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09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这种消费理念不是短期养成,需要农产品公司,也需要媒体用实际行动来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武镭干的就是这个工作。相比于揭示阴暗面,他更喜欢告诉国人,哪些国产食品是安全的,是不逊于国外的,是值得信任的。

    从中原大地生发出来的优质小麦,来自当时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难道不应该比跨洋越海的外国小麦,更契合国人的胃口吗?

    ……

    第720章 国产小麦的契合(下)

    首都海淀区大学城的一家西点烘焙店内。

    店主宋宪看着最新一篇嘉谷系列报道《一粒小麦的重量》:“……在中原大地上,我跟随着嘉谷的脚步,看到一个个优质小麦项目的实施……1粒小麦的重量只有0.025-0.04克,但全国每年生产的1.2亿吨小麦,托起的是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咱中国小麦的招牌……”

    放下手机,他若有所思。

    作为一名烘焙师,要做好烘焙,除了按着配方做东西,也一定要去多了解手中的食材,只有更了解它们,才能掌控全局做出有灵魂的料理。

    就他的烘焙店来说,最重要的食材无疑是面粉了。

    当然,如果你本身技术到位,用品质一般的面粉也能做出不错的面包。但是同样一个配方,将好品质面粉做的面包和一般品质面粉做的面包放在一起品尝,你肯定能吃得出差异。

    他一直是嘉谷的拥趸,也一直遗憾嘉谷没有推出高端面粉产品。

    没有嘉谷,他对于国产面粉实在是难言信任。

    就在今年初,三个国内知名面粉品牌被曝含有“增筋剂”,即偶氮甲酰胺成分,存在致癌风险。

    “增筋剂”的作用是增加面制品的口感嚼劲。根据国内最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偶氮甲酰胺的功能是面粉处理剂,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国内使用,使用范围是小麦粉,最大使用量为0.045g/kg。

    他作为烘焙师还不知道吗?要使面包筋度高、有嚼劲,应使用高筋小麦粉,但使用高筋小麦粉每吨成本高出普通小麦粉600元左右,而使用含“增筋剂”的面粉,每吨成本仅比普通小麦粉增加40-50元。

    但宋宪的烘焙店做的是大学生生意,定位高端市场,利润率还是有保证的,自然看不上乱七八糟的“增筋剂”,连带着国产面粉,也不敢进货。他现在一直用的,是日清面粉,这个品牌是现在市面上的顶级面粉之一了,理所当然的,是非国产品牌。

    现在,嘉谷品牌的高端面粉终于面世了吗?

    “老公,面粉存货不多了,我让人送货了啊。”老板娘走过来通知道。

    这是一家夫妻店,嗯,妇唱夫随的夫妻店。

    “呃,先等等,听说嘉谷也出了高筋粉,我想试一试嘉谷的面粉。”宋宪郑重道。

    “嘉谷也做面粉了?”老板娘惊喜道。

    “对。”

    “除了高筋粉,还有其他面粉吗?”

    “我看看,还有饺子专用粉、蛋糕专用粉……”

    “都买来试试,特别是饺子粉。”老板娘一言而决。

    “……好吧。”差点忘了,老婆最爱的面试,是中式饺子。

    嘉谷高筋粉与日清面粉的价格相差无几,从中也可以看到了嘉谷的信心。

    等宋宪拿到货,信心也更足了一点。

    首先不同于其他国货那样,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和改良剂,嘉谷品牌面粉虽然保质期相对短一点,但就是靠小麦本身的品质和研磨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面粉。

    国内的面粉,追求精细,洁白,自然少不了一些添加物,比如增白剂,增筋剂,虽然都是经过食品安全生产许可的,但对于一些高端客户来说还是有抵触的——低筋面粉做饼干或者蛋糕都是配料出彩,而面包,尤其是只用高筋面粉、盐和水还有少量酵母粉做的法棍面包,特别考验面粉质量。

    宋宪用嘉谷高筋粉试做的,就是这种面包。

    做出来的面包,口感柔软,组织好,保持了小麦的浓香原味——宋宪完全相信了嘉谷系列报道里所说的,嘉谷最优质的小麦种植不会在同一田块上连续耕种,且全程添加有机肥保证小麦吸收土地的营养,麦穗及麦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磨出来的面粉美味如新生。

    这是吃着放心的面粉味道!

    当然,要说最惊艳的,还不是嘉谷的高筋粉。

    嘉谷牌高筋粉只能说不比任何进口面粉差,但嘉谷的饺子专用粉,却可以说比任何饺子粉都要好。

    在老板娘的雌威下,宋宪的和面工夫也不差,店里甚至还配备了压面机。经过深厚“内功”揉制后的面团,接受压面机的洗礼,就有了灵魂,可以切条、揪剂子、擀皮、包饺子了。

    饺皮外表看上去并不算特别白净,但这都不是事。对更多人来说,饺子好不好看不打紧,只要好吃就行。

    只负责吃的老板娘,饺子一出锅,就夹起一个饺子,咬一小口细细品味。

    牙齿刚咬下去,饺子皮就迫不及待地弹回去,咀嚼的动作仿佛不由人自主决定,而是被一个小小的饺子皮所控制。

    一口吃完想第二口,第二口吃完想第三口,那种上头的感觉,上一次发生,还是在十多年前第一次吃辣条的那个夏天。

    这饺子,相比面包,拥有更多自由的灵魂,那是来自品尝者内心的涌动,那是亿万农民对丰收的憧憬……

    “老公。”

    “嗯。”

    “我们改为卖饺子吧。”

    “……”

    宋宪差点被老婆噎死,烘焙店里卖饺子,想想就忍不住冷汗直流了。

    他傻笑几声拖延时间,然后问:“你认真的?”

    “不是说小事你做主,大事我做主吗?”

    “但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的决定,算是小事吧。”宋宪同志顽强抗争了一把。

    “说正经的!”老板娘绷不住笑了。

    “嘉谷这面粉,做得真好,没有让我失望。”宋宪也笑着感慨一声。

    “谁说不是。面包上你是行家,我就不说了。水饺粉,那真心是好东西啊。”老板娘叹口气:“吃了这饺子后,感觉回不去了。”

    “所以……”

    “以后就都用嘉谷的面粉吧。”老板娘给出了领导的意见。

    “不卖饺子了?”宋宪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你想卖饺子?也行啊……”

    “不不不,我们还是继续做面包。”宋老板赶紧一锤定音。

    老板娘白了他一眼,道:“以后每个月,不,每周都要吃一顿饺子,用嘉谷饺子粉包,没意见吧。”

    “绝对没意见。”宋老板大义凛然道。

    两人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的笑了。

    “真好。”

    “是啊,真好。”

    我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叫得响的品牌了。

    ……

    第721章 满满溢出的影响力

    嘉谷系面粉品类,从上市到热卖,并没有经过很长时间。

    在最新的销量统计中,嘉谷品牌面粉销量同比上涨93%,远超于行业整体2.3%的上涨幅度。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嘉谷面粉刚起步。但就算是与同行竞品相比较,嘉谷面粉也有更突出表现,尤其是市场表现亮眼的饺子专用粉,在全国重点城市大卖场中,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其实,从绝对份额上来看,嘉谷品牌面粉并不算大。

    就拿高筋粉来说,尽管嘉谷品牌不逊色于任何进口产品,但高筋粉的客户相对集中,而且需求稳定,一般都有了自己的订货来源,不是谁都能说换就换的。

    但嘉谷带来的这股锐气,却让同行很紧张。

    国粮集团的董事长办公室内,听完小麦事业部吴总经理的汇报后,宁老总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端起茶杯来,慢慢地喝着。

    吴经理坐在沙发上,安静的等待着。

    宁老总将大杯的茶喝了个干净,才道:“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嘉谷面粉品类的市场接受度极高呗。”

    “是。”

    “这不是意料中的吗?”

    吴经理吸了一口气,缓缓的道:“但是他们的高端产品价格直接对标进口品牌,却还是保持这样的强势增长,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宁老总皱了皱眉,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按照你的说法,嘉谷品牌面粉并没太多的宣传和促销?”

    “是。”

    “也就是说,嘉谷的面粉更能赚钱。”宁老总知道了吴经理的意思,顿了一下,却道:“这不是很正常吗?”

    吴经理哑口无言。

    要说,也是有道理的。

    米面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赚钱!面粉市占率第一的企业五得利,去年的利润率只有1.9%,国粮集团的面粉中高端品牌河套雪花,财报显示利润只有5%不到,行业龙头企业都到了利润比纸薄的境地。说的夸张点,米面企业的赚钱能力还不如放在银行吃利息,真成了“大自然的搬运工”了。

    利润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成本高,卖不贵。

    针对前者,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了米面行业的共识,但要通过打造生产模式和加强生产现代化降低成本,对企业的能力要求高,且存在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更适合少数有强大资源支撑的大企业。

    国粮是行业巨头,也已经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在打造、优化米面全产业链模式上,但“卖得贵”就不是凭着巨头地位就能做到的。

    高端市场针对的人群,对米面不只满足于饱腹,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更营养、更好吃等。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一定溢价,但他们的主要问题体现为——“国内无品牌,不买贵的;国外真品牌,贵也愿意买”。

    国内米面巨头中,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不是靠低价得到的销量,也不是靠促销实现的增长,而是靠赢得消费者的强势认知,出门前就决定买你的,应该说只有嘉谷。

    “这就是标杆的好处了,‘嘉谷’已经形成了世界级的品牌,不仅已上市的产品会获利,后续的品类都会获益。你看着吧,用不了多久,嘉谷的包装面粉还会进一步拉大与竞品的差距,这就是嘉谷的市场影响力。”宁老总说的很是认真。

    以嘉谷的光环,在推出新产品之前,都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保证品质。不过,它一旦被正式推入市场,溢出的品牌效应也是超量的。

    只要嘉谷金身不破,新产品上市,即使“嘉谷”这块牌子的品牌效应只是溢出10%,也会相当于数千万乃至于亿元级的宣传费用,对于一个新品类来说,这种“光环加身”是极其恐怖的。

    ——嘉谷并不是第一个将面粉进行细化分类的国产面粉品牌。事实上,国外没有高筋粉低筋粉这种叫法,对面粉分类更多的是按照用法来讲的,例如面包粉、蛋糕粉、通用粉等等。随着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细分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国内的小麦粉的分类也越来越细,但独独是嘉谷的饺子粉、蛋糕粉这类专用粉,备受市场好评,甚至被认为正式拉开了先河。

    ——嘉谷也不是国内第一家真正做到了0添加,无添加剂残留的面粉品牌,早在嘉谷之前,豫省就有一个正式告别添加剂时代的面粉品牌,一加一面粉。但市场却普遍认为是嘉谷拉开了取消生产线所有添加剂、生产天然面粉的序幕。

    “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