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6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齐政记忆里,等到今年下半年,他就会得到国化集团第一任掌舵人的欣赏和邀请,加入了国化集团的前身兰星集团,此后如鱼得水,一路高升,最终从他的伯乐手中接过国化集团的权杖。

    但这些王昱业并不知道。

    他在齐政离开后陷入了沉思,满脑袋都在权衡得失。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换个工作,如果从自己熟悉的国企体系里走出来,就意味着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国企系统积累的人脉将大部分白费了。

    但现在自己是被困在越省分公司了,激烈的内部争夺实在令他难以忍受,关键是一时半会的也没办法脱离,还随时有着当炮灰的风险。

    即使调离了分公司,以自己的资历,只能是国企内某个部门或者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

    齐政的嘉谷公司现在才刚起步,但是可以预见,有着大笔资金的支持,其发展势头会异常迅猛,如果他加入的话,直接担任的是总经理,能大展拳脚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

    而且自己的理念跟齐政的颇为吻合。关键从齐政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也不是恋权的人,那么两人在这方面上的矛盾将会降至最低。

    最最关键的是,齐政那小子画的大饼实在是太诱人了,掌握大宗农产品一定的全球定价权……老天,真敢想啊。如果能达到这一步,嘉谷当之无愧“国之重器”。

    偏偏自己也被他说得有点动心了。

    王昱业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在慢慢想着齐政靠拢,但是事关以后的职业发展,他不会轻易地做出选择。

    ……

    齐政很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自己能知道未来的走向,在大局战略上无人能及。毕竟,再怎么会推演的人也比不上齐政的亲身经历。

    那些跨国巨头们都需要开启智库来为他们分析究竟哪家公司的哪些产品值得投资,哪个产业值得他们和对手进行分寸必争的圈地运动和资本战争。巨头的每一步落子都伴随着背后智库的海量数据支持和分析指导。

    但是齐政却天生掌握着投资的才能,他通过后世的记忆,所掌握的资源超越了现代社会所能认知的范畴,保管让很多资本巨鳄也会目瞪口呆。

    同样道理,即使两世为人,齐政也没有过管理一家大型公司的经验——随着嘉谷规模扩大的紧迫需求,齐政必须找到一位经营能力足够强的管理者。

    所以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对公司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上的把控者,哦,对了,还作为公司背后的“超级英雄”,经常开开挂让公司吊打一众不开眼的对手。

    王昱业说得很对,那些齐政将要面对的跨国巨头们,哪个都不是嘉谷现在的小身板可以比拟的。

    那么,要怎么才能快速地迎头赶上?

    齐政只能想出一个答案,大规模的并购。

    百威英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的历史就是一本并购史:精准选择本土市场份额高的最优品牌作为并购标的,通过并购快速抢占新市场。

    不断的并购扩张是百威英博成为全球啤酒霸主的核心驱动因素:04 年与巴西的安贝夫合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啤酒集团;08 年收购世界第三大啤酒集团安海斯-布希公司,在米勒大本营美国称霸;16年收购全球第二南非米勒,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全球的龙头地位更为清晰,新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巨无霸。

    借助资本运作在全球市场大肆收购,是跨国公司扩张的不二法宝。

    齐政已经将未来华尔街最出色的两位华人超级交易员网罗至麾下,再加上他对大势的判断,资本运作这块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反而是并购重组的能力不足。

    很多时候,将看中的公司并购下来并不难。但是要如何融合并购后的公司,真正达到战略互补,保持人员的稳定、业务的稳定,才是重点。

    在这方面,王昱业的管理优势就很明显了。他在国企基于国内并购重组经验的并购及整合能力,早期国际化历练形成的国际视野和基本能力,即使放在全世界来说,也是顶尖的。

    那可是后世一手领导国化集团成功“蛇吞象”的牛人啊。

    ……

    后面两三天两人又碰了几次头,王昱业虽然嘴上还在说需要时间考虑,但态度已经逐渐软和下来了。

    当他最后向王老咨询对齐政的看法以及对这一邀请的建议时,王老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你都开始从侧面打探齐政的情况时,就说明你的内心已经有了倾向。这种时候,我的建议是,听从内心的选择就好。”

    于是王昱业最终决定加盟目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嘉谷公司。

    齐政由衷想鼓掌,王老最后这刀实在是补得妙!

    ……

    第52章 嘉谷战略(上)

    王昱业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一旦做出了决定,便毫不拖泥带水。

    他回去后便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应付过上级领导的谈话和象征性挽留后,就回到普诚县,开始接手嘉谷公司的管理——虽然程序上还没有走完,理论上他还是南海油的员工,但他已经将自己当做嘉谷人了。

    “说来讽刺,我在公司的时候,大家争得你死我活;我离开了,大家反而在我面前表现得一团和气了。这算不算是欢送我一路走好呢?”在和齐政的交流中,王昱业不无嘲讽地吐槽。

    “哈哈,你离开了,就是外人了。在外人面前总得要点面子的。”齐政暗搓搓地分析道。

    王昱业想想也笑了。

    两人的话题转移到嘉谷身上。

    “王大哥,你也算是嘉谷人了,说说你对嘉谷现在的想法吧。”齐政兴致勃勃地询问。

    王昱业直言不讳:“毫无疑问,现在的嘉谷就是标准的草台班子一个。”

    呃,这显然不是齐政期待的答案。

    齐政闻言讪讪然,心里却狂吐槽:我擦,就不能委婉点吗?还给不给老板面子了?说好的国企出身呢?你这样说话不会被领导一棒子打死么?

    然而王昱业还真的不给面子。

    “没有严格的组织架构,没有明确的业绩目标,没有成体系的业务规划,团队缺乏成长动力……现在还好说,再上到一定规模,你就完全玩不开了……”

    齐政面无表情,静静地看着王昱业在打脸。

    他当然知道现在的嘉谷不仅规模小,所有人还都是“半路出家”,是真正无基础、无组织、无目标的“三无产品”。

    重生以来,他主要在摸索自身的修炼和灵阵的应用,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得上提升管理能力。

    再加上嘉谷成立不过半年,期间自己还出国了两个多月,对组织架构的完善自然也落下来了。

    但是,你丫的倒是喷的毫不客气。

    王昱业能在国企混了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

    他瞥了一眼齐政,随后就转折道:“当然,嘉谷才成立半年,存在问题也是情有可谅的。而且,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公司已经有业务产生收益了;最关键的是,团队的几个主要成员,素质都相当不错,是人才。”

    说到这王昱业也不由得咂咂嘴,他在全面了解嘉谷时就发现,嘉谷团队虽然人少,但是可以称得上精悍。

    齐政就不用说了,张泽宏在人际交往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天赋不可忽视;谢开济绝对是个管理综合事务的好手;陈灵珊在财务管理上的灵性肉眼可见;自己的老爸,呃……就连齐建成在养殖方面也是独当一面的人才。

    所以他对齐政看人的独到眼光由衷表示钦佩。

    都知道“江山易得,一将难求”,但多少老板就是没有发掘人才的眼光。

    所有伟大的企业家都善于去搜寻优秀的人才,知道如何敏锐地去感知优秀人才的潜能和特点。所谓爱才如命,就是企业家都是人才痴。

    这一点在他考虑加入嘉谷时是大大加分的。

    齐政也不笨,能听出王昱业的先抑后扬,无奈地笑着道:“王大哥,我不是听不进去话的人,有话就直说吧。”

    王昱业笑了,略一沉吟后说道:“我进入嘉谷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整合公司资源,进行内部优化。”

    “按理说,我应该在对公司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才会开始搞大动作,不然位置都坐不稳。但是嘉谷毕竟规模小,船小好调头,只要你支持,这方面的问题不大。”

    “嘉谷下一步的重点并不是投资发展什么业务,而是要在第一时间将组织架构建了起来。而且,团队需要新鲜的血液,老员工也需要成长的动力。”

    “还有一点绝对不可忽视。”王昱业变得严肃,“公司的股份问题。”

    “我注意到泽宏在国内嘉谷公司占据十分一的股份,而美国嘉谷理论上是你的独资企业,再加上转回国内的资金也是你个人所属,那么公司的股份该不该做调整?国内嘉谷和国外嘉谷的关系如何归属?这是亟待解决的隐患。”

    说起这点齐政也略感头疼。

    要不怎么都说不要跟好朋友合伙做生意呢,股权的归属问题是最容易引起利益纷争,从而导致感情伤害的。

    齐政想了想,问道:“那王大哥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王昱业显然早有考虑,他毫不扭捏的说道:“建立独立的嘉谷集团总部,重建总部的战略部、人事部、财务部、法务部和行政部,组成新的行政管理事业部;现有的嘉谷农业和嘉谷美国将作为集团总部下的子公司,由总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然后再按照你的要求,在不同的等级设立不同的股权激励方案。”

    齐政轻轻点头,他也知道解决股份归属问题是当务之急,王昱业提出的方案也基本符合自己的设想。

    那么,就要看张泽宏的想法了。

    “你的想法不错,但泽宏现在回老家了,等他回来后,我会跟他好好说说。”

    ……

    等张泽宏回来后,齐政跟他聊起这事,他的反应爽快得让齐政意外。

    “没问题啊,就是你不说我也觉得要做调整了。王大哥这解决方案很合理嘛,对了,你是怎么将王大哥拉入伙的?”说起这个他还挺兴奋的。

    “……”

    喂喂喂,这是在变相削减你的股权啊,你要不要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啊?

    张泽宏看到齐政意外的表情,笑了起来:“怎么,老三,你以为我会反对吗?我自己有几斤几两还不知道吗?且不说之前投入公司的资金都是你带着我赚的;就像美国之行,带出去的全部是你的钱,赚到的肯定也属于你一个人的啊,我能得到分成奖励已经很满足了。再说了,嘉谷农业增资扩股,看似我的股份是下降了,但是总价值不是大大提升了吗?说起来还是我赚了。”

    齐政见张泽宏一脸释然的模样,也笑了。

    他既庆幸张泽宏看得明白,不用伤害兄弟之间的感情;又觉得自己对张泽宏还是不够了解,以至于杞人忧天的。

    不过这种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感觉真不错。

    既然当事人没有想法,那嘉谷集团的框架就按照王昱业的方案进行整合。

    成立由齐政独资的嘉谷总公司,董事会现在只有三人:董事长齐政、总经理王昱业和公关经理张泽宏。董事会以下,建立若干个独立的事业部:战略部、财务部、人事资源部、公关部、行政管理部和嘉谷实验室。

    总公司旗下现有三个子公司:嘉谷农业公司、嘉谷(美国)分公司和刺客基金。各个子公司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嘉谷农业公司作为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总公司重新注资,张泽宏拥有小部分股份。

    嘉谷(美国)分公司和刺客基金则是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当然,现在人手严重紧缺,总公司的大部分独立事业部都还只是一块牌子,奈何如今临近过年,人手不好招聘。但是王昱业也紧锣密鼓地安排了招聘宣传,并委托猎头公司帮忙物色人选。

    随着公司的气象一新,齐政和王昱业召开战略会议,要求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包括美国的姜平、苏放和卢志威等人,都要回国参加会议。

    ……

    嘉谷总部现在坐落在普诚县县城,王昱业租了一栋四层小楼作为总部暂时的办公楼。用他的话来说,嘉谷总公司最多在县里待两年,就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另选新址了。

    会议室里,十个人齐聚一堂,齐政看着其中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也有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更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可谓是老中青三代齐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这已经是代表了一个时代。

    等人齐了,齐政才轻轻地咳嗽一声,道:“我们开始吧。”

    会议室一下安静了下来。

    “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两件事。其一是嘉谷总公司的成立和总经理的任命。这件事用两句话就能说完,我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