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33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在商界,富豪会被十万元的流动资金难住是常见的现象,因为他们的资产,往往都体现在不动产或股权上,手中并没有多少现金,所以一般会在资金周转时,借朋友的钱来用!

    所以丁显建议的“现金收购”,看似简单,却难倒了大部分对这个巨型农场有意的投资者。

    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现金,别说周围有意并购的农场主了,就是富豪榜上的大部分富豪,一时半会也拿不出来。

    据丁显得到的信息,几乎所有对这个大型农场有意的收购方,都是采取以资产支付或延期支付的方式报价。

    即使是现金收购,也主要是分期付款——这些收购方也要进行贷款或融资才有实力启动收购。

    如果农场主不是等着资金救命,又或者没有齐政的出现,他们当中总有一个人如愿以偿的。

    可惜在刚发了一笔横财的齐政面前,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力。

    这个大型农场最终的收购价格仅为9000万美元——一次性支付的现金收购让原农场主无法拒绝。

    尽管还不到交易估值的三分之一,但签字后即可马上入账;其他人给出更高的价格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拢全部资金;急需用钱的原农场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交割完毕后,这个60万亩的大型农场即被嘉谷收归囊中。

    嘉谷对农场的60万亩土地拥有永久产权,含地下矿产权和1500米以下的空域权,因此在农场入手后,齐政像个国王一样巡视着自己的领土。

    放眼望去,肥沃的土地上绿草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淡淡的苜蓿草的清香,这简直就是一个极其壮观的“苜蓿王国”。

    苜蓿草,一个大多数人并不熟知的草种。经典的三片叶子,无论茎叶都和餐桌上的豆苗颇为相似,但这种貌似普通的绿叶草,在和各种草打了数十年交道的桑德看来,就是一个宝贝。

    美国牧草规模化种植和管理经验全世界领先,桑德就是这个农场的负责人,即使最忙的时候,在他的管理下,最多不用二十个工人即能将农场打理得妥妥当当。

    嘉谷接手农场后,将农场命名为“嘉牧农场”,依然聘请桑德管理农场。

    齐政和丁显在他的带领下,参观着农场的经营细节。

    “可以说,对奶业来说,苜蓿草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指着农场内一大片绿油油的苜蓿草,桑德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真正的优质奶牛,必须吃优质的粗饲料。而粗饲料当中,紫花苜蓿草粗蛋白含量高达20以上,是奶牛吃草的最佳选择,没有其他草可以替代。这点已经是全球养殖业公认了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国内的嘉谷牧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牛是反刍动物,吃的日粮60必须是粗饲料,如果玉米、大豆等精饲料比例超过一半,将影响牛的反刍机能,从而影响牛的健康、生长、产奶及生产性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内普通农户用秸秆养牛一年,一头奶牛产奶只有3到5吨,而目前国内最好的规模化养殖场——嘉谷牧场,使用苜蓿草等优质粗饲料后,一头奶牛的年产奶量超过12吨,这就是苜蓿草的价值所在。

    尤其是有“牧草之王”美誉的紫花苜蓿,对奶牛来说,其营养价值堪比鸡蛋。

    一路看来,尽管国内的嘉谷牧场已经是现代化运营了,但美国“嘉牧农场”的先进性无疑更胜一筹。

    “我们在种植前,首先会委托农业咨询公司从农场各个不同区域的土壤中提取样品,对其中15种成分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区域土壤内所含氮和磷酸钙的浓度,以决定需要施用多少肥料和何种肥料。”桑德介绍道。

    而在国内,人们习惯于在种植区大面积使用一样的肥料,嘉谷也才刚开始摸索推广这种“因地施肥”的发展模式。

    这些数据被输入喷洒拖拉机的计算机内,并与全球定位系统联接。

    桑德拍着一台装有可变速率施肥器的拖拉机的大轮胎,自豪地说道:“工作时,这个大家伙内的控制器将决定哪块土地应该施用何种肥料,并通过高、中、低三种速率来控制喷洒速度和剂量。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将会通过荧屏告诉驾驶员其所在位置,一天可喷肥五百多英亩。”

    在嘉牧农场,人人都是多面手,真正忙起来的时候,桑德说他也要亲自驾驶机器帮忙。

    “别看我们的牧场有十万英亩,但靠着人造卫星的帮助,从高空拍摄的红外线照片可以探测出每块种植区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监视不同区域牧草的生长情况,同时及时发现虫害迹象。”

    这个就莫得法子了,国内的卫星农业刚起步,怎么也比不上技术应用成熟的美国。

    最关键是美国用于农业的科技费用也不高。如人造卫星图像的成本很低,每英亩仅为2美元——高科技使得美国农场主用低成本换取了高效益。

    苜蓿长成收割后,鲜草会运往加工厂烘干,然后在专用机械设备的捆扎下,让其变成一个个巨大的“压缩饼干”。

    运回国内的牧草,就是这种“压缩饼干”。

    ……

    最后几人来到农场的湿地区。

    因为格林河环绕农场,加之农场有两千多英亩湿地,里面栖息着大量鸟类,以及麋鹿、瞪羚、野兔、狐狸、加拿大野鹅和野鸡等野生动物。

    尤其是野生瞪羚,蓝天白云下,它们成群结队地在苜蓿地里悠然漫步,这里成了它们怡然自乐的天堂。

    齐政就乐了:“这里很不错,可以依托这些自然资源开辟一个旅游区,作为福利,集团员工可以到这个远离尘世的桃花源里休闲度假。”

    丁显大为赞同,自家的度假区,环境道:“中国有多少苜蓿草,决定养多少牛,继而决定我们是否能喝得起牛奶,喝得上好牛奶。而到美国大规模种植苜蓿草返销中国,就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我们集团的乳业子公司有志于成为中国最大的乳业公司,而你的工作就是其中的重要保障。好好干,争当嘉谷集团的‘草王’……”

    桑德被激励得脸都红了,打了鸡血般发誓要为集团登顶中国乳业助一臂之力。

    等到被忽悠得七荤八素的桑德离开后,齐政才对一脸笑意的丁显说道:“下一步还要继续收购周边农场,最好美国农场每年能向国内出口30万~50万吨的草料,这样,才能满足嘉谷乳业发展所需。”

    丁显收敛笑意,思考了一下:“虽然周围都是种植牧草的农场,但经营状况都还不错,而且我们这次算是从他们口中夺食,想要继续收购他们的农场,不付出大代价估计很难。”

    齐政遥视隔河毗邻的农场,轻声道:“那就让他们不得不卖!”

    丁显一愣。

    “雷曼兄弟公司不是向我们推销cds产品吗?我让姜平找个在雷曼兄弟的老朋友,每周……不,每天将那些涨势最喜人的优质cds产品的详细情况发给周边的这些农场主,也可以给他们打打电话或者上门拜访之类的,要让他们相信,投资cds产品收益无限!”齐政淡然说道。

    丁显一惊,瞬间明白了齐政的心思。

    cds(信用违约掉期)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类似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

    雷曼兄弟推出的cds产品主要是针对美国目前火热的房地产贷款,在嘉谷内部早有共识,风险极大,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社会的信用履约率将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次贷危机。

    所以,前段时间发财了的姜平面对老同事的推销,婉言推辞了。现在齐政要牵桥搭线将这种产品推销给周围的农场主,用意不言自明。

    齐政摩挲着下巴道:“老丁你手头上不是有周围农场主的联系方式、邮箱和地址吗?发给姜平,他知道怎么做的。对于我们来说,破产的邻居,显然才是好邻居!”

    雷曼兄弟很大程度上就是栽在cds上,由此引发了两年后的次贷危机,相关的投资者们自然也血本无归。

    但是现在美国的cds市场简直是一片狂热,雷曼兄弟也是大名鼎鼎,这可比投资农场收益高多了,齐政也不担心那些农场主们不动心。

    至于掉坑后,齐政表示,他会为他们祈祷并准备接手他们的农场的。

    丁显稍作斟酌,终究点头应道:“我会尽快将资料传给姜总的。”

    ……

    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场

    齐政是带着大丰收回国的。

    左手一笔巨资,右手一个大型农场,收获甚丰。

    以至于集团大管家王昱业都笑谈老板没事可以多去美国走走,总归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的。

    有了钱,又补充了牧草来源,嘉谷乳业将“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计划终于可以启动了。

    事实上,今年通过超女节目营销一路高歌猛进的后起之秀嘉谷乳业,在国内的乳业界,一直引发不少争议。

    主要在于嘉谷乳业的发展模式跟当下的乳企颇有些格格不入。

    自建万头牧场;产品主打高端化;在一个选秀节目上孤注一掷……

    如果说后两种做法虽然极端,但各企还能理解的话,自建万头牧场的做法,就实在得不到主流的认可了。

    在国人被上一堂关于三聚氰胺的化学普及课之前,向产业链上游突进,在乳业界就是一个异类。

    因为此时原料奶收购价总体偏低,许多稍大的牧场都处于亏损状态,万头牧场的前景如何,还真的是一片唱衰声。

    无论专家、牧业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均对建设大规模集约化牧场持保留态度。

    就在嘉谷乳业的负责人杨业从伊力辞职加入嘉谷,建设国内第一家“万头牧场”的时候,有好友直言不讳地劝他说“老杨,那个模式不行的,别忘了,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

    筹建初期,杨业邀请行业专家齐聚江南省,探讨奶牛规模化养殖,到场者没一个人支持。

    他们的看法是,奶牛养殖规模一般以几百头为限,再大的牧场,一旦发生疫病就可能血本无归,每日堆积如山的排泄物也难以处理。而嘉谷牧场的规划更令人惊讶,直接上马存栏2万头以上的牧场,简直是不知死活。

    当时面对一片反对声,杨业都有些上火,直言说“关于规模搞一万头对不对就不要讨论了,我在美国看过一万头的牧场,也看过两万头的,人家管理得很好。各位就说说我们现在要做这件事,需要注意什么就行了……”

    彼时嘉谷内部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也就是在齐政的大力支持以及杨业憋着一口气埋头苦干下,嘉谷牧场才得以顺利建设起来。

    而即使是嘉谷牧场建设起来并顺利运营了一年多,外界的质疑声依然不断。

    “是闯出一条新出路?还是吹大的泡沫?”这是今年一位乳业专家在《华夏经济周刊》上针对国内第一家万头牧场——嘉谷牧场分析的文章标题。

    标题看似中立,但其实偏向非常明显。

    文章分析道“万头牧场劣势也很明显,一是万头牧场将加剧人与奶牛资源争夺,二是可能造成环境负荷严重超载。奶牛养殖是一个高排污的产业,一年仅奶牛排泄物就有20多万吨。如果在一个人口稠密、大部分是耕地的农业地区,完成20万吨污物降解非常困难,势必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养殖效益很可能是规模不经济……”

    所谓的“规模不经济”,就是当牧场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管理成本等反而增加,而适度规模的牧场反而成本更低,也很好管理。

    “模式创新是很好,但嘉谷乳业对万头牧场的执著,陷入长期高负荷的运转,必然导致管理和资金上的重重困难。”这位乳业专家在《华夏经济周刊》上表示。

    这种观点并不是个例。

    国内奶业协会副会长也曾直指牧场“规模越大,环保、污染、疾病控制难度就越大”;而另一位乳业专家则抛出“深水炸弹论”万头牧场面临防疫、环境和饲料的有效供应三大威胁。

    外界看来,嘉谷乳业的出身略显神秘,背靠嘉谷集团,崛起太快,又不喜欢做宣传;数万头牛的超级牧场模式,在环保与防疫方面令人担忧;如此高度集约化,奶牛与饲料的来源也面临挑战……

    总的来说,除了利益相关方的有意贬低外,这些质疑也不无道理。

    但这是建立在外界无法窥探嘉谷实力的基础上。

    万头奶牛住在一起,疫病控制是最大的风险,但嘉谷有灵阵——“三星聚灵阵,五系均衡。效果聚灵,化浊。生物处于阵中,能使灵气涤体,魂魄精固,阴阳柔顺。”

    灵气涤体使得动物疫病爆发的风险为零,对于养殖业,只要不发生疫病,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至于环保问题,陈建章领衔的嘉谷实验室恨不得将物质循环精细到分子状态。

    饲料来源,齐政甚至跑到美国当起了大地主,只为国内的奶牛找口粮……

    因此在外界四面楚歌的质疑下,嘉谷乳业联合嘉谷农牧波澜不惊地开启了爆“万头牧场”的征程,同时为五个大型“万头牧场”选址。

    万头牧场每天消耗的牧草数量惊人,而按照嘉谷乳业的计划,未来选址并非遵照传统奶源地标准,而是着眼于黄河、长江以南等地区,这里靠近消费市场,也是嘉谷乳业建厂的首选,不过牧草却需长途运输——本来就要从美国进口自家的牧草。

    与乳业界的质疑不同,有嘉谷牧场的例子在,地方政府对前来考察的嘉谷农牧和嘉谷乳业大受欢迎,在土地和融资方面都很大的优惠。

    要知道,牧场的主要固定资产是奶牛,作为活物,它并非可抵押资产。不过多个地方政府表示可以担保协调,以奶牛为抵押,给万头牧场建设信贷资金。

    综合算下来,计划建设的每一个牧场都至少能获得银行70的贷款,嘉谷只需要投入预估三分之一的资金,就能完成“爆牧场”计划,这也压下了嘉谷内部不少的反对声——虽然发了一笔横财,但资金压力还是太大了。

    作为后起之秀,嘉谷乳业的动静自然不会被乳业界忽视,但嘉谷乳业的大动作,却遭到了一致的嘲讽。

    “嘉谷乳业绝对会因为万头牧场的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目前乳业界的主流观点。

    但有趣的是,草原双雄之一的猛牛,似乎对嘉谷乳业看似任性的“爆牧场”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