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08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第718章 大型广告“连续剧”

    很多人觉得嘉谷恐怖,是因为它不断增长的销量,是不断提升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亦或是业界领先的利润率……

    老实说,秦营林偶尔也觉得嘉谷挺变态的。

    但不是因为以上原因,而是因为嘉谷的“创业”精神。

    他听过嘉谷体系的大管家王昱业在一个论坛上说的一番话——嘉谷体系可能算是一堆创业公司组合体,每一个主要产品线都算是一个创业项目。每个农业基地建设是创业项目、每个工厂建设是创业项目、每个子公司是创业项目,流通和销售系统是创业、对外投资是创业、开放合作也是创业……我们的体量可能不轻了,但我们永远在路上。

    很多公司可能还没有嘉谷规模的千分之一,就已经逐渐忘却了创业时做事的态度和愿景,从而逐渐走向没落。而嘉谷如今稳坐国内农业第一王座,其大部分业务都发展较为顺利,嘉谷人仍然将每一个单一部分的业务都当作创业来做,从未觉得已经“满足”,仍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其实才是所有对手最应该害怕和尊敬嘉谷体系的一点。

    起码,秦营林觉得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

    牧原股份别说与嘉谷比较了,就是与嘉谷旗下一个子公司嘉谷农牧比较,规模也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但他已经觉得颇为“满足”了。

    牧原的“创业”已经告一阶段,理应品尝一下收获的滋味了。

    因为嘉谷的入股,牧原股份推辞了成为ipo正式开闸后豫省首家上市企业的机会,但经过又一年后,他终究还是没能抗拒上市的诱惑——再过一个多月,牧原股份将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这么短的时间内,养猪场是无法增加的了,养猪场里的猪就更不可能暴增了,要想冲击更高市值,秦董事长环顾四周,发现只剩下嘉谷这张王牌了。

    “蹭光?”齐政一时却摸不着头脑。

    秦营林表情有些怪异,然后小声道:“我这不是听说你们的‘御用’记者要来豫省了吗?”

    齐政恍然,却既无语又无奈。

    他说的“御用”记者,就是那个菜鸟记者武镭。

    虽然是菜鸟,但他确实是很有些能力的。他对嘉谷的系列报道,档次也不低,不管上哪一级的媒体,都不丢分。更进一步的说,读者们还很喜欢这样的报道。

    这个菜鸟记者算是彻底冒出来了,而因为他的成名战与嘉谷密不可分,又有了嘉谷“御用记者”之称。

    说句可能会被人打的话,齐政也很难想象关于嘉谷的系列报道为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颇受欢迎,呃,或者说越来越受欢迎。

    秦董事长呵呵的笑两声,道:“你知道这个系列报道,最好的是哪里吗?”

    “你说。”

    “大家喜欢看嘉谷是如何生产、加工自然馈赠的食材,倒不真是为了纪录和解密,只是为了唤起对食物安全感的美好记忆……”

    齐政无言以对,叹口气,道:“你这么说,我倒不知道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悲哀了。”

    秦董事长理解地笑了笑。

    武镭在系列报道中,最喜欢的就是以小见大,以嘉谷充满神秘气息的源头生产入手,夹杂着无数被改变命运的嘉谷人流下的汗与泪,但最核心的只有一点——无以伦比的安全感。

    这些年,嘉谷虽然树立了极佳的典范,但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依然频出,这是一个史上食品最不安全的中国,是一个急需唤回良知的中国。

    所以,尽管武镭的系列报道已经发展到报道+视频,又被很多网友戏称为“大型广告连续剧”,点击率却居高不下。

    很简单,在这个系列报道中,国人可以看到——当灌溉用水和饮用水一样清洁,当土壤使用的都是有机肥料,当生物防治法取代了农药……哪里还会出现那么多食品安全问题?嘉谷所出,就能尽情享用舌尖上的美食,而不会战战兢兢地担心毒从口入。

    秦营林看中的,就是这个系列报道的高人气。

    谁不想知道哪些食物才是最安全的呢?

    虽然国内的食品安全总体水平是在提高,但信任度不是说重建就能重建起来的。

    搭上嘉谷,反而是一条捷径。

    譬如在系列报道“沙漠篇”中,有一篇重磅报道,标题让人不注意都不行——

    《嘉谷治沙之经济篇:绿了沙漠鼓了腰包硬了男人》

    文章将效果惊人的嘉谷肉苁蓉,与漫天黄沙“出镜”的频率越来越少,蔚蓝天空出现的天数越来越多,沙漠变成了绿波荡漾的田园乐土联系在一起,还在最后如是道:“我们消费肉苁蓉,就是帮助嘉谷的治沙产生经济效益,帮助盎然绿色遮住昔日肆虐蔓延的漫漫荒沙……”

    秦董事长刚看到的时候,目瞪口呆。

    这……真的是……有点太不要脸了吧!

    但是,就是因为这一篇“不要脸”的报道,在这个内衣和姨妈巾都令人羞涩的国度里,掀起了一股肉苁蓉追捧热潮。嘉谷关联公司紫星药业的肉苁蓉产品,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了一款爆品。

    问他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因为他也想要试试的时候,才发现市面上的嘉谷肉苁蓉已经难得一见了,只能求助于嘉谷。

    齐政的目光变得意味深长了。

    秦董事长倒是很看得开,他这个年纪的中年男人,适当补补怎么了——主要是嘉谷肉苁蓉是真的让人放心且好使。

    啊呸,现在的重点不是补补。

    “嘉谷也有牧原的股份啊,眼看着要上市了,帮忙曝曝光总不过分吧。我也不指望能像紫星药业那样靠着蹭光供不应求,但能在上市前造造势也好啊。”秦营林一本正经道。

    齐政摆摆手,心累道:“我不干涉人家武记者的选材,你去跟他沟通好了。”

    “得嘞。那就先写一篇养猪报道好了,题目暂时定这个——《一头猪的重量:嘉谷系养猪大法》,务必要突出牧原是嘉谷系的一员……”秦董事长说着,对自己的起名能力大赞,击节赞叹。

    齐政强忍着吐槽的冲动,心中腹诽不已:你确定这样的标题是造势?

    ……

    第719章 国产小麦的契合(上)

    “嘉谷,真的是一家干大事的公司。”

    “知名”记者武镭刚踏入豫省,就听说了嘉谷扰动全省农业的大动作。

    不过,尝到了甜头的他,恨不得嘉谷的“丰功伟绩”更多一些,这样他的系列报道素材也能更加丰富。

    至于同行嘲笑他不过是碰了狗屎运,武镭付之一笑。他们嘴上这么说,心中不知道有多羡慕自己成为了嘉谷的“御用记者”。

    唯一让他烦恼的,就是协调报道的重点。

    这不,他在豫省的第一个采访都还没有开始呢,牧原股份的秦董事长就匆匆的赶了过来。

    他知道牧原是嘉谷体系的关联合作方,嘉谷系的养猪事业也确实值得大篇幅的报道。可惜,他来晚了。

    “武记者,你是说下一个报道主题已经确定好了?”

    武镭就笑,说:“是。”

    “主题是什么?”

    “是嘉谷的小麦产业。”

    秦董事长盯着他看了片刻,道:“你自己确定的?”

    “我哪有资格自个确定啊。”武镭摇头笑两声,道:“是嘉谷粮油公司力推的,这不是嘉谷的小麦产品线上市了吗?”

    事实上,他的确没有推脱。

    他的系列报道固然得到了嘉谷的全力支持,但反过来,主动权也落到了嘉谷手里。

    嘉谷人又不是傻,哪里看不到系列报道的宣传价值,自然会物尽其用了。

    而另一边,嘉谷粮油的名号一抬出,秦董事长的心就凉了几分。

    牧原股份只能算是与嘉谷搭边,嘉谷粮油却是嘉谷的亲生儿子,无论怎么看,都是亲儿子优先吧。

    想蹭个光怎么就这么难呢?

    武镭并不关心失落的男人,得知齐政也在这边,首先去“拜码头”了。

    齐政对于武镭的“中原篇”第一个主题落在小麦产业上,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除了嘉谷粮油的宣传需要外,虽然嘉谷在豫省的三大产业集群计划中,最重视的是农服产业群,但最先落成的,是小麦产业群。

    这是因为豫省的小麦产业底蕴深厚,虽然之前形成的产业联合体大多是集而不群,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但经过嘉谷一串连,很快就形成了优质麦产业集群。

    从中种集团、中化集团,再到国粮、五得利、益海嘉里等小麦加工企业,纷纷与优质麦产业联合体进行了签约,进驻了以焦作为中心的优质麦产业集群。

    人多力量大,产业集群除了代表行业认认真真的修订新的优质小麦认定标准、小麦收购检测流程和规范外,最主要的,还是推动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及种植技术深化。

    这其中,又轮到嘉谷大放光彩了。

    武镭一听就笑了:“嘉谷帮助竞争对手提高种植技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看点,我想采访一下他们的基地,您觉得行不?”

    齐政耸耸肩,表达了自己的不看好:“我觉得行不行有什么用,又不是我同意就行了。你可以试试,不过不要抱太大希望。”

    因为武镭表现出了嘉谷媒体界代言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齐政对他就多解释了两句,道:“你的系列报道人气是很旺,但他们接受采访有什么好处呢?难不成大谈特谈有多么需要嘉谷的技术?这就不是宣传自己而是在为自己招黑了……”

    武镭想想,也不多纠结,能成则好,不成就罢,毕竟他的重点始终是嘉谷。

    依然是以小见大,他把切入点放在了一个很厉害的小麦种植技术上——小麦立体匀播技术。

    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足以表明了小麦播种技术的重要性。

    而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就是一项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它打破了小麦行播传统,改小麦传统条播为立体匀播,改传统种子直接顺播入土为匀播后再精细覆土,做到整个播幅内种子上面等深覆土,更利于出苗整齐一致;改传统条播中旋耕和播种分开作业为一次作业;改传统条播中播种和镇压分开作业为同时完成……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并不是我们嘉谷最先提出来的,甚至不是最早实践的。但最成熟应用的,肯定是我们嘉谷。”一位嘉谷农艺师在遇到武镭采访时,神采飞扬道:“我们是国内最先联合改造出立体匀播机的单位,一次性就能完成施肥、旋耕、播种、镇压、覆土等7道工序。你看,该机械施肥后,立即旋耕,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中;在旋耕后的土壤中通过排种板均匀撒种,然后镇压,确保种子在踏实的同一土层中;然后通过传送系统在种子上面均匀精细覆土,最后再进行二次镇压,完成全部工序。”

    “现在我们嘉谷的小麦基地都在推广这项技术,同一个品种,小麦立体匀播技术比传统播种技术至少增产10%,豫省政府也已经将这项技术确定为最值得推广的小麦良法之一……”

    武镭带着他的团队,没错,就是团队——得到了嘉谷和自家公司的双重关照后,他的团队中,甚至有一支摄影组跟拍;如果有需要,还能进行航拍,可谓是鸟枪换炮。

    武镭一个要点挨着一个要点的看过去,时不时的问农艺师两句,试图了解其中的内涵。

    农艺师自然也不厌其烦的解释。

    “你真的看得懂?”摄像师抽空问道,他对武镭的细致有些不太习惯。

    武镭只是微微笑,道:“我和你看的不同。”

    “哪里看的不同?”

    “你看嘉谷是在种小麦是吧?”

    “嗯。”

    “我看他们是在‘种’国人餐桌上的幸福感。”

    摄像师一脸懵逼。

    武镭笑而不语。

    很多媒体,就喜欢挖掘负面的食品安全问题,潜移默化下,导致消费者将国内产品全部定性为劣质产品,反而给了外国的农产品定义为蓝天白云下的优质产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