问斩的问斩。锦衣卫浑浊多年,是该好好涤清一番了。”

    苏晏听皇帝一个字不提朝会和内阁,便知他是想亲自敲定新的锦衣卫官员名单,好将这柄利剑紧握在手。

    不知在这场激浊扬清的洗牌运动中,皇帝对沈柒又会有何新安排?应该不会低估了他的功劳吧?苏晏思忖着,该怎么不露声色地替自己的兄弟邀功请赏。

    自从见过沈柒的背伤,那副惨不忍睹的画面时而在眼前晃过。那样严重的外伤,皮肉尽脱,哪怕治疗得当,豫王送的秘药再灵验,伤势恢复得再好,也会留下极严重的疤痕,弄不好还会一辈子折损他的身手与体质。每次想起这些,苏晏的心底都涌起负疚和感动,总想在其他方面好好补偿他一番。

    但苏晏也知道景隆帝拥有那些城府深沉的帝王的共同点,心思缜密的另一面,就是重虑多疑。所以这份奖赏他不能明着讨要,以免让皇帝以为他与沈柒之间,除了道义之外还有什么私情或利益牵扯,反而影响了沈柒的前途。

    思绪在顷刻间百千转后,苏晏叹道:“诏狱刑罚太过酷重,审案时容易屈打成招。尤其是‘剥皮、断脊、油煎、梳洗’之流,惨毒难言,有违天道。臣斗胆,请陛下酌情轻之。”

    皇帝微怔,似乎参透了他悲天悯人的心境,觉得所言极有道理,颔首道:“你说得对。看卓岐那一身伤,便知狱刑之烈。今后诏狱十八刑,只留拶指、夹棍、杖刑等轻刑,其余当废。说到‘梳洗’,那个叫沈柒的锦衣卫千户,眼下如何了?”

    苏晏正想回答“他卧床养伤一个月,性命无碍,伤势好转,想来再过一两个月便能起身”,话在喉中,忽然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