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55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难不成我们就找不到一种方案,让国人也能吃上无抗生素、无药残、重金属不超标的猪肉?我可不信。”

    他给出的答案是用中草药养猪。

    刘邦祖认为,我国迟早会进入“无抗时代”,即在养殖全程不使用任何种类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药物等,生态养殖大有可为。

    刘邦祖带齐政去参观了他的养猪场。

    养猪场不大,也就两三百头猪。

    刘邦祖说,为了让猪有个好食欲,提高猪的采食量,他在饲料里面添加了黄芪、甘草、板蓝根、鱼腥草、车前草等中草药,并加了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内调理猪群健康度,有效增强生猪免疫力。

    通过对比试验,中草药喂养的猪生长快,抗病能力强,不用打预防针,不易患猪瘟等常见猪病。

    “而且,猪的精神状态好,皮毛光滑,猪肉口感好,肉质好,生态环保,饲养的猪每到出栏都被亲戚熟人抢购一空,价格比市价高一倍,还不愁销路。”刘邦祖得意道。

    齐政仔细观察,发现此言不虚。养猪场里的猪群确实精气旺盛,即使与嘉谷养猪场内经过灵阵滋润的猪群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刘邦祖就拍着猪栏说道“中草药是个好东西啊!作为我国宝贵而丰富的医药资源,天然中草药的无毒副作用和多能性,是任何化学合成的药物所无可比拟的。许多中药中含有的多糖、生物碱、挥发油等上百种成分,不但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最关键是,中草药成分在动物体内易被分解,无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兼具提高动物生长、改善畜产品质量的功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绿色添加剂。”

    齐政耸耸肩道“但在现实语境中,疫病防控往往还有着更简单直接的杀手锏——打疫苗与使用抗生素。”

    刘邦祖手一摊“没错,问题就是出现在这了。在我的观察中,国内很多猪场的猪从一降生就享有‘药罐子’的待遇,从仔猪的饲料开始,就往里加预防性药物,一感冒发烧,不问什么原因,就赶紧打针,一直用药到出栏体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事实上,抗生素的乱用和滥用,导致药物残留严重,导致耐药性的增加,进一步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这些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至于疫苗,由于其更新的速度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其产生的免疫力实际上会有局限性。比如这次的猪瘟。”

    说起这次起源于江右省的猪瘟,刘邦祖面色变得有些凝重“别看这次猪瘟好像消弭下去了,但我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应该是一种新的猪瘟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现在大家都不重视,后面肯定会吃大亏。”

    齐政对他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专业人士,对此次猪病的判断就是一针见血。

    “中草药防疫在这次猪瘟疫情面前有多大的效果?”齐政问道。

    刘邦祖用事实说话“我在家乡附近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很多养殖户跟我一样用中草药养猪。也肯遵从我的防疫指导。”

    猪瘟爆发后,刘邦祖深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马虎不得。他领导大家对猪场采取了全封闭式饲养,实行严格的多重消毒制度;交替使用三种不同消毒液对猪舍进行循环消毒,及时清洗饲养用具、定期清理猪圈;保证生猪水源干净卫生、使用干净山泉水……

    他笑着说“父老乡亲们笑言,在猪栏里,人都可以睡觉了。但结果就是,至今我们这边基本没有发猪病的。”

    这一点确实令人震惊。

    要知道,这边离猪瘟爆发的中心很近,刘邦祖周围多是小型养殖户,本应该是猪瘟的最大受害者,但如今均平安度过。除了较完善的防疫措施,中草药的作用明显不可小觑。

    齐政却问道“推广中草药养猪不容易吧?”

    刘邦祖闻言苦笑。

    “可不是?首先中草药的疗效相对较慢,而且在成本上也比疫苗和抗生素要高,一般养殖户很难接受。”

    “而且,使用中草药养猪也需要相当的经验和技术。而大部分猪场缺乏经验,什么时候用什么药、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都不十分明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事实上中草药也并非万能,更不是什么神药。但是,只要了解中药的独特功能,科学应用,结合合理的疫苗接种以及辅以少量必要的抗生素,对猪病实施综合防治,效果不容置疑!”

    齐政就在刘邦祖的带领下,参观了附近同样采取中草药养猪的养殖场。

    去除疑虑后的齐政当即拍板,希望嘉谷农牧能和刘邦祖合作,将这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养殖新模式进一步推广。

    听到嘉谷农牧有意打造年出栏达百万头规模的巨型养猪场,刘邦祖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了。

    反应过来后,忙不迭地答应了合作。能有更大的平台发挥,他简直是求之不得。

    至于齐政的想法——哪怕嘉谷有灵阵的存在,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再使用中草药养猪,也能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等方面有所裨益不是?而且,某种程度上,还能掩饰灵阵的存在,还有什么好说的,就你了!

    ……

    第254章 要做几十年的基业

    齐政肯定是赞同建设一家年出栏生猪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的——布置一个灵阵就一步到位,跟奔波多处布置多个灵阵,傻子才选后者呢。

    在齐政请来“外援”以进一步保障养猪场的防疫工作后,李东亮最终也不再反对。

    第一步启动的就是选址了。嘉谷农牧的前置准备工作早已启动,在确定按原计划建设巨型养猪场后,几个候选地址摆上了齐政等管理层的案头。

    这是一笔投资额度达到10亿元的项目,大部分决策都要集团高层过目——整合后的嘉谷集团,无论是旗下哪个子公司,只要超过10亿元的单笔投资,都要登上嘉谷管理层的“圆桌会议”,经各位高管的查漏补缺后才会施行。

    齐政就对几个候选地址都不太满意。

    嘉谷农牧的几个候选地址中,主要分布在国内生猪主产区。

    一直以来,国内生猪养殖业一直存在主产区与主销区之分。

    受玉米等粮食产地、产业比较优势、交通运输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主产区包括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产粮地区。

    在主产区中,西南地区气候适宜生猪生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较高,且靠近珠三角、长三角等主销区,但地处亚热带气候,疫病易发;华北地区粮食充足,饲料成本相对较低,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也比较高,交通便利;东北地区相对偏远,但饲料原料充足,饲料成本相对较低。

    嘉谷农牧的候选地址明显偏向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一个靠近市场,一个靠近最大的产粮区。

    齐政不满意,不是说这些候选地址达不到养猪的要求,而是基于未来的趋势有其他的考虑。

    所以面对前来征求意见的李东亮,齐政就直言不讳“看到你们的候选地址,想来你们也是考虑到了环保的压力。”

    李东亮以为齐政是嫌弃地方偏僻,解释道“对。虽然我们的养猪场在环保方面把控严格,但环保压力还是不小。所以我们的选址,哪怕是为了靠近消费市场的,也只能尽量选择城市郊区。”

    生猪养殖毕竟是重污染行业。首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彻底,随意抛弃河流会造成河流污染,严重的可能会滋生疫病;其次,动物排泄物收集处理困难,对区域污染严重;最后,养殖生产中附设物品会造成对周边环境影响,导致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

    嘉谷农牧的养殖场在环保问题上极为重视,环保的成本甚至仅次于饲料和人力的成本,饶是如此,养猪场的选址也是往相对偏僻的地方考虑。

    但齐政不是觉得候选地址太偏僻,相反,他是觉得还不够偏僻。

    “我觉得你们还是低估了国家的环保限制政策,尤其在南方水网地区,养殖业的环保限制力度将会超出你们的想象。”

    齐政最是清楚,过不了几年,在养猪产业的调整中,国家频出环保限制政策,环保禁养很快就进入了高峰期。

    从政策上可以看出,华南、华东一带最先划出环保禁养区,而且执行力度空前。其中南方水网地区,因环保整治而削减的生猪存栏达到上千万头。

    随着标准的提高,全国禁养区域划定范围持续扩大,划定区域从最初的南方水网和重点地区逐渐向西南、东北、西北地区转移。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现在没有选对地址,就算你规模再大,关闭或搬迁也是不可避免的。

    李东亮有些惊愕,倒不是觉得齐政危言耸听,从大趋势来看,环保整治是必然的。他只是觉得进度不会这么快,整治力度也不会这么猛。

    但齐政的判断很少出错。上百万头生猪养殖规模的养猪场,可不比几万头的养猪场,无论是关闭还是搬迁,损失都太大了。

    看着他在地图上标出的可能禁养区域,李东亮叹了一口气“那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几个选址就不能用了,没有必要冒这种风险。”

    “那我们是要着重考虑东北地区了?也好,这也符合‘南猪北养’的趋势。”

    岂料齐政还是摇了摇头。

    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发展,过去几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南猪北养”的趋势。主要是指消费在南方,养殖在北方。具体表现在以鲁省为代表的华北主产区,其生猪养殖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在逐步提升。

    华北、东北地区本就具备饲料原料成本优势,随着华中、华南一带的环保压力开始增大,生猪养殖也在转移。尤其是东北,更是成为各大养殖集团重点布局的方向,进一步加速了国内“南猪北养”的趋势。

    但齐政对此提出了两点不利因素。

    “东北地区养猪虽然有成本优势,但也不是没有劣势。”

    “首先,东北地区还未能建立完备的疫情防控体系。东北地区养殖规模化起步较晚,起步晚,意味着不论是政府还是养殖户,在生猪产业经营,尤其是疫病防控、应对领域的经验积累相对较少。”

    不是说单单企业本身做好防疫工作就能万无一失了,当地政府的应对也很重要。譬如猪瘟横行时,假如政府不及时控制生猪尤其是病猪的流通,企业自身的防疫压力剧增。

    在齐政的印象中,后面的十多年里,包括今年年底到明年的猪瘟,国内至少会爆发三次重大疫情。也只有经历了这些疫情后,东北地区才能具备相应的疫情防控经验;现在嘛,还是太嫩。

    “其次,南猪北养就意味着产销分离,产销分离意味着不利于疫情防控。在养殖产能加速向北方转移后,加剧了南北产销区生猪调运的需求。而大范围的生猪调运,正是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旦爆发大规模的猪瘟疫情,生猪调运肯定会被叫停。

    但单纯叫停生猪调运,会打破国内生猪流通市场的均衡,产销区之间出现极大的供求扭曲——产区生猪卖不出去,深度亏损;而销区生猪调不进来,养殖暴利。

    李东亮承认齐政分析得有道理,但他还是被齐政说得有些糊涂了。

    南方环保压力大,北方防疫压力也不小,那这是不用选了呗。

    看出李东亮的疑惑,齐政笑了“其实,我只是建议,嘉谷农牧最好调整自身的布局,放缓在北方主产区的产能建设,适度加强在南方的养殖规划。”

    “要知道,以后南方优质的养殖基地将会是紧缺资源,谁能掌控一定的优质养殖基地,谁就能在南方市场占据制高点。”

    “但是在南方的选址一定要选好,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殖基地啊,不敢说做成百年基业,好歹也要做成几十年的基业吧。我可不想过几年就要被迫搬迁。”

    “所以嘉谷农牧的第一个年出栏百万头级别的单体养猪场,最好是在南方选择一个远离大都市,适合生态养殖,而且相对封闭,便于做好防护工作,能有效阻断病源传入的地方!”

    李东亮恍然,明白了齐政的要求,他思考了几分钟,抬头笑着道“还别说,我还真的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完美符合您的要求。”

    ……

    第255章 摇钱树?妖树?

    江右省,冈州市,安源县的一个深山沟。

    这边位于江右省和越省的边界,从珠三角深市出发,驱车380余公里,即可抵达。

    齐政、李东亮以及当地县政府主管领导在内的一行考察人员,已经来到安源县最高的高峰岭的山脚下。

    抬头看,基本是前无去路,后无来者,举步维艰。部分随行人员不由得嘀咕道“这里怎么养猪啊,养好猪也都运不出去”。

    “都走到这了,就再多走几步吧!”齐政兴致盎然道。他没有退却,就是想看看李东亮大力推荐的养猪场新址全景。

    艰难登上半山腰,举目远眺,只见植被茂盛,风景秀丽。

    眼前展现的,是“多山夹三盆”的格局,三块小盆地,掩映在越赣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清幽而静谧。

    齐政暗暗点头,这样的地理格局,既能阻断病源传入,又符合养猪场“1+n”的分场布局,降低疫病防控压力,确实是养猪的一个理想之地。

    齐政已经可以想象,伴随着阵阵鸟语花香,猪栏里的猪或坐或卧,正在悠闲地休憩的情景。

    李东亮在一旁看到齐政的表情,就知道他看上了这地。

    他为了寻找适合建设“万头牧场”的位置,考察了很多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候选之地,但在进行具体考察后,最终因为三块小盆地被分隔,不符合牧场集中成块的条件而被放弃。在听完齐政对养猪场选址的要求后,此地第一时间跃上心头,于是他就向齐政推荐了。

    随同考察的安源县县长付国辉同样观察到齐政的表情,心中大定,笑呵呵地说道“齐总,怎么样?这块地符合贵公司的要求吧?”

    齐政含笑道“挺不错的。就是交通不便,出入要翻山越岭。”

    付国辉笑容不变“安源县与外界的高速公路早就开通了,只要打通高峰岭附近的道路,这点交通劣势也不复存在。更何况,齐总您要看到相应的生态优势,周围数十公里荒无人烟、风景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国内一流的自然防疫条件,是养猪的天然宝地。”

    “我一直都认为,传统养猪业一直在走一个误区,目前国内的大型养猪场的选址很少兼顾环境因素。在我看来,一个良性无污染的养殖产业链,首先要从源头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